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衡与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之培养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广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许衡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政治上的作为并不是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他对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严格要求,向他们灌输程朱理学思想,促进了这些生员的“汉化”。许衡培养蒙古、色目生员的出发点在于实... 许衡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政治上的作为并不是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他对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严格要求,向他们灌输程朱理学思想,促进了这些生员的“汉化”。许衡培养蒙古、色目生员的出发点在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为元朝造就了大批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衡 元初 蒙古、色目生员 培养 汉化
下载PDF
元代色目高丽通婚举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娟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94-97,共4页
元代普遍存在着族际通婚。本文通过举例 ,论证了色目人与高丽人之间的通婚 ,希望对于元代中韩关系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元代 色目 高丽 通婚
下载PDF
唐日两式祥瑞条之“中瑞”“下瑞”色目关系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海航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60-67,共8页
唐代礼部式祥瑞条曾东传日本,成为日本治部式祥瑞条的立法蓝本。唐日两式祥瑞色目类别、祥瑞条名称基本相同,明显不同的是日本式祥瑞条大多带有注释文字,而根据现存的资料则未见唐式祥瑞条有之。本文对唐日两式祥瑞条"中瑞"&q... 唐代礼部式祥瑞条曾东传日本,成为日本治部式祥瑞条的立法蓝本。唐日两式祥瑞色目类别、祥瑞条名称基本相同,明显不同的是日本式祥瑞条大多带有注释文字,而根据现存的资料则未见唐式祥瑞条有之。本文对唐日两式祥瑞条"中瑞""下瑞"色目的异同进行考察比较,搜罗出日本式祥瑞条注释文字的中国文献依据,以期确证唐式对日本式的立法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唐式祥瑞条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礼部式 日本治部式 祥瑞色目 中瑞 下瑞
下载PDF
元末明初色目诗人丁鹤年生平及其诗歌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多洛肯 郭兰英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1-64,共4页
丁鹤年,色目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其九十年的人生中,约有七十年的创作实践活动,但因年代相去甚远,作品未全部得以留存,现有《丁鹤年集》传于世。丁鹤年及其作品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明至今几百年间,对其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诸方面多有记... 丁鹤年,色目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其九十年的人生中,约有七十年的创作实践活动,但因年代相去甚远,作品未全部得以留存,现有《丁鹤年集》传于世。丁鹤年及其作品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明至今几百年间,对其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诸方面多有记载与相关研究。本文综览各种对丁鹤年及其诗歌的研究论著、文章,对丁鹤年及其诗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鹤年 色目诗人 丁鹤年诗集 述评
下载PDF
元代色目进士与仕宦死节现象考析
5
作者 胡蓉 杨富学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元代科举兴起较晚且取士甚少,但元末死于国难的进士,尤其是色目进士却为数不少,占了很高的比例。在进士之外,死节的色目仕宦也很多,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死节现象。这些色目进士与仕宦既非蒙古人,不属统治阶级之列;又非汉人,不像汉人那样... 元代科举兴起较晚且取士甚少,但元末死于国难的进士,尤其是色目进士却为数不少,占了很高的比例。在进士之外,死节的色目仕宦也很多,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死节现象。这些色目进士与仕宦既非蒙古人,不属统治阶级之列;又非汉人,不像汉人那样有着传承千年的忠君伦理观念,他们的死节比例之高,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元代理学在入华色目人中的普及,理学所推崇的忠孝节义观对色目进士与仕宦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元代推行的科举制度偏袒色目人,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多种优势;最后,色目人虽非元朝政权的统治者,但颇受元朝统治者倚重,与元朝统治者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色目进士 色目仕宦 畏兀儿 西夏 理学
下载PDF
元代江南蒙古、色目侨寓人户的仕宦研究
6
作者 潘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3-168,共6页
