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玛雅人的艺术审美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雄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4期24-27,共4页
玛雅陶器造型精美,绘技精妙,色彩艳丽,小型陶制雕像为我们了解玛雅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在玛雅石雕艺术中,人物头部的比例常常被夸大,以至人体身高常常只有五六个人头的高度。玛雅彩绘艺术家比较重视表现人物的神情、场景... 玛雅陶器造型精美,绘技精妙,色彩艳丽,小型陶制雕像为我们了解玛雅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在玛雅石雕艺术中,人物头部的比例常常被夸大,以至人体身高常常只有五六个人头的高度。玛雅彩绘艺术家比较重视表现人物的神情、场景的氛围以及情节的展开,擅长渲染宏大场景的气氛。玛雅人对石制建筑有着天生的喜好,建筑的表面常常装饰着绚丽的色彩,建筑的宗教性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雅人 艺术审美观 日常生活 石雕艺术 艺术 建筑 宗教性 色彩
下载PDF
从艺术审美观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
2
作者 路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期26-27,共2页
艺术不受国界的限制,真正的艺术可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但是由于地域因素、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不同,中西方的艺术审美观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探究其... 艺术不受国界的限制,真正的艺术可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但是由于地域因素、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不同,中西方的艺术审美观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观 差异 中西方文化 原因
下载PDF
中国艺术审美观下的科学教师学术演讲要素分析
3
作者 杜震宇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10期10-12,共3页
针对当前中学教师和师范生学术演讲能力不足与相应训练指导方针不明确的现状,借用中国艺术审美观中的“瘦”“漏”“透”和“皱”的美学原则,对理科学术演讲中的数据选择、内容逻辑、主线脉络和层次设计等关键要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 针对当前中学教师和师范生学术演讲能力不足与相应训练指导方针不明确的现状,借用中国艺术审美观中的“瘦”“漏”“透”和“皱”的美学原则,对理科学术演讲中的数据选择、内容逻辑、主线脉络和层次设计等关键要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的“4L”指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审美观 科学教师 学术演讲 师资培养
下载PDF
禅宗与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审美观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丽静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禅宗创生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理与艺术思维、审美感悟的共通之处在于感性中的直觉领悟:刹那间见千古,平凡中出奇幻,自然中有妙谛,简易中含深趣。受其影响,中日传统... 禅宗创生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理与艺术思维、审美感悟的共通之处在于感性中的直觉领悟:刹那间见千古,平凡中出奇幻,自然中有妙谛,简易中含深趣。受其影响,中日传统文学审美观念中都追求“悟”与“空”、“淡”与“味”。追求在顿悟、妙悟中达到空无境界是二者的共同点。中国的艺术审美观注重表现空灵冲淡之“淡”,以清幽脱俗为美,讲求含蓄的“韵”之味;日本的艺术审美观则偏好于闲寂枯淡之“淡”,以平淡素简为美,讲求曲折的“情”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中国 日本 传统艺术审美观 佛教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豪杰 《大舞台》 2011年第11期145-145,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设计作为一种专业术语,在当代造型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当代设计中,设计作品的装饰性、写意性、表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设计作为一种专业术语,在当代造型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当代设计中,设计作品的装饰性、写意性、表意性都是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设计作品 艺术审美观 当代 专业术语 日常生活 造型艺术 表现手段
下载PDF
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观探研 被引量:4
6
作者 邹炜 《成才之路》 2015年第11期33-33,共1页
文章就如何提高初中学习中的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以及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观,进行了相关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 美术教学 艺术审美观 教育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7
作者 熊莎 《艺海》 2010年第1期86-87,共2页
传统是一种文化本质的延续与发展。一种历史所存有至今仍延续着的非物质的东西都可以说是传统。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一切经由历史所流传下来的思想、道德、风俗、心理、文学、艺术、制度等人文现象都可视做一种文化的传统。
关键词 艺术审美观 中国传统 设计 文化本质 人文现象 历史
下载PDF
谈新媒体下的美学——新媒体艺术审美观
8
