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1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间舞《阿色俩目》
1
作者
余姚
《舞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1,共2页
关键词
色俩目
原文传递
哦,色俩目
2
作者
薛红德
《朔方》
1991年第2期45-46,共2页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秋雨!淅淅沥沥,绵绵密密,如丝如线,牵着岁月的车轮,在我的心头碾过,雕刻着那难以磨蚀的印痕……哦,那时时敲击着我的心而使之颤栗激动的日子——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五日。雨,连绵的秋雨,刷刷刷,扯起了一道无边无际,...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秋雨!淅淅沥沥,绵绵密密,如丝如线,牵着岁月的车轮,在我的心头碾过,雕刻着那难以磨蚀的印痕……哦,那时时敲击着我的心而使之颤栗激动的日子——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五日。雨,连绵的秋雨,刷刷刷,扯起了一道无边无际,纤细绵密的雾障,将这座城市的楼宇、街道、树木、行人及远处的田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俩目
对我说
给你
一九
西行
子里
令人
路车
街心公园
雨水径流
原文传递
第二篇章:道一声,色俩目
3
作者
陶克图
王猛
+1 位作者
徐立刚
张大龙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3年第5期34-43,共10页
宁夏回族历史渊源流长,最早可上溯唐末。宁夏的回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回族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
宁夏回族历史渊源流长,最早可上溯唐末。宁夏的回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回族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回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民族交叉居住,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员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然地被带进回族之中,年长日久,逐渐演变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俩目
兄弟民族
宗教仪式
道一
静修
渊源流长
唐末
长日
《古兰经》
回汉
原文传递
色俩目
4
作者
马湘平
《六盘山》
2008年第5期105-105,共1页
披红戴彩时有色俩目。迎宾送客时有色俩目。亲人在探望中有色俩目,色俩目,朋友在相逢中有色俩目。喜庆的宴席上有色俩目,色俩目,欢聚的节日里有色俩目,色俩目。
关键词
色俩目
五湖
原文传递
回族话及其文化特征探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相如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4,共4页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Hui nationality),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并长期与汉族杂居的一个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有8602978人,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河南、河北、青海、山东、云南、陕西、新疆、辽宁、...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Hui nationality),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并长期与汉族杂居的一个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有8602978人,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河南、河北、青海、山东、云南、陕西、新疆、辽宁、安徽、北京、天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民族
普查统计
中国少数民族
色俩目
聚居区
伊玛尼
玛力
波斯语
海特乃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罗回族使用汉语方言的一些特点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树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97-102,共6页
平罗是银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份。现在全县共有23万多人,其中回族占1/3。宝丰、灵沙、高庄、二闸、通伏等乡镇,是回族聚居区,即清代以来的“新户”。其余乡镇为回汉杂居区。回汉群众同操汉语。
关键词
回汉
新户
乜贴
地区历史
色俩目
经名
尔麦里
法图麦
塞瓦布
善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斯兰教对新生儿的有关规定和礼仪
被引量:
1
7
作者
优素福.马利强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4,共2页
生男育女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生男则喜,育女则悲的现象却是相当普遍的。伊斯兰教历来反对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教义认为:生男育女均属真主的定然,男女均为真主之造化。凭藉这两种性别,真主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至今。
关键词
取经名
世俗观念
穆圣
阿布杜
欧麦尔
法图麦
清真言
火狱
色俩目