元代江南寓居着因各种原因前来定居的蒙古、色目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承袭上辈的官职入仕。元朝开科以后,相比继承爵位,生长或生活在江南的蒙古、色目人更加积极地走科举入仕的道路。由于受到江南地区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部分... 元代江南寓居着因各种原因前来定居的蒙古、色目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承袭上辈的官职入仕。元朝开科以后,相比继承爵位,生长或生活在江南的蒙古、色目人更加积极地走科举入仕的道路。由于受到江南地区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部分蒙古、色目官僚具有较高的儒学素养,在政治实践中能够本着爱民之心。推行儒家的仁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色目中的学者型官僚,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动荡时期,几乎都选择与元朝共存亡,一时“殉国”者层出不穷,完成了理学意义上的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江南 蒙古 色目 仕宦
下载PDF
元代中后期色目文人的儒化、释化与道化
7
作者 王吉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色目文人是元代文坛出现的一个重要文人群体,逐渐儒化、释化、道化,是其最为重要的文化转型,至元代中后期基本完成,而这种文化转型在他们的诗文中得到了大量印证。元代中后期色目文人的儒化使他们的很多诗作贯穿了儒学的家国天下情怀,... 色目文人是元代文坛出现的一个重要文人群体,逐渐儒化、释化、道化,是其最为重要的文化转型,至元代中后期基本完成,而这种文化转型在他们的诗文中得到了大量印证。元代中后期色目文人的儒化使他们的很多诗作贯穿了儒学的家国天下情怀,释化使他们的很多诗作浸润着众生平等、好生恶杀、控制欲念的经典佛教理念,道化使他们的很多诗作体现了其渴慕道家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心境,而儒释道思想的合流和相互印衬在他们的诗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色目文人
下载PDF
未来学校的特色理念:元目标与特色目标
8
作者 张欣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18年第5期17-17,共1页
在创办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元目标和特色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关系,许多学校停留在为特色而特色的浅层次水平,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走向和质量的提升,甚至扼杀了学生个性的生成。
关键词 未来学校 色目 教育教学 学校 学校特 学生个性
下载PDF
一位蒙古族化的色目诗人萨都剌 被引量:6
9
作者 萨兆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5-90,共6页
一位蒙古族化的色目诗人萨都剌萨兆沩多年来,元人萨都剌族籍何属,成为学术界讨论焦点之一。公元1923年,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曾科学地论断,萨都剌先世为“回回教世家”,是西域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人的后裔。陈垣先... 一位蒙古族化的色目诗人萨都剌萨兆沩多年来,元人萨都剌族籍何属,成为学术界讨论焦点之一。公元1923年,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曾科学地论断,萨都剌先世为“回回教世家”,是西域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人的后裔。陈垣先生提出:“杨维桢:《西湖竹枝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都剌 伊斯兰教 色目 答失蛮 蒙古族 回回人 哈剌鲁 知识分子 “回回” 蒙古人
下载PDF
专业化办刊的定位要素、特色目标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6,共2页
《北京教育(德育)》(以下简称《德育版》)定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贯彻专业化办刊理念,走专业化办刊道路,培育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实现了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专业化发展 办刊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色目 学科范畴 德育
下载PDF
多元文化的交融:色目诗人丁鹤年的文化底蕴新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嘉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154,共11页
丁鹤年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色目诗人。丁鹤年曾祖阿老丁在杭州兴教兴寺,被尊为“回回大师”,他自然会受到家族宗教深刻影响,伊斯兰文化才是他融入中华文化的“前理解”。细读鹤年诗歌文本,可以解读出穆斯林“信真主”“信前定”的信仰观。... 丁鹤年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色目诗人。丁鹤年曾祖阿老丁在杭州兴教兴寺,被尊为“回回大师”,他自然会受到家族宗教深刻影响,伊斯兰文化才是他融入中华文化的“前理解”。细读鹤年诗歌文本,可以解读出穆斯林“信真主”“信前定”的信仰观。佛禅、道教文化与其本有宗教及阿拉伯文化能够融通,这应当是丁氏可以接受佛道文化的深层原因。丁鹤年并非经师,却将自己本有的宗教文化底蕴呈现在汉语诗歌创作之中,与明清“以儒诠经”的穆斯林学者在表述上多有相类之处。这在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也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鹤年 色目诗人 元代诗歌 文化底蕴 文化交融 伊斯兰文化
下载PDF
元明之际色目文人的乡土书写与家国认同建构——以萨都剌、廼贤、丁鹤年为例
12
作者 赵敏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5-42,共8页