作者 王金鑫 《辽宁广播电视学刊》 2013年第6期15-15,共1页
美学从诞生到今天,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和审美实践的丰富,经历了多次变化,当下,面对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环境,特别是面对数字技术给整个人类带来的惊天变革,新媒体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了梦幻的奇妙世... 美学从诞生到今天,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和审美实践的丰富,经历了多次变化,当下,面对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环境,特别是面对数字技术给整个人类带来的惊天变革,新媒体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了梦幻的奇妙世界。新媒体的时代,数字技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重要的是用新技术的方式引领了大众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艺术审美观 美学 数字技术 经济一体化 文化全球化 审美实践 技术创造
下载PDF
雄放 清敦皆神俊——从《王维吴道子画》看苏轼的艺术审美观
9
作者 杜 《美术大观》 2013年第2期34-35,共2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旷世奇才,诗词、音乐、书法俱臻妙品,雄视百代。他不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自称"平生好诗仍好画",是"文湖竹派"的中坚人物。他喜作枯木怪石,画迹有《枯木怪石图...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旷世奇才,诗词、音乐、书法俱臻妙品,雄视百代。他不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自称"平生好诗仍好画",是"文湖竹派"的中坚人物。他喜作枯木怪石,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其画论也颇有卓见,堪称以诗论画的巨擘,《王维吴道子画》即是其经典之作。诗中表达了对王维与吴道子二人壁画的观感与评介,彰显了苏轼绘画艺术的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观 吴道子 苏轼 王维 《竹石图》 北宋时期 唐宋散文 绘画艺术
下载PDF
从舞剧《丝路花雨》中看敦煌舞的艺术审美观
10
作者 刘津帆 《尚舞》 2024年第9期57-59,共3页
舞剧《丝路花雨》的演出经久不衰,这一热点现象不仅与古典舞行业的整体创作环境密切相关,还有赖于敦煌舞研究近40年取得的丰硕的科研成果。文章以舞剧《丝路花雨》为例,对其社会意义、本体意义、身体语言等进行阐述,以期以小见大,宏观... 舞剧《丝路花雨》的演出经久不衰,这一热点现象不仅与古典舞行业的整体创作环境密切相关,还有赖于敦煌舞研究近40年取得的丰硕的科研成果。文章以舞剧《丝路花雨》为例,对其社会意义、本体意义、身体语言等进行阐述,以期以小见大,宏观梳理和把握当前内容与形式并重、融合文化内涵与“三道弯”形态的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花雨》 敦煌舞 艺术审美观
原文传递
现代设计艺术审美观的演变之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晓环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182,共6页
中国古典美学谈艺术美的创造,从来都是将美与真、善联系在一起,崇尚三者相统一的艺术创作论系统,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而现代设计艺术的审美不仅仅只是要求三者的和谐统一,更多地赋予了鲜明的审美风尚与时代特色。本文将从视觉审美... 中国古典美学谈艺术美的创造,从来都是将美与真、善联系在一起,崇尚三者相统一的艺术创作论系统,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而现代设计艺术的审美不仅仅只是要求三者的和谐统一,更多地赋予了鲜明的审美风尚与时代特色。本文将从视觉审美、表现手段、审美情趣几个层面探讨现代设计艺术审美观之演变,并从文化语境的转捩、创作的精神方面究其原因,提出现代设计更需要自由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加自由的创作精神,以复兴崛起的中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设计艺术 艺术审美观 演变 中国古典美学 述评 创作精神 形式与内容 美的创造
原文传递
“天人合一”之“道”对中国画艺术审美观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平 《国画家》 2020年第3期71-72,共2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以儒、道、释三者的交融互补而形成的,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以儒、道、释三者的交融互补而形成的,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即"天人合一"。儒、道、释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孔孟儒家侧重于"人道"或"伦理之道",而老庄道家更加侧重于"天道"或"自然之道",佛教禅宗虽然不讲道,但禅学的"佛性"("即心即佛")却相似于儒、道两家关于道的概念。显然,天、人统一于"道",这个"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精神对中国画艺术创作影响最深远、最持久的思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艺术 中国古代哲学 天人合一 艺术审美观 中国哲学精神 自然之道 佛教禅宗 中国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善美”和“真美”——看中西方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13
作者 刘莎莎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2-202,共1页
文章通过各种资料和实例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详尽的阐述了中西方声乐艺术审美观的差异和由来。
关键词 艺术审美观 "善" "真"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娟 卿小英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0年第6期126-127,共2页
