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须弥山空间模式对隋唐汉传佛寺建筑的影响初探——以《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知行 赵晓峰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30-136,共7页
在简要介绍须弥山空间体系的基础上,从《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所述祇洹寺总体布局、中院中轴线建筑、子院景观、单体建筑及钟鼓法器等角度入手,辅以同时期其他佛寺建筑案例,试解读学界长期以来鲜有关注的隋唐时期汉传佛寺的宇宙学... 在简要介绍须弥山空间体系的基础上,从《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所述祇洹寺总体布局、中院中轴线建筑、子院景观、单体建筑及钟鼓法器等角度入手,辅以同时期其他佛寺建筑案例,试解读学界长期以来鲜有关注的隋唐时期汉传佛寺的宇宙学内涵。结论证明须弥山空间模式对以祇洹寺为代表的隋唐汉传佛寺建筑布局及设计意匠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须弥山世界 祇洹寺 隋唐汉传佛寺
原文传递
如来佛形象和《西游记》主题
2
作者 章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4-57,共4页
每当人们步入大雄宝殿,即处在一种庄严肃穆、充满神秘感的氛围中。不论是崇敬感还是压抑感,总之是让你活泼不得。这里首席供奉着的就是满身金装的具有神圣光环的佛祖——释迦牟尼,百姓们称他为如来。封建社会里,百姓们多不识字,即使识字... 每当人们步入大雄宝殿,即处在一种庄严肃穆、充满神秘感的氛围中。不论是崇敬感还是压抑感,总之是让你活泼不得。这里首席供奉着的就是满身金装的具有神圣光环的佛祖——释迦牟尼,百姓们称他为如来。封建社会里,百姓们多不识字,即使识字,大约也不去读佛教经典,自己顶礼膜拜了千百年的如来究竟有些什么行状,具备什么德行,实在不甚了然.于是佛祖便永远只是偶象,走不下那个莲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经典 成佛 神圣光环 庄严肃穆 法藏 压抑感 竺道生 小乘教 舍卫国 弘扬佛法
下载PDF
从“老子化胡”说佛道之争(三)
3
作者 子规 《文史杂志》 2023年第3期105-105,共1页
可见,《西升经》《化胡经》的渊源是比较深的。两经以后,道教徒们并未因佛教徒们的缄口不言而息气宁人,他们继续编织着一个比一个玄乎的老子化胡故事。这里摘述一段《历代神仙通鉴》卷五上的故事以飨读者:老子出关往西域,行至竺乾舍卫国... 可见,《西升经》《化胡经》的渊源是比较深的。两经以后,道教徒们并未因佛教徒们的缄口不言而息气宁人,他们继续编织着一个比一个玄乎的老子化胡故事。这里摘述一段《历代神仙通鉴》卷五上的故事以飨读者:老子出关往西域,行至竺乾舍卫国,摩耶夫人白天睡觉,老子从兜率天降神,乘日精投入摩耶口中,然后从右肋出来,落地之后便周行七步,目顾四方,用两手指着天地,像狮子一样大声吼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卫国 佛道之争 摩耶夫人 出关 神仙通鉴 道教徒 佛教徒
下载PDF
黄金布地给孤独:祇园的故事
4
作者 王邦维 《文史知识》 2016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对佛教有点儿知识,又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佛经常常这样开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下便是释迦牟尼说法的具体内容。讲这句开场白的,据说是佛的弟子阿难。阿难"多闻第一",他随侍释迦牟尼,... 对佛教有点儿知识,又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佛经常常这样开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下便是释迦牟尼说法的具体内容。讲这句开场白的,据说是佛的弟子阿难。阿难"多闻第一",他随侍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他听得最多。所谓"如是我闻",意思是"我是这样听说的"。阿难与其他佛弟子们听佛说法的地点,就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祇树给孤独园 舍卫国 如是我闻 《大唐西域记》 佛住 世尊 舍卫城 道宣 佛弟子 善施
原文传递
佛说盂兰盆经 被引量:1
5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6-6,共1页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思。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思。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令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目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说盂兰盆经 七世父母 祇树给孤独园 舍卫国 净戒 缘觉 天王神 禅定 目连 邪魔外道
原文传递
作为文化产物的技术选择 论佛教版画与图像观念对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影响
6
作者 李晓愚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99,共18页
