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内色彩斑块分布格局对秋季生态景观林美景度的影响--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郎博帅 刘叶凡 +3 位作者 韩阳媚 欧阳嗣航 李玉灵 程顺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色彩是林内最强烈的视觉语言,秋季林内色彩差异尤为明显,研究色彩斑块布局对人工景观林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色彩对生态景观林秋季景观质量的影响特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白桦纯林、2个密度的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 色彩是林内最强烈的视觉语言,秋季林内色彩差异尤为明显,研究色彩斑块布局对人工景观林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色彩对生态景观林秋季景观质量的影响特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白桦纯林、2个密度的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6张景观照片,采用ArcGis 10.3软件对照片进行矢量化处理,采用FRAGSTATS 4.2软件提取矢量化后照片的格局指数,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照片中景观进行质量评价,美景度计算用的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故对照照片为随机1张照片。通过比较秋季4个林分色彩斑块形状指数(LS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和分离度指数(SPL)的变化特征,明确林内色彩斑块景观指数对生态景观林美景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林分景观质量的差异性,进而为生态景观林经营与评价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桦纯林斑块多样性指数最高,美景度与斑块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47),导致白桦纯林美景度最低,且与其他3个林分类型差异显著;低密度落叶松纯林美景度最高,人们对落叶松纯林喜好程度较高。(2)美景度与色彩斑块LSI值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20,与SPL、SHDI和SHEI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其中与SHDI值相关系数达到了-0.847。斑块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对秋季林内景观质量影响较大。总之,林内色彩斑块简洁,零散的分布格局更易被游人接受,而色彩多样且集中连片、通透性较差降低了森林的可达性,影响林内景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生态景观林 色彩斑块 林分密度 美景度
下载PDF
基于色彩斑块杜鹃林美景度景观分析及评价模型研究
2
作者 曹慕戎 廖菊阳 曹受金 《现代园艺》 2023年第21期40-45,共6页
借助景观格局指数,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杜鹃林为研究区域,通过改变杜鹃林灰绿色斑块面积、主色彩斑块面积、斑块聚集程度、最大主色彩斑块面积的空间格局变化设计出景观效果图,然后利用SBE美景度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探讨色彩... 借助景观格局指数,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杜鹃林为研究区域,通过改变杜鹃林灰绿色斑块面积、主色彩斑块面积、斑块聚集程度、最大主色彩斑块面积的空间格局变化设计出景观效果图,然后利用SBE美景度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探讨色彩斑块变化对杜鹃林春景质量美学的影响,构建能够提升杜鹃林景区景观质量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灰绿色色彩斑块、主色彩斑块面积、斑块聚集程度和最大主色彩斑块面积对景观质量均存在影响。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周长面积分维指数(PAFRAC)、蔓延度(CONTAG)、相似邻近百分比(PLADJ)、聚集指数(AI)这7个斑块指数与美景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影响杜鹃林林外美景度景观指数排序大小为:PD>NP>AI>PLADJ>LSI>PAFRAC>CONTAG;NP、PD、LSI、LPI、PLADJ、AI景观指数对主色彩斑块面积变化有显著影响,AI指数对斑块聚集程度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得出杜鹃林景区景观质量的评价模型F1景观斑块性状指数和F2景观格局分布指数,公式为:F1=0.201NP+0.199PD+0.268LSI+0.258PAFRAC-0.225CONTAG,F2=0.518PLADJ+0.518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景观美景度 色彩斑块 景观指数
下载PDF
侧柏人工林林分结构与色彩斑块间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凯 李金航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91,共10页
【目的】色彩是森林景观中最易影响感官的信息要素,也是衡量景观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林分结构是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本文旨在通过林分结构与色彩斑块的耦合关系,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 【目的】色彩是森林景观中最易影响感官的信息要素,也是衡量景观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林分结构是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本文旨在通过林分结构与色彩斑块的耦合关系,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构建林分结构因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林分结构与景观色彩斑块的耦合关联程度,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结果】(1) 4个因子对林分结构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林内空间因子>植被生长因子>林木高度因子>林内竞争因子。(2)林分结构与景观色彩斑块的耦合关联度为0. 6,属弱协调程度。其中,相关关系耦合度较大的指标包括:林内空间因子与色彩最大斑块比例(LPI)和斑块色彩多样性(SHDI)、植被生长因子与色彩斑块分离度(SPL)和色彩对比度(CPC)、林木高度因子与SHDI、SPL和CPC、林内竞争因子与色彩斑块亮度(CPB)。(3)植被生长仅在中低水平上对LPI有显著影响;林下相对高度仅在较高水平时对CPB和CPC有显著影响;而林内竞争程度在中低水平上对CPB和CPC有显著影响,在较高水平上对SPL有显著影响。【结论】侧柏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色彩斑块与林分结构属中等关联程度,林分结构因子对色彩斑块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林分结构因子所影响的色彩斑块指标、同一林分结构因子在不同水平上所影响的色彩斑块指标以及对色彩斑块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两者间存在相对复杂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色彩斑块 林分结构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对视觉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昶 韩文静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6期8-14,共7页
文章以潮白河为研究对象,选取完全人工与半自然2种类型河岸带的河段,在河段左右岸各设置直线距离1 km长的样段,利用无人机在夏季和秋季进行拍摄取样,共计提取168个图像样本。通过眼动仪获取样本的眼动数据、视觉吸引点位置,选择瞳孔直径... 文章以潮白河为研究对象,选取完全人工与半自然2种类型河岸带的河段,在河段左右岸各设置直线距离1 km长的样段,利用无人机在夏季和秋季进行拍摄取样,共计提取168个图像样本。通过眼动仪获取样本的眼动数据、视觉吸引点位置,选择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和注视点总个数(Fixation points,FP)指标衡量视觉疲劳;定义颜色种类分类区间,对样本进行色彩解析,共计得到4个色系154401个色彩斑块;以各色系总面积A、数量N及其与视觉吸引点的平均欧式距离HD构建组成变量,按照"各色系组成变量→视觉疲劳"的概念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结果表明:1)瞳孔直径对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橙色系斑块的响应明显,随着橙色系整体作用增强,瞳孔直径增大,人眼的视觉疲劳增加;而注视点总数对黄色系、黄绿色系、绿色系斑块响应明显,随着黄色系、黄绿色系、绿色系整体作用增强,注视点总个数显著增加,视觉疲劳能够得到缓解。2)城镇河岸植物景观橙色系斑块、绿色系斑块面积增加,黄色系、黄绿色系斑块面积减少,以及橙色系、黄色系、黄绿色系斑块数量的增加和绿色系斑块数量的减少能够缓解人眼的视觉疲劳。3)视觉热点远离黄色系、黄绿色系斑块,靠近橙色系、绿色系斑块时,人眼视觉疲劳得到缓解。基于此结果,建议保护河岸带植物及其生境,维系成片的绿色基调景观,并考虑crispening效应(色貌现象),适当增加橙色系植物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河岸带 色彩斑块特征 视觉疲劳 结构方程模型 潮白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