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苦难如何写出——《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小说伦理与艺术得失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光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3,共9页
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在《上海文学》连载的时候,我就读过其中的一部分,比如《黑石头》,但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内心的恐惧。后来撰写《杨显惠论》,还是没有读完。二○一五年某个晚上,兰州某家茶楼,我们和杨显惠老师喝茶聊天... 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在《上海文学》连载的时候,我就读过其中的一部分,比如《黑石头》,但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内心的恐惧。后来撰写《杨显惠论》,还是没有读完。二○一五年某个晚上,兰州某家茶楼,我们和杨显惠老师喝茶聊天。不知怎么,说到了我的《杨显惠论》,杨老师忽然说:“我的《杨光祖印象》是《杨光祖论》,你的《杨显惠论》其实是《杨显惠印象》,因为你没有读完《定西孤儿院纪事》。我写你那个‘印象’,把你的两本书认真地读完了,所以我才敢调侃韩石山。”我默默地点头。旁边的刘春生就笑着说:“他在逃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院 艺术得失 纪事 定西 伦理 小说 苦难 中国
下载PDF
论六朝启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5-99,共5页
在六朝的诸种文体之中,启文的骈化较晚,到刘宋时期才出现骈体之作。这一时期,启文也开始产生新变,出现了谢物小启。尤其到了梁代,谢物小启呈雨后春笋之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用兼表奏的启文,并成为六朝后期... 在六朝的诸种文体之中,启文的骈化较晚,到刘宋时期才出现骈体之作。这一时期,启文也开始产生新变,出现了谢物小启。尤其到了梁代,谢物小启呈雨后春笋之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用兼表奏的启文,并成为六朝后期四六化色彩很强的一种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文 骈化 艺术得失 六朝
下载PDF
论六朝颂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鹏 丁一(校对)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魏晋时期,颂文逐渐摆脱赋、颂之间的模糊界限而走向独立,不仅呈现出骈化的倾向,篇幅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至南朝时期,颂文则进一步骈化,绝大多数颂文的序和正文都是成熟的骈体。六朝的骈体颂文片面追求文辞之美及对序文的过分强调,都影... 魏晋时期,颂文逐渐摆脱赋、颂之间的模糊界限而走向独立,不仅呈现出骈化的倾向,篇幅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至南朝时期,颂文则进一步骈化,绝大多数颂文的序和正文都是成熟的骈体。六朝的骈体颂文片面追求文辞之美及对序文的过分强调,都影响了它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颂文 骈化 艺术得失 六朝
下载PDF
论六朝启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61-66,103,共7页
在六朝的诸种文体中,启文的骈化较晚,到刘宋时期才出现骈体之作。这一时期,启文也开始产生新变,出现了谢物小启。尤其到了梁代,谢物小启呈雨后春笋之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用兼表奏的启文,并成为六朝后期四... 在六朝的诸种文体中,启文的骈化较晚,到刘宋时期才出现骈体之作。这一时期,启文也开始产生新变,出现了谢物小启。尤其到了梁代,谢物小启呈雨后春笋之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用兼表奏的启文,并成为六朝后期四六化色彩很强的一种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化 艺术得失 六朝
下载PDF
“斗”与“被斗”书写中的艺术得失——关于《暴风骤雨》中的斗争会场面描写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凤燕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9,共3页
《暴风骤雨》(第一部)中,三斗韩老六的场面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结构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周立波的艺术得失也在其中露出端倪。作者在前两次斗争会的场面描写中已经发现了生活中丰富复杂的宝藏,但还是自觉地用先验的政治框架束缚住了原... 《暴风骤雨》(第一部)中,三斗韩老六的场面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结构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周立波的艺术得失也在其中露出端倪。作者在前两次斗争会的场面描写中已经发现了生活中丰富复杂的宝藏,但还是自觉地用先验的政治框架束缚住了原本可以更加大气磅礴、针脚绵密的书写,造成三次斗争会场面描写在艺术水准上的差异,暴露出在艺术独创和政策图解间的"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会 场面描写 艺术得失
下载PDF
论六朝表奏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鹏 《骈文研究》 2021年第1期1-18,共18页
