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舒婷诗哀婉意境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沈茂华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82-86,共5页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舒婷对中国古典抒情诗歌的意境艺术有所借鉴,其创作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朦胧哀婉的意境。该意境的形成与舒婷诗以"爱"为中心的诗歌主题、选取和运用意象的技巧以及复合式的...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舒婷对中国古典抒情诗歌的意境艺术有所借鉴,其创作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朦胧哀婉的意境。该意境的形成与舒婷诗以"爱"为中心的诗歌主题、选取和运用意象的技巧以及复合式的抒情手法密切相关。这种"演奏风格"赋予了舒婷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婷诗
意境
爱
意象
抒情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找回来的诗意——夜读《舒婷诗文自选集》
2
作者
静水
《出版广角》
1999年第5期30-31,共2页
我也曾迷恋过诗:曾熟读唐诗三百首,曾摘抄了厚厚一本动人的诗句,曾在四季的更替、景致的变换中捕捉诗的气息,曾在日记本里挥洒一行行激情的话语。但这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了,人们常说,人在年轻时个个都是诗人,我承认,这话确有几分道理。从...
我也曾迷恋过诗:曾熟读唐诗三百首,曾摘抄了厚厚一本动人的诗句,曾在四季的更替、景致的变换中捕捉诗的气息,曾在日记本里挥洒一行行激情的话语。但这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了,人们常说,人在年轻时个个都是诗人,我承认,这话确有几分道理。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日子似乎越过越快,也越过越实在。这世界太喧嚣繁杂,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沉思默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婷诗
唐诗三百首
沉思默想
选集
象牙塔
话语
变换
诗歌
年轻
激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
3
作者
罗关德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8-62,共5页
中国“诗言志”的传统,曾几何时被“文以载道”的命题所取代,并俨然占立于中国文学的正堂,成为正宗的传统.无独有偶,新诗六十年的发展,亦以五四时期的言志起讫,渐渐地被强大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牵进了社会生活的功利圈,使新诗重新面临着两...
中国“诗言志”的传统,曾几何时被“文以载道”的命题所取代,并俨然占立于中国文学的正堂,成为正宗的传统.无独有偶,新诗六十年的发展,亦以五四时期的言志起讫,渐渐地被强大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牵进了社会生活的功利圈,使新诗重新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这就是舒婷这一代诗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是诗作为表现情感本身的强烈内驱力的诱使,另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功利性的强力指向。然而,舒婷这一代诗人的成功,也正在于藉着浪漫主义精神的张扬,挣脱了社会功利的束缚,使诗的情感生命得以突现,从而拨正了新诗的滑行轨道,为新诗的发展,繁荣确立了又一个坚实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婷诗
现代情感
文以载道
复调
关联词
浪漫主义精神
五四时期
情感状态
人格独立
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新典雅 言约意丰——舒婷诗《思念》赏析
4
作者
陈佳
《语文月刊》
1997年第6期6-6,共1页
提起舒婷,人们总会想起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致橡树》,然而她的另一首诗作——《思念》却写得典雅、含蓄、凝炼、隽永,突出地体现了她的诗歌的特色。舒婷的诗以深邃的思想和精巧的意象著称,意境优美、诗味浓郁,《思念》堪称...
提起舒婷,人们总会想起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致橡树》,然而她的另一首诗作——《思念》却写得典雅、含蓄、凝炼、隽永,突出地体现了她的诗歌的特色。舒婷的诗以深邃的思想和精巧的意象著称,意境优美、诗味浓郁,《思念》堪称典型。诗的第一节,扑面而来的是四个意象: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像四幅风格各异的画面,具极大的跳跃性,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只是诗人感情曲线上的几个坐标点。然而,仔细审读就会发现这四个意象具有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组合
舒婷诗
跳跃性
诗味
坐标点
代数
诗歌
祖国
联系
挂图
原文传递
论舒婷的朦胧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威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综观舒婷的诗,我们可以突出地感觉到一个“爱的主题”,这里包括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父母之爱、祖国之爱、人民之爱、生活之爱,这种种爱被她表现得真挚、适度、朴实、自然,读后使人感到相当的温暖,不由得要激起一种向上的力量。舒婷说过...
