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朝“白纻舞歌辞”的发展及审美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彩仙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8-103,共6页
本文以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所选的“白纻舞歌辞”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晋、南朝宋、梁三个时期的作品为例,细致分析了其发展演变规律与艺术审美价值,认为白纻舞辞不仅充分展现了女性舞者的轻柔美与忧怨美,而且还通过各种修辞手法... 本文以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所选的“白纻舞歌辞”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晋、南朝宋、梁三个时期的作品为例,细致分析了其发展演变规律与艺术审美价值,认为白纻舞辞不仅充分展现了女性舞者的轻柔美与忧怨美,而且还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完成了舞之意境向诗之意境的转换。白纻舞辞充分展现了六朝时期重“情”与重“韵”的精神特质,成为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白纻舞辞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六朝吴歌西曲中舞蹈与舞辞考释
2
作者 郑永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对《乐府诗集》收集的六朝时期吴歌西曲中的前溪舞、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估客乐、襄阳乐、三洲歌、襄阳蹋铜蹄、采桑度、江陵乐、青骢白马、共戏乐、安东平、那呵滩、孟珠、翳乐、寿阳乐以及邯郸、大垂手、小垂手共二十个舞蹈... 本文对《乐府诗集》收集的六朝时期吴歌西曲中的前溪舞、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估客乐、襄阳乐、三洲歌、襄阳蹋铜蹄、采桑度、江陵乐、青骢白马、共戏乐、安东平、那呵滩、孟珠、翳乐、寿阳乐以及邯郸、大垂手、小垂手共二十个舞蹈及舞辞做了考释,由此推论六朝民间乐舞的繁盛,及其城市化与世俗化特征,并考察了六朝舞辞对后世独立的同题文学创作的重大与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歌西曲 乐府诗集 乌夜啼 前溪 舞辞
原文传递
谁是西汉歌舞剧巾舞《公莫舞》科仪本《巾舞歌辞》的破译者 ?
3
作者 姚小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6,共6页
本文叙述了杨公骥先生破译《巾舞歌辞》的经过,以及赵逵夫研究《巾舞歌辞》的一些情形。以杨公骥《巾舞歌辞》校本与赵逵夫《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中的"复原本"进行对照,并列举赵文中错误10例,从而证明... 本文叙述了杨公骥先生破译《巾舞歌辞》的经过,以及赵逵夫研究《巾舞歌辞》的一些情形。以杨公骥《巾舞歌辞》校本与赵逵夫《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中的"复原本"进行对照,并列举赵文中错误10例,从而证明赵逵夫不是《巾舞歌辞》的破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译 戏剧史 西汉
下载PDF
曹魏杂舞歌辞对许昌舞蹈发展的影响
4
作者 郭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252-253,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推广许昌的曹魏文化,使许昌成为河南省一张强有力的文化名片,成为当今许昌文化发展的重点。以《乐府诗集》中"曹魏舞曲歌辞"里的"杂舞歌辞"这一类目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舞蹈学角度,综合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推广许昌的曹魏文化,使许昌成为河南省一张强有力的文化名片,成为当今许昌文化发展的重点。以《乐府诗集》中"曹魏舞曲歌辞"里的"杂舞歌辞"这一类目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舞蹈学角度,综合研究曹魏杂舞歌辞对许昌舞蹈形态发展的影响,以探索进推广许昌地区曹魏文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 形态 影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白纻舞发展轨迹及审美特征谫论
5
作者 胡益凡 林友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3-27,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是自汉以来天下由分到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个人的思想和天性得到了无比的解放,琳琅满目的学说和艺术大量涌现,为后世所未见。至...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是自汉以来天下由分到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个人的思想和天性得到了无比的解放,琳琅满目的学说和艺术大量涌现,为后世所未见。至今人们提起“魏晋风度”依然还折服不已。本文针对这一时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白纻舞加以研究,试图厘清白纻舞的发展轨迹,总结出白纻舞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纻 白纻舞辞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白纻舞歌辞》价值论
6
作者 杜运通 《乐府学》 2012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乐府诗集》中辑有《白纻舞歌辞》50首。文中通过对诗作的解读,探讨《白纻舞》的起源、发展轨迹及舞美特征,并对《白纻舞歌辞》的思想意蕴和对音乐文学的贡献进行阐释和考量。
关键词 《白纻》起源 发展轨迹 美特征 思想意蕴 贡献
原文传递
汉代鼙舞歌辞考究——以曹植《鼙舞歌》为线索
7
作者 柳川顺子 李阳(翻译) +2 位作者 曾康业(翻译) 魏小力(翻译) 周伟竞(翻译) 《乐府学》 2015年第2期55-63,共9页
出自汉代鼙舞歌辞的曹植《鼙舞歌》五篇忠实地继承了本辞,尤其《圣皇篇》确实再现了本辞《章和二年中》的内容和表现。汉代鼙舞歌辞没有现存,但以曹植这些歌辞为线索,复原出汉朝的本辞是有可能的。这样复原出来的汉代歌辞,大量吸收了当... 出自汉代鼙舞歌辞的曹植《鼙舞歌》五篇忠实地继承了本辞,尤其《圣皇篇》确实再现了本辞《章和二年中》的内容和表现。汉代鼙舞歌辞没有现存,但以曹植这些歌辞为线索,复原出汉朝的本辞是有可能的。这样复原出来的汉代歌辞,大量吸收了当时宴会上演出的诗歌和口头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鼙歌》 汉代鼙 宴席文艺
原文传递
汉代歌诗语言视阈下的乐舞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和乐舞的学科边缘交叉是一个亟待拓展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汉代诗歌和乐舞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汉文学乐府歌诗和汉乐舞相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古代乐舞综合性质的认同和考定。将汉代歌诗看作是汉代乐舞的"脚本"或"... 中国古代文学和乐舞的学科边缘交叉是一个亟待拓展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汉代诗歌和乐舞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汉文学乐府歌诗和汉乐舞相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古代乐舞综合性质的认同和考定。将汉代歌诗看作是汉代乐舞的"脚本"或"台本",即舞辞。同时结合歌诗的文学语言价值,在对歌诗语言的文本细读中找到乐舞艺术语言的"蛛丝马迹",从而为我们捕捉、理清、认知汉代乐舞找到一个文学依据,为已经消失、不可见的汉代乐舞找到艺术之根,更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本文立足于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基本史观1,参考借鉴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音乐学、考古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采用多学科边缘交叉的方法,为我们探索和研究古代乐舞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展示歌诗语言文学价值以外的艺术魅力,即诗歌的可唱、可舞、可诵。将文学性质的汉代歌诗与艺术领域的汉代音乐、舞蹈相结合,不啻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史观在文学、艺术理论上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诗歌 舞辞 三位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