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顿悟到顽童——台湾作家林清玄创作的艺术发现论
1
作者 田志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1,共4页
被誉为"当代八大散文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的作家"的林清玄至今已是华语世界里家喻户晓的纯文学作家。其作品成功的原因很多,笔者拟从文艺学入手,深入探究在其文学创作过程中别有洞天的集作家创... 被誉为"当代八大散文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的作家"的林清玄至今已是华语世界里家喻户晓的纯文学作家。其作品成功的原因很多,笔者拟从文艺学入手,深入探究在其文学创作过程中别有洞天的集作家创作心境的蓦然顿悟、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和、作家内心体验与外在机缘的某一突出特质的契合、以及把新成分注入到原事物中,在知觉世界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等四个维度的艺术发现的心理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现 顿悟 契合 顽童心理
下载PDF
艺术发现中作家的知觉功能及其超前意识
2
作者 杨健民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89年第4期64-71,共8页
一艺术发现的知觉性与作家知觉活动的指向性对于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智能结构的作家来说,他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真状态,保持着一种好奇和敬畏状态,并且,永远希望保持一种敏感的接受力,随时准备向新的经验领域进取... 一艺术发现的知觉性与作家知觉活动的指向性对于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智能结构的作家来说,他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真状态,保持着一种好奇和敬畏状态,并且,永远希望保持一种敏感的接受力,随时准备向新的经验领域进取.作家对于生活的惊奇和敬畏并不是软弱无知的表现,而是培育自己的感知能力的必要态度.就此而言,作家的智能并不仅仅体现在熟悉当前的或过去的生活上,而更应该体现在对生活的进一步发现上.杜威在解释人类的实质性进步时指出,对人来说,最为重要和迫切的是在一切居间的行为中,发现下一个或最近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艺术发现 作品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高尔基 司汤达 内心世界 意象 二十世纪
下载PDF
艺术发现与艺术感觉
3
作者 鲁原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25-30,共6页
艺术发现是现实主义创作论的重要范畴,许多作家都谈到了发现在创作中的地位。在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看来,发现提供创作契机,发现激发创作冲动,发现是艺术构思的出发点;也是作品内容的立足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的能力就是创作的能力,是... 艺术发现是现实主义创作论的重要范畴,许多作家都谈到了发现在创作中的地位。在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看来,发现提供创作契机,发现激发创作冲动,发现是艺术构思的出发点;也是作品内容的立足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的能力就是创作的能力,是作家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艺术素质。 但是近年来发现似乎受到人们的冷落,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名词——感觉。“某某的感觉真棒”,成了对一个作家艺术素质的最高褒扬,“感觉”成了文学创作者的口头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现 艺术感觉 作家 现代主义文学 创作理论 哲学 客体 艺术素质 “感觉” 审美现象
下载PDF
试论艺术发现的审美特征
4
作者 孙顺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50-53,共4页
尽管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广阔源泉,但是只有那些与艺术家发生了审美的关系、被艺术家审美认识与发现了的事物,才有机会进入艺术美的神圣殿堂;也只有那些对生活有着独特而深刻的发现的艺术家,才有资格在文坛上赢得自己独立不... 尽管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广阔源泉,但是只有那些与艺术家发生了审美的关系、被艺术家审美认识与发现了的事物,才有机会进入艺术美的神圣殿堂;也只有那些对生活有着独特而深刻的发现的艺术家,才有资格在文坛上赢得自己独立不依的位置。所谓艺术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现 艺术 审美认识 科学发现 艺术创作 审美价值 现实主义 审美主体 艺术 自我发现
下载PDF
论艺术发现
5
作者 杨建民 《人文杂志》 1982年第6期120-124,共5页
什么是艺术发现?也就是说,艺术发现包含着哪些内容?我们认为,艺术发现是文艺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充满艺术情感的独创性的审美认识。作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凭着敏锐的感受力和深遽的洞察力,通过艺术观察,获得了大量的丰富... 什么是艺术发现?也就是说,艺术发现包含着哪些内容?我们认为,艺术发现是文艺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充满艺术情感的独创性的审美认识。作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凭着敏锐的感受力和深遽的洞察力,通过艺术观察,获得了大量的丰富生动的素材,产生出了美的感受,继而抓住某些特征性的现象,从中发现那种蕴藏在事物的内部,不易为一般人所觉察,常常被认为是司空见惯而受到弃置的本质的、规律的东西,由此挖掘出生活的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现 艺术观察 作家 审美认识 艺术 现实生活 审美目的 曹禺 创作契机 人物原型
下载PDF
