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
作者 牛韵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60-164,共5页
该文深入探讨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多方面影响。首先,回顾了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艺术文化交流历史,特别是中西方在艺术文化方面的互动和影响。其次,重点讨论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提升文化认知、激... 该文深入探讨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多方面影响。首先,回顾了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艺术文化交流历史,特别是中西方在艺术文化方面的互动和影响。其次,重点讨论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提升文化认知、激发艺术创新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还分析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对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强调了加强和实施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对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必要性。通过这一综合研究,该文旨在为理解和推动全球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展现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艺术教育 对外艺术教育 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全球化
下载PDF
高校红色艺术教育的理路与对策
2
作者 胡琦 雷宇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红色艺术教育是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教育的统一,不仅能够通过文艺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情趣,更能够用艺术方式增强红色资源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高校铸魂育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鲜亮思想底色。高校... 红色艺术教育是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教育的统一,不仅能够通过文艺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情趣,更能够用艺术方式增强红色资源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高校铸魂育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鲜亮思想底色。高校要依托自身文化引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资源统筹等方面优势,积极发挥红色艺术的特殊育人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新工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红色教育 文化传承 时代新人
下载PDF
生态观视域下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作者 迟艳杰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本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创造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从生态观的视角,结合不同地域可挖掘的本土文化资源,从环境创设、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等方面探索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尤其进... 本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创造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从生态观的视角,结合不同地域可挖掘的本土文化资源,从环境创设、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等方面探索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尤其进行了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从而增强幼儿热爱家乡本土文化的情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文化 艺术教育 课程资源
下载PDF
美育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实诉求与创新思路
4
作者 仲容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美育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实诉求是拓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文化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和推动创新创造。为了满足这些诉求,高校可以采取创新思路,包括引入跨学科教学、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强调实践与实验以及注重个性化教学等... 美育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实诉求是拓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文化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和推动创新创造。为了满足这些诉求,高校可以采取创新思路,包括引入跨学科教学、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强调实践与实验以及注重个性化教学等,通过这些创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提升其艺术修养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并且可以持续发展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学习体验,推动艺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视域 公共艺术教育 个性化教学 跨学科教学
下载PDF
基于高校动画专业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创新实践教学成果的普及艺术教育资源数字交互化研究
5
作者 杨依依 《河北画报》 2024年第8期214-216,共3页
在我国美育大背景下,基于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创新的动画实践教学成果已日渐完善、多元,但若能将此专业艺术教育成果应用于普及艺术教育之中,把普及艺术教育资源,从文字、概念或抽象的图标,转化为数字交互化展示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中华美育... 在我国美育大背景下,基于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创新的动画实践教学成果已日渐完善、多元,但若能将此专业艺术教育成果应用于普及艺术教育之中,把普及艺术教育资源,从文字、概念或抽象的图标,转化为数字交互化展示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中华美育精神嵌入式课程辅助素材、案例资源、交互式课程教学课件、文化互动体验式游戏;实践互动装置或游戏、动画制作与参与体验;校园文化数字化展示、文化娱乐一体化互动体验;数字化艺术展演活动、作品展出及各类相关赛事的宣传及参与等),将是专业艺术教育对普及艺术教育的反哺与再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 传承创新 实践教学成果 普及艺术教育 数字交互化
下载PDF
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理论分析
6
作者 马晶照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7期99-99,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使得二者融合创新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由吴长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以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其基本理论、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使得二者融合创新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由吴长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以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其基本理论、思想脉络、内在机理和时代内容,分析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基本理论范式,深入探讨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思想脉络,并结合时代背景详细论述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时代内容,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 协同创新 融合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 思想脉络 内在机理
下载PDF
国有文艺院团参与公共艺术教育形式探究
7
作者 杨愫蓉 《艺术家》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进入新时代,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有文艺院团作为参与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是表演艺术展示的平台,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提供者,使艺术与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通过提供公共艺术教育,国有文艺... 进入新时代,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有文艺院团作为参与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是表演艺术展示的平台,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提供者,使艺术与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通过提供公共艺术教育,国有文艺院团可对群众进行审美艺术教育与文化消费意识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国有文艺院团 公共文化建设 消费意识 审美艺术教育 表演艺术 提供者 群众
下载PDF
公共艺术教育概述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增 《美术大观》 2009年第1期141-141,共1页
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普及艺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与批评、艺术创作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及其他各种能力,最终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科学。其中包括文学艺术教育、音乐艺术教育、美术艺术教育、舞蹈艺术教育、雕... 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普及艺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与批评、艺术创作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及其他各种能力,最终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科学。其中包括文学艺术教育、音乐艺术教育、美术艺术教育、舞蹈艺术教育、雕塑艺术教育、戏剧艺术教育、戏曲艺术教育、影视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当代的艺术教育按照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与非专业艺术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专业艺术教育 文学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 戏曲艺术教育 影视艺术教育 艺术作品
下载PDF
艺术教育视域下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成效评析与实践探索
9
作者 孟影 孙津津 蒋文嵘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深入探究艺术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艺术教育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成效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 深入探究艺术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艺术教育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成效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创新、艺术实践活动拓展两个核心层面出发,提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文化自信 成效评析 实践探索
下载PDF
AIGC为新媒体艺术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0
作者 张牧 顾群业 田金良 《青年记者》 202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本文围绕AIGC对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影响展开讨论。首先,AIGC为学生的创作方式提供了新途径,通过人工智能的生成方式,学生能够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其次,AIGC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学科元素,有助于学生提升综... 本文围绕AIGC对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影响展开讨论。首先,AIGC为学生的创作方式提供了新途径,通过人工智能的生成方式,学生能够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其次,AIGC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学科元素,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此外,AIGC还提供了个性化学习体验,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需求。AIGC在新媒体技术教学中也面临不少挑战,包括伦理问题和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新媒体艺术教育 跨学科 技术治理
