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国维的艺术至境观 被引量:1
1
作者 顾祖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89-94,共6页
论王国维的艺术至境观□顾祖钊站在20世纪末,当我们回顾文艺理论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时,才发现站在世纪之初的一位伟人王国维。在当时西风东渐的潮流中,他从事了最富有民族主体意识和个人主体性的理论创造,然而他却不是一位抱残守... 论王国维的艺术至境观□顾祖钊站在20世纪末,当我们回顾文艺理论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时,才发现站在世纪之初的一位伟人王国维。在当时西风东渐的潮流中,他从事了最富有民族主体意识和个人主体性的理论创造,然而他却不是一位抱残守阙的腐儒,而是一位具有世界性理论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艺术至境 艺术理想 审美范畴 《人间词话》 典型论 审美意象 别林斯基 中心概念
下载PDF
意存笔先 气韵生动——邓以蜇的艺术至境论
2
作者 王建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35-140,144,共7页
邓以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邓以蜇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中国的艺术家要创造这样至高的艺术境界,需具备一定的人格素养,中国艺术家用其毕生精力追求艺术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并且用"气... 邓以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邓以蜇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中国的艺术家要创造这样至高的艺术境界,需具备一定的人格素养,中国艺术家用其毕生精力追求艺术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并且用"气韵生动"这样一个概念来形容艺术至高的境界。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获得首先要"意在笔先"。邓以蜇从三个方面论析了气韵生动的内涵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蜇 气韵生动 艺术 艺术至境
下载PDF
基于艺术至境美学原理下的乡村景观设计方向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殷正琳 丁山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期99-100,102,共3页
阐述了乡村景观中艺术至境的概念。将原本运用于美学中的艺术至境原理转而运用于乡村景观中,从而将乡村景观的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乡村景观设计往往只注重外在形式美,忽视了整体的意象设计,造成千村一面、缺乏内涵的现象出现。因... 阐述了乡村景观中艺术至境的概念。将原本运用于美学中的艺术至境原理转而运用于乡村景观中,从而将乡村景观的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乡村景观设计往往只注重外在形式美,忽视了整体的意象设计,造成千村一面、缺乏内涵的现象出现。因此,重点探讨了意象和意境理论体系、乡村景观中创造意象和意境的设计原则,以及营造手法,使乡村景观设计在注重经济发展、追求功能形式的同时,向更高的意境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至境 意象 乡村景观设计
下载PDF
人类创造艺术至境的三种基本形态 被引量:4
4
作者 顾祖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3-62,共10页
一、艺术至境三美神 “至境”一词,不见于新版《辞源》,其实前人已经把它创造出来。清人叶燮在《原诗》中说: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 一、艺术至境三美神 “至境”一词,不见于新版《辞源》,其实前人已经把它创造出来。清人叶燮在《原诗》中说: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至境 基本形态 《辞源》 不可解 叶燮 意象论 黑格尔 典型论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城市景观设计的艺术至境
5
作者 邵靖 过伟敏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4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意象 城市形象 艺术至境 审美主体 凯文·林奇 “意” 城市空间环 山水城市
下载PDF
古代诗歌四元艺术至境比较
6
作者 胡元坎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划分四元艺术至境 。
关键词 古代 诗歌 艺术至境 比较研究 至境典型 艺术思维模式 至境意象 至境兴象
下载PDF
诗歌四元艺术至境格局刍议:典型篇
7
作者 胡元坎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6-40,79,共6页
在诗歌领域 ,诗歌的艺术至境也是多元的。中国传统诗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对诗歌创作体式的影响十分具体 ,借用“典型”一词来概括赋体诗之艺术至境 。
关键词 赋体诗 典型 艺术至境
下载PDF
《艺术至境论》
8
作者 方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6-158,共3页
五四以来,好几代文艺理论家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实现中西文论的真正融合。宗白华在30年代曾经预言,未来的美学中应当有中国人的理论贡献;70年代刘若愚在大洋彼岸提出了建构“世界文学理论”的设想,主张把中国古典文论中具有... 五四以来,好几代文艺理论家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实现中西文论的真正融合。宗白华在30年代曾经预言,未来的美学中应当有中国人的理论贡献;70年代刘若愚在大洋彼岸提出了建构“世界文学理论”的设想,主张把中国古典文论中具有普遍性、世界性的东西输入现代文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至境 中国古典文论 文艺理论家 中西文论 30年代 理论贡献 文学理论 70年代
