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策略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月华 《美育学刊》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社会美育需求是怎样的?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通过对中国乡村在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文化需要分析,呈现出艺术在赋能社会凝聚力、生活文化的可持续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社会美育需求是怎样的?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通过对中国乡村在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文化需要分析,呈现出艺术在赋能社会凝聚力、生活文化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要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可以从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赋能乡村产业化、第三方介入等方面进行,艺术介入乡村的社会美育带给乡民的是共同参与过程中获得的自信心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美的物质和精神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介入乡村 社会美育 乡村建设
下载PDF
艺术介入乡村:两种乡村发展转型典型模式的多级效益比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庄诺亚 杨忍 +1 位作者 陆进锋 翁时秀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6-408,共13页
在明晰国内艺术介入乡村内涵与典型模式的基础上,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构并解析艺术介入乡村的效益层次体系,并选取广州市小洲村、凤和村为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识别艺术家主导型与资本主导型两种艺术介入模式的效益特征与问... 在明晰国内艺术介入乡村内涵与典型模式的基础上,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构并解析艺术介入乡村的效益层次体系,并选取广州市小洲村、凤和村为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识别艺术家主导型与资本主导型两种艺术介入模式的效益特征与问题。结果表明:1)艺术介入乡村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资本、艺术家与文化团体等主体,通过艺术实践实现乡村景观重构、综合经济效益、社区营造治理、地方文化传承等多级效益的乡村振兴典型模式。依据不同的驱动主体,可将艺术介入乡村模式主要划分为艺术家主导型和资本主导型两种类型。2)艺术介入乡村具有物质、经济、社会、文化四级效益,呈现逐级递进的特征。3)艺术家主导型在实现高层级效益方面作用显著,低层级效益有所欠缺;资本主导型在实现低层级效益方面作用显著,高层级效益有所欠缺。4)构建资本与艺术家协同、政府支持、村民参与的多方合作模式,能够综合两种模式的效益优势,使艺术介入的乡村实践更具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介入乡村 多级效益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小洲村 凤和村
下载PDF
艺术介入乡村:从“造村运动”的乡村建设经验谈起 被引量:4
3
作者 柴鸿举 郑超莉威 《智库时代》 2020年第1期20-21,共2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国际认可的背景下,依然需要砥砺前行,继续贯彻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艺术介入乡村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受到广泛关注,在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如何构建乡土文化认同、修复历史文化传统,这个问题历久弥新。通过... 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国际认可的背景下,依然需要砥砺前行,继续贯彻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艺术介入乡村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受到广泛关注,在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如何构建乡土文化认同、修复历史文化传统,这个问题历久弥新。通过深入分析"造村运动",借鉴优秀经验,为艺术介入乡村提供新的思路,解决艺术怎样介入乡村和介入怎样的乡村。希望为乡村振兴中艺术介入乡村接续发力提供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介入乡村 造村运动 乡村建设
下载PDF
艺术介入乡村下的当代艺术展示空间
4
作者 邢志亮 和玉玉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6期92-94,共3页
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要素与形式更加开放、多元,作品强调的是介入社会、介入生活,旨在解读社会问题。当代艺术作品的特殊性与多元性使展览的空间不再受传统展示空间的约束,旧的"白立方"空间已逐渐被开... 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要素与形式更加开放、多元,作品强调的是介入社会、介入生活,旨在解读社会问题。当代艺术作品的特殊性与多元性使展览的空间不再受传统展示空间的约束,旧的"白立方"空间已逐渐被开放的场所取而代之。更多的独立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选择乡村、古镇作为"在地性"艺术实践基地。该文将通过整理乡村当代艺术展的案例,分析当代艺术展示空间的呈现,利用当代艺术展览的方式建立艺术与乡村的联系,进而挖掘当代艺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艺术展示空间 艺术介入乡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83
5
作者 方李莉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8,共12页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就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就充满着生机,并能得到蓬勃发展,包括一些空巢化的乡村,由于艺术家的介入而开始得到改变。这样的现象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转型,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而乡村建...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就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就充满着生机,并能得到蓬勃发展,包括一些空巢化的乡村,由于艺术家的介入而开始得到改变。这样的现象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转型,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而乡村建设的目标也从"富裕乡村"走向了"美丽乡村"。社会的转型常常会引发启迪人类心灵的文艺复兴,艺术介入社会建构,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继"中国式文艺复兴"之后的,将有可能是代表人类未来的生态文明的形式。中国的乡村不仅是许多农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还是蕴含着中国文化之根的宝地,也许还是人类社会再次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的、一块包含农业文明智慧的生态之地。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复兴传统的中国"生活式样",修复乡村价值,将"旧文化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推动"乡土中国"走向"生态中国"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 人类学 生态社会 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公共艺术介入艺术乡建路径研究——以绍兴黄酒小镇产业为例
