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诸文化之迷
1
作者 陈沫 《走近科学》 2002年第3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良诸文明 良诸文化 稻作农业 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剖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维昌 《南方文物》 1993年第3期20-28,共9页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因在1936年首次发现於浙江省余杭县的良渚镇而得名。福泉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之一。其中发现多座良渚文化晚期墓葬及出土器物,对...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因在1936年首次发现於浙江省余杭县的良渚镇而得名。福泉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之一。其中发现多座良渚文化晚期墓葬及出土器物,对认识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是一个重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福泉山 良诸文化 考古学文化 锥形器 探方 大汉口文化 出土器物 随葬器物 出土遗物
下载PDF
从考古学角度看先秦时代中日文化交流
3
作者 张中一 《云梦学刊》 1993年第2期14-16,共3页
日本学者大宫真人先生从研究日本九洲岛某些地名上的古音与中国楚辞中上古音的诸多相同之处,发现远在中国的先秦时代,中日两国间就存在文化交流,并发现中国伟大诗人屈原曾到过日本,留下很多行踪地名。这一发现,使屈学界震惊,并促使我们... 日本学者大宫真人先生从研究日本九洲岛某些地名上的古音与中国楚辞中上古音的诸多相同之处,发现远在中国的先秦时代,中日两国间就存在文化交流,并发现中国伟大诗人屈原曾到过日本,留下很多行踪地名。这一发现,使屈学界震惊,并促使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探索先秦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我们认为屈原去过日本还需要进一步参证。比方说,要考证屈原在日本登陆的港口、行踪地是否有绳纹文化晚期的遗址,这里出土的文物是否具有中国先秦时代楚国文物的特征。而大宫真人先生的考证跳出了考古学的一般范围,开辟了古音韵考古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伟大诗人屈原 先秦时代 绳纹文化 大宫 上古音 良诸文化 日本列岛 旧石器时代文化 河姆渡文化
下载PDF
试解良渚文化玉器的雕琢之谜 被引量:4
4
作者 吴京山 《东南文化》 2001年第4期72-79,共8页
东南沿海区域,特别是江浙沪地区,在20世纪70-90年代之间,频繁出土良渚文化遗址、遗物。遗物之中,最令世人注目的是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上繁密细微、和谐工整的雕刻纹饰,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史前微雕杰作,真可谓“难施锥刃者”。 “... 东南沿海区域,特别是江浙沪地区,在20世纪70-90年代之间,频繁出土良渚文化遗址、遗物。遗物之中,最令世人注目的是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上繁密细微、和谐工整的雕刻纹饰,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史前微雕杰作,真可谓“难施锥刃者”。 “良渚文化玉器——般用透闪石—阳起石系列软玉……在高碳的合金工具尚未出现之前,硬度达摩氏4—6度的玉器,是如何加工雕刻的呢?这是广大参观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令考古学者感到棘手的学术悬案。”对于良渚文化玉器上不可思议、难以琢磨的雕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骨架 玉雕 鸡骨白 纹饰 玉质 氟石 良诸文化 雕刻工艺 福泉山 墓葬
下载PDF
穿孔石斧与良渚文化的钺兵器 被引量:5
5
作者 沈衣食 《南方文物》 1992年第4期26-30,共5页
马克思说“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物种的身体组织,研究遗骨的构造是重要的;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经济社会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马克思把史前社会生产工具的研究,作为认识史前社会形态的重要途径。良渚文化是... 马克思说“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物种的身体组织,研究遗骨的构造是重要的;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经济社会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马克思把史前社会生产工具的研究,作为认识史前社会形态的重要途径。良渚文化是四千年前我国东南滨海地区重要的史前文化。考古学提供的资料证明,良渚文化以其先进的石犁、双翼形耘田器、木千篰、石镰、石刀等制作精良的生产工具,较早地进入先进的农业社会,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所以说,良渚文化先进的石质生产工具,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形态,同时也反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石斧 良诸文化 史前文化 石镰 石犁 墓主 史前社会 端饰 动物物种
下载PDF
良渚文化的余辉在三星堆文化中闪烁 被引量:2
6
作者 程世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3,共12页
