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谷李欣 马孝宝 +4 位作者 金玉莲 陈向平 郑贵亮 杨军 陈建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HC-BPPV患者49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时间分为短病程组33例和长病程组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Barbecue或Gufoni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复位后7~10 d进行复诊,复位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复位前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结果 复位前后,长病程组DHI总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长病程组DHI-F评分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长病程组DHI-F评分、DHI-P评分、DHI-E评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后,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与复位前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越大,残余症状可表现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病程 耳石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2
作者 张文 王漾 +3 位作者 孙志超 孙麦青 王乐 叶放蕾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124-1128,共5页
分析近5年国内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BPPV)后残余症状(RD)的临床研究概况,论述中西医治疗RD的优势,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38篇,对其... 分析近5年国内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BPPV)后残余症状(RD)的临床研究概况,论述中西医治疗RD的优势,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38篇,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RD是BPPV复位后出现的非体位性平衡障碍,发病率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循环药和抗焦虑药,非药物治疗为包含前庭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但两者均有其局限性。中医学将RD归属于“耳眩晕”范畴,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改善残余症状,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文章针对近年来中西医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耳石复位 残余症状 综述
下载PDF
本体感觉刺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3
作者 何树堂 张珊珊 +4 位作者 李娅抒 谈家琪 张桂芳 蔡丽圆 王楚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刺激是否可以有效缓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仍旧存在的残余症状。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BPPV复位成功,但仍主诉...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刺激是否可以有效缓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仍旧存在的残余症状。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BPPV复位成功,但仍主诉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20例,5例因未按时进行复诊脱组,最终纳入15例,依据门诊号奇偶数随机分为关节松动组7例和对照组8例。关节松动组给予寰枕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初诊和3 d后复诊时,分别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对患者整体功能情况及主观头晕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关节松动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活动评分、情绪评分、功能评分、DHI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节松动组V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松动组活动评分差值、情绪评分差值、功能评分差值、DHI总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关节松动组VAS评分差值、功能评分差值、DHI总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关节松动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值、活动评分差值、情绪评分差值、功能评分差值、DHI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关节松动组VAS评分差值、情绪评分差值、功能评分差值、DHI总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关节松动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值、活动评分差值、情绪评分差值、功能评分差值、DHI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寰枕关节松动术可以作为一种前庭康复方法尽早介入耳石复位成功后仍旧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帮助其减轻主观头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本体感觉 前庭康复
下载PDF
定神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胡启洋 廖美容 +4 位作者 王树青 蒋文贤 肖榕 孙艳 周义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7-29,52,共4页
[目的]探讨定神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BPPV患者100例,按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斯睿美(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复位成功且1周后复查无位置性眩晕和变位试验未引出眼震... [目的]探讨定神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BPPV患者100例,按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斯睿美(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复位成功且1周后复查无位置性眩晕和变位试验未引出眼震,但临床评估有残余症状,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定神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14.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神针有助于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提升前庭功能,缩短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复位后残余症状 定神针 SRM-Ⅳ眩晕诊疗系统
下载PDF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朱珊珊 李爱东 杨丽萍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RD)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内科门诊收治的90例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 目的: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RD)采取不同干预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内科门诊收治的90例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试验一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试验二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眼震电图检测异常率。结果: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三组患者扫视试验、跟踪试验、视动试验检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温度试验检测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温度试验检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BPPV复位后RD患者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和病因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斐 肖本杰 +6 位作者 陈瑛 高博 严静宇 赵菲 周晓闻 顾欢欢 庄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病因。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且复位成功的60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残余症状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病因。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且复位成功的60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残余症状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 VEMP)进行记录,随访并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按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和长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比较2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复位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有36例(60.00%),其中22例(61.11%)患者在1周内自发缓解,14例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周。