民间艺术的“艺术"再发现--挂门钱遭遇技术变革的背后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志勤 胡玉福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5期73-83,共11页
民间艺术的传统手工技艺一直被奉为需要我们固守的一片圣地,但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遭遇机械工艺、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变革的冲击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社会上乃至学术界悲鸣之声不绝于耳,大都倾向于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民间艺术中的新技术... 民间艺术的传统手工技艺一直被奉为需要我们固守的一片圣地,但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遭遇机械工艺、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变革的冲击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社会上乃至学术界悲鸣之声不绝于耳,大都倾向于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民间艺术中的新技术运用。但是,如果从民间艺人的生活状态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来理解的话,可以看到民间艺术的机器生产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被否定的另一面,机器生产的挂门钱与手工生产的挂门钱同样被社会所接受;并且,在被市场淘汰的浪潮中,仍然坚守挂门钱手工技艺的民间艺人,其目的从为了生计手段转向于为了艺术传承。也就是说,一直被研究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民间艺人,今天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艺术创造者――这就是民间艺术的"艺术"再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门钱机器生产 民间艺术 艺术”再发现
下载PDF
从《望江亭》、《赵氏孤儿》试探元杂剧之“发现”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健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2,35,共5页
“发现”是亚理斯多德在其理论性巨著《诗学》中总结和概括出的古希腊戏剧家在安排情节、结构布局方面成功使用的一种独特技巧、手法。那么,“发现”在元杂剧中是否同样存在呢?以亚氏有关“发现”的论述为理论依托,从具体分析《望江亭... “发现”是亚理斯多德在其理论性巨著《诗学》中总结和概括出的古希腊戏剧家在安排情节、结构布局方面成功使用的一种独特技巧、手法。那么,“发现”在元杂剧中是否同样存在呢?以亚氏有关“发现”的论述为理论依托,从具体分析《望江亭》、《赵氏孤儿》为切入点,就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一次饶有趣味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发现艺术 元杂剧 《望江亭》 《赵氏孤儿》
下载PDF
南国市井的艺术发现——读柯天国的两部长篇小说
8
作者 滕光耀 《南方文坛》 1989年第5期35-36,共2页
读罢《风流巷》,首先使我们觉得有种亲切感。这主要是作家所刻画的靓女张芸、风流舞王、狗肉阿三和跟随“四人帮”升沉的陈家常等几个主要人物和几个邻居,都是各具个性和德行,各有各的人生观和处世之道的普通居民。加上作家采取通俗化... 读罢《风流巷》,首先使我们觉得有种亲切感。这主要是作家所刻画的靓女张芸、风流舞王、狗肉阿三和跟随“四人帮”升沉的陈家常等几个主要人物和几个邻居,都是各具个性和德行,各有各的人生观和处世之道的普通居民。加上作家采取通俗化的语言,也就是采用风流巷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或说俚言俗语),经过艺术加工,使其个性化,一语道出,风趣横生,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因此使我们倍感亲切。其次是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趣横生 主要人物 艺术发现 处世之道 居民日常生活 艺术加工 俚言 八十年代 婚姻观念 新质
原文传递
艺术发现
9
作者 曾永平 《创作评谭》 2001年第2期12-12,共1页
据说,有几个画家跟评论家们开了一个玩笑,他们将清洁工没有打扫好的墙壁用照相机拍了下来,选出其中的一张放大。再用画框装裱起来,取上画名,落下雅号,交给评论家。
关键词 艺术发现 评论家 清洁工 艺术 现实生活 画框 照相机 创作者 艺术 科学家
原文传递
科勒艺术发现展开幕
10
《新民周刊》 2013年第23期95-95,共1页
"科勒140年,时光旅人"科勒艺术发现展(上海站)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展览中,由科勒发明的全世界第一只铸铁浴缸首度亮相中国。中国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第一人郭川受邀出席该活动并被授予140周年"... "科勒140年,时光旅人"科勒艺术发现展(上海站)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展览中,由科勒发明的全世界第一只铸铁浴缸首度亮相中国。中国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第一人郭川受邀出席该活动并被授予140周年"科勒敢创大使"荣誉称号。他说,"科勒的第一只浴缸是从马槽改造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现 科勒 卫浴设计 上海站 郭川 艺术博物馆 环球航行 荣誉称号
原文传递
破冰之作《三八线》 有价值的历史,总会被艺术发现
11
作者 北方 《电视指南》 2016年第7期58-59,共2页
"历史远去,但回声在耳。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认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看去,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三八线》的出现,也许仅仅是推开了一道历史门缝,但,毕竟是推开了。有价值的历史,总会被艺术发现。"——李洋对于李洋来说,电... "历史远去,但回声在耳。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认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看去,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三八线》的出现,也许仅仅是推开了一道历史门缝,但,毕竟是推开了。有价值的历史,总会被艺术发现。"——李洋对于李洋来说,电视剧《三八线》只是他策划的众多军旅抗战题材剧中的其中一部。从前几年开始,李洋对于自己主抓策划的作品不再用"精品"这个词,取而代之以"孤品",做"孤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现 李洋 前几 英雄儿女 国产剧 羞愧难当 同类题材 感情线 李长顺 爬冰卧雪