拜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族民俗概述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树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9-76,共8页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别民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作为一个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在信仰、仪礼、民间生产、生活等方面同样保持着本民族风俗习惯的鲜明特色。了解回族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对于了解回族历史、信仰以及本民族...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别民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作为一个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在信仰、仪礼、民间生产、生活等方面同样保持着本民族风俗习惯的鲜明特色。了解回族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对于了解回族历史、信仰以及本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有着重要帮助,而且可以从中看到它们之间渊源而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社会
民族文学
色俩目
《古兰经》
圣纪节
乜贴
民族风俗习惯
民间文学作品
门宦
法图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斯兰教与撒拉族风俗习惯
被引量:
1
9
作者
冶青卫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1-75,共5页
马坚教授指出:“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大半与教律有密切关系”。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性信仰。由于历史、民族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撒拉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较之国内共它穆斯林民族更为严格。撒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
马坚教授指出:“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大半与教律有密切关系”。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性信仰。由于历史、民族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撒拉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较之国内共它穆斯林民族更为严格。撒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兰经》
教历
莱麦丹
布哈里圣训实录
色俩目
麦地纳
邦节
羞体
拜功
普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威特尔”拜
10
作者
墨骥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1-11,共1页
“威特尔”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单数”(或“奇数”)。在此,专指夜晚宵礼后至次日晨礼前所应履行的三拜当然拜。据圣门弟子阿里传述:穆圣说,“信奉《古兰》的人们啊!你们要礼单数拜(威特尔),因为真主是单数的。
关键词
圣门弟子
穆圣
特尔
拜功
主命
阿伊莎
低念
色俩目
《古兰经》
前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穆斯林常用赞辞及礼仪用语
11
作者
马利强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10,共3页
《古兰经》谕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常常记念真主,你们应当朝夕赞颂他超绝万物。他怜悯你们,他的天神们为你们祈祷,以便他将你们从黑暗引入光明,他是怜悯信士的,他们与真主会面的那天。
关键词
《古兰经》
赞辞
穆圣
色俩目
清真言
拜功
普慈
莱麦丹
中国穆斯林
善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斋节在北京
12
作者
戴小华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4-45,共2页
今年在北京度过的开斋节,是个奇异又难忘的经历。记得二月间,中国中央民族艺术团应马来西亚文化部之邀前来我国参加艺术节时,我一看到团长姓回,当下就有种预感,他一定和母亲有些关联。因为。
关键词
牛街清真寺
炸羊肉串
买东西
往前走
正是时候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教协会
色俩目
千多个
沈遐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诵经叩头”的有关规定及礼仪
13
作者
马利强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3-14,共2页
诵读《古兰经》(以下简称“诵经”)是穆斯林一项严肃而慎重的功修。对于“诵经”,伊斯兰教法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和礼仪。①按规定应在诵念的同时行叩头礼的经文,在《古兰经》中达14处之多。②因此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关键词
《古兰经》
伊斯兰教法
中达
低念
列圣
主命
欧麦尔
圣门弟子
色俩目
穆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族的礼式
14
作者
马国英
《兰州学刊》
1984年第1期100-,共1页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致礼的方式和习俗各不相同。两位朋友久别重逢,首先须彼此相碰几下鼻尖,然后开始问寒问暖,这是流行于新西兰的老礼仪。在亚洲,日本人以彬彬有礼著称,见面时,总要相互鞠躬,越深越有礼貌越有涵养。绅士味...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致礼的方式和习俗各不相同。两位朋友久别重逢,首先须彼此相碰几下鼻尖,然后开始问寒问暖,这是流行于新西兰的老礼仪。在亚洲,日本人以彬彬有礼著称,见面时,总要相互鞠躬,越深越有礼貌越有涵养。绅士味十足的欧州人的礼式是通过握手、摘礼帽、拥抱、接吻等方式来致礼的。我国汉族的传统礼式则是拱手躬身,现在逐渐演变为以握手方式来致礼。而回族同东乡、保安、撒拉、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俩目
欧州
阿来
九仪
库姆
兄弟之间
粉碎“四人帮”
何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于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回族民俗札记
15
作者
朱刚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22,共11页
凡亲戚、朋友、熟人见面时,既不作揖、不下跪,更不叩头,只行说“赛俩目”礼。一般规程是:不同辈人之间,小辈给大辈说“赛俩目”;同辈人之间,年纪小的向年纪大的说“赛俩目”。“赛俩目”又写为“色兰”、“色俩目”,阿意为“和平”、“...
