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游记》中的般若空观
1
作者 王海梅 《山东电大学报》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西游记》表达了丰富的佛教义理,其中般若性空是作者佛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作品中许多回目和诗词所包含的佛教含义、行文中出现的大量谈空的诗句、作者对悟空师父的选择以及作品中《心经》内容大量出现的原因等多个方面,对... 《西游记》表达了丰富的佛教义理,其中般若性空是作者佛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作品中许多回目和诗词所包含的佛教含义、行文中出现的大量谈空的诗句、作者对悟空师父的选择以及作品中《心经》内容大量出现的原因等多个方面,对作者般若性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小说评论 佛教思想 孙悟 《心经》 般若性空”观
下载PDF
禅宗修养美学性质再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2-48,107-108,共9页
本文从禅宗美学中“触类是道”、“任用自在”的自然无为的现象和内容,揭示了其般若性空的思想实质和“释迦其里,老庄其表”的本来面目。它又从“解悟”和“证悟”两个不同的层次上揭示了禅宗顿悟美学与世俗间一般性审美相通的地方,... 本文从禅宗美学中“触类是道”、“任用自在”的自然无为的现象和内容,揭示了其般若性空的思想实质和“释迦其里,老庄其表”的本来面目。它又从“解悟”和“证悟”两个不同的层次上揭示了禅宗顿悟美学与世俗间一般性审美相通的地方,同时又指出了这种证悟超出一般审美的性质和意义。将禅宗美学归结为一种超越现世生命从而获得身心两方面高层次解放的修养美学,提出了对“禅宗生命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养美学 自然无为 般若性空 解悟证悟
下载PDF
观此遗物虑 一悟得所遣——试论谢灵运的审美心态及其对玄言诗创作的开拓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启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76,共6页
一谢灵运以擅长刻画山水自然景物饮誉南朝晋宋诗坛。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且足以垂范后世的写景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过始宁墅》)... 一谢灵运以擅长刻画山水自然景物饮誉南朝晋宋诗坛。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且足以垂范后世的写景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过始宁墅》),……无一不是写得绘声绘色,形象鲜明,从不同侧面生动逼真地再现出大自然的旖旎秀美,给人以感官的审美愉悦,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文学史家们普遍认为谢灵运开创并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作,比如清代的王士祯就说:“迨元嘉间,谢灵运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昔人所云‘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者也。宋齐以下,率以康乐为宗。至唐,王摩诘、孟浩然、杜子美、韩退之,皮日休、陆龟蒙之流,正变互出,而山水之奇怪灵闷,刻露殆尽,若其滥觞于康乐,则一而已矣。”(见《带经堂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谢灵运 佛教 玄佛合流 般若性空 审美心态 诗创作 道安 玄言诗 启示
下载PDF
论早期密教对佛教主流思想的吸收与改造——以持明密教佛顶法为核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卓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46-54,共9页
如果说大乘佛教代表了佛教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那么密教则是佛教作为宗教发展的另一高峰。佛顶法是持明密教时期以佛顶部神祇为核心形成的一类密法体系。它继承发展了陀罗尼密教思想,广泛吸收、改造了当时盛行的包括般若性空思想、涅槃... 如果说大乘佛教代表了佛教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那么密教则是佛教作为宗教发展的另一高峰。佛顶法是持明密教时期以佛顶部神祇为核心形成的一类密法体系。它继承发展了陀罗尼密教思想,广泛吸收、改造了当时盛行的包括般若性空思想、涅槃佛性思想、弥陀净土思想等在内的主流大乘佛教思想,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对后期密教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顶法 般若性空 净土 金刚藏
下载PDF
论南下高僧及其对美学、文学发展的影响
5
作者 钟仕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3-110,共8页
论南下高僧及其对美学、文学发展的影响钟仕伦自公元317年至589年,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的时期。南北对峙,从地域上讲,传统文化被割裂了,各自形成不同的学风和不同的审美意识,总体上呈现出北重气质、南贵清绪的美学思潮。但... 论南下高僧及其对美学、文学发展的影响钟仕伦自公元317年至589年,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的时期。南北对峙,从地域上讲,传统文化被割裂了,各自形成不同的学风和不同的审美意识,总体上呈现出北重气质、南贵清绪的美学思潮。但是,对峙隔绝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文学发展 谢灵运 《高僧传》 世说新语 美学思潮 “体 佛教文化 般若性空 “体”
下载PDF
略论藏传佛教史上的女密宗师玛吉拉珍及其能断派 被引量:1
6
作者 万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玛吉拉珍生活在公元11世纪,她是一位继西藏著名女宗教大师意西措杰之后,在西藏佛教史上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颇有影响的女密宗师。她依止参拜当时印度著名的瑜伽行者帕当巴桑杰,研习参修般若经,对般若性空获得不同寻常的内证与体验,首创了... 玛吉拉珍生活在公元11世纪,她是一位继西藏著名女宗教大师意西措杰之后,在西藏佛教史上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颇有影响的女密宗师。她依止参拜当时印度著名的瑜伽行者帕当巴桑杰,研习参修般若经,对般若性空获得不同寻常的内证与体验,首创了在藏传佛教中独具一格的能断教派的先河,成为能断派的开创人。能断教派是以般若性空义为显密特法的哲学思想基础的。旨在断除人生苦恼与生死总根源——我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般若性空 般若思想 思想基础 西藏研究 印度佛教 哲学思想 烦恼 佛教史 宗师
下载PDF
从道安的佛教思想看魏晋的佛玄交融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文棠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95-100,共6页
作为我国魏晋时期两大主要社会思潮的玄学和佛学,以其“玄虚”的思想内容和抽象的思辨形式,曾经在当时的意识形态领域,各树一帜,并对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过久远的影响。但是,究竟如何正确地认识魏晋玄学与佛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我国魏晋时期两大主要社会思潮的玄学和佛学,以其“玄虚”的思想内容和抽象的思辨形式,曾经在当时的意识形态领域,各树一帜,并对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过久远的影响。但是,究竟如何正确地认识魏晋玄学与佛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佛学从属于玄学,或者说就是玄学的“变相”和“发展阶段”,还是佛学从当时的需要出发,融合改造了玄学,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笔者拟从分析道安佛教哲学思想的形成入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安 魏晋玄学 佛教思想 佛学 思想体系 般若思想 魏晋时期 般若性空 般若 僧肇
下载PDF
试论老庄思想对僧肇的影响
8
作者 刘国梁 《齐鲁学刊》 1987年第4期83-87,共5页
僧肇为什么能接受老庄思想去发展佛教呢?首先是因为僧肇在少年时就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据《高僧传》卷六《僧肇传》记载,僧肇少年时即通经史,尤喜老庄。由于他“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
关键词 老庄思想 僧肇 般若性空 庄子 老子 般若无知 佛教 物质世界 非有非无 无相
下载PDF
论龙树《中论》的思辩性与文学性
9
作者 王丽洁 《法音》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4,共8页
关键词 佛学思想 龙树 中观思想 《中论》 般若性空
原文传递
佛门的智慧之母──《金刚经》的思想价值及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月清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8年第2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金刚经》 思想价值 金刚般若 大乘佛教 鸠摩罗什 般若性空 理论基础 中国佛教宗派 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