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君臣等级关系的日益强化等因素,文书行政制度得以更广泛地实施。经过秦汉时期的实践,表奏写作也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东汉奏疏开始追求句式的整齐和辞藻的华丽,曹植的表奏已开六朝骈俪文字的先... 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君臣等级关系的日益强化等因素,文书行政制度得以更广泛地实施。经过秦汉时期的实践,表奏写作也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东汉奏疏开始追求句式的整齐和辞藻的华丽,曹植的表奏已开六朝骈俪文字的先河。江淹、任昉等人的表奏偶对精工,流韵绮靡,艺冠群彦,横绝一代。六朝贺表、谢表、进表、让表等多用四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仪式性。相较散体,音韵谐美的骈体表文更适于服务隆重的政治仪式,这也是六朝以后这几类表文仍沿用骈体的主要原因。六朝时期的一些骈体表文在奏事陈情方面也能够做到义归雅正,辞求清丽,华实相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表奏 骈化 艺术得失
下载PDF
论六朝表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7
作者 陈鹏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表文的大量出现,是在曹魏时期。尽管晋宋时期的表文名篇颇多,但大都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散行为主。齐、梁是骈体表文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自觉地追求文辞的华美,大力创作骈体表文。总的来说,六朝的骈体表文不如魏晋时期的散... 表文的大量出现,是在曹魏时期。尽管晋宋时期的表文名篇颇多,但大都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散行为主。齐、梁是骈体表文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自觉地追求文辞的华美,大力创作骈体表文。总的来说,六朝的骈体表文不如魏晋时期的散体表文徐疾自如,顿挫有致,而且在内容上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即少有陈述机宜、补阙进谏的忠贞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表文 骈化 艺术得失
下载PDF
论六朝论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8
作者 陈鹏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魏晋之际清谈的盛行对论文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萧梁时期是骈体论文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南朝的繁荣,北朝的论文创作却极为贫乏,留存至今的论文寥寥无几。骈体论文因受声律和对偶等形式限制,要在逻辑论述上与散体角胜,常须借助... 魏晋之际清谈的盛行对论文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萧梁时期是骈体论文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南朝的繁荣,北朝的论文创作却极为贫乏,留存至今的论文寥寥无几。骈体论文因受声律和对偶等形式限制,要在逻辑论述上与散体角胜,常须借助排比句式,以疏通文气,增强说理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论文 骈化 艺术得失
下载PDF
论六朝书牍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9
作者 陈鹏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0-93,共4页
两汉书牍文已成为私人交往的一种独立文体。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曹魏文人的书牍文逐步骈化。此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文人用骈体写书牍文,但散体书牍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北魏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很低,自然不利于书牍文的发展。北朝后期已出... 两汉书牍文已成为私人交往的一种独立文体。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曹魏文人的书牍文逐步骈化。此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文人用骈体写书牍文,但散体书牍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北魏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很低,自然不利于书牍文的发展。北朝后期已出现较多的骈体书牍。六朝骈体书牍文主要有两类风格,一类悲凉沉郁,一类潇洒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书牍文 书牍的起源 骈体化 艺术得失
下载PDF
论六朝书牍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10
