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的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成欣 刘璠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233-234,F0003,共3页
关键词 舟骨融合术 大小多融合术 全腕关节融合术 桡骨茎突撞击症 退行性骨关节炎 骨不愈合
下载PDF
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雅康(综述) 徐永清(审校)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77-79,共3页
腕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独特排列方式及交错的腕骨间韧带连接,使腕关节在结构和力学方面成为全身最复杂的关节。近年来,诸如腕关节退行性疾病、腕关节不稳、月骨缺血性坏死等疾病,成为手外科的热点问题。目前这类疾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 腕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独特排列方式及交错的腕骨间韧带连接,使腕关节在结构和力学方面成为全身最复杂的关节。近年来,诸如腕关节退行性疾病、腕关节不稳、月骨缺血性坏死等疾病,成为手外科的热点问题。目前这类疾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但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且在很大程度牺牲了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多角 融合术 腕关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研究使用新型内固定器融合舟骨和大小多角骨 被引量:1
3
作者 颜翼 徐永清 +3 位作者 邬江 崔华 齐保闯 孙晓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85-187,190,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舟骨和大小多角骨融合器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所测国人舟骨、大小多角骨和舟骨、大小多角骨关节有关解剖学参数设计,选用镍钛记忆合金制出样品,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修改后制作出成品,并将其应用于... 目的研究新型舟骨和大小多角骨融合器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所测国人舟骨、大小多角骨和舟骨、大小多角骨关节有关解剖学参数设计,选用镍钛记忆合金制出样品,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修改后制作出成品,并将其应用于月骨无菌性坏死及舟骨旋转性半脱位的患者。结果2005--2010年,共30例月骨无菌性坏死及舟骨旋转性半脱位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者缓解,运动度较术前增加,平均握力为44.4kg,达到健侧的77%。结论镂空式镍钛记忆合金融合器进行舟骨和大小多角骨融合技术,可以提供足够的腕骨间固定强度,有效用于腕骨间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大小多融合术 融合 镍钛记忆合金
下载PDF
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杰鹏 袁婉华 郭伟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11期75-76,共2页
目的:正确评估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腕关节不稳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腕关节不稳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融合组和置换组,分别进行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和腕关节置换术,... 目的:正确评估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腕关节不稳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腕关节不稳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融合组和置换组,分别进行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和腕关节置换术,通过对手术过程的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治疗腕关节不稳的手术方式进行评定。结果: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小于腕关节置换术,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明显小于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明显好于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好,手术安全,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融合术 腕关节不稳 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永清 颜翼 +1 位作者 朱跃良 邬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握力为(32.49±6.21)Kg,恢复至健侧的80.8%: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53%以上: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态下:术前为(4.46±1.27)分、术后为(1.31±0.9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00±1.41)分、术后为(2.6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4.6%.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旋转性半脱位 月骨无菌性坏死 大小融合术
下载PDF
舟骨、大、小多角骨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曾立军 徐永清 +2 位作者 骆华松 朱跃良 汪新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为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的手术方式及新式内固定器械的研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2侧成人上肢标本,首先在舟骨和大、小多角骨关节正常状态下测量舟骨大多角骨间距;舟骨小多角骨间距以及大、小多角骨间距。然后解剖出上述3... 目的:为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的手术方式及新式内固定器械的研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2侧成人上肢标本,首先在舟骨和大、小多角骨关节正常状态下测量舟骨大多角骨间距;舟骨小多角骨间距以及大、小多角骨间距。然后解剖出上述3骨,观察骨性标志及各骨形态,测量各骨长度、宽度及厚度。结果:舟骨、大多角骨及小多角骨有较恒定的骨性标志。舟骨、大多角骨间距为(38.60±1.70)mm,舟骨、小多角骨间距为(32.14±2.22)mm,大、小多角骨间距为(30.73±1.95)mm。大多角骨厚度最小,为(10.36±0.83)mm。结论:(1)按照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骨性标志制定的测量标准可初步量化形态不规则的腕骨;(2)依据测量数据进行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可避免损伤邻近关节,减少并发症,提高舟骨和大、小多角骨融合率。(3)测量的相关数据,为舟骨和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内固定器械研制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 舟骨 多角 多角
下载PDF
四角融合术治疗舟骨骨不连腕进行性塌陷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惠双 符建松 +7 位作者 张文龙 马铁鹏 于志亮 高顺红 于俊 张云鹏 胡宏宇 李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9-652,共4页
