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传统与现代:民俗舞蹈的数字化保护——评《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1
作者 梁晓艺 关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17-I0017,共1页
数字化保护在民俗舞蹈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高清视频、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技术,记录舞蹈动作、服饰、音乐及表演环境,提供沉浸式体验,使传统舞蹈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全球观众可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学习。数字化保护是有效文化遗产保存方式... 数字化保护在民俗舞蹈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高清视频、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技术,记录舞蹈动作、服饰、音乐及表演环境,提供沉浸式体验,使传统舞蹈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全球观众可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学习。数字化保护是有效文化遗产保存方式,既保留宝贵文化遗产,又开辟传播发展新路径。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在于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孙传明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虚拟现实技术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网络平台 沉浸式体验 舞蹈动作 民俗舞蹈
下载PDF
我国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
作者 熊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2006—2022年舞蹈类非遗研究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纵观舞蹈类非遗研究现状。研究发现,舞蹈类非遗研究呈萌芽期、上升期与稳定期三... 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2006—2022年舞蹈类非遗研究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纵观舞蹈类非遗研究现状。研究发现,舞蹈类非遗研究呈萌芽期、上升期与稳定期三个阶段,发文机构以舞蹈类高校以及二级舞蹈学院为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舞蹈类非遗的内涵、价值、传承、教学研究以及各种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运用研究。舞蹈类非遗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队伍的水平与合作亟待提升;缺少价值评估研究;尚未构建起传承体系;传承路径研究针对性不强;研究对象同质化严重,对知名度较低、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舞蹈类非遗研究不足;需要加强社会教学研究,推进跨学科运用与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CITESPACE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民间舞蹈
下载PDF
从文化迷失到文化自信——少数民族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3
作者 徐富平 《艺术家》 2021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一定文化的积累,并且互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舞蹈类型。少数民族舞蹈可以代表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舞蹈受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有的少数民族舞蹈... 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一定文化的积累,并且互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舞蹈类型。少数民族舞蹈可以代表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舞蹈受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有的少数民族舞蹈濒临失传。所以,要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迷失 文化自信 少数民族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解析——以汉民族两个代表性舞种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群 焦广发 +1 位作者 曹焕男 刘徽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2,96,共4页
在生态文化的视角下,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社会文化环境改变直接引起的从舞蹈的社会文化载体到舞蹈本体的一系列变化。所以,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价值,与舞蹈所表达的地域文化特点的准确度... 在生态文化的视角下,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社会文化环境改变直接引起的从舞蹈的社会文化载体到舞蹈本体的一系列变化。所以,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价值,与舞蹈所表达的地域文化特点的准确度相关。研究将抽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项目:昌黎地秧歌和井陉拉花作为例证,利用田野调查方式分析其变化状态,探索其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认识到变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常态,重要的是在变化中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舞蹈 物质文化遗产 变化状态
下载PDF
2020年度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林荣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2期40-47,共8页
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全人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相对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需要特定的时间(约定俗成)和空间(公共场域)以及需要“聚众”才能开展的特性,无疑受到直面冲击,致使本年... 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全人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相对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需要特定的时间(约定俗成)和空间(公共场域)以及需要“聚众”才能开展的特性,无疑受到直面冲击,致使本年度非遗舞蹈在各方面也呈现出与往年不一样的“光景”。非遗保护是一个涉及多维的复合工程,本文主要从政策、传承传播、理论三个层面对本年度的非遗传统舞蹈进行回顾与梳理。国家政策层面:静观中孕育复苏;传承传播层面:荆棘中另辟蹊径;理论学术层面:蓄势中凸显亮点。2020年,传统舞蹈保护与传承之路可谓“逆风起舞亦翩然”,聚焦当下,着眼未来,继续探索非遗舞蹈保护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物质文化遗产 遗+ 传统舞蹈 报告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奕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3-77,共5页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优秀的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令人担忧,亟须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针对传统记录保存的不足,本文以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提出利用数字化技...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优秀的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令人担忧,亟须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针对传统记录保存的不足,本文以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和采集优秀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数字化闽南民间传统舞蹈虚拟博物馆、塑造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数字化新媒体传媒方式的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闽南舞蹈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策略
下载PDF
近舞台而远传统——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化倾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廖燕飞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第3期3-7,共5页
对于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舞台化倾向,笔者试图厘清与之相关的“发展”与“再创造”、“他者认同”与"自我认同”、“创作”与“保护”之间的异同,以避免观念上的含混不清而致保护工作的偏差。
关键词 传统舞蹈 舞台化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评估与产业化利用——以乳山秧歌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宋伟伟 林洁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更适宜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以产业化开发为目的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估,最终探寻出一条在市场环境下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 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更适宜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以产业化开发为目的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估,最终探寻出一条在市场环境下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物质文化遗产 乳山秧歌 经济价值 产业化开发
下载PDF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云南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汪涛 周柯宇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7-79,共3页
对于云南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原样记录表演者的舞蹈表演形象,详细记录舞蹈表演者的一举一动。同时因为舞蹈艺术的特性,以往文字、图片、视频方式记录,并不足以完全解决全面记录舞蹈表演者的身姿体态、... 对于云南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原样记录表演者的舞蹈表演形象,详细记录舞蹈表演者的一举一动。同时因为舞蹈艺术的特性,以往文字、图片、视频方式记录,并不足以完全解决全面记录舞蹈表演者的身姿体态、动势韵味等方面的问题,并且现存的文字、图片、视频记录方式对于舞蹈动作的还原有相当的难度。动作捕捉技术以其高精确的数据记录方式与3D立体式呈现模式,可以完全还原舞蹈表演者的动作。随着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拓展云南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捕捉 民俗舞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琳 黄洋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6年第2期178-179,共2页
