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散补偿光纤不同补偿方式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邹亚琪 马军山 《光学仪器》 2012年第5期11-16,共6页
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入手,分析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影响,提出利用色散补偿光纤(DCF)对色散进行补偿。比较不同的色散补偿方案(即DCF放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色散补偿)补偿性能的优劣;分析占空比、啁啾系数、入射功... 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入手,分析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影响,提出利用色散补偿光纤(DCF)对色散进行补偿。比较不同的色散补偿方案(即DCF放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色散补偿)补偿性能的优劣;分析占空比、啁啾系数、入射功率等参量对于方案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混合补偿为最佳补偿方案,同时选取合适的参量,能获取更佳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 非线性 色散补偿光纤(dcf) 色散补偿方案
下载PDF
一种基于Optisystem的静态与动态色散补偿相结合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毛昕蓉 张建华 赵谦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8-892,共5页
介绍色散补偿光纤DCF及动态啁啾光纤光栅FBG的补偿技术并比较其优缺点,提出在传统光传输系统末端加入动态FBG的方案,通过Optisystem仿真软件搭建40Gbit/s的光传输系统,用FBG仿真光传输400km的Q值为3.745,误码率为7.419 42e-5,用DCF静态... 介绍色散补偿光纤DCF及动态啁啾光纤光栅FBG的补偿技术并比较其优缺点,提出在传统光传输系统末端加入动态FBG的方案,通过Optisystem仿真软件搭建40Gbit/s的光传输系统,用FBG仿真光传输400km的Q值为3.745,误码率为7.419 42e-5,用DCF静态混合补偿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补偿方案分别仿真并比较两种方案传输相同距离的Q值和误码率的大小,证明提出的静态加动态的方案提高了光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光纤dcf 啁啾光纤光栅FBG 静态色散补偿 动态色散补偿
下载PDF
有线数字电视长距离光纤传输中的色散补偿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鼎君 刘海柱 《中国有线电视》 2008年第6期600-601,共2页
有线数字电视信号在长距离光纤传输中存在色散问题,色散使系统的CSO指标劣化,适当地进行色散补偿可以大幅提升CSO指标,降低误码率(BER)。
关键词 光纤色散 CSO 色散补偿光纤(dcf)
下载PDF
一种40Gbit/s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补偿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岩 章锦 +4 位作者 于晋龙 张以谟 井文才 周革 贾大功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6-1219,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40 Gbit/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的动态色度色散(CD)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线路中的色散值,以此作为反馈信号控制动态可调节色散补偿器(TCDC)实现系统的动态CD补偿。TCDC主要由2×2光开关、色散补偿光纤(DCF)和掺铒... 提出了一种用于40 Gbit/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的动态色度色散(CD)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线路中的色散值,以此作为反馈信号控制动态可调节色散补偿器(TCDC)实现系统的动态CD补偿。TCDC主要由2×2光开关、色散补偿光纤(DCF)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组成。设计中,增加光开关的数量可以提高色散补偿器件的补偿范围和精度;通过探测传输光信号某一频率(12 GHz)周围窄带范围内的电功率值可实现线路中CD的即时检测。系统的理论补偿量最大可达124 ps/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色散(CD) 动态CD 色散补偿光纤(dcf) 色散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40Gb/s非等幅OTDM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
5
作者 宋静怡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在40Gb/s非等幅OTDM传输系统的基础上,围绕超短脉冲的产生、信号复用、色散补偿和时钟提取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介绍了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获得超短脉冲;利用方程差微调法获得光时分复用信号和易于实现动态色散补偿的啁啾光纤光栅实现... 本文在40Gb/s非等幅OTDM传输系统的基础上,围绕超短脉冲的产生、信号复用、色散补偿和时钟提取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介绍了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获得超短脉冲;利用方程差微调法获得光时分复用信号和易于实现动态色散补偿的啁啾光纤光栅实现色散补偿,以及通过适于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的光时钟提取技术提取时钟脉冲等内容。最后给出了低抖动、低误码率、性能稳定的传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时分复用 色散补偿光纤(dcf) 梳状色散光纤链(CDPF) 电吸收调制器(EAM) 光电锁相环(PLL)
下载PDF
再生混合式放大器效率改善之设计与研究
6
作者 赖柏洲 林修圣 《科技资讯》 2008年第25期69-71,共3页
本论文是研究一个新型Raman与EDFA混合式放大器,此放大器是利用拉曼光纤放大器(Raman Fiber Amplifier;RFA)的拉曼激发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非线性特性所产生的拉曼泵激余量残光(Residual Ramanpump)再生后再导入掺铒... 本论文是研究一个新型Raman与EDFA混合式放大器,此放大器是利用拉曼光纤放大器(Raman Fiber Amplifier;RFA)的拉曼激发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非线性特性所产生的拉曼泵激余量残光(Residual Ramanpump)再生后再导入掺铒光纤(Erbium Doped Fiber;EDF),做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s;EDFA)的泵激光源,借此来提升输出功率及效能,此放大器架构并色散补偿光纤(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ber;DCF)应用在拉曼光纤放大器,由于色散补偿光纤不仅能改善色散损失,更能被当作拉曼光纤放大器中的增益介质;因此,利用再生混合式拉曼与掺铒光纤放大器,使整个输出增益提升18.73dB,比传统单一拉曼光纤放大器效能改善许多。本论文探讨混合式光纤放大器,可应用在长距离高密度分波多工技术(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能作为系统设计者,在未来发展的海底光缆或长距离的光纤通信架构中,做为设计放大器时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纤放大器(RFA)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色散补偿光纤(dcf)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