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与破裂分段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立春 冉勇康 杨晓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 :乌加河段 (东乌盖沟 -大后店 )、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 (大后店 -得令山 )、大佘太...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 :乌加河段 (东乌盖沟 -大后店 )、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 (大后店 -得令山 )、大佘太段 (得令山 -小佘太沟口 )和乌兰忽洞段 (小佘太沟口 -台梁 )等 4段 ,其间的段落边界分别为大后店山咀、得令山山咀和小佘太沟口阶区。这些段落为相互独立的地震活动单元 ,但不能排除乌加河段和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之间、大佘太段和乌兰忽洞段之间联合破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活动段落 活动断裂 古地震
下载PDF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与古地震事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立春 冉勇康 常增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今约 30ka以来 ,断裂上升盘的平均抬升速率为 :大佘太段 0 19mm/a ,乌兰忽洞段 0 2 0mm/a。探槽揭露 ,大佘太段 ,约 32kaBP以来 ,发生过 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316 90...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今约 30ka以来 ,断裂上升盘的平均抬升速率为 :大佘太段 0 19mm/a ,乌兰忽洞段 0 2 0mm/a。探槽揭露 ,大佘太段 ,约 32kaBP以来 ,发生过 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316 90± 1770 ) ,(2 30 0 0± 132 0 ) ,(15 42 0± 870 ) ,(74 40± 4 4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6 ,2 2 ,1 4m ;乌兰忽洞段 ,约 2 5kaBP以来 ,也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2 5 130± 14 30 ) ,(14 5 70± 82 0 ) ,(116 6 0± 6 5 0 ) ,(72 2 0± 4 0 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8,1 3,1 2m。根据位移量限定法 ,两个活动段落的古地震活动历史是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古地震 活动断裂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与西段转折处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宽 马保起 +1 位作者 田勤俭 刘韶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0-616,共17页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位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角,控制着临河凹陷(河套盆地西部)的持续沉降。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与西段转折处构造演化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正断层演化规律和区域地震风险的认识。本文在研究区大比例尺活动断裂填图的基...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位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角,控制着临河凹陷(河套盆地西部)的持续沉降。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与西段转折处构造演化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正断层演化规律和区域地震风险的认识。本文在研究区大比例尺活动断裂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区域进行无人机微地貌的测量、探槽开挖、钻孔资料与第四纪测年等方法获取数据,并运用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和沉积地层学等理论,综合探讨断层转折处的构造演化模式及地震危险性。通过研究认为,近东西走向的色尔腾山山前断裂西段与北西走向的东段间以三角状的转换斜坡相连。现今的转折点为应力的积累区,具有较高的地震风险。水平拉伸力的持续作用使断层不断向盆地一侧迁移,同时使断裂转折部位更加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正断层转折点 多级地貌面 转换斜坡
下载PDF
Late Pleistocene-Holocene slip history of the Langshan-Se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Inner Mongolia,northern China) from cosmogenic ^(10)Be dating on a bedrock fault scarp 被引量:12
4
作者 SHEN Xiao-ming LI De-wen +3 位作者 TIAN Yun-tao LV Yan-wu LI Da-wei LI Yan-f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882-890,共9页
Offset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deformed late Quaternary strata indicate active deformation along the Langshan-Se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LSPF),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ults in the Hetao fault zone in Inner Mongolia,N... Offset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deformed late Quaternary strata indicate active deformation along the Langshan-Se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LSPF),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ults in the Hetao fault zone in Inner Mongolia,North China.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bedrock fault scarps along the LSPF offers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faulting history.Using cosmogenic (10)~Be exposure dating,we measured the exposure ages of the western Langshankou scarp,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SPF.Our data revealed at least two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at 22.2±3.3 ka and 7.2±2.4 ka,respectively.These ev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paleoseismic trench studies.The reg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and sampling height along the scarp yield a fault slip rate of 0.10 +0.05/-0.06 mm/yr,which is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post-late Pleistocene fault slip rate of ~1 mm/yr,as estimated from the offset of the T_2 terraces by previous studies.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lip of the LSPF may have been accommodated by other fault bran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晚更新世-全新世 断层滑动速率 宇宙成因核素 中国北部 活动历史 断层崖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