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防污杀生剂的水生生物毒性和近海海域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海威 林敏 +5 位作者 白欣欣 徐彬 李敏杰 丁锦建 洪文俊 郭良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93-3513,共21页
近年来,有关船舶防污杀生剂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及生态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2005—2020年间全球水环境中6种典型船舶防污杀生剂(三丁基锡、Irgarol 1051、DCOIT、敌草隆、百菌清、苯氟磺胺)研究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梳理,总结... 近年来,有关船舶防污杀生剂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及生态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2005—2020年间全球水环境中6种典型船舶防污杀生剂(三丁基锡、Irgarol 1051、DCOIT、敌草隆、百菌清、苯氟磺胺)研究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梳理,总结了典型船舶防污杀生剂的基本性质、非靶标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在水体环境中的分布特征.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三丁基锡(TBT)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内分泌干扰化合物,会影响所有营养级的水生生物,并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受污染的海产品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Irgarol 1051、敌草隆、百菌清和DCOIT仅对生产者具有较强的毒性,而苯氟磺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则相对较小.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敏感性可归纳为TBT>Irgarol 1051>DCOIT>敌草隆>百菌清>苯氟磺胺.水环境中主要的船舶防污杀生剂为TBT、Irgarol 1051和敌草隆.亚洲和南美洲沿海地区的污染最为严重,并主要集中在港口、造船厂、渔港和码头等船舶活动频繁地区.尽管TBT已经禁止使用了10多年,但在韩国造船厂附近的沉积物中浓度高达2304 ng·g^(−1).在水环境中和选定的海洋生物中检测到较高的船舶防污杀生剂证明了这些化合物在航运系统的广泛应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因此,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对船舶防污杀生剂进行持续的调查并结合各地区水生生物毒性特性,进行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杀生 毒性作用 环境分布.
下载PDF
船舶涂料防污剂寻找替代品
2
《化工文摘》 2001年第12期43-43,共1页
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船舶涂料中使用三丁基锡((TBT)作为防污剂,由于它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一项决议,即从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TBT涂料使用禁令,并于2008年1月1日完全取消这类产品。因此,涂料界为船舶涂料寻... 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船舶涂料中使用三丁基锡((TBT)作为防污剂,由于它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一项决议,即从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TBT涂料使用禁令,并于2008年1月1日完全取消这类产品。因此,涂料界为船舶涂料寻找新的防污剂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涂料 三丁基锡 环境危害 TBT涂料使用禁令
下载PDF
国际海运组织通过三丁基锡管理国际条约
3
作者 曹信孚 《广州环境科学》 2002年第2期24-24,共1页
进行船舶防污剂有机锡化合物三丁基锡控制的国际海运组织10月初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船舶的有害的防污方法管理的国际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1、2003年1月1日以后,所有船舶不准涂敷新的三丁基锡涂料; 2、2003年1月1日以后,船舶在船... 进行船舶防污剂有机锡化合物三丁基锡控制的国际海运组织10月初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船舶的有害的防污方法管理的国际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1、2003年1月1日以后,所有船舶不准涂敷新的三丁基锡涂料; 2、2003年1月1日以后,船舶在船体表面不得用带有含三丁基锡的防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运组织 三丁基锡 国际条约 船舶防污剂 水域
下载PDF
Leaching Phenomena of Antifouling Agents from Ships' Hull Paints
4
作者 Ryuji Kojima Toshiaki Shibata Koichi Ueda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16年第5期269-278,共10页
The effects ofpH, dissolved ion content and relative water velocity on the release rate of an antifouling agent, cuprous oxide, from ships' hull pain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rotating cylinder tests. Additionally, ... The effects ofpH, dissolved ion content and relative water velocity on the release rate of an antifouling agent, cuprous oxide, from ships' hull pain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rotating cylinder tests. Additionally, test paint panels were attached to a vessel and recovered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voyage for the valid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sts.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e release rates are influenced by pH, dissolved ion content and water velocity, but once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test, those effects become less significant. These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ed when the paint film is fresh, the rate is controlled by chemical reaction, the surface and/or diffusion layer in the water phase governs the rate. After the antifouling substance in the paint film leached out from the near-surface region, a diffused layer (leached layer), that has little antifouling agent remained, is form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coating, and the diffusion in that layer can be a rate-determin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ched layer is affected by a balance between the leaching rate of the antifouling ingredient and paint resin determined by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ed of the water. Thus, the leaching rates of antifouling agents are affect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paint in th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fouling agent leaching rate cuprous oxide rotating cylinder substituted ocean water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