一引言人们谈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都会提到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一部佛经——汉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这个长约五米的手卷由七张纸连缀而成,其中六张刊刻了经文,卷首是一幅精美的扉画,描绘了佛陀释迦牟尼在舍卫... 一引言人们谈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都会提到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一部佛经——汉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这个长约五米的手卷由七张纸连缀而成,其中六张刊刻了经文,卷首是一幅精美的扉画,描绘了佛陀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四众弟子说法的情景(图1)。这卷佛经刊刻于唐咸通九年(868),是目前可考并有确切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经卷末尾的题记透露了它的用途:它是一个名叫王玠的佛教徒为了给父母双亲祈福而出资刻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四众弟子 舍卫国 雕版印刷术 英国国家图书馆 佛经 刊刻 释迦牟尼
原文传递
佛言祖语——吉祥经
7
作者 李荣熙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1,共1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 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世尊如是答言:
关键词 舍卫国 佛住 佛所 世尊 如是我闻 白佛 上座部 南传佛教 大长老 不动心
原文传递
佛教的五大菩萨(二)——文殊菩萨
8
作者 明旸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3,49,共5页
一、文殊的事迹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音译,略称文殊。或译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5.光明满室,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白犊,9.猪诞龙... 一、文殊的事迹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音译,略称文殊。或译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5.光明满室,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白犊,9.猪诞龙豚,10.六牙象现。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同时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馀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 曼殊室利 舍卫国 善财 一行三昧 公元前六世纪 释迦 华严经 大乘佛教
原文传递
一钵千家饭
9
作者 净因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25-27,共3页
佛经常常这样开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人城乞食······”这段文字表明,佛陀时代,僧人是托钵乞食的。事实上,僧人又被称为比丘,意为“乞士”。为了... 佛经常常这样开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人城乞食······”这段文字表明,佛陀时代,僧人是托钵乞食的。事实上,僧人又被称为比丘,意为“乞士”。为了使得出家人能专心致志地用心办道,佛陀提倡托钵乞食,因为这会使比丘们的生活简单化,尽量减少占有欲,以便达到出家的目的—去除贪欲,早证涅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钵 舍卫国 乞士 世尊 如是我闻 千二百 修行者 占有欲 原始佛教 南海普陀山
原文传递
人间佛教思想资料选编
10
作者 拾文 《法音》 1984年第5期30-36,13,共8页
1.人类的优越性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云: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法苑珠林》卷五引《婆沙论》语) 何故人道名摩(少免)沙(译为意)?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 1.人类的优越性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云: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法苑珠林》卷五引《婆沙论》语) 何故人道名摩(少免)沙(译为意)?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法苑珠林》卷五引《立世阿毗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法苑珠林 思想资料 阿含经 诸天 十诵律 梵行 舍卫国 阿毗昙 玉耶女经
原文传递
佛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几则故事
11
作者 游有维 《法音》 1984年第3期30-31,共2页