色目文人的乡土书写,是一种基于乡土情怀的特定地域文化书写,是个体对族群文化的认同与建构。与汉民族不同的是,这些来自异域身份的色目文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中完成对中华民族身份接受的同时,也逐渐生发出对中华寓居之地... 色目文人的乡土书写,是一种基于乡土情怀的特定地域文化书写,是个体对族群文化的认同与建构。与汉民族不同的是,这些来自异域身份的色目文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中完成对中华民族身份接受的同时,也逐渐生发出对中华寓居之地故土风物的实践认知与乡情体验。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色目文人对家、国的不同认知与书写,更体现出其对中华“民族性”与“文化性”的双重接纳与认同。元明之际,以萨都剌、廼贤、丁鹤年为代表的色目文人乡土书写,深究其在宦游、干谒、避祸等因素的影响下,游走于南北不同地域中形成的思亲念友、思家恋国、家国一体的方式与理念的转变,从文学书写的角度,建构出中华民族家国共同体意识的文学书写路径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之际 色目文人 乡土书写 家国认同
下载PDF
蒙元时期蒙古、色目妇女守寡现象探析
13
作者 陈宏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5-28,共4页
蒙元时期,蒙古人和色目人都有收继婚习俗,且与朝代相始终。收继婚有助于避免妇女守寡,但是,仍有一部分蒙古、色目妇女孤寡一生,构成蒙元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寡妇群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理学所宣扬的贞洁观的影响,元朝法律的... 蒙元时期,蒙古人和色目人都有收继婚习俗,且与朝代相始终。收继婚有助于避免妇女守寡,但是,仍有一部分蒙古、色目妇女孤寡一生,构成蒙元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寡妇群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理学所宣扬的贞洁观的影响,元朝法律的限制与保护,履行家庭责任、守护家庭财产的需要以及夫妻间的感情基础。在这些守寡妇女中,北方人多于南方人,上层妇女居多且大多为婚后十余年守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时期 蒙古色目妇女 收继婚 守寡
下载PDF
论色目诗人那木罕诗歌中的坚贞意象与忠爱之诚
14
作者 孙坤 《心事》 2014年第20期111-111,共1页
那木罕是一位生活于元明之际的少数民族遗民诗人,元亡后他隐居遁世,衷于诗歌创作,尤其偏爱如石、竹、菊之类具有坚贞意象的景物;同时,作为誓不仕明的元朝遗民,通过对贞洁之物的吟咏来传递其对故国的坚贞之情,诗歌尽显忠君爱国之... 那木罕是一位生活于元明之际的少数民族遗民诗人,元亡后他隐居遁世,衷于诗歌创作,尤其偏爱如石、竹、菊之类具有坚贞意象的景物;同时,作为誓不仕明的元朝遗民,通过对贞洁之物的吟咏来传递其对故国的坚贞之情,诗歌尽显忠君爱国之色。因此,那木罕诗歌中坚贞意象与忠爱之诚并蒂显现,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目诗人 那木罕 坚贞意象 忠爱之诚
下载PDF
元代色目医与中原医疗体系之变易
15
作者 张田芳 杨富学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4期337-345,共9页
元代有大批色目人东来入居中原,主要有回回、唐兀、乃蛮、汪古、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等。蒙古西征,将大批色目工匠和医生带入中国,加速了色目医学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在色目医的影响下,元代在中央设立三个由色目人主... 元代有大批色目人东来入居中原,主要有回回、唐兀、乃蛮、汪古、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等。蒙古西征,将大批色目工匠和医生带入中国,加速了色目医学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在色目医的影响下,元代在中央设立三个由色目人主持的回回医疗机构,即广惠司、大都回回医药院和上都回回医药院,并在地方兴办医学校,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医学人才选拔系统,以新增骨科并单独成科为特色。元代虽继承了宋代的惠民局,但主要用于医疗贫民,与宋代惠民局主要为宫室服务大相径庭。随着入华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增多,在地方上也出现了色目人所开设的医院。这些都促成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大变革,不仅有利于元代医学的发展,更为嗣后明清中医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目 医疗机构 医学校 《回回药方》
下载PDF
元世祖朝色目官僚政见分歧刍议
16
作者 张沛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0,23,共4页
元世祖朝色目官僚政见分歧刍议张沛之色目人在元代民族四等级制中位居第二,长期被蒙古贵族作为维护其特权统治的重要依靠力量。有元一代,色目人做官从政者甚多,尤其在世祖朝的政治舞台上,色目官僚相当活跃。迄今多数学者认为色国官... 元世祖朝色目官僚政见分歧刍议张沛之色目人在元代民族四等级制中位居第二,长期被蒙古贵族作为维护其特权统治的重要依靠力量。有元一代,色目人做官从政者甚多,尤其在世祖朝的政治舞台上,色目官僚相当活跃。迄今多数学者认为色国官僚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被蒙古贵族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合马 不忽木 政见分歧 色目 元世祖 桑哥 中书省 《元史》 政治观 儒臣
下载PDF
元代军制“探马赤”中的色目本体及其历史功绩
17
