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活”到“舞台”——论“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形态与观念变革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体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91-95,共5页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和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和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呈现为个案,考察在写实传统的影响下中国话剧舞台从"生活化"到"写意化"形态的美学嬗变,并探究其观念上的成就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话剧 写实主义 斯坦尼体系 舞台形态
下载PDF
论戏剧的舞台形态探索
2
作者 丁芳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82,共7页
本文以戏剧舞台的变化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从传统舞台到现代舞台的几种变化形态所导致的舞台物理和心理距离的变化,并对随之所产生的舞台幻觉、戏剧贫困化、戏剧假定性、戏剧性、反文学性等一系列舞台审美形态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舞台形态 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舞台幻觉 戏剧性
下载PDF
从“生活”到“舞台”——论“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形态与观念变革
3
作者 张体坤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80-183,共4页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与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与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呈现为个案,考察了在写实传统的影响下中国话剧舞台从"生活化"到"写意化"形态的美学嬗变,并探究了其观念上的成就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话剧 写实主义 斯坦尼体系 舞台形态
下载PDF
从《翠狐》看民间舞舞台形态的特征
4
作者 吴芳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
饱经岁月历千年,化为人身多娇颜。有情有义惊天地,回眸一笑沧桑变。《翠狐》这个民间舞舞台作品通过海阳秧歌的风格特征,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一支小狐仙的形象。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蒲松龄《聊斋志异》。所以,《翠狐》作为专业性舞台化的... 饱经岁月历千年,化为人身多娇颜。有情有义惊天地,回眸一笑沧桑变。《翠狐》这个民间舞舞台作品通过海阳秧歌的风格特征,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一支小狐仙的形象。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蒲松龄《聊斋志异》。所以,《翠狐》作为专业性舞台化的民间舞作品,不论从题材表现还是体裁运用,都做到了以区域传统文化为基础,经过编导个人认识和艺术加工,使得题材和体裁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形式统一、性格鲜明。让《翠狐》这个作品更具"象外之意"留给人们更多遐想意蕴的空间,提升了当代民间舞舞台作品的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 舞台形态 海阳秧歌 以物生境 雅与俗
下载PDF
民族融合视域下闽东畲舞舞台呈现形态创新路径研究
5
作者 黄为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闽东畲族传统舞蹈风格独特,但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必须创新舞台呈现形态,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基于民族融合视域的文艺美学指导思想,文章提出了塑造利于舞台呈现的民族融合艺术、发现利于舞台呈现的共同民族记忆、使用利于舞台呈现的时代... 闽东畲族传统舞蹈风格独特,但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必须创新舞台呈现形态,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基于民族融合视域的文艺美学指导思想,文章提出了塑造利于舞台呈现的民族融合艺术、发现利于舞台呈现的共同民族记忆、使用利于舞台呈现的时代精神主题等舞台呈现形态的理念主张;分析了创新多维载体,建立长效机制为闽东畲族舞蹈舞台呈现达成效果;结合闽东畲族舞蹈发展的历史现状,提出舞台呈现形态的创新路径,即升华深化主题立意、创新设计动作语汇、主动实现畲族元素的抽象化转换、积极探索舞台设计的跨界融合等四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做好传承与弘扬工作,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闽东畲族舞蹈 舞台呈现形态 创新路径
下载PDF
论胶州秧歌舞台形态的表演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宁 《音乐生活》 2018年第3期77-78,共2页
在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民间舞蹈作品的编创与表演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编创理念与审美感受,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弘扬民族民间舞蹈精神,不仅如此,通过分析民间舞蹈作品,我们还能够感... 在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民间舞蹈作品的编创与表演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编创理念与审美感受,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弘扬民族民间舞蹈精神,不仅如此,通过分析民间舞蹈作品,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舞台形态的民间舞蹈以作品的形式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同时体现了舞台形态下民间舞蹈独有的表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秧歌 舞台形态 表演特征
