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与形而上学:埃德加·温德的实用主义艺术史方法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1,共6页
德国艺术史家埃德加·温德在《实验与形而上学》中通过“象征符号的具身化”有效地融合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艺术史图像学实践,从而建构出一种实用主义艺术史方法论。文章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实验与形而上学》为切入点,在其历... 德国艺术史家埃德加·温德在《实验与形而上学》中通过“象征符号的具身化”有效地融合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艺术史图像学实践,从而建构出一种实用主义艺术史方法论。文章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实验与形而上学》为切入点,在其历史语境内考察温德的实用主义艺术史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与形而上学 埃德加·温德 实用主义 艺术方法论
下载PDF
有生命的艺术史:跨文化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评《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丽慧 《美术大观》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跨文化艺术史”作为艺术史学科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主张从“形象”“影像”“重影”三个维度,追踪视觉图像中的“事物”“自我”及其“文化传统”。该研究方法致力于以“跨界”的新视野,重塑为以往艺术史叙事遮蔽的全球联动的文化传... “跨文化艺术史”作为艺术史学科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主张从“形象”“影像”“重影”三个维度,追踪视觉图像中的“事物”“自我”及其“文化传统”。该研究方法致力于以“跨界”的新视野,重塑为以往艺术史叙事遮蔽的全球联动的文化传统,这方面成果尤以“跨文化文艺复兴”的艺术史个案研究为代表。而这一“跨文化”的“跨”,可从“超越”“变容”“融生”三种建设性层面加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艺术 跨文化文艺复兴 图像 跨媒介 艺术方法论
下载PDF
方法探索: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透视之三 被引量:1
3
作者 时胜勋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在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上,艺术方法也是重要方面,这一点更关乎艺术本体。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现实,写实主义、写意主义、抽象主义、实验主义、民间主义,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实践的方法谱系。这些方法谱系是可贵的探索,同时也有... 在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上,艺术方法也是重要方面,这一点更关乎艺术本体。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现实,写实主义、写意主义、抽象主义、实验主义、民间主义,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实践的方法谱系。这些方法谱系是可贵的探索,同时也有各自的问题。对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方法谱系的梳理,有利于进一步增进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实践的艺术方法论自觉,促进中国当代艺术水准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本土化 方法探索 艺术方法论自觉
下载PDF
“无问西东”:跨文化美术史与新的方法论探索——评《跨文化美术史年鉴Ⅰ: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董丽慧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跨文化美术史"是李军教授新著明确提出的新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跨文化美术史"研究方法既是去西方中心主义的,同时也不主张非此即彼地建构东方中心主义,与其说是建构某个文化主体,不如说是对二元对立和线性思维... "跨文化美术史"是李军教授新著明确提出的新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跨文化美术史"研究方法既是去西方中心主义的,同时也不主张非此即彼地建构东方中心主义,与其说是建构某个文化主体,不如说是对二元对立和线性思维模式的解构,在这一点上与沃尔夫冈·韦尔施以"跨文化主义"取代"多元文化主义"有相通之处。而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史方法论尝试,"跨文化美术史"的要义在于对多元、多重、多向度视角的引入和实践,这"无问西东"的多重回看,或可为艺术史研究敞开更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美术史 艺术方法论 李军 文艺复兴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不是艺术学基本问题
5
作者 黄海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6,共4页
有人把哲学基本问题直接当做艺术和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用哲学方法论代替艺术学方法论,造成许多混乱,严重影响了艺术学的发展。艺术和艺术理论有自己的基本问题,艺术学作为具体学科,有自己的学科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不是艺术学基本问题... 有人把哲学基本问题直接当做艺术和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用哲学方法论代替艺术学方法论,造成许多混乱,严重影响了艺术学的发展。艺术和艺术理论有自己的基本问题,艺术学作为具体学科,有自己的学科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不是艺术学基本问题,哲学方法论只能涵盖、指导艺术学方法论,而不能代替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艺术学基本问题 哲学方法论 艺术方法论
下载PDF
