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裂纹检测信号特征提取 被引量:16
1
作者 于霞 张卫民 +2 位作者 邱忠超 陈国龙 赵敦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7-1274,共8页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是高精密重要器件,其表面微裂纹检测属于不规则曲面检测的一种,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考虑到涡流检测的特有优势,设计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方式的简单实用且有效的差激励涡流探头,实现对涡轮叶片预制微裂纹的...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是高精密重要器件,其表面微裂纹检测属于不规则曲面检测的一种,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考虑到涡流检测的特有优势,设计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方式的简单实用且有效的差激励涡流探头,实现对涡轮叶片预制微裂纹的识别。由于叶片表面为曲率变化的弧面,检测过程难免会发生提离,因此获得的检测信号中包含噪声和多个奇异点等多种干扰因素。为保证缺陷位置重要信息不丢失,采用镜像延拓经验模态分解(EMD)重构与小波奇异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得到的微裂纹信号进行处理,滤除了非裂纹位置的多处畸变点影响,有效准确地实现了叶片微裂纹位置的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检测信号的噪声和干扰,准确提取裂纹信号特征信息,对飞机涡轮叶片类零件微缺陷的早期检测和完整有效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系统工程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微裂纹 镜像延拓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奇异性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三维CT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祥春 周言贤 +1 位作者 刘安 王俊涛 《无损检测》 2017年第8期34-36,40,共4页
介绍了三维CT(计算机层析成像)成像的原理,给出了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这种异形结构的多模式重建算法,进行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三维CT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三维工业CT技术能从多个方位表征叶片内部的裂纹、气孔、夹杂等缺陷,比胶片... 介绍了三维CT(计算机层析成像)成像的原理,给出了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这种异形结构的多模式重建算法,进行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三维CT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三维工业CT技术能从多个方位表征叶片内部的裂纹、气孔、夹杂等缺陷,比胶片射线照相更加直观、全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应用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DR检测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俞梦倩 吴伟 +2 位作者 邬冠华 夏志风 傅伟成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37-1845,共9页
针对工业领域数字射线(DR)快速选定检测工艺参数获取高信噪比图像的需求,研究DR检测中多因素工艺参数不同组合对成像结果的影响。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同材料等效厚度试块为对象,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实验方法,建立检测图像信噪比与管... 针对工业领域数字射线(DR)快速选定检测工艺参数获取高信噪比图像的需求,研究DR检测中多因素工艺参数不同组合对成像结果的影响。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同材料等效厚度试块为对象,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实验方法,建立检测图像信噪比与管电压、管电流、积分时间、不同等效厚度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并检验单因素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检测图像信噪比的显著性。利用人工刻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结合回归方程模型,以检测图像信噪比为优化指标,在已知透照厚度情况下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比较检测图像信噪比的实际值与计算值。结果表明:在4组验证实验下实际信噪比值与计算值比较接近,误差范围在1.4%~5.5%,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射线检测 信噪比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业CT图像降噪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傅健 李斌 +1 位作者 肖迎春 江柏红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7-860,共4页
在分析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自相似性特点基础上,讨论了一种基于图像不同区域相似性的非局部平均降噪算法,首先采用高斯加权欧式距离算子计算同一图像中不同区域间的相似性,然后对具有较... 在分析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自相似性特点基础上,讨论了一种基于图像不同区域相似性的非局部平均降噪算法,首先采用高斯加权欧式距离算子计算同一图像中不同区域间的相似性,然后对具有较强相似性的区域进行叠加平均,从而降低噪声,同时保持图像边缘的对比度.针对非局部平均算法计算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非局部平均降噪加速算法,以欧式距离算子替代高斯加权欧式算子提高相似性的计算效率,减少计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业CT图像降噪效果的情况下,处理速度提高了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图像降噪 工业CT(computed tomography) 非局部平均 傅里叶变换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叶片多重响应面法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春宜 刘令君 +3 位作者 孙旭东 路成 宋鲁凯 魏文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了更好的研究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发生短时间局部过烧时的可靠性,在考虑共因失效(由局部高温引起的叶片多种失效)的基础上,应用多重响应面法对叶片进行可靠性分析.