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地区汉代乐舞俑形态阐释与审美意识
1
作者 杜兰朵 郭瀚繁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乐舞俑是汉代俑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以雕塑这一艺术语言表现两汉时期乐舞内容,展示出背后蕴藏的两汉乐舞文化与社会活动风貌。四川是汉代俑像出土的重要地区,其乐舞俑更是别具炉锤,彰显了蜀地丰厚灿烂的文化,为研究两汉乐舞文化提供了重... 乐舞俑是汉代俑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以雕塑这一艺术语言表现两汉时期乐舞内容,展示出背后蕴藏的两汉乐舞文化与社会活动风貌。四川是汉代俑像出土的重要地区,其乐舞俑更是别具炉锤,彰显了蜀地丰厚灿烂的文化,为研究两汉乐舞文化提供了重要物证。本文以四川地区的汉代乐舞俑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在汉代历史大背景下,四川地区乐舞俑像之艺术形态特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蜀地人民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汉代乐舞 舞俑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徐州西汉舞俑蕴藏的汉代空间美感
2
作者 邢宇婷 郭瀚繁 《艺苑》 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
汉代舞俑是中国雕塑史中的重要成就,也是研究汉代艺术美学的重要实证。徐州西汉舞俑作为汉代代表性陶俑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强烈的视觉效果脱颖而出。对比分析了徐州博物馆馆藏西汉舞俑与汉代其他重要地域的代表性舞俑后,发... 汉代舞俑是中国雕塑史中的重要成就,也是研究汉代艺术美学的重要实证。徐州西汉舞俑作为汉代代表性陶俑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强烈的视觉效果脱颖而出。对比分析了徐州博物馆馆藏西汉舞俑与汉代其他重要地域的代表性舞俑后,发现其蕴涵典型的汉代空间造型美感。因此,文章参照雕塑造型法则,结合汉代哲思及舞蹈艺术文化,从造型空间的美感外延、气息流动、虚实相生三个方面研究徐州西汉舞俑所蕴藏的空间美感,以此反映汉代舞俑艺术空间的构造方式,探寻舞俑在汉代舞蹈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并窥见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空间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舞俑 汉代 空间 美学
下载PDF
基于北魏乐舞俑造像的服饰艺术与社会风尚
3
作者 孔令奇 仓敏钰 赵杨帆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北魏是中华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随葬的乐舞陶俑记载了当时的服饰艺术形式与社会风尚。针对北魏典型墓葬出土的乐舞俑造像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北魏早期的乐舞服饰具有较强的鲜卑民族特色和西域风格,流行胡风。随着南北方文化的相... 北魏是中华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随葬的乐舞陶俑记载了当时的服饰艺术形式与社会风尚。针对北魏典型墓葬出土的乐舞俑造像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北魏早期的乐舞服饰具有较强的鲜卑民族特色和西域风格,流行胡风。随着南北方文化的相互传播与交融及统治阶级的干预,汉族文化成为风尚主流,乐舞服饰在款式上出现了融合并迭代出新的式样,其中也不乏佛教盛行带来的装饰形式,整体呈现出多元文化互鉴融通之后的美美与共,显现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舞俑 服饰 社会风尚 互鉴融通
下载PDF
从洛阳汉墓出土乐舞俑管窥汉代民间乐舞的风貌——以洛阳苗南新村汉墓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歌 李闪 《黄河之声》 2013年第12期65-66,共2页
汉朝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史上一座无法比拟和超越的高峰,汉王朝以其开阔的胸襟,兼容并蓄的文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兄弟民族和周边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从而对汉代世俗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洛阳作为西汉东都,东汉国都,大量汉代... 汉朝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史上一座无法比拟和超越的高峰,汉王朝以其开阔的胸襟,兼容并蓄的文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兄弟民族和周边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从而对汉代世俗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洛阳作为西汉东都,东汉国都,大量汉代墓葬安落与此,伴出丰富繁多的乐舞俑资料,这些栩栩如生的乐舞俑,见证了两朝音乐舞蹈的繁荣之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汉代墓葬 舞俑 汉代民间乐舞