欧洲艺术与中世纪蒙古之关联:文化译介的两个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洛安 李乐乐 吴键 《美育学刊》 2015年第6期1-10,61-62,共10页
文章以前现代时期,艺术史如何逼近、图解跨文化艺术交流为研究对象,以蒙古帝国崛起之后,意大利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关联为焦点,因为彼时在出游旅行、商业贸易、物品交换等领域,都表现出了一种日新月异的更新之势。而意大利人马可·波... 文章以前现代时期,艺术史如何逼近、图解跨文化艺术交流为研究对象,以蒙古帝国崛起之后,意大利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关联为焦点,因为彼时在出游旅行、商业贸易、物品交换等领域,都表现出了一种日新月异的更新之势。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远赴中国,仅是其中一个较为人知的事例:实际上,当时工匠、技艺与货物的流动规模前所未有,并在该过程中糅合、重释了来自异域的视觉文化传统。然而,在艺术研究史上,除却一些具体的艺术品之外,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这次交流的文献资料或记录,这给研究者们带来了理解上的若干疑问。为探寻一些可行的研究方法,本文试以两件产自意大利的艺术品为案例加以具体分析。第一件是完成于14世纪30年代的一份手稿,上面不仅可见蒙古王者的形象,似乎还运用了波斯画的技法;第二幅《圣母子》绘于15世纪20年代,是一幅小型祭坛画,其上有一段古阿拉伯文写就的伊斯兰教箴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帝国 意大利艺术 热那亚画稿 詹蒂莱·达·法布里亚诺 艺术研究方法论
下载PDF
赞助·应酬·场域:模式演进与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研究
7
作者 蔡志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赞助模式”“应酬模式”和“场域模式”,是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研究领域先后出现的三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论模型。基于不同的概念工具,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艺术赞助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对“赞助”概念的理论局限性进行了反思与突破;对艺... “赞助模式”“应酬模式”和“场域模式”,是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研究领域先后出现的三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论模型。基于不同的概念工具,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艺术赞助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对“赞助”概念的理论局限性进行了反思与突破;对艺术家主体性的社会构成逻辑进行了审视与重构,共同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助模式 应酬模式 场域模式 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方法论
下载PDF
艺术何以有“史”——对方法论的一种询问
8
作者 陈莹燕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11X期169-171,共3页
本文通过追问艺术为什么有一部历史,即——是绘画、雕塑、建筑被归为"艺术"这一类,并有一部自己的历史,这一个观念从那里来?二是艺术史的写作模式——即它的历史观念——从那里来,这样的两个问题,来讨论方法论与艺术史写作模... 本文通过追问艺术为什么有一部历史,即——是绘画、雕塑、建筑被归为"艺术"这一类,并有一部自己的历史,这一个观念从那里来?二是艺术史的写作模式——即它的历史观念——从那里来,这样的两个问题,来讨论方法论与艺术史写作模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方法论 进步论 情境逻辑 贡布里希
原文传递
早期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被引量:5
9
作者 范丹姆 李修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8,共11页
艺术人类学的知识史还未被书写。这一历史大有意义,因为学科史意在于对学科进行反思,反思其假设、概念、目标、问题和方法,当代研究者亦会从中获得教益。19世纪后半期,欧洲人类学家主要着眼于饰物本身,因为它们可在欧洲民族学博物馆中... 艺术人类学的知识史还未被书写。这一历史大有意义,因为学科史意在于对学科进行反思,反思其假设、概念、目标、问题和方法,当代研究者亦会从中获得教益。19世纪后半期,欧洲人类学家主要着眼于饰物本身,因为它们可在欧洲民族学博物馆中找到。20世纪前后,人类学家开始进行地方研究或田野调查,这一研究方式随之发生改变。从博物馆到田野的变更,意味着在对饰物进行阐释时,人类学家原则上亦需依据当地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史 艺术研究方法论 西伯利亚艺术 装饰研究
原文传递
跨媒介、后媒介与泛媒介:从视觉艺术实践到艺术史方法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明军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43,共12页
“跨媒介”理论近年来颇受艺术学界的关注,特别是作为一种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于中西方艺术史的研究中。理论上,“跨媒介”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艺格敷词”“诗画之辨”等传统,但作为一种艺术实践,“跨媒介”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以莫霍利-... “跨媒介”理论近年来颇受艺术学界的关注,特别是作为一种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于中西方艺术史的研究中。理论上,“跨媒介”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艺格敷词”“诗画之辨”等传统,但作为一种艺术实践,“跨媒介”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以莫霍利-纳吉为代表的前卫艺术家的实践中。在此,“跨媒介”不再是中性、客观的方法论,而是一种朝向某个社会文化目标的“总体剧场”,并且深刻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以反形式主义为名、同样诉诸“跨媒介”的新艺术实践。进入20世纪90年代,罗莎琳·克劳斯提出“后媒介”一词,既瓦解了形式主义的纯媒介,也抽离了“跨媒介”的“总体性”。相形之下,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泛媒介”则更具有解放性,不仅拓展了“跨媒介”和“后媒介”,更将艺术实践和艺术史研究引向更广阔的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后媒介 泛媒介 全球艺术 艺术方法论