对叶片叶根、叶身、叶尖发生局部过烧时进行确定性静力学分析和瞬态... 为了更好的研究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发生短时间局部过烧时的可靠性,在考虑共因失效(由局部高温引起的叶片多种失效)的基础上,应用多重响应面法对叶片进行可靠性分析.对叶片叶根、叶身、叶尖发生局部过烧时进行确定性静力学分析和瞬态热分析,得出叶尖发生局部高温时对叶片影响最大,应用拉丁超立方实验方法,建立叶片的整体变形、径向变形、应力、温度四重响应面模型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对叶片四重响应面模型进行联动抽样,从而得到叶片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当叶片的许用整体变形量[δ]=0.83 mm,许用径向变形量[δ1]=0.81 mm,许用应力[σ]=1 045 MPa,最高温度[T]=1 445℃时,可靠性概率为0.999 1,计算时间为0.403 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分析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局部过烧 共因失效 多重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涡轮叶片荧光渗透检测图像缺陷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建朝 王丹 +1 位作者 田锦娟 袁明圆 《信息与电脑》 2022年第10期90-93,101,共5页
目前,无损荧光渗透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检查,存在受主观影响大、容易造成漏检、对人眼有伤害等不足。针对此问题,笔者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为研究对象,搭建以工业相机为核心的数字图像采集平台,基于VisionMaster开发环境研究基于... 目前,无损荧光渗透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检查,存在受主观影响大、容易造成漏检、对人眼有伤害等不足。针对此问题,笔者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为研究对象,搭建以工业相机为核心的数字图像采集平台,基于VisionMaster开发环境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缺陷自动识别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缺陷类型,有利于提高荧光渗透检测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荧光渗透检测 机器学习 缺陷识别
下载PDF
涡轮发动机中篦齿-蜂窝封严结构的高速碰磨行为研究(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Na ZHANG Hai-jun XUAN +2 位作者 Xiao-jun GUO Chao-peng GUAN Wei-rong HO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47-960,共14页
目的:航空涡轮发动机中篦齿-蜂窝封严结构能有效降低转动部件之间的气路间隙,提高发动机效率。在高温高速可磨耗试验机上进行模拟试验,研究篦齿叶尖与金属蜂窝之间的高速碰磨行为,分析篦齿叶片和金属蜂窝的磨耗机理,验证金属蜂窝的可... 目的:航空涡轮发动机中篦齿-蜂窝封严结构能有效降低转动部件之间的气路间隙,提高发动机效率。在高温高速可磨耗试验机上进行模拟试验,研究篦齿叶尖与金属蜂窝之间的高速碰磨行为,分析篦齿叶片和金属蜂窝的磨耗机理,验证金属蜂窝的可磨耗性能,为蜂窝封严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创新点:1.成功研制了模拟封严材料高速碰磨行为的可磨耗试验机,最高叶尖线速度可达520 m/s;2.进行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高速碰磨试验,验证了蜂窝材料的可磨耗性能;3.通过高速碰磨试验,掌握篦齿叶片和金属蜂窝的磨耗机理;4.获得了高速碰摩力和冲击加速度数据,对应用具有指导作用。方法:1.研制高速可磨耗试验机;径向进给系统驱动封严试样主动与高速旋转的模拟叶片接触并发生高速碰磨作用;试验机可模拟的最高叶尖线速度为520 m/s,进给速率为5~1000μm/s。2.在可磨耗试验机上进行不同叶尖线速度和进给速率条件下的高速碰磨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试验后金属蜂窝和篦齿叶片的磨损形貌进行分析,了解高速碰磨过程中的磨损机理。3.通过三向测力传感器对试验中的高速碰磨力进行测量,分析碰摩力的变化规律。4.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瞬时冲击响应,了解冲击作用的大小。结论:1.高速碰磨时,金属蜂窝会发生切削和挤压变形,进给速率对挤压变形具有重要影响。2.高速碰磨时篦齿与蜂窝的接触区域会产生摩擦火花,导致篦齿叶尖发生烧蚀和氧化,摩擦热的聚集会导致蜂窝材料在被切削时发生涂抹,同时伴随有蜂窝材料向篦齿叶尖的转移。3.随着碰磨时间的延长,摩擦热逐渐增多,且在高叶尖线速度条件下更加明显。4.测试到的碰摩力曲线可以分为四个典型阶段:碰磨前、碰磨中、停留和退出;试验测试到的最大径向和切向碰摩力分别为716 N和871 N,不会对转子部件造成损坏。5.在最大叶尖线速度和最大进给速率参数下测得的冲击加速度最大,约为341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齿-蜂窝封严 航空发动机带冠涡轮叶片 可磨耗性 碰磨机理 碰磨作用
原文传递
陶瓷型芯3D打印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4
8
作者 翟小菲 陈婧祎 +4 位作者 张学勤 王文清 张路 苏茹月 何汝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1-848,共18页
陶瓷型芯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复杂空腔结构的熔模精密铸造。随着航空事业对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需求越发迫切,陶瓷型芯的形状与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其成型提出了苛刻要求。传统的成型方法无法实现复杂异形陶瓷型芯的高精度制造。3D... 陶瓷型芯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复杂空腔结构的熔模精密铸造。随着航空事业对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需求越发迫切,陶瓷型芯的形状与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其成型提出了苛刻要求。传统的成型方法无法实现复杂异形陶瓷型芯的高精度制造。3D打印(3D printing)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技术瓶颈,高精度、快速成型复杂异形陶瓷型芯。近年来,陶瓷型芯的3D打印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各类关于陶瓷型芯3D打印的研究报道,然而,相关研究进展缺少系统归纳,尤其是其当前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尚缺乏深入分析。因此,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精密铸造用陶瓷型芯,对其3D打印研究进展与挑战进行系统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光固化成型、墨水直写成型、黏结剂喷射成型、选区激光烧结等可用于陶瓷型芯成型的3D打印技术工艺原理。其次,重点归纳了二氧化硅基陶瓷型芯、氧化铝基陶瓷型芯、氧化钙基陶瓷型芯目前的3D打印研究进展。最后,对陶瓷型芯3D打印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与讨论。期待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精密铸造用陶瓷型芯的3D打印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陶瓷型芯 3D打印 增材制造