下载PDF
浅谈汉唐乐舞俑的造型艺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作义 《美术大观》 2008年第7期28-,共1页
  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真实地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历代审美习尚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 舞俑 造型 艺术 坐部伎 古代舞蹈 立部伎 汉唐
下载PDF
从汉代徐州驮蓝山绕襟衣陶舞俑中透射长袖舞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瑞颖 《北方音乐》 2017年第6期6-6,8,共2页
汉代是长袖舞发展的鼎盛时期,留下了大量关于长袖舞的珍贵文物遗产。其中,徐州出土的陶舞俑的塑造难度较大,精美度也属上乘,在造型工艺、艺术风格、文化审美等方面都赋予了长袖舞更深层的内涵。本文以徐州驮蓝山绕襟衣陶舞俑为蓝本... 汉代是长袖舞发展的鼎盛时期,留下了大量关于长袖舞的珍贵文物遗产。其中,徐州出土的陶舞俑的塑造难度较大,精美度也属上乘,在造型工艺、艺术风格、文化审美等方面都赋予了长袖舞更深层的内涵。本文以徐州驮蓝山绕襟衣陶舞俑为蓝本,对长袖舞进行探究,旨在透析其中蕴含的舞蹈文化内涵及对古今舞蹈审美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长袖舞 舞俑
下载PDF
巫山地区汉代乐舞俑的文化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繁模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两汉时期,巴、蜀、楚、汉等多种文化因素在巫山地区交汇融合,该地区汉墓中乐舞俑的组合表明,在巴楚等少数民族后裔聚居地,有乐、有舞、有说、有唱的汉式表演艺术较为流行。这为认识峡江地区汉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以及雕塑艺术等,提供... 两汉时期,巴、蜀、楚、汉等多种文化因素在巫山地区交汇融合,该地区汉墓中乐舞俑的组合表明,在巴楚等少数民族后裔聚居地,有乐、有舞、有说、有唱的汉式表演艺术较为流行。这为认识峡江地区汉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以及雕塑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形象文献",也为重构三峡地区古代文化史提供了新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峡江地区 舞俑 文化习俗
下载PDF
朝阳出土的唐代乐舞俑赏介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效慧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1-133,共3页
1998年朝阳市西上台唐墓出土了一组唐代陶瓷乐舞俑,其中有演奏各种乐器的乐俑,还有轻拂长袖的舞俑。她们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批乐舞俑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乐舞俑美丽、优雅的风采,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反映北方大唐乐舞方面... 1998年朝阳市西上台唐墓出土了一组唐代陶瓷乐舞俑,其中有演奏各种乐器的乐俑,还有轻拂长袖的舞俑。她们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批乐舞俑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乐舞俑美丽、优雅的风采,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反映北方大唐乐舞方面非常珍贵、更为直观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 舞俑
下载PDF
乐舞传神 俑偶华彩——徐州博物馆馆藏汉代乐舞俑艺术浅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5期92-93,共2页
汉代乐舞俑以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再现了汉代乐舞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汉代精彩纷呈的乐舞景观。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不仅成为汉代出土文物中的精髓,也为研究汉代乐舞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 汉代 乐俑 舞俑 艺术蕴涵
下载PDF
汉乐舞俑的呈现方式与艺术特色研究
10
作者 潘亚平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期189-189,共1页
乐舞俑是一种具有明确塑制目的和创作意识的丧葬用品。汉乐舞俑作为俗文化发展的特殊载体,它是商周人殉制度的变相延续,研究这种厚葬制度下的音乐、文化现象,乐舞俑的呈现方式和艺术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 汉乐舞俑 单件呈现 组合呈现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徐州西汉乐舞俑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愐 《艺术评鉴》 2019年第5期179-180,共2页