原文传递
艺术社会学“作品向事件还原”方法论缺陷及矫正方案——兼论叙事主义历史哲学中作品与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一博 《艺术评论》 CSSCI 2019年第10期64-76,共13页
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将作品还原为社会事件,从事件的角度阐释艺术的产生与流传,从而将作品转变成社会学理论可以识别的数据,并以此证明艺术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实质上,这一方法论的缺陷在于,将作品无限归因为社会事件网络,... 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将作品还原为社会事件,从事件的角度阐释艺术的产生与流传,从而将作品转变成社会学理论可以识别的数据,并以此证明艺术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实质上,这一方法论的缺陷在于,将作品无限归因为社会事件网络,遮蔽了作品自身的信息及审美价值体系,同时这种方法亦难以对历史中的作品予以有效阐释。叙事主义历史哲学否定了作品向事件还原的可能性,论证了作品对于事件的优先性地位,并且叙事主义史观以美学、艺术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作品与事件的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较之艺术社会学以艺术理论支撑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叙事主义历史哲学以历史理论支撑艺术理论的方案,将有效地推动艺术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方法论 叙事主义历史哲学 作品与事件的关系
原文传递
意象与中国意象油画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民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92-98,共7页
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意象油画这一话题又成为新的热点。关于意象油画问题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假命题,它不是中国油画的特殊问题,并会与“油画民族化”联系起来;但当代从事油画的实践者普遍认为关于意象油画的问题既是... 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意象油画这一话题又成为新的热点。关于意象油画问题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假命题,它不是中国油画的特殊问题,并会与“油画民族化”联系起来;但当代从事油画的实践者普遍认为关于意象油画的问题既是关乎中国油画的实践问题,也是关乎中国油画的理论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意象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既是其风格特征,也是其艺术表现的方法,在中西艺术融合的语境中,中国油画实践必然受其影响。自诞生以来,意象油画日渐成为一种民族风格特征显著的绘画,也成为中国油画及其文化身份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油画 民族风格 艺术方法论 文化意义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艺术语境”
13
作者 孙晓霞 《山东艺术》 2023年第6期22-27,共6页
语境研究作为语言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艺术学与美学史上的多种学说和流派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从“新批评”的文本中心主义,阐释学的去中心化到艺术社会学的诸种变体,不断被开发和应用的“语境主义”为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开拓了别样的理... 语境研究作为语言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艺术学与美学史上的多种学说和流派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从“新批评”的文本中心主义,阐释学的去中心化到艺术社会学的诸种变体,不断被开发和应用的“语境主义”为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开拓了别样的理论空间。特别是在艺术人类学、博物馆学、分析美学等领域,艺术语境研究以一种外在对立的形式,内在有机地实现了艺术史学的多维度语境重建。语境理论以其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极具思想张力的方法论特征,不断拓展着艺术研究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境 艺术方法论 艺术史学 语境重建
原文传递
理想国--焦兴涛作品研讨会
14
作者 何桂彦 黄立平 +14 位作者 鲁虹 王林 殷双喜 吕澎 傅中望 冯博一 李晓峰 唐尧 项笠苹 孙振华 王端廷 尹丹 姜俊 俞可 冀少峰 《当代美术家》 2021年第4期48-56,共9页
“理想国——焦兴涛作品展”展出艺术家焦兴涛近20年的作品,不仅体现出艺术家个人创作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当代雕塑的重要特征。展览共分为“雕塑与非雕塑”“公共雕塑与社会剧场”“国金中心|天街与广场”三个单元,综合地用艺术家这一... “理想国——焦兴涛作品展”展出艺术家焦兴涛近20年的作品,不仅体现出艺术家个人创作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当代雕塑的重要特征。展览共分为“雕塑与非雕塑”“公共雕塑与社会剧场”“国金中心|天街与广场”三个单元,综合地用艺术家这一阶段的作品向观众描绘了他的“理想国”。在展览研讨会上,嘉宾就作品创作、展览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 创作 艺术方法论
下载PDF
艺术史批评的家庭相册——《艺术史方法与理论》
15
作者 李馨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3,共2页
