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甄虎 庞凯悦 +8 位作者 李红丽 柴沙驼 王迅 孙武 张艳 扎西东智 董谭琴 杨英魁 王书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87-5800,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体重为(200±20)kg、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牦牛。在饲粮代谢能(10.6 MJ/kg)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体重为(200±20)kg、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牦牛。在饲粮代谢能(10.6 MJ/kg)一致的前提下,分别配制低蛋白质水平饲粮(12%,LP组)、中蛋白质水平饲粮(14%,MP组)、高蛋白质水平饲粮(16%,HP组)。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MP组牦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LP组和HP组(P<0.05);LP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HP组(P<0.05);LP组料重比显著高于MP组和HP组(P<0.05)。2)LP组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低于HP组(P<0.05);MP组丙酸浓度显著低于HP组(P<0.05)。3)3个试验组共鉴定出11989种瘤胃液特征序列,共有1165种瘤胃液特征序列(ASVs),占总数的9.72%,LP组、MP组和HP组的ASVs数量分别为3437、4184和3903种,其独占种数分别为1351、1978和1790种;LP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MP组和HP组(P<0.05);LP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MP组(P<0.05)。4)在门水平上,MP组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LP组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在属水平上,LP组与MP组克里斯藤森菌科_R-7(Christensenellaceae_R-7)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HP组(P<0.05)。5)利用PICRUSt2来预测瘤胃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功能,在KEGG2水平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在HP组显著富集(P<0.05);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在LP组显著富集(P<0.05);LP组其他氨基酸代谢显著低于HP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相同代谢能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类型、瘤胃细菌丰富度、瘤胃菌群结构和瘤胃细菌代谢功能途径均会产生影响。饲喂14%蛋白质水平饲粮的舍饲牦牛具有较高的平均日增重、较低的料重比与较高的养殖效益,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较高,瘤胃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且具有相对较高的蛋白质消化代谢及能量转化利用能力。综合考虑,当饲粮代谢能为10.6 MJ/kg时,推荐舍饲牦牛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水平 舍饲牦牛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菌群
下载PDF
发酵酒糟对舍饲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光吉 彭忠利 +8 位作者 宋善丹 王斌星 郭春华 张正帆 柏雪 王永 钟金城 蹇尚林 朱友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20-292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酒糟对舍饲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只(208.30±3.31)kg年龄为3周岁的麦洼公牦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牦牛随机分为2组(A和B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酒糟对舍饲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只(208.30±3.31)kg年龄为3周岁的麦洼公牦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牦牛随机分为2组(A和B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A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B组饲粮中添加9.25%的发酵酒糟,设计成与A组等氮的玉米-发酵酒糟型饲粮。试验期60d。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1)B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则显著降低(P<0.05);2)B组的总能、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471);3)B组显著提高了瘤胃液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及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乙酸/丙酸无显著变化(P>0.05);4)B组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且有提高球蛋白含量的趋势(P=0.097),而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白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9.25%的发酵酒糟可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且对血清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酒糟 舍饲牦牛 生产性能 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日粮中外源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对舍饲牦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斌星 王鼎 +5 位作者 付洋洋 郭春华 彭忠利 陈光吉 王永 蹇尚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5-951,共7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外源纤维素酶(Exogenous Fibrolytic Enzymes,EFE)添加水平对舍饲牦牛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EFE的添加水平(0、0.2、0.4 g/kg日粮干物质),选...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外源纤维素酶(Exogenous Fibrolytic Enzymes,EFE)添加水平对舍饲牦牛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EFE的添加水平(0、0.2、0.4 g/kg日粮干物质),选取24头年龄为4周岁左右的麦洼公牦牛,根据体重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记为Con+0,Con+0.2和Con+0.4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结果】结果表明:(1)Con+0.2和Con+0.4组牦牛的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n+0.4组的体高有高于其余两组的趋势(P=0.09);(2)Con+0.4组牦牛的肉骨比(P=0.066)和净肉率(P=0.072)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3)随着EFE添加量的提高,牦牛的瘤胃的器官指数随之提高(P=0.006);(4)各处理牦牛肌肉p H值熟肉率、滴水损失率和常规营养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5)Con+0.4组牦牛的肌肉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25),但脯氨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5)。【结论】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EFE提高了牦牛胸围和净肉率,对肉质无显著影响,以0.4g/kg的添加量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外源纤维素酶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舍饲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曾钰 高彦华 +5 位作者 彭忠利 陈仕勇 谢昕廷 苗建军 柏雪 郭春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1-173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舍饲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4岁、初始体重为(180.31±29.73)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分别饲喂YC添加水平为0(Ⅰ组)、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舍饲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4岁、初始体重为(180.31±29.73)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分别饲喂YC添加水平为0(Ⅰ组)、0.5%(Ⅱ组)、1.0%(Ⅲ组)和1.5%(Ⅳ组)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升高(P<0.05),pH有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58),氨态氮(NH3-N)含量有呈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P=0.055),乙酸比例及乙酸/丙酸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舍饲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除Chao指数外,其余各指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门水平上,4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变形菌门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呈二次曲线变化的趋势(P=0.065,P=0.064)。