良渚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一在长江下游,一在长江上游,其起源和兴盛的时代也不一样。但在三星堆文化中,可以见到良渚文化的一些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良诸文化 三星堆文化 文化因素 比较
下载PDF
从淳安发现的玉琮、玉钺看淳安古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鲍艺敏 《南方文物》 1993年第3期42-47,共6页
玉琮和玉钺被称为良渚文化的重器。自从1936年施昕更先生首次对良渚文化遗址进行发掘,这一地区所显示的文化内涵已不容人忽视,特别是1986年余杭反山、瑶山墓中出土了雕琢精工、刻有神兽面纹的玉琮、玉钺,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成为考古学... 玉琮和玉钺被称为良渚文化的重器。自从1936年施昕更先生首次对良渚文化遗址进行发掘,这一地区所显示的文化内涵已不容人忽视,特别是1986年余杭反山、瑶山墓中出土了雕琢精工、刻有神兽面纹的玉琮、玉钺,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成为考古学、民俗学、文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试就浙江淳安近年发现的王琮、玉钺来论述淳安古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兽面纹 良诸文化 文化类型 淳安 施昕更 云雷纹 人面纹 张光直 大宗伯
下载PDF
试论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的含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袁靖 《文博》 1990年第1期57-65,42,共10页
良渚文化的玉器历来为考古界所关注,近几年来,有关杂志相继发表了一些良渚文化的玉器材料和研究文章,其中以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遗址出土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形制多样,不仅集历来发表的玉器之大成,而且还有一些新的器形;同时,... 良渚文化的玉器历来为考古界所关注,近几年来,有关杂志相继发表了一些良渚文化的玉器材料和研究文章,其中以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遗址出土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形制多样,不仅集历来发表的玉器之大成,而且还有一些新的器形;同时,玉器上的纹饰也很丰富,有些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关于玉器上的纹饰含义,前辈学者已有论述,精到之处自不待言。我们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纹饰以后,有些自己的看法,现提出来,求教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前辈和同志。一、始终以突出鸟纹、兽面及人脸的形象作为主题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纹饰十分丰富,有的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具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纹饰 良渚文化 兽面 反山墓地 考古界 三叉形器 螺旋纹 器形 鸟纹 良诸文化
下载PDF
吴城文化的再认识——有关文明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再华 《南方文物》 1993年第2期73-78,共6页
吴城文化以七十年代中期发现的樟树吴城遗址而命名,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现已大致明确了吴城文化的分布与考古学年代,从而为南方商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尺。八十年代末吴城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瑞昌铜岭... 吴城文化以七十年代中期发现的樟树吴城遗址而命名,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现已大致明确了吴城文化的分布与考古学年代,从而为南方商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尺。八十年代末吴城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瑞昌铜岭商周采冶遗址、新干大洋洲商墓以及吴城遗址第六、七次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吴城文化的材料,进一步扩展了研究视野,尤其是从文明史的角度来考察吴城文化。本文试就文明初现三个要素——文字、金属进一步加工、城市的出现——讨论吴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城文化 吴城遗址 青铜文化 考古调查 商周 八十年代 二里头文化 良诸文化 殷墟妇好墓 大坟
下载PDF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10
作者 王铁中 《文博》 2008年第1期43-49,共7页
  河姆渡文化蝶(鸟)形器、陶器上的纹饰与良渚玉冠形器、"神人兽面纹"纹饰的一些联系,从八十年代就为中外一些学者所注意.   日本学者林巳奈夫早在1981年就曾注意到河姆渡蝶(鸟)形器与良渚文化玉冠形器的某种渊源.……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良诸文化 玉器 器物 蝶形器 玉雕 神人兽面纹 玉冠形器
下载PDF
论浙东的陶瓷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士民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年第1期27-29,33,共4页