美国学者安·达勒瓦的著作《艺术史方法与理论》,以浅析的论述方法和简洁易懂的语言风格,勾勒出时代最流行并被广泛运用的艺术批评理论方法,体现出作者主张理论实用性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态度,本文从陈述方式和学术视角两个方面对此... 美国学者安·达勒瓦的著作《艺术史方法与理论》,以浅析的论述方法和简洁易懂的语言风格,勾勒出时代最流行并被广泛运用的艺术批评理论方法,体现出作者主张理论实用性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态度,本文从陈述方式和学术视角两个方面对此书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方法论 理论实用性 跨学科研究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Peripheral Realities: Visual Artists in Cebu, Philippines
16
作者 Dennis E. Montera Hui-Wen L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9期1357-1363,共7页
Visual artists in the island provinces of the Philippines often find themselves navigating through adversiti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ir creative work. With the visual-arts praxis being exclusively ... Visual artists in the island provinces of the Philippines often find themselves navigating through adversiti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ir creative work. With the visual-arts praxis being exclusively cited in the nation’s capital city, the majority of artists spread over an archipelago of seven thousand islands fall under the notion of struggling, but persevering creator. This paper aims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the art ecology of Cebu City, the art-related conditions of artists and their tenacity. The methodology used for case-crea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The main finding of the study is that contemporary visual artists in the island province of Cebu, Philippines perceive the struggles from the production to the consumption of art as customary to their milieus. The study plots the current visual-arts ecology model of the locale and proposes future innov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tor’s value chain. From the context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study also expands the discussion between creating art for art’s sake and art as a market commodity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position of art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STS art eco-system IDENTITY artist-related factors
下载PDF
游离于艺术与科学间的空壳——评大型纪实雕塑《深圳人的一天》
17
作者 杨林 《美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96-99,共4页
大型纪实雕塑《深圳人的一天》落成已近四年了,在这将近四年间,只见作为集策划者,施工者、评论者、商品广告宣传者为一身的理论家、美学博士孙振华先生为此雕塑工程长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过不少文章,发过不少高论,作过不少赞语,出... 大型纪实雕塑《深圳人的一天》落成已近四年了,在这将近四年间,只见作为集策划者,施工者、评论者、商品广告宣传者为一身的理论家、美学博士孙振华先生为此雕塑工程长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过不少文章,发过不少高论,作过不少赞语,出过不少书刊,却末见有其他美术评论家对此公开发表过什么评论文章(也许有,笔者孤陋寡闻未曾见过)这显得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当然若是好瓜夸夸无妨,可它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雕塑 《深圳人的一天》 孙振华 宣传广告 公共艺术方法论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原文传递
艺术史领域的跨文化研究——评《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晶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1,共5页
通过在艺术作品和图像中追溯事物、自我和文化之三重投影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织和互渗,是李军教授在新书中提出的“跨文化艺术史”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跨文化艺术史”模糊乃至消解文化之间的区隔壁垒,跨越地域、学科及媒介的界限... 通过在艺术作品和图像中追溯事物、自我和文化之三重投影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织和互渗,是李军教授在新书中提出的“跨文化艺术史”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跨文化艺术史”模糊乃至消解文化之间的区隔壁垒,跨越地域、学科及媒介的界限,从政治、经济、宗教等多重语境来审视、展现出艺术和图像本身的传播和演变,从多重视角重构出不同文化互动交流的景象,为艺术史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艺术 李军 艺术方法论 图像 重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