短时组患者复位后当日的VAS评分和HADS评分均低于长时组(P均<0.05),SVV反方向偏斜发生率高于长时组[63.6%(14/22)vs 28.6%(4/14),χ~2=4.21,P=0.04],而2组的o VEM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位成功后短暂的耳石器功能障碍和中枢再调定延迟参与了BPPV残余症状的发生,但其主观头晕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残余症状多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持续时间 前庭肌源诱发电位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欣(综述) 吕建萌 杨谦(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79-1182,1188,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目前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时患者出现短暂的眩晕及特征性眼球震颤,可伴或不伴不同程度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目前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时患者出现短暂的眩晕及特征性眼球震颤,可伴或不伴不同程度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手法复位为循证医学一级推荐治疗策略。但经治疗后65%~75%患者在48~72 h后出现不稳感、头晕不适,但无明显眼震的残余头晕,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文章就残余症状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头晕 影响因素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止眩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仓志兰 陆海芬 汤粉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0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观察止眩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BPPV成功复位后患者按抽签法分为止眩饮组、倍他司汀组和空白组,止眩饮组给予中药颗粒剂口服,倍他司汀组给予敏使朗口服,空白组不使用药物治疗。分... 目的观察止眩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BPPV成功复位后患者按抽签法分为止眩饮组、倍他司汀组和空白组,止眩饮组给予中药颗粒剂口服,倍他司汀组给予敏使朗口服,空白组不使用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观察各组服药后残余症状的躯体(P)评分、功能(F)评分、情绪(E)评分、DHI总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残余症状各评分在治疗后14 d及28 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14 d各组患者在P评分、F评分、DHI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8 d,各组患者的P评分、F评分、E评分、DH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余症候评分的下降止眩饮组>倍他司汀组>空白组;止眩饮组和倍他司汀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及97.06%)均高于空白组(69.44%),而止眩饮组临床控制率(45.00%)高于倍他司汀组(20.58)(P<0.01)。倍他司汀组和空白组由于复发和倍他司汀的副作用等有10例脱落,止眩饮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临床观察研究。结论中药止眩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症状疗效确切,且总体疗效优于西药倍他司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眩饮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复位后残留症状 DHI症状评分
下载PDF
针刺“老十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冯玮 丁文涛 +5 位作者 艾建伟 杨淑宏 靳然 王超 赵洪霞 郭玉峰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老十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确诊为BPPV且经手法复位成功的门诊患者120... 目的观察针刺“老十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确诊为BPPV且经手法复位成功的门诊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手法复位成功后采用针刺“老十针”治疗,对照组在手法复位成功后予安慰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记录两组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DHI评分分别为(54.17±17.53)分和(52.86±16.85)分,治疗1周为(23.47±8.76)分和(31.23±9.65)分、2周为(12.56±5.63)分和(20.95±5.96)分、4周为(6.32±3.23)分和(15.33±4.5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ADS评分分别为(25.63±5.32)分和(24.22±5.03)分,治疗1周为(20.32±4.47)分和(22.16±3.85)分、2周为(16.51±3.23)分和(18.46±3.42)分、4周为(12.25±2.89)分和(15.32±2.3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6%比18.5%,P<0.05)。结论针刺“老十针”能有效改善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复发率,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老十针”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不同前庭康复时长及日频次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庆佳 王蕊 +3 位作者 闫瑾 杨丽丽 楼颖 戴峰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682-68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前庭康复时长及日频次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喉科门诊BPPV复位后患者120例,依据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前庭康复时长及日频次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喉科门诊BPPV复位后患者120例,依据不同前庭康复次时长和日频次分为A组(15 min/次,3次/d)、B组(15 min/次,6次/d)、C组(30 min/次,3次/d)和D组(30 min/次,6次/d),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开始时、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对4组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中文版前庭康复获益量表(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benefit questionnaire,VRBQ)评价,分析各组疗效。结果不同康复治疗总时长效果的比较,治疗开始时,4组DHI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VRBQ总评分及前庭康复获益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4组DHI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及VRBQ总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总体前庭康复获益程度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康复治疗次时长效果的比较,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不同次时长组间的DHI总评分及眩晕残障程度、VRBQ总评分及前庭康复获益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康复治疗日频次效果的比较,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不同日频次组间DHI总评分及眩晕残障程度、VRBQ总评分及前庭康复获益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前庭康复治疗总时长至4周,可提高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有条件者可适量增加前庭康复次时长至15 min以上、日频次3次以上,能有效改善早期部分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位置阵发眩晕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 时长 频次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佳妮 陈志凌 +1 位作者 乔祖康 陈艳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且经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的患者,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且经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的患者,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则予健康宣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情况。结果经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改善BPPV患者残余症状,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促进前庭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而且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眩晕残障程度量表 BERG平衡量表
下载PDF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健脾化痰祛瘀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燕文 钱志君 陈丽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2439-2442,共4页
目的基于“痰瘀互结理论”观察健脾化痰祛瘀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诊治的BB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86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 目的基于“痰瘀互结理论”观察健脾化痰祛瘀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诊治的BB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86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健脾化痰祛瘀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峰值]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DH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LVA、RVA均显著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总缓解率为90.7%(39/43),对照组总缓解率为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祛瘀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疗效更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健脾化痰祛瘀方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气虚血瘀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符国庆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53-256,288,共5页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BPPV复位成功后伴残余症状的气虚血瘀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BPPV复位成功后伴残余症状的气虚血瘀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补中益气汤,疗程2周;自治疗开始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为13(9~23)d和17(10~29)d,观察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司汀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气虚血瘀型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气虚血瘀证 