浙东陶瓷文化的研究,始于三十年代前后。制陶文化在三十年代因浙江余杭发现了“良诸文化”才确立,但未及浙东。陈万里先生在《瓷器与浙江》中,论及青瓷出于晋代,所述绍兴出土陶器,实是战国时代陶器和原始瓷。日人小山富士夫氏所著《支... 浙东陶瓷文化的研究,始于三十年代前后。制陶文化在三十年代因浙江余杭发现了“良诸文化”才确立,但未及浙东。陈万里先生在《瓷器与浙江》中,论及青瓷出于晋代,所述绍兴出土陶器,实是战国时代陶器和原始瓷。日人小山富士夫氏所著《支那青瓷考》述及浙东陶瓷与外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 良诸文化 陶瓷文化 陈万里 越窑 浙江余杭 上林湖 文化 越州窑 灰陶
下载PDF
吴地文化发展概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文宪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48-53,77,共7页
长江下游与钱塘江之间有一片以太湖为中心的冲积平原。太湖平原连同西边的宁镇丘陵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先秦时代曾有一个强悍的小国——吴国崛起于此,后世的人们便习惯地把此地称为吴地。 吴地文化的起点远在周章封吴之前,而当夫差... 长江下游与钱塘江之间有一片以太湖为中心的冲积平原。太湖平原连同西边的宁镇丘陵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先秦时代曾有一个强悍的小国——吴国崛起于此,后世的人们便习惯地把此地称为吴地。 吴地文化的起点远在周章封吴之前,而当夫差亡国以后吴地文化仍在发展并延续至今,因此“吴地文化”这个概念的外延远比狭义的“吴文化”即吴人或吴国文化要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进步 文化 太湖平原 宁镇丘陵 吴国 良诸文化 吴人 华夏文化 吴越文化 文化
下载PDF
浙江原始文化论(上)——浙江原始社会系列研究之八
13
作者 王心喜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68-70,共3页
本文广泛汲取了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和地理学诸学科的有关材料及其研究成果,对浙江原始文化的丰富内函,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同时,科学地揭示了各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生动地再现了浙江早期文明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 早期文明 内函 河姆渡文化 文化 良诸文化 考古材料 新石器时代文化 大理冰期 宁绍平原 马家浜
下载PDF
浙江原始文化论(下)——浙江原始社会系列研究之八
14
作者 王心喜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68-73,101,共7页
四、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⒈河姆渡文化(第四层)阶段特点:河姆渡文化分布在宁绍平原的东部地区,东面越海可达舟山群岛。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中下游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其绝对年代略早于陕西的仰韶文化。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良诸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宁绍平原 文化 农业工具 文化面貌 早期文化 新石器文化 发掘报告
下载PDF
余杭市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玉器精赏
15
作者 吴彬森 《东南文化》 2000年第10期107-111,共5页
余杭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南端,东濒钱塘江,两倚天日山,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个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地方.传说余杭之名源于大禹(禹航)。
关键词 余杭市 博物馆 博物院 文化机构 玉器 玉雕 良诸文化 反山
下载PDF
多维的考古学文化解释——读《马桥——1993-1997年发掘报告》
16
作者 戴宗国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2期76-78,共3页
马桥遗址位于上海市区西南的闵行区马桥镇以东2公里,发现于1959年。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两次发掘。1993-1997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为配合工程建设先后又进行了四次发掘。2002年12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马桥——1993-1... 马桥遗址位于上海市区西南的闵行区马桥镇以东2公里,发现于1959年。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两次发掘。1993-1997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为配合工程建设先后又进行了四次发掘。2002年12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马桥——1993-1997年发掘报告》中文版(以下简称《马桥》)。《马桥》系统地研究了马桥遗址和马桥文化,其编写体例和研究范式别具特色和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报告 马桥 考古学文化 良诸文化 考古工作 稻作农业 动物骨骼 编写体例 出版发行 上海市区
下载PDF
良渚文化北迁与蚩龙传说
17