原文传递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新形态创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叶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设计必须采用当代艺术形式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以服务于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戏曲现代戏演出。面对观念的更迭、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舞美设计在创作中应该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新形态,丰富戏曲...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设计必须采用当代艺术形式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以服务于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戏曲现代戏演出。面对观念的更迭、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舞美设计在创作中应该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新形态,丰富戏曲现代戏舞台的表现手段,使其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更好地表现当代生活,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舞台美术新形态 当代艺术精神 科艺融合
下载PDF
音乐剧“视”与“听”——浅析新技术对音乐剧演出的促进
8
作者 梁昊歆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4期43-45,共3页
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技术水平和观众审美情趣的发展,音乐剧也在吸收时代先进技术,推动其舞台形态发展。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音乐剧的表现力和观赏性,也丰富了音乐剧的表现手段,拓... 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技术水平和观众审美情趣的发展,音乐剧也在吸收时代先进技术,推动其舞台形态发展。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音乐剧的表现力和观赏性,也丰富了音乐剧的表现手段,拓展了其创意空间。然而,技术手段的运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表演效果的形式大于内容,技术失误可能对演出产生严重影响等。因此,未来的音乐剧舞台形态发展需要在技术手段和艺术表现之间寻求平衡,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音乐剧的表现力和观赏性,同时保持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技术进步 艺术表现 舞台形态
下载PDF
试谈戏剧舞台环境的自由空间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开源 《艺海》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一度被“样式化”的戏剧艺术,经过阵痛和不安之后,逐渐蜕去原有的模式与规范,蒙在现实主义身上的灰尘已被洗涤干净,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不仅如此,各种戏剧观念、思维方法、表现形式、舞台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异常活跃,戏剧艺术从... 一度被“样式化”的戏剧艺术,经过阵痛和不安之后,逐渐蜕去原有的模式与规范,蒙在现实主义身上的灰尘已被洗涤干净,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不仅如此,各种戏剧观念、思维方法、表现形式、舞台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异常活跃,戏剧艺术从此有了生机,在多元化发展中向前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模式 舞台环境 自由空间 戏剧观念 思维方法 表现形式 舞台形态 多元化
下载PDF
《牡丹亭》台本《道场》和《魂游》的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2,125,共6页
《道场》和《魂游》的台本见于晚清艺人殷溎深传承的《牡丹亭曲谱》中,这是清代昆班艺人二度创作的产物。艺人将《魂游》原作一分为二,《道场》开头仍用《魂游》原作前三曲的唱段和科白,然后增加了演列梅花观道姑们为超度杜丽娘亡灵而... 《道场》和《魂游》的台本见于晚清艺人殷溎深传承的《牡丹亭曲谱》中,这是清代昆班艺人二度创作的产物。艺人将《魂游》原作一分为二,《道场》开头仍用《魂游》原作前三曲的唱段和科白,然后增加了演列梅花观道姑们为超度杜丽娘亡灵而大做道场的仪式。而原作[水红花]至[尾声]一套,仍保留《魂游》的折目,艺人参照《吟香堂》和《纳书楹》曲谱的格律,把原作[醉归迟]分为[五韵美]和[黑麻令]二曲,对科白也作了适当的调度。本文探讨了台本《道场》和《魂游》的舞台形态及其特征,并论及《魂游》的曲本演变和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本 艺人俗增 二度创作 舞台形态
下载PDF
黄梅戏表演的“本真”回归——从黄梅小戏《打猪草》中陶金花的人物塑造说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丹 《剧影月报》 2020年第5期56-57,共2页
黄梅小戏《打猪草》是"七十二小戏"中最经典的剧目之一,一个不到二十分钟的小戏,趣味横生,值得品味。本文试从该戏产生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内心和舞台形态等方面着手,对如何塑造"陶金花"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黄梅小戏《打猪草》是"七十二小戏"中最经典的剧目之一,一个不到二十分钟的小戏,趣味横生,值得品味。本文试从该戏产生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内心和舞台形态等方面着手,对如何塑造"陶金花"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一、走进那个时代和环境想要演好陶金花这个人物,就必须要认真研究《打猪草》这出戏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舞台形态 小戏 趣味横生 七十二 人物塑造 时代背景 金花
下载PDF
剧场形式及多功能剧场建设初探
12
作者 吕圣龙 《演艺科技》 2021年第5期29-33,共5页
梳理国内演出剧场的建设状态及各类舞台形态的实例,结合多功能剧场的不同应用分析不同的舞台形态,探讨目前国内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剧场形式 多功能剧场 舞台形态 镜框式 敞开式
下载PDF
佛山祖庙正殿神案“薛刚反唐”戏曲人物木雕考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国欣 《文化遗产》 2007年第1期38-52,共15页
安放在佛山祖庙正殿内的金漆木雕神案,光绪二十五年(1899)制作,其正面下层的"薛刚反唐"戏曲人物木雕能为我们了解清末粤剧的舞台演出形态提供实物参考,具有戏曲史学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木雕人物造型的细致考察,结合《征西... 安放在佛山祖庙正殿内的金漆木雕神案,光绪二十五年(1899)制作,其正面下层的"薛刚反唐"戏曲人物木雕能为我们了解清末粤剧的舞台演出形态提供实物参考,具有戏曲史学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木雕人物造型的细致考察,结合《征西全传》和《反唐女娲镜》两部小说及传统评书《薛刚反唐》,对木雕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证,确定了木雕中三个主场景的内容自右而左分别是"庐陵王聘刚"、"九炎山聚兵"和"兴唐将受封"。同时也确定了场景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包括庐陵王、鲁仲、薛刚、纪鸾英、徐芙祖、泰红、薛葵和武则天。经过对木雕所示的人物服饰、把子、道具、化妆、舞台设置和人物出场情况等方面的具体阐释,本文进一步指出:这个木雕作品作为戏曲文物,可以印证文献中经常论及的传统戏服"全采明制"、粤剧在清末的演出仍使用真兵器等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漆木雕 薛刚反唐 粤剧 舞台演出形态 服饰