补中益气汤联合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针灸联合前庭康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巧真 王立男 +1 位作者 齐耿 李寿皊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前庭康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6例BPP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前庭康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6例BPP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前庭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得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NB)、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纤维蛋白原(Fbg)]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DHI、BBS得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DHI得分、NB、NBL、NBH、Fbg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及BB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前庭功能,改善其平衡能力,调整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前庭康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临床疗效 晕听区
下载PDF
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昌荣 李丹丹 +3 位作者 李梦瑶 周鑫 李珍 陈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5月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5月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中的针刺治疗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文献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并且使用Cochrane提供的统计软件Review Manage 5.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3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4,95%CI[1.11,1.40],Z=3.66,P<0.01),针刺组降低DHI评分优于对照组(WMD=-11.76,95%CI[-13.82,-9.71],Z=11.23,P<0.01)。结论:针刺治疗良心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明显,适合临床应用,但本系统评价收纳的文献质量较低,文献样本量少。所以,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复位后残余症状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敏 蔡慧仙 王星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2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并记录各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2、4、6周时,联合组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HADS-T评分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χ~2=3.511,P<0.05)和前庭康复组(χ~2=2.38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并且降低了眩晕复发率,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眩晕残障程度量表
下载PDF
耳穴贴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莹莹 王育勤 +1 位作者 任昊 侯星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336-339,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1例退出研究)与对照组37例(3例终止试验),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法,对照组则仅给...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1例退出研究)与对照组37例(3例终止试验),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法,对照组则仅给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4周眩晕残障量表(DHI)、视觉模拟尺度(VAS)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的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残障量表、视觉模拟尺度、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症状皆改善;尤其是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DHI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可有效减轻残余头晕症状,1周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头晕症状 耳穴贴压
下载PDF
不同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洪 曾萍 李小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117例BPPV复位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39例,采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38例,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40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比较不同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117例BPPV复位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39例,采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38例,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40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残余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Epley治疗组、Semont治疗组、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49%、84.21%、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3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及眩晕前庭指数(VSI)均下降,联合组VSI低于Epley治疗组、Semont治疗组(P<0.05)。治疗3个月后共11例患者复发,其中Epley治疗组4例(10.26%),Semont治疗组4例(10.53%),联合组3例(7.50%),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3组患者治疗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均下降,联合组低于Epley治疗组、Semont治疗组(P<0.05)。结论:Epley耳石复位法与Semont管石解脱法联合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效果优于单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Epley耳石复位 Semont管石解脱法
下载PDF
稳石针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蔺耐荣 李国徽 +1 位作者 杨安石 高彦斌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2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稳石针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手法复位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稳石针法治疗... 目的:观察稳石针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手法复位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稳石针法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石针法能明显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患者的残余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石针法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眩晕 耳石症 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甲磺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志强 张兴梅 +1 位作者 阎春雷 肖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手法成功复位的BPPV病人120例,根据有无残余症状分为未残余组和残余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各... 目的:分析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手法成功复位的BPPV病人120例,根据有无残余症状分为未残余组和残余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病人的性别、病因、受累侧及受累半规管等影响因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症状持续时间、SAS评分、复位次数及是否应用视频眼震电图(VNG)等影响因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复位次数以及是否应用VNG是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634、0.365、0.357。结论:有基础疾病且复位超过3次的病人易发生残余症状,应用VGN的病人需密切关注残余症状,年龄偏大的病人应更加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位置眩晕 残余症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