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眩晕症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铨成 叶松福 蓝秀梅 《北方药学》 2022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良性眩晕症患者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探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可靠,在本次研究开展过程中,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急诊收入的96名良性眩晕症患者为本实验研... 目的:研究良性眩晕症患者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探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可靠,在本次研究开展过程中,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急诊收入的96名良性眩晕症患者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入院后,由研究人员随机将其进行均分为两组。在分组完成后,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方法对患者进行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单组均设置48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在接受治疗后,研究人员采用常规手段记录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眩晕感受,同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在进行良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方案配合常规治疗方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改善,对于促进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者的眩晕状况,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良性眩晕症 临床分析 管理方案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眩晕症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蔡美元 谢安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眩晕症(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6例BPP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究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眩晕症(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6例BPP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前庭症状指数评分、疗效、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内皮素-1(ET-1)、眩晕症状、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流速峰值(Vp)、血管搏动指数(P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自评量表(DHI)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p、Vd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低于对照组,CGRP、NO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98%,低于对照组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可改善BPPV患者血液流动学指标,促进患者前庭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缓解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眩晕症 氟桂利嗪胶囊 倍他司汀片
下载PDF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杨军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20期2625-2626,共2页
目的对手法复位治疗良性眩晕症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良性眩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药物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手法复位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目的对手法复位治疗良性眩晕症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良性眩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药物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手法复位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良性眩晕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眩晕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手法复位方式对患有良性眩晕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眩晕症 手法复位 治疗 观察
下载PDF
在对发生眩晕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前使用盐酸异丙嗪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吉友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57-58,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前使用盐酸异丙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被确诊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 目的 :探讨分析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前使用盐酸异丙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被确诊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先肌注盐酸异丙嗪,然后再为其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复位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前使用盐酸异丙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位的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盐酸异丙嗪 临床效果 探析
下载PDF
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刚 张莹 陈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i对比分析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BPPV)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门诊就诊的BPPV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B组给予氟桂... 目的i对比分析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BPPV)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门诊就诊的BPPV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B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和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倍他司汀治疗BPPV效果优于氟桂利嗪,且安全性高,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倍他司汀 氟桂利嗪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6
作者 赵淑颖 武桂花 +2 位作者 李效效 赵琳 刘红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BPPV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8例...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BPPV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8例。对照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及口服倍他司汀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耳石蛋白-1(otolin-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 P=0.040);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otoli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情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 P=0.024)。结论高压氧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E2、otolin-1水平, 减轻内耳损伤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高压氧 倍他司汀
原文传递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口服辅助治疗PC-BPPV并抑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兰晓阳 于生元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口服辅助治疗后半规管管石症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并抑郁的效果。方法将146例PC-BPPV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口服辅助治疗后半规管管石症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并抑郁的效果。方法将146例PC-BPPV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6周DHI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HI、HAMD评分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DHI差值、治疗6周与治疗前DHI差值、治疗4周与治疗前HAMD差值、治疗6周与治疗前HAMD差值升高(P均<0.05)。观察组出现口干症状1例、鼻塞2例,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P>0.05。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口服辅助治疗PC-BPPV效果效果较好,其可减轻患者主观眩晕、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及抑郁程度,且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管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 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