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评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
1
作者 黄声波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11-14,共4页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在六十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者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这是一种不确切的论断,周谷塬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论艺术...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在六十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者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这是一种不确切的论断,周谷塬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论艺术创作理论,他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原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进行改造的尝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理论 周谷城 表现论艺术 中国 古代艺术理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下载PDF
学习苏轼艺术创作理论扎记
2
作者 张静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55-56,共2页
本文从艺术想象、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形象、审美意境等方面初步论述苏轼的创作理论。
关键词 苏轼 艺术创作理论
下载PDF
重评周谷城艺术创作理论
3
作者 黄声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3-36,共4页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者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佛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意这种论断,认为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在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者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佛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意这种论断,认为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在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论艺术创作理论,他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原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进行改造的尝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谷城 艺术创作理论 中国 史学 美学
下载PDF
重评周谷城艺术创作理论
4
作者 黄声波 《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62-65,共4页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在 60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者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佛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意这种论断 ,认为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在 60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者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佛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意这种论断 ,认为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论艺术创作理论 ,他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原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进行改造的尝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谷城 表现论艺术 中国 古代 艺术理论 艺术创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 反映论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二度创作的美学特征及表现方法探析——以李双江歌唱艺术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林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175,共4页
笔者在考查我国古代声乐文献的同时,发现我国古代文论、画论、曲论中蕴含着诗眼、画眼、戏眼、意境、韵味等丰富的艺术创作理论,包含着深刻的艺术美学内涵。至今,它还指导着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并在歌曲的二度创作中... 笔者在考查我国古代声乐文献的同时,发现我国古代文论、画论、曲论中蕴含着诗眼、画眼、戏眼、意境、韵味等丰富的艺术创作理论,包含着深刻的艺术美学内涵。至今,它还指导着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并在歌曲的二度创作中彰显出厚重的民族性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艺术 美学特征 二度创作 中国民族声乐 表现方法 李双江 艺术创作理论 民族声乐艺术
下载PDF
苏轼创作艺术论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禹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2年第6期47-52,共6页
