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永 郭啸鸣 +3 位作者 李胜利 朱向阳 董政协 黄怀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09-2511,共3页
目的:评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特点及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BPPV的诊断依据体位变动诱发短暂眩晕的临床特点结合变位试验。根据受累半规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管石复位法(CRP)治疗。对治愈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目的:评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特点及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BPPV的诊断依据体位变动诱发短暂眩晕的临床特点结合变位试验。根据受累半规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管石复位法(CRP)治疗。对治愈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如出现特征性短暂发作性眩晕且变位试验阳性则认为复发。观察复发的特点.计算复发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0例BPPV患者.随访1-42个月,平均(13.1±10.7)个月。复发率为20.9%(46/220),65.2%(30/46)的首次复发发生在6个月内。首次复发的部位累及相同半规管的有15例(32.6%),累及同侧不同半规管的有21例(45.7%),累及对侧或两侧的有10例(2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天数(OR1.032,95%CI 1.009-1.055.P=0.006)、CRP次数(OR1.587,95%CI 1.104-2.279,P=0.013)和外伤史(OR3.687,95%CI 1.196-11.363.P=0.023)是影响BPPV复发的因素。病程〉3d较病程≤3d(OR2.791,95%CI 1.215-6.410,P=0.016).病程〉7d较病程≤7d(OR3.834,95%CI 1.801-8.158,P〈0.001)的患者均更易复发。结论:BPPV患者在CRP治愈后复发率较高。大部分复发累及同侧不同半规管和对侧,对于复发的患者必须反复仔细行变位试验检查两侧的各个半规管。及早诊断并给予有效的CRP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BPPV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管石复位法 预后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永 李胜利 +3 位作者 郭啸鸣 朱向阳 董政协 黄怀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分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观察管石复位法(CRP)治疗BPPV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232例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的BPPV患者,年龄20~89岁,平均55.4±14.7岁,女性占66.4%(154/232),病程2h^8m,平均11.8±26.6d。B... 目的分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观察管石复位法(CRP)治疗BPPV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232例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的BPPV患者,年龄20~89岁,平均55.4±14.7岁,女性占66.4%(154/232),病程2h^8m,平均11.8±26.6d。BPPV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变位试验。根据受累半规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CRP,包括改良Epley法、Barbecue翻滚法和Gufoni法。评估了疗效和安全性,长期随访观察了复发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232例BPPV患者中,受累部位在后半规管(PC-BPPV)、外半规管(HC-BPPV)、前半规管和多个半规管分别为68.5%、26.7%、0.9%和3.9%,主观性BPPV占5.2%。首次就诊治愈率83.2%,1w治愈率93.5%。PC-BPPV、HC-BPPV和多个半规管BPPV分别平均接受了1.5±1.0、2.4±1.4和5.4±1.5次CRP(F=62.242,P<0.001)。26.3%的患者治疗成功后仍有头昏。长期随访20.6%的患者复发,13.1%发生于6m内,年龄、病程和外伤史可能是影响复发的因素。CRP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有5.2%的患者发生了耳石部位转换。结论 BPPV多累及后半规管,但HC-BPPV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CRP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外半规管和多个半规管受累时需更多的CRP次数;长期随访BPPV有较高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管石复位法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变位性眼震与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查达珍 郑建明 +4 位作者 郑志雄 钟林清 彭有敬 岳增昌 陈彩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与耳石复位法(CRP)疗效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单侧PSC—BPPV确诊后,记录Dix—HaU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持续时间和眼震频率,予以CRP治疗,确定入... 目的探讨单侧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与耳石复位法(CRP)疗效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单侧PSC—BPPV确诊后,记录Dix—HaU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持续时间和眼震频率,予以CRP治疗,确定入选病例,根据疗效分组:1循环痊愈入I组,2~3循环痊愈入Ⅱ组,4—6循环痊愈入Ⅲ组,6循环仍未愈入Ⅳ组,随访12个月,分析相关性。结果161例患者入该研究,4组例数分别为39、75、38和9。眼震持续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K(F=302.901,P〈0.01),I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376),I(或Ⅱ)、Ⅲ和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震频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26,P〈0.01),I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后,35例复发,126例未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眼震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震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SC—BPPV患者Dix-Hallpike试验时,眼震持续时间较短的,CRP疗效较好;眼震频率较快的,疗效较好;眼震频率隧的,12个月内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Dix—Hallpike试验 耳石复位法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耳石手法复位、前庭习服训练和单纯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薛海龙 李仓霞 肖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5-295,共1页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用耳石手法复位、前庭习服训练及药物均可治疗。本研究观察耳石手法复位、前庭习服训练和单纯药物治疗对BPPV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单纯药物治疗 手法复位 耳石 疗效观察 训练 习服 前庭
下载PDF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鹏宇 张洪 王燕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3月眉山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479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统...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3月眉山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479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统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包括复发率、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79例,其中101例(21.09%)复发,复发时间:1~6个月41例(40.59%),6~12个月48例(47.52%),12个月以上11例(10.89%);复发次数:1次54例(53.47%),2次39例(38.61%),3次及以上8例(7.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受累半规管、病程、复位次数、发作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 d、复位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复位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临床护理,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复发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Epley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汤巧敏 叶小云 葛柳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30-1631,共2页
