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艺术神话中的灵知二元论——桑塔格《沉寂美学》之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116,137,共7页
《沉寂美学》被称为苏珊·桑塔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之一,其意义在桑塔格本人看来甚至位列奠定了其后现代思想家身份的《反对阐释》一文之上。然而国内外学界对于《沉寂美学》的研究热度和深度却远不及《反对阐释》。究其原因,桑... 《沉寂美学》被称为苏珊·桑塔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之一,其意义在桑塔格本人看来甚至位列奠定了其后现代思想家身份的《反对阐释》一文之上。然而国内外学界对于《沉寂美学》的研究热度和深度却远不及《反对阐释》。究其原因,桑塔格在文艺和哲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和行文中对于诸多深刻理论点到即止、信手拈来的做法,使她的论文形同迷宫,虽发人深省,但要厘清其思想脉络绝非易事。所以揭示其灵知二元论的基本思想结构,是破解桑塔格沉寂美学的核心所在,也将有助于推进学界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想一脉相承之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沉寂美学 现代艺术神话 灵知二元论
下载PDF
少数民族艺术起源神话的美学意义
2
作者 范秀娟 《艺术探索》 2016年第5期68-73,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起源神话大致有四种代表性类型:一,艺术是由神所启示或恩赐的,即"神启说"/"神赐说";二,艺术是由于纪念祖先或感恩祖先而生发的,即"纪念祖先说"/"感恩说";三,艺术具有神奇的力...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起源神话大致有四种代表性类型:一,艺术是由神所启示或恩赐的,即"神启说"/"神赐说";二,艺术是由于纪念祖先或感恩祖先而生发的,即"纪念祖先说"/"感恩说";三,艺术具有神奇的力量,帮助人实现人不能达成的愿望或欲求,即"神力说";四,艺术是人用来向神灵赎罪的方式或祭祀的方式,即"赎罪说"/"祭祀说"。少数民族艺术起源神话的美学意义在于:它们揭示了艺术起源的神秘性和神圣性,从而肯定艺术本身携带着自起源而来的神秘而神圣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艺术起源神话 集体信仰 神秘而神圣的美
下载PDF
汉墓神画龙璧画像神话艺术辨析
3
作者 李立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在汉代墓葬神画中,龙壁画像频繁出现,且在构图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点.学术界对这一类画像的研究还不甚深入,尤其对画像所容纳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和神话艺术内涵,探索、挖掘得不够,从而直接导致对这一类画像在汉代墓葬神画中神话艺... 在汉代墓葬神画中,龙壁画像频繁出现,且在构图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点.学术界对这一类画像的研究还不甚深入,尤其对画像所容纳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和神话艺术内涵,探索、挖掘得不够,从而直接导致对这一类画像在汉代墓葬神画中神话艺术价值的认识,也影响到以其为构图主干的相关神画的理解.在汉墓神画中,还有一种称为'穿璧纹'的图案.作为一种装饰性的图案,其在形成的过程中有无演变的轨迹可循,能否探究出其内含的象征意义,这一图案与龙璧画像有无内在的联系.本文试对上述问题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墓葬 神画 龙璧画像 文化内涵 艺术风格 神话艺术
下载PDF
神话艺术进入语言的隐喻纽带
4
作者 黄文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6期26-28,共3页
隐喻作为一种传统修辞学的概念,是一种认知手段。原始初民通过隐喻式思维认识世界;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话故事通过隐喻式思维的连结进入了语言,丰富了英语词汇。从人类语言学角度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艺术进行研究,将会给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研... 隐喻作为一种传统修辞学的概念,是一种认知手段。原始初民通过隐喻式思维认识世界;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话故事通过隐喻式思维的连结进入了语言,丰富了英语词汇。从人类语言学角度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艺术进行研究,将会给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研究带来多视角、全方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式思维 人类语言学 神话艺术 古希腊罗马 传统修辞学 认识世界 原始初民 神话故事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神话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吕霞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9-83,共5页
西北少数民族的神话,对万物作出了种种浪漫的解说,充满着积极昂扬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创造出了许多带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审美意象群,本文对此作了阐述。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 神话艺术 审美意义
下载PDF
论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艺术追求与经验教训 被引量:7
6