属水平上,普雷沃菌属、拟杆菌目BS11和理研菌科RC9为优势菌属,随着饲粮YC添加水平的升高,克里斯滕森菌科R7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pH和NH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5),奎因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TV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瘤胃球菌科UCG-001和瘤胃球菌科UCG-014的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pH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5),瘤胃球菌科UCG-011和瘤胃球菌属2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舍饲牦牛饲粮中添加YC显著影响了瘤胃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影响门和属水平微生物的组成,进而对瘤胃发酵参数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酵母培养物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钰 彭忠利 +4 位作者 高彦华 付洋洋 苗建军 王鼎 郭春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1178,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 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 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78,P=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性别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屠宰性能
下载PDF
舍饲牦牛、犏牛与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勇 朱友军 +4 位作者 邹万瑞 杨小林 龙泽军 李胜男 刘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141-144,149,共5页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直径、肌内肌纤维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舍饲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放牧牦牛的肌纤维密度和舍饲牦牛、放牧牦牛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3个部位肌肉的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间差异不显著;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舍饲犏牛;舍饲牦牛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肌纤维直径 肌纤维密度 肌内肌纤维含量 肌内结缔组织含量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菌群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及其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7
作者 徐俊杰 王莹 +7 位作者 丁宁 马向花 刘塔 周天赐 李涛 袁朝海 张威 蔡亚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随着精料比例提高,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值及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值(P<0.05),乙酸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升高,腺瘤下调蛋白基因(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基因(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基因(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4基因(MCT4)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基因(AE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上述基因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的一致。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日粮精粗比 瘤胃细菌菌群 挥发性性脂肪酸 挥发性性脂肪酸转运载体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利用CNCPS法评价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付洋洋 王鼎 +4 位作者 阿拉腾珠拉 郭春华 彭忠利 高彦华 柏雪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7,共9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营养价值并探究不同类型粗饲料的组成规律。分别从汶川、茂县、小金和金川等川西北地区采集5类13种23份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进行常规营... 本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营养价值并探究不同类型粗饲料的组成规律。分别从汶川、茂县、小金和金川等川西北地区采集5类13种23份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再利用CNCPS法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类粗饲料中,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显著高于酒糟类和鲜草类(P〈0.05);淀粉和果胶占碳水化合物(CB1/CHO)比例在5类粗饲料中差异不显著(P〉0.05);酒糟类不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C/CHO)比例显著高于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占碳水化合物(NSC/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糖类占碳水化合物(CA/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P〈0.05);秸秆类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B2/CHO)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P〈0.05);不同类型粗饲料中蛋白质组分结构相似,仅酒糟类和秸秆类中不可降解蛋白质占粗蛋白质(PC/C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其余4种可降解蛋白质差异不显著(0.05)。由此可见,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中CHO含量较高,CHO中以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CB2,粗蛋白质中以非蛋白氮(PA)和中速降解蛋白质(PB2)为主。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提示鲜草类和干草类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中各组分比例更符合牦牛等反刍动物的消化特性,而酒糟类和秸秆类在牦牛等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时应控制其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CPS 舍饲牦牛 粗饲料 营养价值
原文传递
高精料舍饲条件下不同能量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婕 郝力壮 +1 位作者 拜彬强 刘书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舍饲下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生长期健康阉牦牛18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全舍饲试验,预试期40 d,正式试验期210 d。结果表明:中能量组和高能量组牦牛的平... 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舍饲下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生长期健康阉牦牛18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全舍饲试验,预试期40 d,正式试验期210 d。结果表明:中能量组和高能量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牦牛平均日增重与饲喂时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中能量组平均日增重与饲喂时间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试验的多数时间点,低能量组牦牛血糖低于高能量组或中能量组,甘油三酯高于高能量组和中能量组;短期饲喂高能量日粮,牦牛血液胆固醇含量最低,长期饲喂则相反;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血液中转氨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研究表明,高精料日粮舍饲能有效应对牦牛冷季掉膘的问题,但对牦牛的肝脏健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这一影响逐渐消失;饲料中添加油脂能促进机体脂肪代谢,但长时间饲喂高油脂饲料会加重肝脏负担。因此,高油脂日粮饲喂时,应把握好饲喂时间。结合平均日增重、健康及成本等综合考虑,采用中能量组饲料饲喂不超过169 d,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水平 舍饲牦牛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斌星 陈光吉 +4 位作者 郭春华 彭忠利 王永 唐善虎 蹇尚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9-475,共7页