下载PDF
高等艺术教育“艺科融合”的逻辑、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11
作者 朱郁闻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艺科融合”作为一种彰显高等教育跨学科教育理念的艺术教育改革模式,其时代性和必然性不言而喻。“艺科融合”既是艺术与科学内涵同构的体现,又是当前艺术形态与观念转型推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结果,更是在新文科建设等教育战略、政... “艺科融合”作为一种彰显高等教育跨学科教育理念的艺术教育改革模式,其时代性和必然性不言而喻。“艺科融合”既是艺术与科学内涵同构的体现,又是当前艺术形态与观念转型推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结果,更是在新文科建设等教育战略、政策和方针的指引下实现高等艺术教育跨界融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以守正创新、深度融合的跨学科发展为理念,以高校为主体,在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多方协同创新。此举旨在贯彻艺术与科学、人文与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兼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助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艺术教育 艺科融合 逻辑 价值 跨学科
下载PDF
公共艺术教育的微观经济效应: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
12
作者 郑彬 彭奕 李红昌 《科学决策》 2024年第4期116-138,共23页
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增强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定义为创意人力资本,建立创意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面向在校大学生、已就业人员和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不同... 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增强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定义为创意人力资本,建立创意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面向在校大学生、已就业人员和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检验公共艺术教育在提升就业能力、促进文化艺术消费需求、增进主观效用等方面的微观经济效应。模型显示公共艺术教育表现出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捆绑效应、耦合效应、收益递增与路径依赖效应,以及兼具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的双重收益效应。实证检验表明,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对个人认知能力、身心健康、审美品位和情感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积极作用(亦即个人发展效应),促使其就业能力和文艺消费需求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微观经济效应 创意人力资本 就业
下载PDF
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对化工行业精神文化的影响
13
作者 易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21-I0022,共2页
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还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是在传统观念中,音乐艺术与其他行业,尤其是化工行业之间的联系常被忽视。化工行业是现代... 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还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是在传统观念中,音乐艺术与其他行业,尤其是化工行业之间的联系常被忽视。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教育 团队合作能力 化工行业 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素养 审美意识 创造力 传统观念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钢琴艺术教育实践路径——评《信息时代下的智慧音乐教与学》
14
作者 王春明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音乐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是大势所趋。自19世纪末钢琴传入中国以来,钢琴艺术教育在中国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从最初的模仿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到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育体系,中国钢琴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音乐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是大势所趋。自19世纪末钢琴传入中国以来,钢琴艺术教育在中国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从最初的模仿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到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育体系,中国钢琴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和欣赏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钢琴艺术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由谢燕慧著写的,文汇出版社于2022年1月出版的《信息时代下的智慧音乐教与学》一书,本着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等编写目的,深入剖析了音乐教育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汇出版社 信息技术发展 钢琴艺术教育 实践路径 音乐教育模式 欣赏方式 钢琴教育 信息时代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与融合机制研究——以武术为例
15
作者 陈俊华 《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文章探讨武术对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与融合机制,指出武术在提升美育效果、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哲学思想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的融合措施,可以从课程设置与内容整合、教师培训、活动与项目驱动... 文章探讨武术对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与融合机制,指出武术在提升美育效果、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哲学思想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的融合措施,可以从课程设置与内容整合、教师培训、活动与项目驱动学习、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等五个方面展开,旨在有效结合艺术教育与武术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武术 艺术教育 融合机制 美育效果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艺术教育的探索
16
作者 刘一峰 宋刘斌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资源的密集表达,青年大学生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高校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资源的密集表达,青年大学生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高校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文章围绕现行高校艺术教育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研究,考察高校艺术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局限,探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价值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数字媒介生态下的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17
作者 周肖舒 霍楷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数字媒介的发展为艺术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数字媒介的概念和传播特征,立足于新的艺术传播生态,针对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重点探讨我国在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利... 数字媒介的发展为艺术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数字媒介的概念和传播特征,立足于新的艺术传播生态,针对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重点探讨我国在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利用数字媒介优势进行艺术教育创新的发展策略以及构建具有中华文化艺术特色的教育模式,以期对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数字媒介 创新 策略研究
下载PDF
我国STEAM教育中的艺术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18
作者 徐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8-71,77,共5页
本文以STEAM教育中“A”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STEAM艺术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涉及研究视角、方法、历程等方面,并对STEAM艺术教育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评析,期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STEAM教育 艺术教育
下载PDF
吴梦非和刘海粟的艺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9
作者 何通 孔夺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88-90,共3页
吴梦非和刘海粟都是我国近代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他们在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诸多建树,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下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从艺术教育的视角出发,结合吴梦非和刘海粟... 吴梦非和刘海粟都是我国近代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他们在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诸多建树,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下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从艺术教育的视角出发,结合吴梦非和刘海粟的艺术教育实践,探索两人在艺术教育的目的、民众艺术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梦非 刘海粟 艺术教育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以方正剪纸艺术为例
20
作者 马瑜晨 徐崴娜 《科教导刊》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在艺术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其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丰富性、审美素养、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当前,高职艺术教育课堂内容的丰富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以东北非遗... 在艺术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其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丰富性、审美素养、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当前,高职艺术教育课堂内容的丰富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以东北非遗文化方正剪纸为例,将之引入高职艺术教育课堂进行数字化转变,旨在为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课堂的实际应用提供新路径,使东北非遗文化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传承和发扬,从而为更多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东北非遗文化 高职艺术教育 方正剪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