综观舒婷的诗,我们可以突出地感觉到一个“爱的主题”,这里包括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父母之爱、祖国之爱、人民之爱、生活之爱,这种种爱被她表现得真挚、适度、朴实、自然,读后使人感到相当的温暖,不由得要激起一种向上的力量。舒婷说过:“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她的诗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朦胧诗选》中舒婷的诗,就题材上说,题赠朋友的诗,占有显著的位置。《船》和《赠》是作于1975年的两首诗,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船》里有两个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舒婷诗
意象
爱情诗
祖国
迫切需要
读后
用诗
主题
题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读《双桅船》
6
作者
袁珍琴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Z3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双桅船
审美解读
爱情诗
“朦胧诗”
有效解
接受理论
诗的解读
朦胧含蓄
舒婷诗
诗歌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舒婷:写诗从日记书信开始
7
作者
蓝棣之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3年第Z2期21-22,共2页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关键词
舒婷诗
双桅船
日记
信开
思想倾向
三角梅
流水线
加减乘除法
价值取向
沟通与理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玑妙笔来自孜孜不倦的追求——评《于无岸处听涛声》
8
作者
王大军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6-57,共2页
记得早年同在一个宿舍住的一位同事曾告诉我他对生活的一个发现:你要是饭后想喝水,那么这顿饭准是吃好了;如果一篇文章让你过目不忘,那准是篇佳作。读过左卫的一些文艺报道,我就有这种感觉。 左卫,新华社一位年轻的文艺记者。也许是从...
记得早年同在一个宿舍住的一位同事曾告诉我他对生活的一个发现:你要是饭后想喝水,那么这顿饭准是吃好了;如果一篇文章让你过目不忘,那准是篇佳作。读过左卫的一些文艺报道,我就有这种感觉。 左卫,新华社一位年轻的文艺记者。也许是从事电影工作的父母给予他的基因的缘故,他身上的文艺细胞似乎比别人都多,故从事起文艺报道来极其投入,极其执着。也正因为如此,他提起笔来才那样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于无岸听涛声》、《辉煌过后,留下真情从头说》、《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乐音自有绕梁处》、《〈天鹅湖〉舞京城夜〈灰姑娘〉自芳邻来》、《于蓝深情忆夏公》等文艺新闻作品,仅是这些诗句一般的题目,看后就令人感到美不胜收,萦绕于脑海而数日不散。诚然,读他的作品,确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厅
舒婷诗
《致橡树》
女诗人
涛声
鼓浪屿
精品意识
诗歌会
期待着
音乐性
原文传递
似近似远的舒婷
9
作者
碧青
《诗歌月刊》
2006年第6期15-16,14,共3页
舒婷的诗,几乎让我们想起了少年时的梦和理想。许多年过去了,重新读她的诗,依然是那么地喜爱。她的诗,不仅有女性的温柔,也有其刚毅、深刻的一面。重读舒婷的诗句,真是感慨唏嘘。舒婷诗所流露出来的总是有淡淡的伤感,无论如何修饰,是磨...
舒婷的诗,几乎让我们想起了少年时的梦和理想。许多年过去了,重新读她的诗,依然是那么地喜爱。她的诗,不仅有女性的温柔,也有其刚毅、深刻的一面。重读舒婷的诗句,真是感慨唏嘘。舒婷诗所流露出来的总是有淡淡的伤感,无论如何修饰,是磨灭不了伤感。所谓曲高和寡,也许在今天这个时代,舒婷的诗多少显得不合拍。但是我断然不觉得这样的诗歌会真的失去份值和理解她的诗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婷诗
诗歌会
女诗人
心灵
生命
双桅
理想
女性
爱情诗
情感
原文传递
美丽的忧伤——舒婷《惠安女子》鉴赏
10
作者
李佳祺
《语文月刊》
2001年第12期6-7,共2页
舒婷以渗透着爱和温情的南国木棉的形象来到人们的面前。在她的成名作《致橡树》中,舒婷赋予木棉树以独立人格的意蕴,追求爱的平等,挣脱爱的依附。她以人性觉醒的呼声,曾使长期蒙受禁锢的心灵为之震愕。舒婷一直沿着这条呼唤人性的轨迹...
舒婷以渗透着爱和温情的南国木棉的形象来到人们的面前。在她的成名作《致橡树》中,舒婷赋予木棉树以独立人格的意蕴,追求爱的平等,挣脱爱的依附。她以人性觉醒的呼声,曾使长期蒙受禁锢的心灵为之震愕。舒婷一直沿着这条呼唤人性的轨迹前行,她以火的热忱关怀普通人的命运,对"人"的关切成了她诗歌创作的灵魂。《惠安女子》是一首饱含真挚人性内容的佳篇,它属于舒婷总追求中的一个令人注目的环节。古老服饰形成的特殊风情,装饰着海边渔女自然绰约的身姿。惠安女的形象曾博得人们普遍的惊异的欣赏,人们猎奇心理构成了表层的对于惠安女的审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婷诗
惠安女
独立人格
女子
人性觉醒
诗歌创作
审美态度
形象
猎奇心理
木棉树
原文传递
读《双桅船》随想
11
作者
公木
《作家》
1998年第10期80-84,共5页
舒婷的《双桅船》,包括1971—1981这十年间的诗作47篇,其中作于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约为34篇。对于这位诗人我虽不敢说有所了解,对于这些诗篇我却自认为由衷激赏。当然是自认为:依照我的审美趋向,限于我的欣赏水准。有的论者曾指出,社...
