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修辞:舞蹈文本的基本表意方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杰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3,共10页
从符号修辞学角度来看,隐喻、转喻、反讽等符号修辞已经从语言领域扩展至非语言领域,其中就包括舞蹈艺术。符号修辞在舞蹈艺术中的运用,重在探讨舞蹈文本中各表意符号如何有效传达意义、吸引观众注意、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获取观众认同... 从符号修辞学角度来看,隐喻、转喻、反讽等符号修辞已经从语言领域扩展至非语言领域,其中就包括舞蹈艺术。符号修辞在舞蹈艺术中的运用,重在探讨舞蹈文本中各表意符号如何有效传达意义、吸引观众注意、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获取观众认同与理解等效果所采取的修辞策略和技巧,进而成为舞蹈文本的基本表意方式。符号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喻体与喻旨体现"跨域映射"的关系;符号转喻是以"邻近性"的联想为基础,喻体与喻旨体现"同域指代"的关系;符号反讽指同一舞蹈文本被接收者解释出两个相互冲突的意义,这两个相互冲突的意义的产生是以伴随文本的存在为前提的,很多舞蹈作品正是因为借助符号反讽,从另外一个层面达到了一种意味深长的表意和审美效果。故厘清这三种符号修辞在舞蹈表意过程中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对舞蹈创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修辞 舞蹈文本 隐喻 转喻 反讽
原文传递
仪式表演视角下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耍歌堂”舞蹈文本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婷 代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共8页
“耍歌堂”是排瑶纪念盘古王、祭祀祖先的盛大仪式,其舞蹈展现了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互动过程,并借由身体符号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达思想感情。文章结合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田野考察,从舞蹈文本描述到以“仪式表演为中心”进行研究,... “耍歌堂”是排瑶纪念盘古王、祭祀祖先的盛大仪式,其舞蹈展现了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互动过程,并借由身体符号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达思想感情。文章结合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田野考察,从舞蹈文本描述到以“仪式表演为中心”进行研究,将仪式舞蹈文本置于历史文献、口述传承与当下的仪式表演语境中,对其生成过程与表演实践的即时性与人的创造性建构、阈限期与结构特点、表征与隐喻等方面进行阐述,揭示“耍歌堂”仪式表演行为与仪式舞蹈表演的深层关联,为理解排瑶社会结构和舞蹈文化内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表演 耍歌堂 舞蹈文本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好作品”不只是“看得懂”或“被感动”——评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 被引量:3
3
作者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46-52,共7页
被认为是"看得懂"和"被感动"就是"好作品"的判断标准吗?笔者并不这样看,就艺术鉴赏而言,"好看""动人"只能是感性品评艺术的第一步,本文希望借助由观众的情感反馈所引发的思考,更为... 被认为是"看得懂"和"被感动"就是"好作品"的判断标准吗?笔者并不这样看,就艺术鉴赏而言,"好看""动人"只能是感性品评艺术的第一步,本文希望借助由观众的情感反馈所引发的思考,更为深入地探讨青年舞蹈编导靳苗苗创作的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对"学院派"舞蹈创作和中国民族歌舞创作的启示。文中侧重分析了《沉沉的厝里情》之所以成为"好作品"的特别之处,主要集中在三点:舞蹈文本与作品的整合,作品立意的现实人文诉求,以及民风民俗的艺术化、戏剧化呈现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文本 人文诉求 民俗文化 舞蹈创作
下载PDF
结构·解构·重构——解读民间舞和现代舞所呈现的"文本"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从美学的视角来对舞蹈身体语言进行解读,通过对民间舞"文本"所体现出的"结构"和现代舞"文本"所体现出的"解构"进行细读并加以分析后,对于民间舞和现代舞"文本"的"重构"... 本文从美学的视角来对舞蹈身体语言进行解读,通过对民间舞"文本"所体现出的"结构"和现代舞"文本"所体现出的"解构"进行细读并加以分析后,对于民间舞和现代舞"文本"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民间舞得以发展的根基是"族群认同",倡扬的是"人类文明"。而现代舞则是在传统的根基上,"从文明回到自然",注重的不是"类",而是"人",舞蹈更侧重于表现独立的个体生命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重构 民间舞 现代舞 舞蹈文本
下载PDF
Beyond the Ontology of“Dance” as an Art: 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Female Stage Performers
5
作者 Aneela Sultana Waheed Chaudhry Amna Mushtaq 《History Research》 2013年第1期41-53,共13页
The proposed paper focuses on art as a form of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it presents data based on ethnographic information of famous Pakistani musical theatres in Lahore, Province of Punjab. Most description of the per... The proposed paper focuses on art as a form of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it presents data based on ethnographic information of famous Pakistani musical theatres in Lahore, Province of Punjab. Most descrip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is written by men with an exclusive male perspective. Little or no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women lives in performing theatre apart from their assigned role as physical crowd-pullers. This study presents how symbols are used to communicate, as each member of theatre community uses entire repertoire to convey messages, manual gesticulations, body ge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dance patterns, a particular dress etc. at the cultural level. The central idea of this study is how artists use the body in performance to imagine and enact culture, values, humor, selfhood, and the complex relations among them. It discusses their real backstage life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faced as well how and what type of contact they maintain with their audience and admirers. What are their moral values and what kind of social dilemmas they face, how the sexuality of theatre women is being controlled, their fears emotions, distress of theatre women etc. are the major research questions. In short, this anthropological inquiry takes into account all relevant social,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religious dimensions of performing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ge dance ART culture THEATER performance
下载PDF
“神”与“舞”的切点——印度舞蹈启示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建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0-48,共9页
印度舞蹈的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论述了作为民族文化表征的印度舞蹈与印度宗教的关系,并从中剥离出宗教与舞蹈的四个切点,以及在这些切点上对舞蹈规律的认知和对中国舞蹈的反思。
关键词 印度 宗教思想 舞蹈文本 情感体验 思想观念 仪式活动 舞蹈流程 舞蹈环境 舞蹈传统 组织制度
原文传递
以神的名义起舞——出访印度的启示
7
作者 刘建 《舞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印度 宗教文化 舞蹈艺术 舞蹈文本资源 启示 舞蹈流程 舞蹈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