本文先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进行梳理阐释:"天人合一"审美观、自然山水审美观;然后揭示了我们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
关键词 传统艺术审美观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生态设计
原文传递
编辑审美观新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玉东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编辑工作 政治审美观 道德审美观 艺术审美观 编辑 审美观
下载PDF
略论也子的审美观
16
作者 昌炳兰 建留宝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5-20,共6页
关键词 孔子 审美观 文学审美观 艺术审美观 审美情趣 审美价值观
全文增补中
湖湘文化代表——青铜器艺术审美趣味的研究
17
作者 许砚梅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4-125,128,共3页
从湖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出发,分析湖湘青铜器的原初性与复功用性、造物观念和艺术的表现四种类型的造型程式化的表现艺术手法,并从美学的理念出发叙述了湖湘青铜器审美创造心态、审美意识的特性,以及在审美功能中的教化作用。推... 从湖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出发,分析湖湘青铜器的原初性与复功用性、造物观念和艺术的表现四种类型的造型程式化的表现艺术手法,并从美学的理念出发叙述了湖湘青铜器审美创造心态、审美意识的特性,以及在审美功能中的教化作用。推论出湖湘出土的青铜器的艺术审美观实现的是一种审美愉悦感的反映,获得的是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性 复功用性 造型程式化 感性审美 教化作用 艺术审美观
下载PDF
试论艺术审美中的雅俗观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石天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雅俗观念是艺术审美观念中的一个特殊内容 ,它针对的是品位 ,格调和气质方面的内容 ,表现的是事物最为本质的内涵。中国雅俗观念的产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其标志是南朝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的问世。典雅与庸俗是雅俗观念中对立统一... 雅俗观念是艺术审美观念中的一个特殊内容 ,它针对的是品位 ,格调和气质方面的内容 ,表现的是事物最为本质的内涵。中国雅俗观念的产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其标志是南朝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的问世。典雅与庸俗是雅俗观念中对立统一的两个矛盾方面 ,由于“量度”的不同会出现大雅若俗和附庸风雅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观念 典雅 庸俗 《世说新语》 艺术审美观 品位 格调 气质
下载PDF
表现与再现:两元论立场中的艺术观念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一苇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2-68,共7页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 ,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 ,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 ,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 ,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 ,注重两者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 ...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 ,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 ,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 ,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 ,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 ,注重两者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 ,从传统两元论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 再现 两元论 思维模式 哲学背景 美学概念 艺术审美观
下载PDF
《遵生八笺》之陶瓷艺术观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练正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12期16-18,共3页
中国陶瓷是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相融并蓄的典范。高濂受明朝复古思潮的影响,他对陶瓷艺术的审美有崇尚古意的倾向,希求通过这种途径来陶冶自己清雅玄淡的情操,他对新工艺和新作品同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艺术审美观是积极而进步的,... 中国陶瓷是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相融并蓄的典范。高濂受明朝复古思潮的影响,他对陶瓷艺术的审美有崇尚古意的倾向,希求通过这种途径来陶冶自己清雅玄淡的情操,他对新工艺和新作品同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艺术审美观是积极而进步的,它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 艺术 艺术审美观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化 复古思潮 陶瓷艺术 艺术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