作者 马天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8-63,共6页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自唐朝灭亡之后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确立起了大一统的国家框架。同时,元朝也是一个以漠北地区蒙古族为主导的少数民族政权,"骑射武功"是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统合力量并迅速崛起的关键。因此有元一...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自唐朝灭亡之后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确立起了大一统的国家框架。同时,元朝也是一个以漠北地区蒙古族为主导的少数民族政权,"骑射武功"是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统合力量并迅速崛起的关键。因此有元一代,对于军事本身及其建制的重视与拓展始终未曾间断,而"探马赤"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探马赤"只有"五投下"和"七部"两类族(部)属之分,但事实上自元朝初期伊始,以色目军人为主体的"西域探马赤"业已成雏形并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成为"探马赤"军制类别中的第三体例。在元朝近百年的历史中,"探马赤"特别是由色目官兵所组成的"西域探马赤",一方面为中央政府戍守、屯垦广袤的西北边陲,另一方面则奉元廷之命平定国境内外的反叛。既使得陕甘一带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自唐以后再次得到大规模开发,成为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之地,又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基,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意义。故对"探马赤"中的回族本体及其历史功绩进行深入性的探索研究,将会有助于元代军制学、边疆学等方面的推进,也可视作对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侧翼性论证与补充,兼具学理与实际上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探马赤” 色目 回族 戍边 历史功绩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中的“蒙古“”色目”与“回回”:一种学术史回顾
18
作者 刘砚月 《西部蒙古论坛》 2021年第3期38-45,125,共9页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民族学相关知识、方法以及以《史集》为代表的域外非汉语文献传入我国,重塑了知识界对元代"蒙古""色目"群体的认知。在此之前,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是我国传统学术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民族学相关知识、方法以及以《史集》为代表的域外非汉语文献传入我国,重塑了知识界对元代"蒙古""色目"群体的认知。在此之前,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是我国传统学术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利用《元朝秘史》等文献,推进了对"蒙古"内部的层级结构和不同氏族之间的亲疏关系的认识;二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汉式宗法制认知方式的限制,初步形成对"族裔"意义上的"蒙古"的整体性认识;三是对构成"蒙古""色目""回回"群体的诸多氏族名称进行了考订和勘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氏族表》 蒙古 色目 回回 民族史学
下载PDF
辽金入元的西域色目文人家族地域文化探讨
19
作者 高人雄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41-52,144,共13页
从北庭、高昌、回鹘汗国、西辽国的区域文化考察,结合色目文人家族的文献记载,可知元代西域色目文人家族在辽金,甚至更早时期,与中原文化交流就十分密切,家族很早就有了传承华夏文化的家族传统,且代代相继。在元代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下,... 从北庭、高昌、回鹘汗国、西辽国的区域文化考察,结合色目文人家族的文献记载,可知元代西域色目文人家族在辽金,甚至更早时期,与中原文化交流就十分密切,家族很早就有了传承华夏文化的家族传统,且代代相继。在元代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下,西域色目文化人涌现最多,文学创作也达到了最繁盛时期。说明华夏文化在边疆的凝聚力是强大的,自汉唐以后历经辽金入元,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元代西域色目文人家族的文学成就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西域文人家族多以武功起家,崇尚儒学,热衷仕进为官,这些特点可视为元代西域籍色目文人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 西域 中原 色目文人家族 文化共性
下载PDF
共同体视域下元代蒙古、色目子弟诗学教育初探
20
作者 武君 刘亚楠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3-58,共6页
元代蒙古、色目子弟的诗学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学校两个层面实现。儒学文化的世代涵养使他们形成家族文学传统,诗学教育又是延续传统的重要内容。家庭文化环境和诗歌活动亦与诗学教育密切相关。而通过学校(包括书院)教育,培养出一大批为... 元代蒙古、色目子弟的诗学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学校两个层面实现。儒学文化的世代涵养使他们形成家族文学传统,诗学教育又是延续传统的重要内容。家庭文化环境和诗歌活动亦与诗学教育密切相关。而通过学校(包括书院)教育,培养出一大批为世所用且有诗文之才的蒙古、色目子弟。随着学校教育的深入,蒙古、色目子弟以文学显名者不断增多。他们参与到元代多元文化、多元诗学的建构中,与汉族文人共同铸就一部完整的元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色目子弟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诗学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