作者 叶文宪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Z1期55-57,92,共4页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200年间分布在苏南浙北沪西地区的一支发达的新石器文化,然而在夏朝建立之前良渚文化却神秘地从这一地区消失了。在这一地区迄今为止从未发现过相当于夏代和商初的考古遗存,这500年间该地区出现了一个考古学所谓...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200年间分布在苏南浙北沪西地区的一支发达的新石器文化,然而在夏朝建立之前良渚文化却神秘地从这一地区消失了。在这一地区迄今为止从未发现过相当于夏代和商初的考古遗存,这500年间该地区出现了一个考古学所谓的“缺环”。商代中期以后太湖地区为马桥文化分布区。马桥文化虽然含有若干良渚文化的因素,但其内涵和良渚文化完全不同,因此马桥文化不是良渚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良诸文化 文化类型 马桥 太湖地区 二里头文化 黄帝时代 新石器文化 东夷 浙北
下载PDF
齐家文化玉器
18
作者 史有勇 《丝绸之路》 2015年第13期F0002-F0002,I0001-I0004,共5页
齐家文化玉器,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为我国三大古玉系列。红山、良渚玉器以取材地方玉为主,而齐家玉器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和田玉器,且制玉、用玉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齐家文化玉器是中华文化玉器的代表,其质远甚于红山、良诸... 齐家文化玉器,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为我国三大古玉系列。红山、良渚玉器以取材地方玉为主,而齐家玉器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和田玉器,且制玉、用玉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齐家文化玉器是中华文化玉器的代表,其质远甚于红山、良诸文化玉器。甘肃临夏是出齐家文化玉器的中心区域,出土了大量各种类形的玉器:礼器有琮、璧、圭、环、钺、璜、多联璧等。玉礼器是权力的代表,因而其做工精细,造型俊美,线条流畅,以凝重、严谨著称;装饰器有发箍、臂饰、管饰、牌饰等;还有工具,如斧、锛、凿、铲;兵器有矛、镞、刀等。其色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青白玉、糖玉等。这里撷取临夏州博物馆馆藏的玉琮、璧、环、钺、铲等,以展其芳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玉器 齐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中华文化 良诸文化 中心区域 玉礼器
下载PDF
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的发现
19
《杭州(生活品质)》 2008年第Z1期89-89,共1页
【简介】最近,"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杭州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赫然在列。2007年11月29日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省文物局与杭州市政府联合对外宣布: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400个... 【简介】最近,"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杭州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赫然在列。2007年11月29日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省文物局与杭州市政府联合对外宣布: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40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古城遗址。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可称为"中华第一城",其意义绝不亚于殷墟的发现。同时,因为这一发现,使杭州建城史又向前推进了近3000年。良渚古城从发现到公布经过了一年,这正是鉴于古城发现的重要性。在考古发掘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遗址 良渚文化 考古发掘 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 杭州余杭 联合对外 良诸文化 纪念意义 专家组
下载PDF
礼器“鼎”的渊源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乐平 《南方文物》 199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鼎在新石器时代是一种极为普通的饮具,但它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西周的“列鼎制度”,成为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鼎作为一种礼器,开始的时间其实远早于周,殷商著名的司母戊鼎,俨然是贵族气派,而“九鼎”的说法,更来自传说中的夏禹。在... 鼎在新石器时代是一种极为普通的饮具,但它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西周的“列鼎制度”,成为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鼎作为一种礼器,开始的时间其实远早于周,殷商著名的司母戊鼎,俨然是贵族气派,而“九鼎”的说法,更来自传说中的夏禹。在中国的奴隶制文明中,鼎被赋予特殊神秘的色彩。笔者认为,礼器鼎的渊源,尚可在新石器时代丈化中寻找。在文明的原初,礼器往往以祭器的形式出现,探讨这一寻常炊具功能、性质的转化过程,当有益于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鼎制度 司母戊鼎 文明起源 良诸文化 饮具 文化区域 夏禹 河姆渡文化 转化过程 圆涡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