【正】 苏轼(1036——1101)生活在北宋时期,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有多方面杰出的成就,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首先是个散文大家;他又是个大诗人,继唐诗之后,使宋诗具有划时代的新面貌;他又是北宋的大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 【正】 苏轼(1036——1101)生活在北宋时期,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有多方面杰出的成就,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首先是个散文大家;他又是个大诗人,继唐诗之后,使宋诗具有划时代的新面貌;他又是北宋的大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同时,他又是大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苏黄米蔡”四大家;他又是个绘画家,成为文同“文湖州竹派”的一位重要人物。因此,苏轼的文学艺术创作理论十分丰富,散见于《苏东坡全集》及其他有关书籍,有待于我们发掘、研究,使它放射出应有的光辉。在北宋时期,当时文化界形成了三种性质不同的派别:一为“文章之学”,一为“训诂之学”,一为“儒者之学”。①苏轼是个文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艺术 艺术创作理论 创作实践 四大家 艺术 书法家 北宋时期 文化界 苏轼 绘画艺术
下载PDF
虚空之美──东方艺术的神韵
7
作者 曹云庐 《民主与科学》 1997年第1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东方艺术 吴昌硕 虚实对比 审美情趣 虚实相生 法国印象派 赵之谦 实中有虚 艺术大师 艺术创作理论
下载PDF
绘画创作的内在探究
8
作者 杨传喜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39,共2页
迄今为止,我的绘画创作一直还处于摸索过程中,随着自己对绘画认识的不断理解和加深,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对绘画相对狭隘的认知观念,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拓展对绘画表现可能性的新认识。而在此过程中渐渐累积下来对绘画的感悟,使自己逐渐明确... 迄今为止,我的绘画创作一直还处于摸索过程中,随着自己对绘画认识的不断理解和加深,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对绘画相对狭隘的认知观念,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拓展对绘画表现可能性的新认识。而在此过程中渐渐累积下来对绘画的感悟,使自己逐渐明确了今后创作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广泛了解、吸收国内外当代艺术创作理论及观念的同时,还要注重在画面中塑造出精神性,将某些传统意象结合当代艺术表现手法重新加以诠释,不断探索、发掘在当代境域下绘画表现突破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我对绘画创作表现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创作 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表现手法 绘画表现 认知观念 当代 国内外 精神性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中有关古典美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年同 《电影艺术》 1985年第3期35-35,共1页
《当代电影》1984年第二期刊载了《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中有关古典美学问题的探讨》一文。本文作者认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电影,在民族艺术形式的传统探索方面,有两个继承:一个是中国电影的美学传统的继承;一个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继承。... 《当代电影》1984年第二期刊载了《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中有关古典美学问题的探讨》一文。本文作者认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电影,在民族艺术形式的传统探索方面,有两个继承:一个是中国电影的美学传统的继承;一个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中有关古典美学的问题。 1.造型手段的探讨——“游”的美学“游”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的美的境界,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思想。“游”的电影美学观念的提出,使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由一个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的阶段,提升到美学理论研究的阶段。可以说,在中国电影美学的研究中,姜今的电影思想已经有一个关于“游”的美学观念了。 2.意境经常的探讨——“虚”与“实”的美学寓时于空,如何在电影中塑造诗的意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理论 理论研究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观念 电影美学 美学问题 核心思想 探讨 艺术创作理论 中国美学
原文传递
论当代纪录片创作的新倾向
10
作者 宫兆波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8-59,共2页
90年代以来,纪录片创作可谓是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新气象。从实践角度而言,它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诸多倾向,比如:人的主题、个体化的对象,情感化的表现、情节化的叙事和纪实性的风格……无疑,这些创作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纪录片的... 90年代以来,纪录片创作可谓是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新气象。从实践角度而言,它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诸多倾向,比如:人的主题、个体化的对象,情感化的表现、情节化的叙事和纪实性的风格……无疑,这些创作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纪录片的繁荣,而且上述诸倾向早已被理论界所关注,并给予了详尽的阐述。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客体互动关系为视角,将另外几种新倾向归纳出来。 艺术创作理论认为,创作过程实际上是由认识主体(创作者)、形式中介(创作风格、表达手段等及其最终综合物化而成的作品)以及认识客体(生活自身)这三维结构组成的,这一过程是动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主体意识 叙事结构 创作过程 创作 认识客体 理性化 艺术创作理论 毛泽东 人的主题