舒婷的《双桅船》,包括1971—1981这十年间的诗作47篇,其中作于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约为34篇。对于这位诗人我虽不敢说有所了解,对于这些诗篇我却自认为由衷激赏。当然是自认为:依照我的审美趋向,限于我的欣赏水准。有的论者曾指出,社会总是比较最先注意文艺作品的政治因素和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因素
双桅
舒婷诗
思想倾向
女诗人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艺术
审美趋向
蔡其矫
原文传递
题名
舒婷诗哀婉意境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沈茂华
机构
兰州大学
出处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82-86,共5页
文摘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舒婷对中国古典抒情诗歌的意境艺术有所借鉴,其创作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朦胧哀婉的意境。该意境的形成与舒婷诗以"爱"为中心的诗歌主题、选取和运用意象的技巧以及复合式的抒情手法密切相关。这种"演奏风格"赋予了舒婷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舒婷诗
意境
爱
意象
抒情手法
Keywords
Shu Ting's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
love
image
lyric technique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找回来的诗意——夜读《舒婷诗文自选集》
2
作者
静水
出处
《出版广角》
1999年第5期30-31,共2页
文摘
我也曾迷恋过诗:曾熟读唐诗三百首,曾摘抄了厚厚一本动人的诗句,曾在四季的更替、景致的变换中捕捉诗的气息,曾在日记本里挥洒一行行激情的话语。但这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了,人们常说,人在年轻时个个都是诗人,我承认,这话确有几分道理。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日子似乎越过越快,也越过越实在。这世界太喧嚣繁杂,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沉思默想。
关键词
舒婷诗
唐诗三百首
沉思默想
选集
象牙塔
话语
变换
诗歌
年轻
激情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
3
作者
罗关德
出处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8-62,共5页
文摘
中国“诗言志”的传统,曾几何时被“文以载道”的命题所取代,并俨然占立于中国文学的正堂,成为正宗的传统.无独有偶,新诗六十年的发展,亦以五四时期的言志起讫,渐渐地被强大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牵进了社会生活的功利圈,使新诗重新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这就是舒婷这一代诗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是诗作为表现情感本身的强烈内驱力的诱使,另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功利性的强力指向。然而,舒婷这一代诗人的成功,也正在于藉着浪漫主义精神的张扬,挣脱了社会功利的束缚,使诗的情感生命得以突现,从而拨正了新诗的滑行轨道,为新诗的发展,繁荣确立了又一个坚实的基点。
关键词
舒婷诗
现代情感
文以载道
复调
关联词
浪漫主义精神
五四时期
情感状态
人格独立
中国文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新典雅 言约意丰——舒婷诗《思念》赏析
4
作者
陈佳
出处
《语文月刊》
1997年第6期6-6,共1页
文摘
提起舒婷,人们总会想起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致橡树》,然而她的另一首诗作——《思念》却写得典雅、含蓄、凝炼、隽永,突出地体现了她的诗歌的特色。舒婷的诗以深邃的思想和精巧的意象著称,意境优美、诗味浓郁,《思念》堪称典型。诗的第一节,扑面而来的是四个意象: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像四幅风格各异的画面,具极大的跳跃性,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只是诗人感情曲线上的几个坐标点。然而,仔细审读就会发现这四个意象具有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
意象组合
舒婷诗
跳跃性
诗味
坐标点
代数
诗歌
祖国
联系
挂图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舒婷的朦胧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威重
机构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5-139,共5页
文摘
综观舒婷的诗,我们可以突出地感觉到一个“爱的主题”,这里包括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父母之爱、祖国之爱、人民之爱、生活之爱,这种种爱被她表现得真挚、适度、朴实、自然,读后使人感到相当的温暖,不由得要激起一种向上的力量。舒婷说过:“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她的诗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朦胧诗选》中舒婷的诗,就题材上说,题赠朋友的诗,占有显著的位置。《船》和《赠》是作于1975年的两首诗,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船》里有两个意象,
关键词
朦胧诗
舒婷诗
意象
爱情诗
祖国
迫切需要
读后
用诗