徐州地区出土的西汉乐舞俑,造型独特,具有写意性等美学特征。用大写意的方法刻画乐舞俑,风格独特,真实地表现徐州西汉时期的时代风格,生动地表现西汉艺术的时代风格,是研究徐州西汉乐舞文化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 汉代乐舞俑 艺术人类学 徐州地区
下载PDF
汉代袖舞艺术特征分析——以重庆地区陶舞俑为例
12
作者 傅兰媚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期133-133,136,共2页
汉代有着丰富的服饰样式,在强盛的政治文化背景催化下,刺激了中国古代袖舞的发展。由于"市井文化"的推崇,袖舞也经历了雅而化其俗的过程,在民间得到了很好普及。笔者站在汉代袖舞发展的视角上,通过文献与图文资料整理,分析重... 汉代有着丰富的服饰样式,在强盛的政治文化背景催化下,刺激了中国古代袖舞的发展。由于"市井文化"的推崇,袖舞也经历了雅而化其俗的过程,在民间得到了很好普及。笔者站在汉代袖舞发展的视角上,通过文献与图文资料整理,分析重庆地区陶舞俑的袖舞的形态结构,以期最大限度地重塑舞蹈本身的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袖舞 舞俑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黄釉乐舞俑(唐)
13
《文博》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舞俑
下载PDF
风吹仙袂飘飘带 犹如霓裳羽衣舞——唐彩绘陶女舞俑赏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俐平 《东南文化》 2000年第6期94-95,共2页
曾随南京博物院院藏文物去日本展览的一件扬州出土的唐代彩绘陶女舞俑,在日本引起了轰动。据随日人员同来说,当时日方在众多的珍贵文物中,独选这件舞俑作为宣传广告的重要纹饰,而门票的设计,也采用了这件舞俑的照片。当电视新闻中... 曾随南京博物院院藏文物去日本展览的一件扬州出土的唐代彩绘陶女舞俑,在日本引起了轰动。据随日人员同来说,当时日方在众多的珍贵文物中,独选这件舞俑作为宣传广告的重要纹饰,而门票的设计,也采用了这件舞俑的照片。当电视新闻中播放展览消息时,着重宣传了这件女舞俑,摄制的镜头将这件女舞俑陈列在旋转圆盘上,慢慢转动,让观众很清楚的看到她整个的体态。如此优美的形象,被日本人民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唐朝 工艺美术 形制 彩绘陶女舞俑 艺术风格
全文增补中
汉唐陶舞俑艺术鉴赏
15
作者 王哲 《国学(汉斯)》 2024年第2期296-302,共7页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的代表时期之一。汉唐时期的舞蹈艺术和陶舞俑是中华民族灿烂瑰宝的代表,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灵感。对汉唐的舞蹈及陶舞俑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舞蹈形式...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的代表时期之一。汉唐时期的舞蹈艺术和陶舞俑是中华民族灿烂瑰宝的代表,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灵感。对汉唐的舞蹈及陶舞俑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舞蹈形式、风格和文化内涵,还能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审美和艺术发展提供重要线索,让人们在还原历史场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挖掘和了解这些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领略汉唐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对于雕塑艺术和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陶舞俑 唐代陶舞俑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民族交融视域下的西晋十六国北朝侍从乐舞俑——以都城地区所出器物为中心
16
作者 王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侍从乐舞俑与时人日常生活存在较密切关联,并承载着丰富的民间层面的文化信息。通过梳理西晋至北朝各政治中心区所出侍从乐舞俑在造型风格与种类组合上的演变,可以看出:非汉民族装束的流行在北魏平城时代到达顶峰,之后逐渐回归汉服居于... 侍从乐舞俑与时人日常生活存在较密切关联,并承载着丰富的民间层面的文化信息。通过梳理西晋至北朝各政治中心区所出侍从乐舞俑在造型风格与种类组合上的演变,可以看出:非汉民族装束的流行在北魏平城时代到达顶峰,之后逐渐回归汉服居于主导的局面;伎乐俑的角色构成存在由十六国重乐向北朝重舞的转变,反映出不同民族在音乐文化方面的喜好差异;劳作俑在北朝时期趋于流行,映射出中国北方此时逐渐恢复定居农耕生产生活的社会状态。这也正是此时期中国北方多民族共存且紧密交流,并逐步实现民族交融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侍从乐舞俑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民族交融
原文传递