作者 陈鹏 《三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两汉书牍文已成为私人交往的一种独立文体。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曹魏文人的书牍文逐步骈化。此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文人用骈体写书牍文,但散体书牍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北魏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很低,自然不利于书牍文的发展。北朝后期已出... 两汉书牍文已成为私人交往的一种独立文体。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曹魏文人的书牍文逐步骈化。此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文人用骈体写书牍文,但散体书牍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北魏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很低,自然不利于书牍文的发展。北朝后期已出现较多的骈体书牍。六朝骈体书牍文主要有两类风格,一类悲凉沉郁,一类潇洒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牍文 骈化 艺术得失 六朝
下载PDF
略论《平妖传》的艺术得失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作林 《求是学刊》 1986年第3期66-68,73,共4页
关键词 艺术得失 农民起义 作品 王则起义 文彦博 贪官 知州 讲史 主要人物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大型历史剧《商鞅》艺术得失谈——著名话剧导演陈明正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桂荣华 《上海艺术家》 1997年第1期16-17,共2页
《商鞅》一剧引起轰动,笔者为此走访了著名话剧导演陈明正教授,他从该剧的编、导、舞美、演等各方面谈了这出戏的艺术得失,下面是他的谈话录。 先谈导演的成功所在。我觉得导演的成功,首先在舞台景的运用之上。导演的形象构思总是体现... 《商鞅》一剧引起轰动,笔者为此走访了著名话剧导演陈明正教授,他从该剧的编、导、舞美、演等各方面谈了这出戏的艺术得失,下面是他的谈话录。 先谈导演的成功所在。我觉得导演的成功,首先在舞台景的运用之上。导演的形象构思总是体现在对空间的运用、对景的处理,并借助演员的创造表现出来。《商鞅》的布景显示一种舞台空间的层次感。前面是个方盒形状犹如中国民居的门楼。方块拉片恰如大门,上下左右拉开构成近景、中景、远景。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层次节奏。拉片也便于舞台调度,造成一种历史帷幕的严峻之感,引导观众进入历史的庭园。方块拉片彻底拉开,又出现了中景大平台。在此,拉片成了中国戏曲的二道幕。二道幕在戏曲中现在都不常用了,但在《商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得失 导演 商鞅 正教授 历史剧 话剧 访谈录 中景 演员 舞台空间
下载PDF
历史的真容与投影 话剧《韩信》艺术得失谈
13
作者 徐煜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3,共2页
尽管大型历史话剧《韩信》未必称得上完美,但是其严肃真诚的创作态度,大气精良的制作呈现,不失为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尤其在当今舞台上,更显出一份坚持和担当。从《韩信》的演出风格来看,创作者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演出追求史诗... 尽管大型历史话剧《韩信》未必称得上完美,但是其严肃真诚的创作态度,大气精良的制作呈现,不失为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尤其在当今舞台上,更显出一份坚持和担当。从《韩信》的演出风格来看,创作者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演出追求史诗气势和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得失 韩信 历史 话剧 投影 演出风格 创作态度 精神气质
下载PDF
《断鸿零雁记》艺术得失谈
14
作者 王建平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5期16-17,共2页
一个名叫三郎的青年和尚奉师命去化缘时遭到了强盗抢劫。他流落他乡,遇到曾经哺育过自己的乳母,从而得知自己是中日混血儿,母亲现在日本。后来他又见到了儿时与自己订过婚的雪梅姑娘,在雪梅姑娘的相助下,三郎东渡日本,寻找到了母亲河合... 一个名叫三郎的青年和尚奉师命去化缘时遭到了强盗抢劫。他流落他乡,遇到曾经哺育过自己的乳母,从而得知自己是中日混血儿,母亲现在日本。后来他又见到了儿时与自己订过婚的雪梅姑娘,在雪梅姑娘的相助下,三郎东渡日本,寻找到了母亲河合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得失 苏曼殊 传统小说 自叙传小说 母亲河 现代小说 作品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小说史 叙事者
下载PDF
从回目论《张居正》的艺术得失
15
作者 陈鹏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1999年相继出版后,有关研究已经非常充分,但鲜有学者关注其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独有的艺术形式——章回体的特点。章回体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就是使用回目,而“回目之工拙,于全书之价值,与读者之感情,最... 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1999年相继出版后,有关研究已经非常充分,但鲜有学者关注其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独有的艺术形式——章回体的特点。章回体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就是使用回目,而“回目之工拙,于全书之价值,与读者之感情,最有关系”。因此,本文就从回目的角度切入,来探讨《张居正》在艺术方面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 艺术得失 回目 章回体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艺术形式 文体特征