作者 宋剑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并非是作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审美对象而存在 ,而是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社会政治现象而存在。它以政治意志为价值准则 ,以英雄主义为美学理想 ,以浪漫主义为表现形式 ,追求绝对崇高的艺术旨趣 ,营造了一种史诗颂歌...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并非是作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审美对象而存在 ,而是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社会政治现象而存在。它以政治意志为价值准则 ,以英雄主义为美学理想 ,以浪漫主义为表现形式 ,追求绝对崇高的艺术旨趣 ,营造了一种史诗颂歌般的红色文学叙事模式。在这种红色文学的叙事模式当中 ,人的社会理想变得绝对纯真浪漫化了 ,人的个体生命情感则遭到了无情的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志 崇高理想 英雄史诗 艺术神话 浪漫主义
下载PDF
浅析卡西尔符号视域下的艺术
7
作者 姚程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年第3期121-122,共2页
卡西尔的符号学说对文化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学说也在其重要著作《人论》中有着详细的阐述。本文着重探讨作为构成卡西尔文化符号系统的重要部分——艺术。首先对符号这一载体人的界定,然后探讨了神话与艺术之间的不可忽视... 卡西尔的符号学说对文化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学说也在其重要著作《人论》中有着详细的阐述。本文着重探讨作为构成卡西尔文化符号系统的重要部分——艺术。首先对符号这一载体人的界定,然后探讨了神话与艺术之间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关联,最后,对艺术进行深一层次的论述,发掘出卡西尔给予艺术的一些特殊定义,强调艺术的特性永远是"属人"的。卡西尔文化观对后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尔 文化符号 艺术神话
下载PDF
神话的复活——也谈文学的神话原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小朝 《文艺研究》 1987年第5期123-129,共7页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两千多年前,战国楚人屈原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嗟叹之余,尽发出一百七十多个对天的诘问,名之曰《天问》。他以无数的神灵怪异表述了自己对大自然,对神...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两千多年前,战国楚人屈原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嗟叹之余,尽发出一百七十多个对天的诘问,名之曰《天问》。他以无数的神灵怪异表述了自己对大自然,对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等等不解之谜的怀疑和求索。 爱琴海岸边,杀母复父仇的俄瑞斯忒斯在法庭受审,雅典娜女神宣判了他的无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现代神话 神话艺术 原始意象 现代资本主义 人的本质力量 二十世纪 “第二十二条军规” 西方神话 《蝇王》
下载PDF
论茅盾的神话美学观
9
作者 曹万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6-42,共7页
茅盾的神话理论,最富于美学价值的有两个内容:对“想象”与“神”的研究。前者是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后者是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手段。本文力图从这两个角度的分析,来清理他的神话美学观,以就教于专家学人。 一、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 茅盾的神话理论,最富于美学价值的有两个内容:对“想象”与“神”的研究。前者是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后者是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手段。本文力图从这两个角度的分析,来清理他的神话美学观,以就教于专家学人。 一、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想象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深刻的观点,在于指出人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本身就是主体对客体实践的产物:“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由此追溯到心理积淀远不如今日的原始人,他们作为生产力、认识力极为落后的主体,作为实践能力、实践历史远逊于现代人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原始人 神话想象 审美掌握 自然力 美学观 象征 种族 神话艺术 对象化
下载PDF
行走在平面设计边缘上的神话艺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雯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4-145,共2页
本文以三星堆文化中的神话形象为例,总结了神话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形成该现状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神话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这对于摆正设计者对神话艺术的认识态度,进一步探索它与平面设计之间的最佳结合形式,促... 本文以三星堆文化中的神话形象为例,总结了神话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形成该现状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神话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这对于摆正设计者对神话艺术的认识态度,进一步探索它与平面设计之间的最佳结合形式,促使中国平面设计走出一条民族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道路,具有积极肯定的探讨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神话艺术 三星堆文化 现代平面设计
原文传递
诗性文化的理想主义精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岱 《美育学刊》 2018年第3期18-29,共12页