原文传递
西北风又起
11
作者 李松 《美术观察》 1998年第1期32-33,共2页
“陕西当代中国画展”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好大的西北风又从地平线上刮起来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以赵望云、石鲁、刘文西等人为旗帜的长安画派领袖西北画坛,也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石鲁之后,西安地区的中国画创作虽然一时期内... “陕西当代中国画展”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好大的西北风又从地平线上刮起来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以赵望云、石鲁、刘文西等人为旗帜的长安画派领袖西北画坛,也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石鲁之后,西安地区的中国画创作虽然一时期内未见特别富于号召力的领袖人物,然而阵脚未乱,元气不失。在一个相当时期的沉静之中他们没有停,而是以集群的力量继续探索着,积累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风 当代中国 二十世纪后半叶 人物画 西安地区 画家 国画创作 传统山水画 艺术创作理论 长安画派
原文传递
舞蹈、杂技、多样化
12
作者 赵兰 《舞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3,共2页
将舞蹈编导请进杂技领域不能不说是今天杂技界的高明。借助舞蹈创作者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思维,借助舞蹈编导成熟的艺术创作理论,杂技艺术不仅巧妙地为自己完成输血过程,更悄悄地强健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使今天的杂技舞台越来越好看,越... 将舞蹈编导请进杂技领域不能不说是今天杂技界的高明。借助舞蹈创作者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思维,借助舞蹈编导成熟的艺术创作理论,杂技艺术不仅巧妙地为自己完成输血过程,更悄悄地强健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使今天的杂技舞台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满足各种不同的审美需求。杂技界和舞蹈界之所以进行越来越多的艺术合作,首先因为我们有着关键的相同之处:即都是以人的身体为主要“材料”,都不用开口讲话和吟唱。在普通人眼中,这两种艺术形式就像“近亲”一般非常的接近。但是,杂技艺术毕竟不是舞蹈艺术,借鉴舞蹈的目的也决不是为了让杂技变为舞蹈、或者接近舞蹈、或者被舞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编导 杂技艺术 多样化 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思维 审美视角 造血功能 审美需求 艺术合作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无笔抒写的白色张力 刘国松与他的水墨画改革
13
作者 罗梅芳 《投资有道》 2012年第6期122-124,共3页
刘国松的“以白代黑”的艺术创作理论,使中国水墨画的传统画法遭到颠覆性的改革,也因为表现方式的不同,他所拿起的笔,居然是一把用于刷炮筒的刷子。
关键词 中国水墨画 刘国松 改革 艺术创作理论 颠覆性
原文传递
心田有道 化境无尘
14
作者 董培生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13年第5期92-95,共4页
当代最具潜力的实力派画家王少华,字劭骅,是新水墨人文绘画的领军人物。他以哲学的视角创造了新水墨人文绘画的艺术创作理论。他传统功力深厚,现代理念前卫,对中国画的现状和未来有其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他常常告诫自己,要敢于承担... 当代最具潜力的实力派画家王少华,字劭骅,是新水墨人文绘画的领军人物。他以哲学的视角创造了新水墨人文绘画的艺术创作理论。他传统功力深厚,现代理念前卫,对中国画的现状和未来有其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他常常告诫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境 艺术创作理论 领军人物 传统功力 现代理念 承担责任 中国画 绘画
原文传递
回归原点温度的蓝晒“迹象”拓印探究
15
作者 魏智子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18年第11期35-37,共3页
溯源中国美学史,唐代张躁提出著名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源于自然界的大量新鲜生动的元素是艺术创作的灵感生发地,其中,关于自然迹象的探索和表达是众多艺术家绘画创作的重要方式:因迹生象,落笔成迹。... 溯源中国美学史,唐代张躁提出著名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源于自然界的大量新鲜生动的元素是艺术创作的灵感生发地,其中,关于自然迹象的探索和表达是众多艺术家绘画创作的重要方式:因迹生象,落笔成迹。所谓“迹”,是指艺术家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在艺术创作中即指艺术家落迹留痕的过程;所谓“象”,简单地说,是指艺术作品的形象与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理论 温度 原点 回归 中国美学史 艺术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原文传递
寻常之境——井土剑访谈
16
作者 ArtChina(采访) 《艺术当代》 2012年第3期18-23,共6页
井士剑的近期油画作品延续了他禀承多年的艺术创作方法,创作了大量关于自然与人、思索与反观社会的油画作品,突出了他一贯以时间作为轴线的空间演绎,从本世纪初的《江湖二十四小时》到今天的《夏至》、《秋分》、《小满》等对二十四... 井士剑的近期油画作品延续了他禀承多年的艺术创作方法,创作了大量关于自然与人、思索与反观社会的油画作品,突出了他一贯以时间作为轴线的空间演绎,从本世纪初的《江湖二十四小时》到今天的《夏至》、《秋分》、《小满》等对二十四节气的描述,充分反映出他追求时空的本质与时代的脉动。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其艺术创作理论和实践之中一直以雕塑作为载体。在井士剑的谈话中,我们试图了解在今天这样境遇中的艺术家,他们在思考什么?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到对井士剑作品的观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方法 油画作品 艺术创作理论 二十四节气 自然与人 《夏至》 《秋分》 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