[目的]介绍腕骨四角融合术微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舟骨骨不连腕进行性塌陷(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SNAC)的手术技术和初步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9月,5例SNA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彻底切除舟骨,显露月骨、头骨... [目的]介绍腕骨四角融合术微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舟骨骨不连腕进行性塌陷(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SNAC)的手术技术和初步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9月,5例SNA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彻底切除舟骨,显露月骨、头骨、三角骨及钩骨,保护月桡关节软骨,去除上述4块腕骨间关节软骨面至松质骨面,调整头骨及月骨对位关系,将自体骨粒充填至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之间,将微型钛板置入上述4块腕骨背侧,4枚螺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均无骨不连、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6.81±2.28)个月,5例患者腕关节静息时疼痛均完全缓解,1例长时间重体力劳动偶有疼痛;所有患者握力均有明显好转;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50%以上。[结论]应用四角融合术微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SNAC安全有效,融合率高,能够明显缓解疼痛,保存部分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不连腕进行性塌陷 融合术 微型钛板
原文传递
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腕关节早期安全活动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璠 黄勇 +1 位作者 刘涛 王岩松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探索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影响融和体稳定性的因素,界定相对安全活动范围,指导临床早期功能锻炼。方法采用新鲜尸体前臂标本左、右各6侧,模拟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并借助仪器模拟腕关节的主要运动。运动前后摄取腕关... 目的 探索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影响融和体稳定性的因素,界定相对安全活动范围,指导临床早期功能锻炼。方法采用新鲜尸体前臂标本左、右各6侧,模拟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并借助仪器模拟腕关节的主要运动。运动前后摄取腕关节标准正、侧位片,测量桡舟角、桡舟间距和舟骨长度,观察克氏针松动、弯曲情况,并观察疲劳实验对克氏针的影响。结果 腕关节分别活动至掌屈60°、背伸45°、桡偏15°时克氏针产生弯曲,观察指标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疲劳实验中,腕关节分别活动至掌屈55°、背伸40°、桡偏10°时克氏针产生弯曲,观察指标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体稳定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腕关节活动的角度,二是活动的强度。融合术后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活动范围为掌屈50°,背伸35°,桡偏5°,尺偏30°范围内,并以500次的活动强度为限。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应避免环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关节融合术 活动范围 关节 舟骨 多角
原文传递
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腕关节活动度的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勇 刘璠 +2 位作者 刘涛 蔡玉辉 刘金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对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尸体前臂12侧,建立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模型,并借助腕关节动力学测试仪,模拟出腕关节的主要运动并加以测量。结果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腕关节平均屈曲60.4&#... 目的探讨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对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尸体前臂12侧,建立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模型,并借助腕关节动力学测试仪,模拟出腕关节的主要运动并加以测量。结果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腕关节平均屈曲60.4°,背伸44.6°,桡偏13.6°,尺偏33.3°;分别为融合前的72.34%、73.96%、57.80%和86.40%,融合前、后腕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腕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均有所丧失,以桡偏活动受限最为明显,但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基本保留了术前的60%,可以满足日常活动功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大、小多角 融合术 活动度 腕关节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在舟大小多角骨融合术中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孙克富 刘璠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比较舟骨和大、小多角骨(scaphoid-trapezium-trapezoid,SIT)融合器与克氏针在STT融合术中内固定强度的差异。方法12侧新鲜冷冻尸体前臂标本,随机分为融合器组(使用STT融合器)和克氏针组(使用克氏针)2组,模拟进行SIT融合... 目的比较舟骨和大、小多角骨(scaphoid-trapezium-trapezoid,SIT)融合器与克氏针在STT融合术中内固定强度的差异。方法12侧新鲜冷冻尸体前臂标本,随机分为融合器组(使用STT融合器)和克氏针组(使用克氏针)2组,模拟进行SIT融合术,术后以夹具固定于腕动力测试仪上模拟腕关节主要活动。活动前后均拍摄腕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测量桡舟角、桡舟间距、舟骨长度及SIT融合体稳定角。结果融合器组:当腕关节运动范围增加到屈曲450、背伸40°、尺偏30°、桡偏15°时,客观指标与初始状态相比较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克氏针组:当腕关节运动范围增加到屈曲35°、背伸30°、桡偏10°时,客观指标与初始状态相比较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30°运动后融合体稳定角与初始状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T融合器在舟骨和大、小多角骨融合术中内固定强度大于传统内固定物中的克氏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融合术 内固定器 抗压强度 舟骨 多角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四角融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介绍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耀斌 王志新 +1 位作者 伊喆 王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4-766,共3页