下载PDF
专利精选
9
作者 黄彬彬(整理) 《无损检测》 CAS 2023年第3期91-96,共6页
以下专利检索自“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网址:https:∥pss-system.cponline.cnipa.gov.cn/conventionalSearch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的X射线检测装置申请号:CN202121817807.6公开日期(授权):2022.01.04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 以下专利检索自“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网址:https:∥pss-system.cponline.cnipa.gov.cn/conventionalSearch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的X射线检测装置申请号:CN202121817807.6公开日期(授权):2022.01.04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鑫煜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人:吴烂平;高寅风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的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板、底板、顶板、斜杆、X射线管、防护罩、侧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用于加紧涡轮叶片的加紧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专利检索 X射线检测 支撑板 两侧对称 防护罩 X射线管 实用新型
下载PDF
Effects of Rising Angle on Upstream Blades and Intermediate Turbine Duct
10
作者 LIU Jun WANG Pei +2 位作者 DU Qiang LIU Guang ZHU Junqi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3-301,共9页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equirement,design and manufacture technology,aero-engines for the future are characterized by further reduction in fuel consumption,cost,but increment in propulsion efficiency,which leads to u...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equirement,design and manufacture technology,aero-engines for the future are characterized by further reduction in fuel consumption,cost,but increment in propulsion efficiency,which leads to ultra-high bypass ratio.The intermediate turbine duct(ITD),which connects th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 with the low pressure turbine(LPT),has a critical impact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s of such future engines.Therefore,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urgent to master the design technique of aggressive,even super-aggressive ITDs.Over the last years,a lot of research works about the flow mechanism in the diffuser ducts were carried out.Many achievements were reported,but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With the aid of numerical metho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ge of performance and flow field of ITD,as well as nearby turbines,brought by rising angle(RA).Eight ITDs with the same area ratio and length,but different RAs ranges from 8 degrees to 45 degrees,are compared.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flow field,especially outlet Ma of swirl blade is influenced by RA under potential effect,which is advisable for designers to modify HPT rotor blades after changing ITD.In addition to that,low velocity area moves towards upstream until the first bend as RA increases,while pressure loss distribution at S2 stream surface shows that hub boundary layer is more sensitive to RA,and casing layer keeps almost constant.On the other hand,the overall total pressure loss could keep nearly equivalent among different RA cases,which implies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ate Turbine Duct Swirl Blades Rising Angle Pressure Lo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