在后现代知识场重受关注的"审美乌托邦"话题,其意义有必要更多地落实于建构"诗性文化"所必需的理想主义精神方面。而深入把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艺术与神话"的关系。在&qu... 在后现代知识场重受关注的"审美乌托邦"话题,其意义有必要更多地落实于建构"诗性文化"所必需的理想主义精神方面。而深入把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艺术与神话"的关系。在"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景观社会",人们对作为诗性文化之主体的"艺术作品"的需要,早已不在于"艺术之名",而在于其是否拥有真正的审美品质。在当下,任何关于这方面的思考都离不开对艺术精神的反思,这让我们有必要将"艺术与神话"的诗学命题再度置入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神话 文化人类学 审美乌托邦
下载PDF
试论汉画神话艺术的时代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丽 《艺术教育》 2006年第10期93-93,共1页
神话是汉画要表现的大主题,传递了汉代人虔诚信奉的“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宗教思想,解析其实质,不难看出,神话画林曲折地反映了汉代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 汉画 神话艺术 时代精神
原文传递
读李立《汉墓神画研究》
13
作者 牛耕 《古代文明》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汉画中表现神话内容的画像是研究古代神话尤其是汉代神话的珍贵图像资料,缘于其能够被视觉所感知的艺术形象和画面构图的美术形式的特点,学术界亦将其称为“神画”。“神画”相比神话文字材料具有更加直观、真实、原始等特性。《汉墓... 汉画中表现神话内容的画像是研究古代神话尤其是汉代神话的珍贵图像资料,缘于其能够被视觉所感知的艺术形象和画面构图的美术形式的特点,学术界亦将其称为“神画”。“神画”相比神话文字材料具有更加直观、真实、原始等特性。《汉墓神画研究》一书从艺术、宗教、神话、考古、民俗等方面对汉墓神画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并从理论的层面上探讨了汉墓神画所蕴含的神话美学价值和神话艺术精神,显示出了作者所具有的严谨求真的学风和比较扎实的学术功底。然而,该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汉画中常见的“穿璧纹”装饰图案是由“龙璧”画像演变而来,是龙璧画像的图案化和抽象化的观点,就值得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画 汉代 神话艺术精神 商榷
下载PDF
楼家本与神话艺术
14
作者 李起敏 《美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楼家本 画家 神话艺术 绘画艺术 绘画创作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捉妖记》之魅:亦真亦幻间的欲望抚慰之旅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冬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2-65,共4页
《捉妖记》在魔幻影像叙事中隐喻着"欲望消费"与"伦理德性"的双重蕴含,实现了电影作为"世俗神话"梦幻娱乐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双重功能。它的成功启示我们:无论在影像的情感内涵还是形式表现层面,创作者都... 《捉妖记》在魔幻影像叙事中隐喻着"欲望消费"与"伦理德性"的双重蕴含,实现了电影作为"世俗神话"梦幻娱乐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双重功能。它的成功启示我们:无论在影像的情感内涵还是形式表现层面,创作者都须平衡各种艺术元素,在优化影像本体特性的同时,亦须充分凸显电影属于艺术的"人学"主体性,以赋予电影鲜明的既娱乐大众又净化人生的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捉妖记》 世俗神话艺术 艺术三人行” 人文
下载PDF
两汉神话艺术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对当代超自然影视动画创作的影响
16
作者 周玉山 《才智》 2012年第18期147-147,共1页
在两汉(特别是西汉)艺术和人们的观念中弥漫着从远古传流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或缺的主题和题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们共同地属于那充满了幻想、神话、巫术观念,充满了奇禽异兽和神秘的符号、象征的浪漫世界,蕴... 在两汉(特别是西汉)艺术和人们的观念中弥漫着从远古传流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或缺的主题和题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们共同地属于那充满了幻想、神话、巫术观念,充满了奇禽异兽和神秘的符号、象征的浪漫世界,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丰富多彩的民间神话是当今影视动画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今频繁出现的鬼狐神怪等超自然因素动画影片,已经摆脱了早些年纯粹的实证主义、现实主义、历史主义题材的禁锢,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上,越来越多的受到两汉时期浪漫主义神话艺术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汉画神话艺术为当今影视动画的创作提供了想象的平台和空间,汉画神话艺术与当今影视的有效结合让人类对梦想的表达更直接清晰,更为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体裁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化神话艺术 超自然因素 浪漫幻想
原文传递
论希腊古典神话与欧洲空间艺术的内在渊源
17
作者 王海燕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关键词 空间艺术 古希腊神话 古典神话 艺术作品 人本主义 神话艺术 古希腊人 维纳斯 欧洲 大理石
原文传递
Eros and Thanatos in Theo Angelopoulos' Trilogy: The Weeping Meadow (2004) and Dust of Time (2008)
18
作者 Irini Stath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5期526-537,共12页
