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西藏高原38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1970-2000年30 s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对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及高原人体舒适度指数(PICH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西藏高原近40 a ICHB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个西藏高原年I...利用西藏高原38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1970-2000年30 s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对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及高原人体舒适度指数(PICH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西藏高原近40 a ICHB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个西藏高原年ICHB升高率为0.76·(10a)-1,各气候区年ICHB升高率为(0.57~0.98)·(10a)^(-1)。季ICHB升高率在时间上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年ICHB和季ICHB的升高率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中部、南部边缘。(3)PICHB空间上表现为寒冷特不舒适、重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及东北部的高山上;冷不舒适、重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及南部边缘的高山上;冷不舒适、中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边缘等区域的较低海拔地区;凉较不舒适、轻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不冷不热舒适、无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错那县南部和墨脱县南部。随着西藏高原近40 a和未来气候“暖湿化”的变化趋势,各地月ICHB、季ICHB、年ICHB明显提高,PICHB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均向着舒适度升高的方向发展。展开更多
研究长白山气候舒适期的变化,可以为其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18年长白山二道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研究长白山气候舒适期的变化,可以为其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18年长白山二道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分析长白山地区气候舒适期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利用综合舒适指数对长白山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5—9月为气候舒适期,4月和10月为气候较舒适期。稳定气候舒适初日整体呈提前趋势[1.9 d·(10 a)^(-1)];稳定气候舒适终日整体呈推迟趋势[2.3 d·(10 a)^(-1)],且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由偏早转为偏晚。稳定气候舒适期平均为177 d,整体呈增长趋势[4.2 d·(10 a)^(-1)],其中1960—1980年代初期为偏短期,1980—1990年代中期为平稳期,1990年代中期以后转变为偏长期,并存在3~5 a周期。当东亚地区春季500 hPa高度场正异常,有利于稳定气候舒适初日异常偏早,反之异常偏晚;当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500 hPa高度场存在负异常,有利于稳定气候舒适终日异常偏早,反之异常偏晚。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西藏高原38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1970-2000年30 s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对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及高原人体舒适度指数(PICH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西藏高原近40 a ICHB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个西藏高原年ICHB升高率为0.76·(10a)-1,各气候区年ICHB升高率为(0.57~0.98)·(10a)^(-1)。季ICHB升高率在时间上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年ICHB和季ICHB的升高率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中部、南部边缘。(3)PICHB空间上表现为寒冷特不舒适、重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及东北部的高山上;冷不舒适、重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及南部边缘的高山上;冷不舒适、中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边缘等区域的较低海拔地区;凉较不舒适、轻度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不冷不热舒适、无高原反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错那县南部和墨脱县南部。随着西藏高原近40 a和未来气候“暖湿化”的变化趋势,各地月ICHB、季ICHB、年ICHB明显提高,PICHB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均向着舒适度升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