原文传递
审美视角与艺术深度——小说艺术谈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德林 《小说评论》 1986年第6期57-60,共4页
一、审美视角——创作主体对生活属于自己的艺术发现一篇小说,要写得有个性,有特色,有光采,有艺术深度,常常跟作家选择的审美视角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一般把视角的选择、确定和运用,单纯地视为某种艺术技巧、艺术形式的问题。我认为这种... 一、审美视角——创作主体对生活属于自己的艺术发现一篇小说,要写得有个性,有特色,有光采,有艺术深度,常常跟作家选择的审美视角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一般把视角的选择、确定和运用,单纯地视为某种艺术技巧、艺术形式的问题。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够全面,如何选择、确定和运用视角,固然包孕着明显的形式和技巧因素,但它又超越于形式和技巧的范畴,直接通向艺术本体。作家对生活的艺术穿透力和表现力,总是与作家探寻生活的审美视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审美视角,从艺术内容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视角 推理小说 创作主体 主体意识 日本作家 艺术形式 小说艺术 芥川龙之介 艺术发现 艺术技巧
下载PDF
论艺术反思对日常生活的意义
13
作者 万丽娅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9-60,共2页
日常生活中艺术反思需要的作用重大:引导日常生活从感性经由知性走向“美”与“善”;在相对程度上控制日常生活的“媚俗”与“反艺术”倾向。日常生活→艺术发现→艺术反思的路径表明: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反思,既能推动发现生活美、又能凸... 日常生活中艺术反思需要的作用重大:引导日常生活从感性经由知性走向“美”与“善”;在相对程度上控制日常生活的“媚俗”与“反艺术”倾向。日常生活→艺术发现→艺术反思的路径表明: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反思,既能推动发现生活美、又能凸现生活美;既能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又能扩展新的艺术内涵;造就“时尚”与“经典”多样性艺术并驾齐驱、在竞争中共同繁荣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艺术发现 艺术反思 意义
下载PDF
韩书力黑画艺术
14
作者 马丽华 《美术大观》 2005年第1期8-9,共2页
韩书力尚未将近年间新创作的这一批水墨结成画集,韩氏黑画的名声就沿着很民间的渠道,不胫而走,以至在圈内圈外,海内海外广为人知。不知谁人第一个为之命名为韩氏黑画,果然贴切,也不免惊心。不过好的艺术予人以第一感觉,总是令心惊讶,令... 韩书力尚未将近年间新创作的这一批水墨结成画集,韩氏黑画的名声就沿着很民间的渠道,不胫而走,以至在圈内圈外,海内海外广为人知。不知谁人第一个为之命名为韩氏黑画,果然贴切,也不免惊心。不过好的艺术予人以第一感觉,总是令心惊讶,令眼放光的。面对美好事物,我们一再感觉到语言的贫乏、有限。对于这批“黑画”约略有质量、尚不算概念的评语是:现代的构成,传统的技法,东方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异质同构 艺术发现 内圈 创作成就 民间 名声 技法 语言 命名
下载PDF
文艺学的绿色之思──读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振军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生态危机不仅发生于自然界,同时也发生于精神领域,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一书,试图 从一个新的维度,思考精神与生态、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他对现代性的反思,“文学是人学 ”这一命题的再探讨,以及人类价值的重估与艺术本质的发现... 生态危机不仅发生于自然界,同时也发生于精神领域,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一书,试图 从一个新的维度,思考精神与生态、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他对现代性的反思,“文学是人学 ”这一命题的再探讨,以及人类价值的重估与艺术本质的发现,无疑有着积极意义。生态文 艺学的创立不仅为生态学注入了人文内涵,而且为文学艺术的研究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艺学 现代性 价值 艺术发现
下载PDF
《微暗的火》:一种文本形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燕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224-236,共13页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创作中最难解读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部小说繁复的艺术手段入手,运用尼采、德里达等人有关艺术、语言的哲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生成的结构、肌理、文本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指向的缺席的'中心',并...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创作中最难解读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部小说繁复的艺术手段入手,运用尼采、德里达等人有关艺术、语言的哲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生成的结构、肌理、文本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指向的缺席的'中心',并由此探讨小说的文化意义。纳博科夫在《微暗的火》一书中从'无'中生'有','发现'和'拼凑'出了这部小说史上罕见的形式主义杰作;它是作者与文学传统之间展开的艺术对话,是一个互文空间,也是作者将自我投射到人物、叙述者、读者等不同身份上的镜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文本形式 艺术发现 符号
