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知与良觉,性觉与心觉——兼论王阳明思想的儒佛之辨
1
作者 刘悦笛 Zhu Yuan(译)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2期92-101,189-200,共22页
王阳明的良知论乃是作为一种“觉学”而存在的,并不是知即为觉,而是良知实乃一种良觉,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觉,因为只有道德理性潜藏其中的良觉,才是良知。本文认定佛教本土化之“佛性本觉”就潜在地浸渍到阳明的思想深层,从而终成“理—... 王阳明的良知论乃是作为一种“觉学”而存在的,并不是知即为觉,而是良知实乃一种良觉,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觉,因为只有道德理性潜藏其中的良觉,才是良知。本文认定佛教本土化之“佛性本觉”就潜在地浸渍到阳明的思想深层,从而终成“理—知—心—觉—性”的基本思想架构。从佛教的影响来看,这种良觉就是由“性觉”而来;从儒家的传承观之,这种良觉本自“心觉”而发。实际上,作为人类“情理结构”的良知,本然具有“知—情—意”全整结构,也就是既包含理性化的观念和意志,也包孕感性化的情感。良知乃是理性内在积淀的结果,但却呈现为道德直觉的外化形式。王阳明意义上的“结圣胎”,就是这种理性凝聚的规程及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结构 良知 良觉 性觉 心觉 佛性本觉 自性本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