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部分珍贵知识内容的传承及发扬产生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专业人口逐渐开始为我国文化遗产同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 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部分珍贵知识内容的传承及发扬产生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专业人口逐渐开始为我国文化遗产同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做努力。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及不断进步促使这一构想成为可能。本文从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体系、民俗舞蹈活动数字化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以羌族民俗舞蹈数字化实践为例展开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舞蹈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研究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
11
作者 刘艳华 田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能力;遵循译语受众原则对地方性和口语化的词汇采用意译法可增强译本的可接受性,采用改译法将流散型的汉语句子改译为句式严谨的英语句子,符合译语受众的期待。结果表明:传播学对指导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民间文学物质文化遗产 翻译
下载PDF
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策略探究
12
作者 王平 满方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环境变迁、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外来文化冲击严重等困境...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环境变迁、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外来文化冲击严重等困境。并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支持机制;加强文化环境适应与融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加强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等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探索——以陕西省为例
13
作者 蒋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9期113-115,共3页
陕西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民间体育运动及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蕴含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传统体育也面临着传承... 陕西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民间体育运动及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蕴含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传统体育也面临着传承断层、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以及青少年参与度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索有效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对于保护、活化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而言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促进地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陕西省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所取得的成绩,提出具体的建议,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路径探索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壮族舞蹈艺术的融合创新
14
作者 王笛 《炫动漫》 2024年第15期0265-0267,共3页
本篇文章深度剖析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壮族舞蹈艺术进行融合创新的至关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深入剖析了当前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壮族舞蹈艺... 本篇文章深度剖析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壮族舞蹈艺术进行融合创新的至关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深入剖析了当前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壮族舞蹈艺术独特的特点和显著的优势,提出了将两者进行融合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融合创新的实施路径,包括如何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壮族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进行创新性的舞蹈作品创作。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在教育、演出、交流等各个领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壮族舞蹈艺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期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舞蹈 融合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省“南皮落子”为例
15
作者 韩姗姗 郝晓蔚 赵淑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南皮落子”具有“文武兼备”的舞蹈风格、地方特色歌曲和伴奏、丰富的表演形式等特点,是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文献和馆藏南皮地方资料,梳理了“南皮落子”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分析了以政府主导的非... “南皮落子”具有“文武兼备”的舞蹈风格、地方特色歌曲和伴奏、丰富的表演形式等特点,是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文献和馆藏南皮地方资料,梳理了“南皮落子”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分析了以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实施状况及面临的多元文化冲击、传承人年龄老化和新曲目编创缺乏等问题。从主动融入国家地区发展战略和寻求多传播途径等方面,提出完善数字化资源、健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等具体举措,为新时期“南皮落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皮落子” 传承 保护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为抓手,提升产品创意设计含量;以新的传播形式为着力点,赋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 创新保护
下载PDF
艺术传播视域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路径
17
作者 徐子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中,正确把握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方向,重视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合理利用数字艺术创新传播手段十分必要。树立保护音乐类非遗“财产”的意识,不断关注艺术创新传播的接受、体验、互动与反馈,是不断调整创新传播策略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播 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播
下载PDF
幼儿美学化育: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18
作者 江文杰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25-27,共3页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对美感、美德、美意等美学的认知和认同,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创造和评价美,...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对美感、美德、美意等美学的认知和认同,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创造和评价美,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多元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然而,当前幼儿园传统音乐教育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却存在沟壑。幼儿园以“对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关注与满足”为出发点,通过欣赏、实践、对比、唱读等方式开展幼儿美学的化育,是实现传统音乐与幼儿生命成长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美学 传统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幼儿园教育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评价研究
19
作者 侯洁 古力哪尔·麦买提 《商业经济》 2024年第7期155-157,176,共4页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发展的关键文化资源,已经成长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极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发展的关键文化资源,已经成长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极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评价及保护与开发现状作为切入点,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等多个角度对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价,并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发音乐类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等促进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文旅融合 传统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评价 对策
下载PDF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九寨沟县白马藏族舞蹈传承为例
20
作者 王芮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2期98-100,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承载,呈现出思想文化的内在性、链条性与基因性,因而演化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文化自觉与民族复兴的精神武器。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是关乎文化战略全局、民族血脉赓续和民族复兴的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承载,呈现出思想文化的内在性、链条性与基因性,因而演化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文化自觉与民族复兴的精神武器。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是关乎文化战略全局、民族血脉赓续和民族复兴的伟业。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藏族舞蹈的相关文献资料,帮助青少年了解白马藏族舞蹈的定义、传承的意义和传承的现状。通过传承白马藏族舞蹈增强青少年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浸润青少年心灵,积极开创以白马藏族舞蹈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藏族 舞蹈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