1 佛陀在世的时候,舍卫国的波斯匿王同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因互相疑忌,接连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波斯匿王战胜了,并且活捉到阿阇世王,心里非常欢喜。但是他对怎样处理阿阇世王这个问题感到困难。因此,他就带领阿阇世王到给孤独园去见释... 1 佛陀在世的时候,舍卫国的波斯匿王同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因互相疑忌,接连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波斯匿王战胜了,并且活捉到阿阇世王,心里非常欢喜。但是他对怎样处理阿阇世王这个问题感到困难。因此,他就带领阿阇世王到给孤独园去见释迦牟尼佛。波斯匿王对佛说,阿阇世王虽然暴虐好战,但是他的父亲同我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阇世王 波斯匿王 舍卫国 释迦牟尼佛 摩竭陀国 毗舍离 阿阁 同我 人的生命 沙喇
原文传递
法苑谈丛
12
作者 周叔迦 《法音》 1983年第2期21-26,共6页
一、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一) 三门殿两大金刚因为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井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也有写作山门殿的。古来寺院有许多院落,其中房舍称堂或者寮,自宋崇宁二年(1103)以孔子庙为大成殿,于是佛寺建筑... 一、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一) 三门殿两大金刚因为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井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也有写作山门殿的。古来寺院有许多院落,其中房舍称堂或者寮,自宋崇宁二年(1103)以孔子庙为大成殿,于是佛寺建筑除称堂寮之外,其主体部分也称某某殿。佛寺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殿 法苑 密迹 执金 金光明最胜忏仪 大金刚 释迎牟尼 孔子庙 金刚杵 舍卫国
原文传递
《佛说生经》译注
13
作者 吕有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6,共4页
闻如是。一时佛遊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族姓子,弃家捐妻子,捨诸眷属,行作沙门。其妇端正殊好,见夫捨家作沙门,便复行嫁。族姓子闻之,心即生念:与妇相娱乐时,夫妇之礼,戏笑放逸。心常想此不去。须臾。
关键词 舍卫国 佛说生经 族姓 祗树给孤独园 舍卫城 神足通 爱欲 千二百 波斯匿王 梵行
原文传递
我与佛教文化之缘
14
作者 宋辅良 《中国金融家》 2023年第1期178-180,共3页
2022年8月,《金融时报》原总编辑宋辅良写作的《佛陀圣迹游历》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5万字、93幅照片,作者两次去印度、三次去尼泊尔,采访记录了佛祖释迦牟尼从蓝毗尼降生,到菩提迦耶成道,从鹿野苑初转法轮,到王舍城、... 2022年8月,《金融时报》原总编辑宋辅良写作的《佛陀圣迹游历》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5万字、93幅照片,作者两次去印度、三次去尼泊尔,采访记录了佛祖释迦牟尼从蓝毗尼降生,到菩提迦耶成道,从鹿野苑初转法轮,到王舍城、舍卫国弘法传道,直至拘尸那迦涅槃八大圣迹,图文并茂,重视细节,对佛教的“不二法门”“因果论”“中道论”“缘起论”等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作者强调:此书的显性和表层,是“语言文字和文学”;其高妙通达、灵慧之处,是“佛学”;其隐秘幽深及最具内在价值的东西,是“人学”。本期选登作者《我与佛教文化之缘》一文,讲述了“写新闻社评要读佛经”的渊博故事与一位资深的新闻媒体人,学习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历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舍卫国 转法轮 蓝毗尼 鹿野苑 圣迹 缘起论 弘法
原文传递
安能辨我是雌雄:玉兔的真相
15
作者 赵逸飞 《中华遗产》 2023年第6期86-89,共4页
温顺乖巧的玉兔,竟下凡成为妖魔?!但更离奇的是,原来古人都认为生活在月亮上的玉兔,其实竟是一只雄兔!《西游记》里的它,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兔妖的性别大转换西游路上,贪恋唐僧美色者实属不少,即便是圣洁的“天竺”境内,也有一只妖物虎... 温顺乖巧的玉兔,竟下凡成为妖魔?!但更离奇的是,原来古人都认为生活在月亮上的玉兔,其实竟是一只雄兔!《西游记》里的它,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兔妖的性别大转换西游路上,贪恋唐僧美色者实属不少,即便是圣洁的“天竺”境内,也有一只妖物虎视耽耽。它捉走舍卫国的公主,李代桃僵,又故意抛绣球砸中唐僧,想强行招他做驸马,等吸取唐僧元阳后,自己便能得道成为太乙上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僧 抛绣球 舍卫国 《西游记》 妖魔 玉兔
原文传递
圆明园舍卫城初探
16
作者 张敏航 《北京文博文丛》 2020年第1期17-21,共5页
舍卫城位于圆明园东部、同乐园以北,是一座取意于印度佛教舍卫国城之意的城池式宗教建筑群。从一些档案资料中了解到,舍卫城在不晚于雍正五年(1727)时,己初具规模,其间多次进行改建、添建或重新布置陈设,直至嘉庆十五年(1810),仍有添建... 舍卫城位于圆明园东部、同乐园以北,是一座取意于印度佛教舍卫国城之意的城池式宗教建筑群。从一些档案资料中了解到,舍卫城在不晚于雍正五年(1727)时,己初具规模,其间多次进行改建、添建或重新布置陈设,直至嘉庆十五年(1810),仍有添建舍卫城殿宇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卫城 圆明园 档案资料 舍卫国 印度佛教 雍正 建筑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