四角融合术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性关节炎和舟月分离性腕关节炎2~3期的常用术式[1]。传统四角融合术需要在腕背部作纵向6~8 cm切口,去除舟骨,打磨月骨及三角骨远端关节面和头状骨及钩骨近端关节面,随后在透视引导下打入2~4枚... 四角融合术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性关节炎和舟月分离性腕关节炎2~3期的常用术式[1]。传统四角融合术需要在腕背部作纵向6~8 cm切口,去除舟骨,打磨月骨及三角骨远端关节面和头状骨及钩骨近端关节面,随后在透视引导下打入2~4枚螺钉固定月骨、三角骨、头状骨及钩骨。由于这4块腕骨体积小、形状各异,合理排布螺钉从而达到腕骨间牢固固定且螺钉之间不产生阻挡是手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 融合术 经皮螺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足副舟骨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伟鑫 蔡杰 +5 位作者 任祥钰 张言 梁景棋 聂光华 赵宏谋 梁晓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足副舟骨综合征(A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24足)青少年AN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足副舟骨综合征(A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24足)青少年AN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的距舟覆盖角(TCA),负重侧位X线的跟骨倾斜角(CPA)和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TC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X线片CPA[(17.60°±2.67°)vs(15.13°±2.34°)]、Meary角[(-1.75°±-0.87°)vs(-2.60°±-1.18°)]和AOFAS中足评分(87.85±5.14 vs 57.50±3.85)、VAS评分(1.75±0.77 vs 6.00±0.5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见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疼痛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ANS患者,改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有效改善足弓,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副舟骨综合征 融合术 内固定 青少年 距舟覆盖 跟骨倾斜 距骨第一跖骨
原文传递
舟大小关节炎病因与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必欢 蔡兴博 +2 位作者 王斌 张悦 徐永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 总结舟大小关节炎(scaphotrapeziotrapezoid osteoarthritis,STT OA)病因及临床诊疗方法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STT OA的相关文献,总结研究进展。结果 STT OA是一种常见骨关节炎,绝经后女性是高发人群,通常经腕部X线片... 目的 总结舟大小关节炎(scaphotrapeziotrapezoid osteoarthritis,STT OA)病因及临床诊疗方法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STT OA的相关文献,总结研究进展。结果 STT OA是一种常见骨关节炎,绝经后女性是高发人群,通常经腕部X线片检查即可诊断。目前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两类。其中,保守治疗能缓解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不理想。手术治疗中,关节融合术能较好地缓解患者腕部疼痛,但牺牲了腕关节部分活动度和握力,且有融合失败的风险;舟骨远端切除术和大多角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对关节囊和韧带损伤小、术后固定时间较短等优点,但容易导致腕骨排列改变及腕背侧镶嵌不稳定;关节置换术能在恢复握力与保留腕关节活动度的基础上缓解疼痛,但有假体脱位风险。结论 目前STT OA治疗方式尚无金标准,关节假体置换术和关节镜下舟骨远端切除术早期疗效满意,但是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关节炎 舟骨远端切除术 多角骨切除术 关节融合术 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川 徐永清 +4 位作者 徐小山 何晓清 范新宇 苏踊跃 唐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中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Kienbfck&#39;s病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冷冻上肢标本18侧,随机分为3组:正常腕关节组(A组),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组(B组),...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中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Kienbfck&#39;s病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冷冻上肢标本18侧,随机分为3组:正常腕关节组(A组),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组(B组),头状骨、舟骨融合术组(C组).在标本腕关节桡舟、桡月间隙处放置触觉压力传感器,将标本的近、远端分别固定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MTS)机上,与电脑I-scan压力测量系统连接,动态记录腕关节在中立位时各标本在100 N压力下、20 s内桡舟、桡月关节面间隙单位面积压力值.观察2种术式对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结果 腕关节中立位下,A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41.39 ± 6.93)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9.22±6.61) N/cm2;B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3.89±11.27)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22.55±11.27) N/cm2;C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6.45±8.10)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4.11±8.10)N/cm2.A组在腕中立位下,通过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平均负荷十分均匀(P>0.05).B组和C组桡月关节间隙平均负荷均小于A组(P值均<0.05),而桡舟关节间隙平均负荷均明显大于A组(P值均<0.05),且B组桡月间隙平均负荷减少的更明显.结论 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和头状骨、舟骨融合术均可使桡月间隙的受力得到明显缓解,且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能更加有效地减轻月骨的负荷;在治疗Ⅲb期Kienbtock&#39; s病的两种术式中,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优于头状骨、舟骨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月骨坏死 Kienbock's病 生物力学 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 头状骨、舟骨融合术 I-scan压力测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