凡亲戚、朋友、熟人见面时,既不作揖、不下跪,更不叩头,只行说“赛俩目”礼。一般规程是:不同辈人之间,小辈给大辈说“赛俩目”;同辈人之间,年纪小的向年纪大的说“赛俩目”。“赛俩目”又写为“色兰”、“色俩目”,阿意为“和平”、“平安”、“安宁”,系穆斯林用以相互祝安和问候之词,全句以阿拉伯语表示。甲说:“安赛俩玛尔来孔目”(祝您平安);乙答:“外安来孔目赛俩目”(也祝您平安)。有些同一教派挚友见面说“赛俩目”时,边说边握住对方双手,说完以各自双手摸脸;答者说法亦有不同:“外安来孔目赛俩目外热亥买敦浪黑”,赞主赞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
兰
色俩目
孔
目
《古兰经》
伊斯兰教义
伊合瓦尼
济贫税
作证词
羞体
主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风俗习惯看回族的审美情趣
16
作者
马燕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5-78,74,共5页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状态,即该民族在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有关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宗教意识乃至生老病死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行为标准,例如一定的社会风尚、礼仪习惯、生...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状态,即该民族在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有关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宗教意识乃至生老病死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行为标准,例如一定的社会风尚、礼仪习惯、生活方式等。一个民族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拥有着相沿已久的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标准
宗教意识
《古兰经》
者那则
天课
社会风尚
色俩目
审美趣味
阿拉伯文化
服饰
色
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通回族及其民俗
17
作者
索仲海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大通县地处西宁以西,它北靠门源,西接海晏,南临湟中、湟源,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区。这里居住着八万八千多回族。据史籍讲,他们多是由南京、陕西、甘肃、西宁等地迁入的。 传说南京的回族是明洪武年间元霄节玩花灯时,因朱子巷...
大通县地处西宁以西,它北靠门源,西接海晏,南临湟中、湟源,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区。这里居住着八万八千多回族。据史籍讲,他们多是由南京、陕西、甘肃、西宁等地迁入的。 传说南京的回族是明洪武年间元霄节玩花灯时,因朱子巷一家商店的花灯触怒了朱元璋,朱子巷的全部居民被充军青海。这些人散居到青海各地,其中也包括大通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中
朱子
海晏
洪武年间
湟源
色俩目
祁连县
门源县
化隆
峡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夏回族的婚俗
18
作者
赵永祥
韩志刚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2年第1期70-72,共3页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习惯等历史原因,回族人民的婚礼仍保留着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回族居住地域不同,各地的婚姻习俗虽有细微差别,但也是大同小异。这些特点较集中地反映在宁夏山川广大回族群众的婚姻习俗中。
关键词
婚姻习俗
居住地域
文化习惯
细微差别
耍公婆
色俩目
《古兰经》
婚年
敬茶
女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斯兰教殡仪的探讨(二)
19
作者
伊敏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3年第4期46-50,32,共6页
七、诵读塔哈章“塔哈”是《古兰经》的一章内容,通常在晡时和给“埋耶替”作浴礼时诵念,特别是在浴礼过程中,必须诵读此章,按教法规定,此外不许念《古兰经》的任何章节.诵读者必须是法学家、学者,或虔诚的人,诵读时宜坐于高处.这在圣...
七、诵读塔哈章“塔哈”是《古兰经》的一章内容,通常在晡时和给“埋耶替”作浴礼时诵念,特别是在浴礼过程中,必须诵读此章,按教法规定,此外不许念《古兰经》的任何章节.诵读者必须是法学家、学者,或虔诚的人,诵读时宜坐于高处.这在圣训里有多处可以作证.穆圣说:“谁想在洗‘埋耶替’时诵读‘塔哈’章,诵读的人应该是法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兰经》
穆圣
伊玛
目
圣门弟子
塔哈
艾布·哈尼法
色俩目
迁士
瓦直布
人祖阿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冰雪文化礼赞(十六)——为黑龙江流域文明做出贡献的回族
20
作者
龚强
《黑龙江史志》
2008年第6X期33-33,共1页
(上接第10期)赶木球:回族体育活动。先在场地上挖坑。坑数比人数少一,坑的标准是直径20厘米,深20厘米。用一20厘米长的短木棒当木球。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每人手拿一米长的木棒,站在坑前,另一无坑人则用木棒赶球,尽力将球赶入坑内,站...
