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压监测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树楷 隋建美 +2 位作者 韩锋 徐源 杨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35例幕上脑肿瘤患者。按病理WHO分级分成6组,其中胶质瘤I级组17例,胶质瘤II级组20例,胶质瘤Ⅲ级组24例,胶质瘤IV级组25例,脑膜瘤...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35例幕上脑肿瘤患者。按病理WHO分级分成6组,其中胶质瘤I级组17例,胶质瘤II级组20例,胶质瘤Ⅲ级组24例,胶质瘤IV级组25例,脑膜瘤Ⅰ级组30例,脑膜瘤Ⅱ级组19例。记录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ICP的数值,分析术后治疗和预后与颅内压变化规律的关系。结果监测发现胶质瘤Ⅲ级患者术前ICP值为(20.92±3.88)mm Hg,IV级患者为(20.84±4.51)mm Hg,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内各组间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区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给予药物治疗,其中3例因颅内压持续升高给予手术治疗,预后可。术后6~72 h脑膜瘤I级组ICP为(17.73±4.07)mm Hg,脑膜瘤Ⅱ级组为(16.68±2.60)mm Hg,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36.30%患者逐渐出现中度以上颅内压增高,经积极治疗后预后可。术后72 h脑膜瘤I级组ICP为(20.27±4.43)mm Hg,脑膜瘤Ⅱ级组为(20.47±4.67)mm Hg,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ICP监测,能及时发现颅内压升高,便于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良恶性脑肿瘤 颅内压监测 围手术期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华 俞正勇 陈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T检查,通过获取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依次分析83患者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T检查,通过获取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依次分析83患者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测量83脑肿瘤患者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DC值、FA值。结果:ADC值在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FA值在肿瘤实质区,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83例良、恶性肿瘤瘤周白质纤维束都可以发生移位;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表现为浸润和破坏为主,其破坏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结论:DTT可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并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脑肿瘤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
原文传递
脑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俊锋 吴涛 +2 位作者 丁志斌 钟海 邢武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0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预后。结果术后6h,各类型患者颅内压水平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h和72h,胶质瘤Ⅰ~Ⅳ级患者颅内压恢复,与术前比较无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Ⅰ~Ⅱ级患者颅内压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h,患者颅内压升高率为38.3%,其中胶质瘤Ⅳ级为58.3%,脑膜瘤Ⅱ级为47.6%,高于胶质瘤Ⅰ级的10.5%和胶质瘤Ⅱ级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压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9%,高于对照组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出院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级0例,2级10例,3级18例,4级61例,5级31例,良好率76.7%(92例)。结论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行颅内压监测,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时且持续发现术后颅内压升高,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良恶性脑肿瘤 围手术期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