下载PDF
Rock Music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 Ideological Arena
14
作者 ZHOU Xiao-y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2期1146-1151,共6页
The rock music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 filed for the folk, official, elite and other multi-element ideology competition. Wang Feng is a winner walking on the ideological balance beam. After deconstructing Cui Jian... The rock music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 filed for the folk, official, elite and other multi-element ideology competition. Wang Feng is a winner walking on the ideological balance beam. After deconstructing Cui Jian's grand narrative mode and strong critical feature, his works have been endowed with heavy critical color and reflection value by a grassroots band named "Xuriyanggang". Besides, Wang Feng's works have eliminat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official and folk feature, elegance and worldly feature, as well as elite and mass. To a large extent, they have defined the rock music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pushed the Chinese rock to the mainstream market. Consequently, the Chinese rock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multiple and compound culture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rock IDEOLOGY ARENA
下载PDF
论古筝音乐演奏的舞台艺术美
15
作者 张智昱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224,共2页
古筝是一个具有表现力的乐器,一首乐曲只能通过演奏家的表演,才能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其表演区就在舞台空间上。因此,古筝的演奏要特别注重它本身特有的舞台艺术美。而古筝演奏时舞台艺术的美感不仅来自于音乐,还包含了表演者本身的舞台... 古筝是一个具有表现力的乐器,一首乐曲只能通过演奏家的表演,才能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其表演区就在舞台空间上。因此,古筝的演奏要特别注重它本身特有的舞台艺术美。而古筝演奏时舞台艺术的美感不仅来自于音乐,还包含了表演者本身的舞台形态以及情态给听众带来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形态 舞台情态美 舞台音色美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在民族语系范式的舞台化革新
16
作者 陆妍 《舞蹈》 2022年第4期72-74,共3页
题材选择向民族习俗择取素材的内涵革新民族习俗是传统文化的样式之一,民族舞蹈在群族习俗文化的自相传承下形成了具有各自语系特色的舞蹈表现方式,体现为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独特性。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台形态的发展历程,强调“原来... 题材选择向民族习俗择取素材的内涵革新民族习俗是传统文化的样式之一,民族舞蹈在群族习俗文化的自相传承下形成了具有各自语系特色的舞蹈表现方式,体现为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独特性。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台形态的发展历程,强调“原来纯然形式的民间舞蹈是深含了许多中国舞蹈的‘典范’基因和艺术禀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习俗 舞台形态 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 舞蹈表现 舞台 习俗文化
原文传递
“跨文化京剧”身份认同危机
17
作者 岳红 《新世纪剧坛》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源自欧美的“跨文化戏剧”已成为国际戏剧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乃至于有学者预言:“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戏剧理论。”[1]“跨文化京剧”作为“跨文化戏剧”领域内的一个分支,主要指以传统京剧的舞台形态移植、改编... 源自欧美的“跨文化戏剧”已成为国际戏剧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乃至于有学者预言:“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戏剧理论。”[1]“跨文化京剧”作为“跨文化戏剧”领域内的一个分支,主要指以传统京剧的舞台形态移植、改编国外戏剧经典或文学名著,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表演形式。在倡导多样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京剧”却陷入了一种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戏剧 戏剧表演 戏剧理论 身份认同危机 传统京剧 舞台形态 文学名著 戏剧经典
原文传递
论歌剧《与妻书》的三重艺术创作结构
18
作者 杨小林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6,共4页
歌剧《与妻书》是福建省歌舞剧院于2018年末推出的一部英雄主义题材作品。该剧以林觉民狱中所写的《与妻书》为题材进行创作,剧本设计紧凑凝练,四幕体的逻辑结构张弛有度,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音乐编创遵循了西方古典正歌剧的样态,并加入... 歌剧《与妻书》是福建省歌舞剧院于2018年末推出的一部英雄主义题材作品。该剧以林觉民狱中所写的《与妻书》为题材进行创作,剧本设计紧凑凝练,四幕体的逻辑结构张弛有度,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音乐编创遵循了西方古典正歌剧的样态,并加入了具有民族音乐色彩的闽剧和粤剧元素,与交响乐之间形成默契配合。舞台视觉形象兼具写实性与抽象性,既有表现人文情感的肢体语言,也有舞美科技营造的美感空间。在三重艺术结构的稳定支撑下,作品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含义与伟大的英雄气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与妻书》 三重艺术结构 剧本编写 音乐创作 舞台艺术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