(上接第10期)赶木球:回族体育活动。先在场地上挖坑。坑数比人数少一,坑的标准是直径20厘米,深20厘米。用一20厘米长的短木棒当木球。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每人手拿一米长的木棒,站在坑前,另一无坑人则用木棒赶球,尽力将球赶入坑内,站在坑边的人要用木棒阻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木球
冰雪文化
体育活动
上挖
成丁礼
掼牛
坑位
色俩目
回民支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舞《阿色俩目》
1
作者
余姚
出处
《舞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1,共2页
关键词
色俩目
分类号
J722.21 [艺术—舞蹈]
原文传递
题名
哦,色俩目
2
作者
薛红德
出处
《朔方》
1991年第2期45-46,共2页
文摘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秋雨!淅淅沥沥,绵绵密密,如丝如线,牵着岁月的车轮,在我的心头碾过,雕刻着那难以磨蚀的印痕……哦,那时时敲击着我的心而使之颤栗激动的日子——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五日。雨,连绵的秋雨,刷刷刷,扯起了一道无边无际,纤细绵密的雾障,将这座城市的楼宇、街道、树木、行人及远处的田畴。
关键词
色俩目
对我说
给你
一九
西行
子里
令人
路车
街心公园
雨水径流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I2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二篇章:道一声,色俩目
3
作者
陶克图
王猛
徐立刚
张大龙
出处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3年第5期34-43,共10页
文摘
宁夏回族历史渊源流长,最早可上溯唐末。宁夏的回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回族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回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民族交叉居住,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员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然地被带进回族之中,年长日久,逐渐演变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关键词
色俩目
兄弟民族
宗教仪式
道一
静修
渊源流长
唐末
长日
《古兰经》
回汉
分类号
K924.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色俩目
4
作者
马湘平
出处
《六盘山》
2008年第5期105-105,共1页
文摘
披红戴彩时有色俩目。迎宾送客时有色俩目。亲人在探望中有色俩目,色俩目,朋友在相逢中有色俩目。喜庆的宴席上有色俩目,色俩目,欢聚的节日里有色俩目,色俩目。
关键词
色俩目
五湖
分类号
J64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回族话及其文化特征探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相如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4,共4页
文摘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Hui nationality),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并长期与汉族杂居的一个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有8602978人,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河南、河北、青海、山东、云南、陕西、新疆、辽宁、安徽、北京、天津。
关键词
回回民族
普查统计
中国少数民族
色俩目
聚居区
伊玛尼
玛力
波斯语
海特乃
文化特征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罗回族使用汉语方言的一些特点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树俨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97-102,共6页
文摘
平罗是银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份。现在全县共有23万多人,其中回族占1/3。宝丰、灵沙、高庄、二闸、通伏等乡镇,是回族聚居区,即清代以来的“新户”。其余乡镇为回汉杂居区。回汉群众同操汉语。
关键词
回汉
新户
乜贴
地区历史
色俩目
经名
尔麦里
法图麦
塞瓦布
善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斯兰教对新生儿的有关规定和礼仪
被引量:
1
7
作者
优素福.马利强
出处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4,共2页
文摘
生男育女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生男则喜,育女则悲的现象却是相当普遍的。伊斯兰教历来反对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教义认为:生男育女均属真主的定然,男女均为真主之造化。凭藉这两种性别,真主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至今。
关键词
取经名
世俗观念
穆圣
阿布杜
欧麦尔
法图麦
清真言
火狱
色俩目
拜功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族民俗概述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树江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9-76,共8页