长武县唐墓出土“舞俑”形象再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惠莹 陈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9,共13页
以往学者将长武县唐墓出土女俑形象识读为唐代舞蹈俑,将女俑衣着归为乐舞服饰装扮。然而通过详细分析比对这类女俑的典型服饰形象,笔者认为此类形象实为道教女仙俑。文章在此基础上探究女仙俑形象的建构逻辑,依据其独特动作和手势细节... 以往学者将长武县唐墓出土女俑形象识读为唐代舞蹈俑,将女俑衣着归为乐舞服饰装扮。然而通过详细分析比对这类女俑的典型服饰形象,笔者认为此类形象实为道教女仙俑。文章在此基础上探究女仙俑形象的建构逻辑,依据其独特动作和手势细节分析墓中随葬此类女仙俑的实际功用。对女仙服饰典型符号的辨认可以纠正以往学界对墓葬中部分图像材料的误读,从而发现初唐墓葬中道教女仙以壁画、随葬俑等形式广泛存在,而这一形象背后也承载着人们对女仙信仰的集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俑 服饰 女仙 道教
原文传递
唐三彩乐舞俑与跨文化交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美艳 《艺术品鉴》 2018年第14期19-20,共2页
唐三彩作为明器在当时的社会应用十分广泛,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将对于死后以及来生的美好向往与愿望诉诸于陪葬品之上。丝绸之路上的唐三彩作为商品受到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喜爱,蕴含着浓浓中国文化气息的唐三彩,将中国古代手工艺... 唐三彩作为明器在当时的社会应用十分广泛,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将对于死后以及来生的美好向往与愿望诉诸于陪葬品之上。丝绸之路上的唐三彩作为商品受到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喜爱,蕴含着浓浓中国文化气息的唐三彩,将中国古代手工艺者的技艺、智慧播向外邦的同时,也吸收着外来西域文化的养分而蓬勃的发展自身技艺。了解本土技法与外来文化在唐三彩上的交融与碰撞便可窥见外来文明在唐代汉族社会的交融与碰撞,唐三彩是外来文化与唐本土文化相互影响的社会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唐三彩 舞俑 跨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对西冯封村砖雕乐舞俑腰衣款式结构的质疑与考辨
19
作者 杨雪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95,共6页
河南省博物院所藏焦作市西冯封村砖雕墓出土的乐舞俑是研究元代戏剧服饰的重要文物资料。其中的吹笛俑和舞蹈俑所着之服饰,其腰部呈分段扎系结构式样,在以往学界的诸多论述中被描述为元代的辫线袄。本文质疑了这一说法的准确性,并从服... 河南省博物院所藏焦作市西冯封村砖雕墓出土的乐舞俑是研究元代戏剧服饰的重要文物资料。其中的吹笛俑和舞蹈俑所着之服饰,其腰部呈分段扎系结构式样,在以往学界的诸多论述中被描述为元代的辫线袄。本文质疑了这一说法的准确性,并从服装学角度对同时期中国和中亚细密画图像中类似腰饰的款式、结构、材料、穿着配伍、穿着场合及穿着者身份等信息进行了系统性比较分析,认为其并非辫线袄,而是一种脱胎于草原文明辫线服饰传统的围腰衣饰组合,与同时期中亚细密画图像中的对襟吊带腰衣和后来明代的"主腰"之间存在着源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雕俑 舞俑 戏剧服饰 辫线袄 腰衣
原文传递
乐声悠扬舞翩跹——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俑赏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4,F0002-F0003,共3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和繁荣时期.由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在音乐舞蹈方面,它既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艺术传统,又融汇了外来音乐、舞蹈的因素,形成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一个高峰.<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和繁荣时期.由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在音乐舞蹈方面,它既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艺术传统,又融汇了外来音乐、舞蹈的因素,形成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一个高峰.<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对唐代的音乐和舞蹈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叙.但是文字对乐舞的记载往往是抽象的,并不能代替具体形象的描述.1991年9月在洛阳孟津岑氏夫人墓出土了8件珍贵的彩绘乐舞俑,它们造型生动,姿态优美,使人不禁联想起"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鬓风露前"的盛唐歌舞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岑氏墓 彩绘乐舞俑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