Eros and Thanatos are the forces of life and death.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never showed the two gods together. Nevertheless, in the main myths related to the netherworld such as those of Orpheus or Persephone,... Eros and Thanatos are the forces of life and death.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never showed the two gods together. Nevertheless, in the main myths related to the netherworld such as those of Orpheus or Persephone, the two gods are in a continuous fight which has determined the human condition until nowadays. The author wishes in this paper to examine how the Orpheus' myth related to the duality Eros and Thanatos is treated in Theo Angelopoulos' world and especially how it appears in Ulysses' Gaze (1995) and Trilogy: The Weeping Meadow (2004) and Dust of Time (2008). In this last Angelopoulos' Trilogy, we will search the unfolds of the love story of two young people started in Odessa in 1918 and finished by the death of the woman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under the lens of the duality Eros and Thanatos as literal and metaphorical qualities. The historical and personal adventures of the two characters represent a daedal itinerary from East to West, which offers multiple levels of reading of the filmic text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with myth,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will demonstrate the richnes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a profound relationship of Angelopoulos' thought with the formulaic myths he introduces in his filmic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 Angelopoulos Eros and Thanatos film and myth history
下载PDF
The Kind of Virgin That Keeps a Parrot: Identity, Nature, and Myth in a Painting by Hans Baldung Grien
19
作者 Bonnie J. Nobl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9期702-721,共20页
The 16th-century Protestant Reformation shattered the foundations of faith and art. As traditional theology was both besieged and defended, art had to adapt. Of course, a new theology needed new kinds of pictorial ext... The 16th-century Protestant Reformation shattered the foundations of faith and art. As traditional theology was both besieged and defended, art had to adapt. Of course, a new theology needed new kinds of pictorial extrapolations. But truly, the most interesting change was hidden in plain sight. Subjects that may have looked familiar were in fact utterly new, because subversive ideas and contexts uprooted older meanings. The painting Madonna with Parrots (1533), by Hans Baldung Grien demoted the chaste protectress by transforming her into a flawed, even dangerous, human mother. In the painting, an oddly sultry Virgin shows off her breast, her shoulder, and her chest as a parrot nibbles her neck. The complexities of Baldung's painting underpin debates about the status of the Virgin during the Reformation and the freedom of an artist to tamper with sacred subject m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GIN MADONNA REFORMATION Witch Hans Baldung Grien Renaissance Albrecht DUrer
下载PDF
《信息崇拜》:一剂近20年不失效的信息退烧药
20
作者 方兴东 《IT时代周刊》 2003年第07X期72-72,74,共2页
最影响 IT 业的50本书之七《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
关键词 IT业 信息技术 《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 西奥多·罗斯扎克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