文摘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别民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作为一个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在信仰、仪礼、民间生产、生活等方面同样保持着本民族风俗习惯的鲜明特色。了解回族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对于了解回族历史、信仰以及本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有着重要帮助,而且可以从中看到它们之间渊源而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回族社会
民族文学
色俩目
《古兰经》
圣纪节
乜贴
民族风俗习惯
民间文学作品
门宦
法图麦
分类号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斯兰教与撒拉族风俗习惯
被引量:
1
9
作者
冶青卫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1-75,共5页
文摘
马坚教授指出:“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大半与教律有密切关系”。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性信仰。由于历史、民族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撒拉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较之国内共它穆斯林民族更为严格。撒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
关键词
《古兰经》
教历
莱麦丹
布哈里圣训实录
色俩目
麦地纳
邦节
羞体
拜功
普慈
分类号
B96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威特尔”拜
10
作者
墨骥
出处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1-11,共1页
文摘
“威特尔”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单数”(或“奇数”)。在此,专指夜晚宵礼后至次日晨礼前所应履行的三拜当然拜。据圣门弟子阿里传述:穆圣说,“信奉《古兰》的人们啊!你们要礼单数拜(威特尔),因为真主是单数的。
关键词
圣门弟子
穆圣
特尔
拜功
主命
阿伊莎
低念
色俩目
《古兰经》
前所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穆斯林常用赞辞及礼仪用语
11
作者
马利强
出处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10,共3页
文摘
《古兰经》谕示:“信士们啊!你们应当常常记念真主,你们应当朝夕赞颂他超绝万物。他怜悯你们,他的天神们为你们祈祷,以便他将你们从黑暗引入光明,他是怜悯信士的,他们与真主会面的那天。
关键词
《古兰经》
赞辞
穆圣
色俩目
清真言
拜功
普慈
莱麦丹
中国穆斯林
善功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斋节在北京
12
作者
戴小华
机构
马来西亚新闻学院
出处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4-45,共2页
文摘
今年在北京度过的开斋节,是个奇异又难忘的经历。记得二月间,中国中央民族艺术团应马来西亚文化部之邀前来我国参加艺术节时,我一看到团长姓回,当下就有种预感,他一定和母亲有些关联。因为。
关键词
牛街清真寺
炸羊肉串
买东西
往前走
正是时候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教协会
色俩目
千多个
沈遐熙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诵经叩头”的有关规定及礼仪
13
作者
马利强
出处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3-14,共2页
文摘
诵读《古兰经》(以下简称“诵经”)是穆斯林一项严肃而慎重的功修。对于“诵经”,伊斯兰教法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和礼仪。①按规定应在诵念的同时行叩头礼的经文,在《古兰经》中达14处之多。②因此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关键词
《古兰经》
伊斯兰教法
中达
低念
列圣
主命
欧麦尔
圣门弟子
色俩目
穆圣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族的礼式
14
作者
马国英
出处
《兰州学刊》
1984年第1期100-,共1页
文摘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致礼的方式和习俗各不相同。两位朋友久别重逢,首先须彼此相碰几下鼻尖,然后开始问寒问暖,这是流行于新西兰的老礼仪。在亚洲,日本人以彬彬有礼著称,见面时,总要相互鞠躬,越深越有礼貌越有涵养。绅士味十足的欧州人的礼式是通过握手、摘礼帽、拥抱、接吻等方式来致礼的。我国汉族的传统礼式则是拱手躬身,现在逐渐演变为以握手方式来致礼。而回族同东乡、保安、撒拉、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
关键词
色俩目
欧州
阿来
九仪
库姆
兄弟之间
粉碎“四人帮”
何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于良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回族民俗札记
15
作者
朱刚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22,共11页
文摘
凡亲戚、朋友、熟人见面时,既不作揖、不下跪,更不叩头,只行说“赛俩目”礼。一般规程是:不同辈人之间,小辈给大辈说“赛俩目”;同辈人之间,年纪小的向年纪大的说“赛俩目”。“赛俩目”又写为“色兰”、“色俩目”,阿意为“和平”、“平安”、“安宁”,系穆斯林用以相互祝安和问候之词,全句以阿拉伯语表示。甲说:“安赛俩玛尔来孔目”(祝您平安);乙答:“外安来孔目赛俩目”(也祝您平安)。有些同一教派挚友见面说“赛俩目”时,边说边握住对方双手,说完以各自双手摸脸;答者说法亦有不同:“外安来孔目赛俩目外热亥买敦浪黑”,赞主赞圣。
关键词
色
兰
色俩目
孔
目
《古兰经》
伊斯兰教义
伊合瓦尼
济贫税
作证词
羞体
主命
分类号
C95,C5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风俗习惯看回族的审美情趣
16
作者
马燕
机构
青海民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5-78,74,共5页