关键词 Epley手法复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护理
下载PDF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抗抑郁焦虑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烈冉 付国惠 +1 位作者 梁新明 张保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疗效。方法我院2009—2012年收治病程>2周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疗效。方法我院2009—2012年收治病程>2周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2组患者在初诊时、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DHI量表评分测定。结果治疗组DHI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常伴随抑郁焦虑情绪,针对性进行抗抑郁焦虑治疗有益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焦虑 抑郁 手法复位
下载PDF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合并疾病与耳石复位法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翔 张瑞花 +2 位作者 恽文伟 高萍 陈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8-650,共3页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合并疾病情况,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对185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耳石复位法治疗、随访调查,观察BPPV患者的合并疾病情况并按有无合并疾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半规管...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合并疾病情况,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对185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耳石复位法治疗、随访调查,观察BPPV患者的合并疾病情况并按有无合并疾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半规管累及情况、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185例BPPV患者中合并疾病者136例(73.5%),无合并疾病者49例(26.5%);有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31例(22.8%)、无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4例(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例中需多次复位59例(31.9%),有合并疾病组49例(36.0%)、无合并疾病组10例(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例患者接受了1~24月随访调查,平均(13.36±3.87)月,30例(23.6%)出现了复发,有合并疾病组102例患者中复发26例(25.5%)、无合并疾病组25例患者中复发4例(16.0%),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5)。结论 BPPV患者大多数存在合并疾病且有较高的复发率,有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双侧BPPV,同时合并疾病的存在也降低了单次耳石复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合并疾病 耳石复位法 疗效
下载PDF
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向红兵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39,共1页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年发病率约64/10万,其中80%~90%为后半规管BPPV(PC-BPPV),药物治疗效果较差。2008年6月~2009年10月我科对53例PC-BPPV患者进行Epley复位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治疗效果 后半规管 复位法 2009年 神经内科 年发病率
下载PDF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75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庭毅 彭淑华 +4 位作者 胡松 王丽 盛飞 王小平 李文辉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BPPV误诊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改变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呕吐及眼震。误诊为颈椎...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BPPV误诊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改变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呕吐及眼震。误诊为颈椎病41例,后循环缺血17例,躯体形式障碍7例,梅尼埃病6例,动脉硬化4例,误诊时间8 d^6年。经Roll试验及Dix-hallpike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 59例,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混合型BPPV 4例;予Epley复位法及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1周治愈率达100%,3个月治愈率达93.3%。结论 BPP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手法复位对BPPV效果显著。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及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临床特征 误诊 颈椎病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7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Epley手法复位加针刺组35例与Epley手法复位组33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共66例完成研究,...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Epley手法复位加针刺组35例与Epley手法复位组33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共66例完成研究,手法复位加针刺组总效率97.06%,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4.38%;手法复位加针刺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手法复位组;手法复位加针刺组复发率为6.25%,低于手法复位组的13.33%(均P<0.05)。两组均无安全性事件。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针刺 翳风穴 手法复位
下载PDF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学升 邓玮 沈红卫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和总结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提高PCBPPV的检出率。方法回顾观察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眩晕门诊确诊的57例PC-BPPV患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分析并总结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发病至就诊... 目的观察和总结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提高PCBPPV的检出率。方法回顾观察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眩晕门诊确诊的57例PC-BPPV患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分析并总结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发病至就诊时间、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形式。结果 PC-BPPV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猝倒形式起病、非旋转性头晕、持续性头晕、头昏沉感、视物模糊、头脑不清晰感、头晕发作与头部活动无关、行走不稳定感、严重失衡、头紧缩感等。结论 PC-BPPV除经典表现外具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其原因可能是病程长和双侧后半规管受累。对有不典型表现的患者常规进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可明确诊断,提高PC-BPPV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不典型临床表现 检出率 诊断
下载PDF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不同手法复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娟 陆伯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即颗粒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将50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耳石复位组,26例)和Semont法(Semont组,24例)进行治疗并观... 目的比较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即颗粒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将50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耳石复位组,26例)和Semont法(Semont组,24例)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耳石复位组复位总成功率和首次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2.3%和38.5%,Semont组分别为62.5%和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Epley耳石复位组复位成功所需次数较Semont组少(P<0.01)。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PC-BPPV患者的复位总成功率及首次复位成功率高于Semont法,且安全、易操作,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 Semont法