试验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3周龄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6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 试验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3周龄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6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喂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81%,增重净能(NEg)分别为4.17(低能量组,LE)、4.48(中能量组,ME)、4.79(高能量组,HE)MJ/kg的3种日粮。预试期7d,正试期90d。结果显示,ME和HE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为1 099.89和1 019.02g/d,相对于LE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27.26%和17.90%(P<0.01),且两组的料重比(F/G)值有显著低于LE组的趋势(P=0.073),而屠宰率有显著提高的趋势(P=0.092),但各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净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牦牛瘤胃pH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64),且以ME组最低;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瘤胃异丁酸浓度(P=0.063)和乙酸/丙酸(P=0.074)的趋势;ME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戊酸浓度则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升高(P<0.01)。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有降低瘤胃黄色瘤胃球菌的相对含量的趋势(P=0.068),但对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适宜的NEg水平为4.48 MJ/kg(日粮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育肥牦牛 能量水平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微生物
下载PDF
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肌肉理化指标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斌星 王鼎 +4 位作者 郭春华 陈光吉 彭忠利 王永 蹇尚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05-201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肌肉理化指标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的3周岁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 本研究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肌肉理化指标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的3周岁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喂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81%,增重净能(net energy for gain,NEg)分别为4.17(低能量组,LE)、4.48(中能量组,ME)、4.79 MJ/kg(高能量组,HE)的3种日粮。试验期共97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90d。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牦牛肌肉的pH、熟肉率和滴水损失3个理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牦牛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ME组牦牛肌肉中的脯氨酸(Pro)和组氨酸(Hi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外(P<0.05),总氨基酸和其他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LE、HE组(P<0.05),HE组总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LE、ME组(P<0.05)。对于各种类脂肪酸,ME组的C15∶1n-3、C16∶1n-2和C18∶1n-8 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而HE组的C17∶0含量则有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适宜的NEg水平为4.48 MJ/kg(日粮DM),适宜日粮NEg水平能提高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育肥牦牛 能量水平 理化指标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日粮类型及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谢昕廷 彭忠利 +4 位作者 高彦华 苗建军 王鼎 付洋洋 郭春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25,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蓿等混合而成,两种日粮的精料与粗料比例由低到高分别为3∶7(低精料组)、4∶6(中精料组)、5∶5(高精料组)。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体重(143.98±21.01)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公牦牛,按体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预饲期15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所有牦牛全部屠宰,采集倒数第1与第2肋骨间背最长肌,测定肉样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灰分(Ash)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只对背最长肌C17∶1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精粗比对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EAA/NEAA)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精料比例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日粮精粗比的不同显著(p<0.05)影响了脂肪酸C18∶0的含量,并且低精组和中精组的C18∶0的含量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低精组与中精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SFA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UFA均低于高精组(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UFA/SFA均显著低于高精组(p<0.05)。可见,日粮精粗比对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日粮精粗比为5∶5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日粮类型 舍饲育肥牦牛 氨基酸含量 脂肪酸含量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组织中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俊杰 何生平 +4 位作者 夏振海 陈芳慧 姜强 张威 蔡亚非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39,共7页
旨在通过对舍饲育肥牦牛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探究其对牦牛体内组织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15头平均体重130.4 kg、年龄2~3岁的健康阉牦牛,随机分为精粗比为3∶7(A组)、5∶5(B组)和7∶3(C组)3个组,每组5头。饲喂90 d。试验最后一天进行屠宰... 旨在通过对舍饲育肥牦牛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探究其对牦牛体内组织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15头平均体重130.4 kg、年龄2~3岁的健康阉牦牛,随机分为精粗比为3∶7(A组)、5∶5(B组)和7∶3(C组)3个组,每组5头。饲喂90 d。试验最后一天进行屠宰,分别取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酶联免疫(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牦牛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质合成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酶活性及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牦牛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酯酰辅酶A氧化酶(ACO)、肉碱酯酰辅酶A转移酶1(CPT-1)和肉碱酯酰辅酶A转移酶2(CPT-2)酶活性及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脂质合成酶与脂肪酸氧化酶的酶活性和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在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日粮精粗比为7∶3时能更好地促进青海地区舍饲育肥牦牛体内脂肪的形成与沉积,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本试验为青海地区牦牛舍饲日粮的精粗配比改进及牦牛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舍饲育肥牦牛 脂代谢酶活性 脂代谢相关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