下载PDF
模糊思维研究与二胡专业教学
17
作者 林聪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1年第4期69-72,共4页
论文通过对模糊思维这个现代科学领域提出的新问题、新概念的研究论述,以及对模糊思维原理研究给二胡专业教学所带来的启示,从几个侧面论证了加强对模糊思维研究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阐述了在这方面研究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模糊思维 主体心理 模糊信息 音乐形象 音响系统 审美信息 艺术发现 艺术创造
下载PDF
素材处理 创作主体的心灵投影
18
作者 卫厚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文论述了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素材的艺术加工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创作构思过程中,创作主体对素材进行必要的选择、改造、变形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按照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擅长的手法营构成艺术作品,并倾注进主体的意志... 本文论述了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素材的艺术加工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创作构思过程中,创作主体对素材进行必要的选择、改造、变形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按照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擅长的手法营构成艺术作品,并倾注进主体的意志、情感、感受和愿望,使艺术作品成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创作主体进行素材处理的依据是独到的“艺术发现”。单纯强调创作主体的“直觉”,否认艺术发现的心理机制,否认理性思辨的制约性和素材处理的必要性,都是十分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主体 素材处理 艺术发现 变形处理 文学史 辛亥革命 果戈里 投影 创作过程 加工处理
下载PDF
我所评论的就是我——谈评论家的主体意识,并论文艺评论的思维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滕云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3期57-61,27-28,共7页
雷达同志: 《当代作家评论》的同志们打算在刊物上设“评论家通信”的栏目,热情相邀,说可以随便写。好,咱们近来几次见面都未及深入交谈,那就借此信以笔代舌。评论界同行相见,少不得互道所业之甘苦。老兄,咱们这行当,可不大美妙啊!没听... 雷达同志: 《当代作家评论》的同志们打算在刊物上设“评论家通信”的栏目,热情相邀,说可以随便写。好,咱们近来几次见面都未及深入交谈,那就借此信以笔代舌。评论界同行相见,少不得互道所业之甘苦。老兄,咱们这行当,可不大美妙啊!没听说吗,评论家有多少雅号?有时他是扛广告牌的小伙计。有时他又不是小伙计了,成了他所扛的棍子。还有呢,说他是洗脚水,给人洗了脚,脚光鲜了,那水人家就泼啦。也有说得文雅一点的,说他是傧相、伴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评论家 作家评论 包法利夫人 文艺作品 艺术发现 艺术创造力 独立意识 思维特征 评论文章
下载PDF
评苏联近年来关于《群魔》的论争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人豪 《外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43-48,共6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群魔》(1871-1872),由于它对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俄国革命传统妄加诽谤而立即遭到当时进步舆论的一致谴责。苏联学术界在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广泛开展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之后,有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群魔》(1871-1872),由于它对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俄国革命传统妄加诽谤而立即遭到当时进步舆论的一致谴责。苏联学术界在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广泛开展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之后,有关《群魔》的评论认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俄国民主派批评界对这部作品所表示的愤慨是理所当然的,对它的谴责是公正的,并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无政主义运动的看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批判。1981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160周年和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中,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为《群魔》全面翻案。有的论者联系当今世界上左派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活动,重新评价《群魔》的反无政府主义倾向,认为传统评论对《群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年代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五十年代 七十年 作品 文学评论 别林斯基 艺术发现 六十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