原文传递
从同题材的小说创作来比较凌濛初和陆人龙的艺术得失
16
作者 胡莲玉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4-195,共12页
从凌濛初和陆人龙同题材故事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出,二位作者在依据原素材进行改编时,有着较为一致的手法,即依照原素材进行敷演、增饰。在这一点,凌濛初并不比陆人龙做得更好。而且,在扩充故事、强化细节、摹绘人物上,陆人龙更胜一筹。... 从凌濛初和陆人龙同题材故事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出,二位作者在依据原素材进行改编时,有着较为一致的手法,即依照原素材进行敷演、增饰。在这一点,凌濛初并不比陆人龙做得更好。而且,在扩充故事、强化细节、摹绘人物上,陆人龙更胜一筹。陆人龙并不输在文学才能,其失乃在于他思想的正统、古板,在于他"型世"、"醒世"的创作目的。因此,在写孝子故事时,反而比凌濛初要略胜一筹;而一涉及爱情题材,思想便成了他的绊脚石,尽管文中不乏生动、细致的描绘,对人物的心理把握也很到位,但不得不输给颂扬真情、崇尚奇趣的作品。所以说,立意的高下乃文学的生命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世言》 《二刻拍案惊奇》 艺术得失
原文传递
心怀理想 关注生活——《走过花季》艺术得失谈
17
作者 张步中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37,共2页
随着电视连续剧《走过花季》的热播,各种评论纷至沓来,笔者不避浅陋,也就《走过花季》的艺术得失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诸位同仁。
关键词 《走过花季》 电视连续剧 电视评论 艺术得失
原文传递
成也“突转” 败也“突转”——《天下粮仓》艺术得失谈
18
作者 何祖健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天下粮仓》 电视剧 电视评论 艺术得失 艺术表现 故事情节 人物塑造 艺术手法
原文传递
创作思想与艺术表现——《大桥下面》、《电梯上》编导艺术得失谈
19
作者 钟友循 《电影艺术》 1985年第7期38-44,共7页
看了两部电影很有些感触。一方面,觉得无论是《大桥下面》,还是《电梯上》都因其不同程度的成功,而有些极为宝贵的艺术经验值得总结;另一方面,也感到它们各自还存在某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使笔者认为也不容忽视。由于这两部影片又分别是由... 看了两部电影很有些感触。一方面,觉得无论是《大桥下面》,还是《电梯上》都因其不同程度的成功,而有些极为宝贵的艺术经验值得总结;另一方面,也感到它们各自还存在某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使笔者认为也不容忽视。由于这两部影片又分别是由老导演和青年导演执导的,所反映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觉得更值得一谈。因而,不揣浅陋,极愿提供一点粗略而不成熟的意见与看法,以待教正。相对来说,《大桥下面》在思想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上,显得比较完美;《电梯上》就差一些。这里有高下、深浅、素雅与新巧、朴实与华丽之分。《大桥下面》作为以朴实风格为其基调的作品,确实在编、导、演三方面,在摄影、剪辑、音响、色彩、用光、画面构图等电影手段的统一调动与运用上,在主题的开掘,环境与氛围的创造,人物性格与精神面貌的深入刻划上,均显示了老导演熟练的技巧、扎实的修养和深厚的功力。使我印象最深的,主要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影片风格朴实、自然,艺术上从总体来看,比较完整,思想内容也具有一定深度,二者结合得比较好;第二,特别注意讲求艺术上的分寸感:表演上,内部动作与外部动作,均见好就收,不使戏做得太满太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 电梯 创作思想 女主人公 艺术得失 影片 思想内容 爱情生活 艺术语言 表现形式
原文传递
对鲁迅所谓《三国演义》“缺点”的不同看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永良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6,共5页
鲁迅谓《三国演义》有三条"缺点",所论有失公允,甚至贬低了《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叙事"七实三虚"已为后世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所普遍接受,王渔洋"被它闹昏了"不是《三国演义》的失误。《三... 鲁迅谓《三国演义》有三条"缺点",所论有失公允,甚至贬低了《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叙事"七实三虚"已为后世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所普遍接受,王渔洋"被它闹昏了"不是《三国演义》的失误。《三国演义》中"好的人"也有"坏处","不好的人"也有"好处",并未"出乎情理之外"。《三国演义》"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是否不一致,无法说清楚,"文章和主意"完全"符合"是不存在的,成功的作品皆"形象大于思想",曹操的"豪爽多智"和诸葛亮的"狡猾",恰好说明人物性格的复杂多维,这是小说艺术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三国演义》 艺术得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