6
作者 余婧 兰超 《艺术市场》 2023年第9期83-85,共3页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环境为艺术乡建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本文从艺术乡建的视角出发,对乡村主要产业与公共艺术配套服务策略之间的关系及发展方式做了初步探讨,为乡村振兴...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环境为艺术乡建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本文从艺术乡建的视角出发,对乡村主要产业与公共艺术配套服务策略之间的关系及发展方式做了初步探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艺术 艺术介入乡村 乡村产业
原文传递
同舟共济:艺术乡建中的多主体联动机制与在地实践
7
作者 渠岩(文/图) 《公共艺术》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乡村建设如星火燎原之势,持续在广大乡村蔓延和拓展,这种自上而下的运动持续之长和波及之广让全社会始料未及。其中,最普遍的形式要数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整治计划和资本开发的“乡村旅游”景点打造,这种单一权力意志与资本开发主导... 乡村建设如星火燎原之势,持续在广大乡村蔓延和拓展,这种自上而下的运动持续之长和波及之广让全社会始料未及。其中,最普遍的形式要数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整治计划和资本开发的“乡村旅游”景点打造,这种单一权力意志与资本开发主导下的乡村建设对乡村造成了极大的改变。由于中国乡村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存在许多特殊的复杂性和偶然的多变性。乡村建设作为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主体都无法独立完成。如果说介入理念和方法至关重要,那运作机制更不可忽视。因为运作机制会直接影响乡建理念的有效落地。所以,总结和建构出一种有利于乡村建设行之有效的介入机制,才能保证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这也是最佳的“乡建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介入乡村 实践路径 运作机制 多主体联动
原文传递
艺术进入乡村的关键:从“羊磴艺术合作社”的实践谈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子云 《公共艺术》 2018年第5期33-37,共5页
艺术进入当下的中国乡村,并与当地的人文、自然和历史接触之后,无疑会产生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实践者,因为不同现实遭遇,衍生出各自在地性艺术实践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本文将聚焦"羊磴艺术合作社"这一案例... 艺术进入当下的中国乡村,并与当地的人文、自然和历史接触之后,无疑会产生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实践者,因为不同现实遭遇,衍生出各自在地性艺术实践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本文将聚焦"羊磴艺术合作社"这一案例展开相关话题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艺术介入乡村 在地性 羊磴艺术合作社
原文传递
浅谈民众参与艺术乡村村建的影响
9
作者 梁静 《风景名胜》 2020年第11期0268-0268,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 , 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呈现出多样性的新样貌。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地方归属感 , 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许多艺术家们进入乡村进行“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 , 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呈现出多样性的新样貌。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地方归属感 , 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许多艺术家们进入乡村进行“在地”艺术结合活动,对于城乡文化差异及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探索艺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羊磴计划研究了对于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之中,村民参与对于乡村活动的影响,为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建设 艺术介入乡村 羊磴计划
下载PDF
论生态博物馆理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创新应用——以工艺美术赋能乡村的价值构建为主线 被引量:2
10
作者 封万超 《山东艺术》 2019年第6期16-21,共6页
"生态博物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诞生,突破传统的博物馆概念,通过"文化展示点""地方感""活态"等核心理念,为法国、加拿大等地日渐衰退的乡村重新注入了活力;20世纪90年代,这一理论被引... "生态博物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诞生,突破传统的博物馆概念,通过"文化展示点""地方感""活态"等核心理念,为法国、加拿大等地日渐衰退的乡村重新注入了活力;20世纪90年代,这一理论被引进日本,催生了田园空间博物馆制度的创立,为日本的乡村振兴和故乡创生运动提供了核心方法论。笔者认为,从生态博物馆到田园空间博物馆的理论嬗变及其在法国和日本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时下蓬勃开展的乡村振兴同样具有方法论价值。本文基于对生态博物馆理论的提出、发展、流变以及在法国、日本等国家成功实践的梳理,归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创生范式和应用场景,并以工艺美术介入乡村建设为主线,探讨这一理论在我国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尝试为时下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方法论层面的价值重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艺术介入乡村 文化展示点 地方创生 价值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