文摘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状态,即该民族在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有关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宗教意识乃至生老病死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行为标准,例如一定的社会风尚、礼仪习惯、生活方式等。一个民族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拥有着相沿已久的风俗习惯。
关键词
行为标准
宗教意识
《古兰经》
者那则
天课
社会风尚
色俩目
审美趣味
阿拉伯文化
服饰
色
彩
分类号
C95,C5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通回族及其民俗
17
作者
索仲海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文摘
大通县地处西宁以西,它北靠门源,西接海晏,南临湟中、湟源,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区。这里居住着八万八千多回族。据史籍讲,他们多是由南京、陕西、甘肃、西宁等地迁入的。 传说南京的回族是明洪武年间元霄节玩花灯时,因朱子巷一家商店的花灯触怒了朱元璋,朱子巷的全部居民被充军青海。这些人散居到青海各地,其中也包括大通县。
关键词
湟中
朱子
海晏
洪武年间
湟源
色俩目
祁连县
门源县
化隆
峡门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回族的婚俗
18
作者
赵永祥
韩志刚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2年第1期70-72,共3页
文摘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习惯等历史原因,回族人民的婚礼仍保留着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回族居住地域不同,各地的婚姻习俗虽有细微差别,但也是大同小异。这些特点较集中地反映在宁夏山川广大回族群众的婚姻习俗中。
关键词
婚姻习俗
居住地域
文化习惯
细微差别
耍公婆
色俩目
《古兰经》
婚年
敬茶
女青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斯兰教殡仪的探讨(二)
19
作者
伊敏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3年第4期46-50,32,共6页
文摘
七、诵读塔哈章“塔哈”是《古兰经》的一章内容,通常在晡时和给“埋耶替”作浴礼时诵念,特别是在浴礼过程中,必须诵读此章,按教法规定,此外不许念《古兰经》的任何章节.诵读者必须是法学家、学者,或虔诚的人,诵读时宜坐于高处.这在圣训里有多处可以作证.穆圣说:“谁想在洗‘埋耶替’时诵读‘塔哈’章,诵读的人应该是法学家。
关键词
《古兰经》
穆圣
伊玛
目
圣门弟子
塔哈
艾布·哈尼法
色俩目
迁士
瓦直布
人祖阿丹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冰雪文化礼赞(十六)——为黑龙江流域文明做出贡献的回族
20
作者
龚强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08年第6X期33-33,共1页
文摘
(上接第10期)赶木球:回族体育活动。先在场地上挖坑。坑数比人数少一,坑的标准是直径20厘米,深20厘米。用一20厘米长的短木棒当木球。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每人手拿一米长的木棒,站在坑前,另一无坑人则用木棒赶球,尽力将球赶入坑内,站在坑边的人要用木棒阻拦。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木球
冰雪文化
体育活动
上挖
成丁礼
掼牛
坑位
色俩目
回民支队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间舞《阿色俩目》
余姚
《舞蹈》
北大核心
2015
0
原文传递
2
哦,色俩目
薛红德
《朔方》
1991
0
原文传递
3
第二篇章:道一声,色俩目
陶克图
王猛
徐立刚
张大龙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3
0
原文传递
4
色俩目
马湘平
《六盘山》
2008
0
原文传递
5
回族话及其文化特征探析
赵相如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平罗回族使用汉语方言的一些特点
李树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伊斯兰教对新生儿的有关规定和礼仪
优素福.马利强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回族民俗概述
李树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伊斯兰教与撒拉族风俗习惯
冶青卫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威特尔”拜
墨骥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穆斯林常用赞辞及礼仪用语
马利强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开斋节在北京
戴小华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诵经叩头”的有关规定及礼仪
马利强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回族的礼式
马国英
《兰州学刊》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青海回族民俗札记
朱刚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从风俗习惯看回族的审美情趣
马燕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大通回族及其民俗
索仲海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宁夏回族的婚俗
赵永祥
韩志刚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伊斯兰教殡仪的探讨(二)
伊敏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黑龙江冰雪文化礼赞(十六)——为黑龙江流域文明做出贡献的回族
龚强
《黑龙江史志》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