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的三种存在方式——从韩炳哲《山寨:中国式解构》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岸瑛 《艺术评论》 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
本文从韩炳哲的专著《山寨:中国式解构》谈起,就“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艺术存在方式进行讨论。在列举三种艺术存在方式(以原创性作品为中心的艺术存在方式、传承流变的艺术存在方式、非作品化的艺术存在方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韩... 本文从韩炳哲的专著《山寨:中国式解构》谈起,就“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艺术存在方式进行讨论。在列举三种艺术存在方式(以原创性作品为中心的艺术存在方式、传承流变的艺术存在方式、非作品化的艺术存在方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韩炳哲对第一种存在方式进行了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第二种存在方式,却未能预见艺术的第三种存在方式。在此意义上,韩炳哲对原创性艺术观念的解构是不够彻底的。而从艺术社会学视角出发,跳出标准化的现代艺术图景,对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多元艺术存在方式进行考察,是建立有效的艺术存在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存在论 艺术社会学 艺术 韩炳哲
原文传递
论王国维与金圣叹美学思想的互通性
2
作者 潘海军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2期69-77,共9页
王国维和金圣叹在中国美学批评史上地位独特,影响深远。两位大师的心智特点皆具悲苦性向,苦厄的人生体验成为其批评基点所在。在艺术创思论上,他们强调艺术形象非客观现实的照搬,推崇想象真实的重要性,注重虚无体验与艺术创造的衍生关... 王国维和金圣叹在中国美学批评史上地位独特,影响深远。两位大师的心智特点皆具悲苦性向,苦厄的人生体验成为其批评基点所在。在艺术创思论上,他们强调艺术形象非客观现实的照搬,推崇想象真实的重要性,注重虚无体验与艺术创造的衍生关系。在艺术存在论上,两位大师赞赏文艺经典坦露真理性向,关涉存在论场域罪感担荷与本真自由的价值呈现。王国维和金圣叹的精锐评点,一定程度上与传统价值观相背离,无疑与更大的文化问题和精神问题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苦性向 想象真实 艺术创思论 艺术存在论
下载PDF
艺术作品、物、存在的真理--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一个有限澄清
3
作者 柳帅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1期139-163,共25页
在康德传统中,对艺术作品的哲学反思被置于"美学"(Asthetik)这个哲学分支学科之下。按照这门学科的规划,我们应当首先通过一般性的考察(这种考察通常从审美主体的感受出发),针对"什么是美"这一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 在康德传统中,对艺术作品的哲学反思被置于"美学"(Asthetik)这个哲学分支学科之下。按照这门学科的规划,我们应当首先通过一般性的考察(这种考察通常从审美主体的感受出发),针对"什么是美"这一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再根据获得的洞见来分析并界定艺术作品的本质。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反思策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来展示形而上学对于"存在者作为存在者"(das Seiende als solches)的思考的不充分性,以及对于"存在作为存在"(das Sein als solches)这一更根本维度的彻底忽视。海德格尔的核心洞见是,只有将哲学理解为一种"艺术存在论"(Ontologie der Kunst),"存在作为存在"这一维度通过艺术作品的自我展示才能被恰当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真理 美学 艺术存在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