主题
题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读《双桅船》
6
作者
袁珍琴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Z3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双桅船
审美解读
爱情诗
“朦胧诗”
有效解
接受理论
诗的解读
朦胧含蓄
舒婷诗
诗歌艺术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舒婷:写诗从日记书信开始
7
作者
蓝棣之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3年第Z2期21-22,共2页
文摘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关键词
舒婷诗
双桅船
日记
信开
思想倾向
三角梅
流水线
加减乘除法
价值取向
沟通与理解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玑妙笔来自孜孜不倦的追求——评《于无岸处听涛声》
8
作者
王大军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6-57,共2页
文摘
记得早年同在一个宿舍住的一位同事曾告诉我他对生活的一个发现:你要是饭后想喝水,那么这顿饭准是吃好了;如果一篇文章让你过目不忘,那准是篇佳作。读过左卫的一些文艺报道,我就有这种感觉。 左卫,新华社一位年轻的文艺记者。也许是从事电影工作的父母给予他的基因的缘故,他身上的文艺细胞似乎比别人都多,故从事起文艺报道来极其投入,极其执着。也正因为如此,他提起笔来才那样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于无岸听涛声》、《辉煌过后,留下真情从头说》、《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乐音自有绕梁处》、《〈天鹅湖〉舞京城夜〈灰姑娘〉自芳邻来》、《于蓝深情忆夏公》等文艺新闻作品,仅是这些诗句一般的题目,看后就令人感到美不胜收,萦绕于脑海而数日不散。诚然,读他的作品,确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
关键词
音乐厅
舒婷诗
《致橡树》
女诗人
涛声
鼓浪屿
精品意识
诗歌会
期待着
音乐性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似近似远的舒婷
9
作者
碧青
出处
《诗歌月刊》
2006年第6期15-16,14,共3页
文摘
舒婷的诗,几乎让我们想起了少年时的梦和理想。许多年过去了,重新读她的诗,依然是那么地喜爱。她的诗,不仅有女性的温柔,也有其刚毅、深刻的一面。重读舒婷的诗句,真是感慨唏嘘。舒婷诗所流露出来的总是有淡淡的伤感,无论如何修饰,是磨灭不了伤感。所谓曲高和寡,也许在今天这个时代,舒婷的诗多少显得不合拍。但是我断然不觉得这样的诗歌会真的失去份值和理解她的诗的人。
关键词
舒婷诗
诗歌会
女诗人
心灵
生命
双桅
理想
女性
爱情诗
情感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美丽的忧伤——舒婷《惠安女子》鉴赏
10
作者
李佳祺
出处
《语文月刊》
2001年第12期6-7,共2页
文摘
舒婷以渗透着爱和温情的南国木棉的形象来到人们的面前。在她的成名作《致橡树》中,舒婷赋予木棉树以独立人格的意蕴,追求爱的平等,挣脱爱的依附。她以人性觉醒的呼声,曾使长期蒙受禁锢的心灵为之震愕。舒婷一直沿着这条呼唤人性的轨迹前行,她以火的热忱关怀普通人的命运,对"人"的关切成了她诗歌创作的灵魂。《惠安女子》是一首饱含真挚人性内容的佳篇,它属于舒婷总追求中的一个令人注目的环节。古老服饰形成的特殊风情,装饰着海边渔女自然绰约的身姿。惠安女的形象曾博得人们普遍的惊异的欣赏,人们猎奇心理构成了表层的对于惠安女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
舒婷诗
惠安女
独立人格
女子
人性觉醒
诗歌创作
审美态度
形象
猎奇心理
木棉树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读《双桅船》随想
11
作者
公木
出处
《作家》
1998年第10期80-84,共5页
文摘
舒婷的《双桅船》,包括1971—1981这十年间的诗作47篇,其中作于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约为34篇。对于这位诗人我虽不敢说有所了解,对于这些诗篇我却自认为由衷激赏。当然是自认为:依照我的审美趋向,限于我的欣赏水准。有的论者曾指出,社会总是比较最先注意文艺作品的政治因素和思想倾向。
关键词
政治因素
双桅
舒婷诗
思想倾向
女诗人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艺术
审美趋向
蔡其矫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舒婷诗哀婉意境探析
沈茂华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寻找回来的诗意——夜读《舒婷诗文自选集》
静水
《出版广角》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
罗关德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清新典雅 言约意丰——舒婷诗《思念》赏析
陈佳
《语文月刊》
1997
0
原文传递
5
论舒婷的朦胧诗
赵威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重读《双桅船》
袁珍琴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舒婷:写诗从日记书信开始
蓝棣之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珠玑妙笔来自孜孜不倦的追求——评《于无岸处听涛声》
王大军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8
0
原文传递
9
似近似远的舒婷
碧青
《诗歌月刊》
2006
0
原文传递
10
美丽的忧伤——舒婷《惠安女子》鉴赏
李佳祺
《语文月刊》
2001
0
原文传递
11
读《双桅船》随想
公木
《作家》
199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