下载PDF
160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抗焦虑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劲峰 王欣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焦虑原因及其抗焦虑治疗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8~2010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对照组,抗焦虑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焦虑原因及其抗焦虑治疗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8~2010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对照组,抗焦虑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两组患者在初诊时,治疗第3天,第10天分别进行眩晕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抗焦虑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往往伴随有焦虑情绪或者焦虑症状,针对性进行抗焦虑治疗有益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焦虑
下载PDF
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澍 黄小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评价Barbecue翻滚法和体位限制在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HC—BPPV)中的作用。方法:将HC-BPPV患者随机分成2组,复位组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复位组23例,对照组22... 目的:评价Barbecue翻滚法和体位限制在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HC—BPPV)中的作用。方法:将HC-BPPV患者随机分成2组,复位组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复位组23例,对照组22例,第4天随访时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8.3%(18/23)和22.7%(5/22),两者相差显著(→^2=11.74,p〈0.005),第7天随访时,两者的成功率分别为82.6%(19/23)和31.8%(7/22),两者也相差显著(→^2=9.9,p〈0.005)。结论:Barbecue翻滚法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体位限制治疗,凡HC-BPPV诊断明确者均应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BARBECUE翻滚法 体位限制 耳石
下载PDF
手法复位中的体位限制对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芝 邱新文 谭跃文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9期2370-2371,共2页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没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脊柱畸形和严重颈动脉狭窄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本人或家属同意被选入本研究。...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没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脊柱畸形和严重颈动脉狭窄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本人或家属同意被选入本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复位组46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45例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天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0.4%(37/46)和13.3%(6/45),两组差异显著(χ2=41.09,P<0.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1.3%(42/46)和24,4%(11/45),具有显著差异(χ2=29.16,P<0.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体位限制治疗,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明确如无禁忌症者均可给予手法复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耳石 手法复位 体位限制
下载PDF
眩晕宁片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武继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3期108-108,共1页
目的:探讨了眩晕宁片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53例患者采用眩晕宁片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治疗组为94.3%;对照组复发率为40.0%,治疗组为17.1%。结论:眩晕宁片治疗BPPV具有更好的... 目的:探讨了眩晕宁片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53例患者采用眩晕宁片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治疗组为94.3%;对照组复发率为40.0%,治疗组为17.1%。结论:眩晕宁片治疗BPPV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片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下载PDF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9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3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1-06我院接诊的198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98例患者采用Epley手法进行复位治疗。比较2组临床...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1-06我院接诊的198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98例患者采用Epley手法进行复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不同类型患者治疗的疗效(单半规管受累、多半规管受累)。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54 8,P<0.000 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d起效的比率分别为65.31%和35.00%,观察组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84 5,P<0.000 1)。观察组内单半规管受累患者的疗效优于多半规管受累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59 1,P=0.030 8)。观察组与对照组3个月内复发人数为3例(3.06%)与5例(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良好,能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下载PDF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48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长德 陈隐漪 邵凤阳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7年第11X期281-282,共2页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又称耳石症,发病率为每年107/10万,占所有眩晕的20%,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眩晕,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管石复位),我科自2004年8月引进此项技术后,到目前已筛选并治疗此类患者48例...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又称耳石症,发病率为每年107/10万,占所有眩晕的20%,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眩晕,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管石复位),我科自2004年8月引进此项技术后,到目前已筛选并治疗此类患者48例,均取得痊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EPLEY手法 Semont手法
下载PDF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陈隐漪 王长德 +3 位作者 刘晓丽 马先军 肖辉 杜青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052-1053,共2页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 手法复位治疗 临床分析 耳石 周围眩晕 手法复位法 主要表现 眩晕发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