下载PDF
开拓文学理论研究的广阔空间──顾祖钊《艺术至境论》评介
9
作者 一丁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开拓文学理论研究的广阔空间──顾祖钊《艺术至境论》评介一丁(一)社会分工产生了精神生产者.文学产品就一天天丰富起来.这是因为古今中外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个性与审美理想去追求艺术的至境,随之而来的是对文学产品... 开拓文学理论研究的广阔空间──顾祖钊《艺术至境论》评介一丁(一)社会分工产生了精神生产者.文学产品就一天天丰富起来.这是因为古今中外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个性与审美理想去追求艺术的至境,随之而来的是对文学产品及文艺现象的认识与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研究 艺术至境 文艺现象 意象化 艺术形象 韵味无穷 审美特征 文艺理论 虚实相生 八十年代
下载PDF
“艺术至境论”小议
10
作者 杜慧 《河南农业》 2015年第4期50-51,共2页
为了将人类从一元论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顾祖钊教授在充分分析和把握了三种单一的艺术至境范畴后,提出了独特的三元艺术至境论,为艺术理论思维的超越和解放提供了契机。三元艺术至境论将典型、意象、意境三种艺术至境形态创造性地综... 为了将人类从一元论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顾祖钊教授在充分分析和把握了三种单一的艺术至境范畴后,提出了独特的三元艺术至境论,为艺术理论思维的超越和解放提供了契机。三元艺术至境论将典型、意象、意境三种艺术至境形态创造性地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多元的文艺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解释多元丰富的人类艺术实践。顾祖钊教授的三元艺术至境论为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艺学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世界文艺理论资源输入了新鲜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至境 意象
下载PDF
论艺术至境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祖钊 《文艺争鸣》 CSSCI 1992年第2期30-37,29,共9页
人类虽已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艺理论著作,提出过数不清的论点和体系,但至少还有一个领域、一种现象,至今尚未被充分认识。这就是艺术至境的领域和艺术至境观。古往今来许多文论家,常常由于艺术至境观不科学,而导致了理论的片面和局限,有... 人类虽已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艺理论著作,提出过数不清的论点和体系,但至少还有一个领域、一种现象,至今尚未被充分认识。这就是艺术至境的领域和艺术至境观。古往今来许多文论家,常常由于艺术至境观不科学,而导致了理论的片面和局限,有的甚至可以造成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文艺发展的重大失误,引起惨痛的历史教训。非科学的艺术至境观,已经成为束缚人类文艺理论思维的一条绳索。因此我们认为:建立科学艺术至境观的时代应当开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至境 现实主义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历史教训 创作方法 基本形态 别林斯基 王国维 典型论
原文传递
一曲锦瑟蕴奇象 几回夜雨入幽境——《锦瑟》与《夜雨寄北》艺术特色之比较
12
作者 李园园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35-36,共2页
李商隐的诗篇深情绵邈、哀怨感伤,是晚唐诗坛的最后一座高峰。本文试从艺术至境论的角度,对其两篇代表作——《锦瑟》和《夜雨寄北》进行比较,发掘二者所展现的不同艺术至境形态,并阐释它们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依托的关系。
关键词 艺术至境 意象
下载PDF
艺术至境: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13
作者 欧阳君山 《金融博览》 2015年第9期86-86,共1页
庄生所论“与天地精神往来”是艺术的本来,也是艺术的巅峰,好的艺术就是夺天地之造化——可天地之造化如何夺呢?或者说,真正的艺术创作状态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键词 艺术至境 平湖 创作状态 天地 造化
原文传递
意境的时空结构和审美功能系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进 高红霞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7-93,共7页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至境 ,是由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独特时空体 ,它凝结着国人的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意境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 ,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整合 ,是传统言意论与意象论思想的融合和升华。...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至境 ,是由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独特时空体 ,它凝结着国人的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意境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 ,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整合 ,是传统言意论与意象论思想的融合和升华。这一结构作为基础制约着其中各个审美要素及相互关系 ,也使其诗学功能的发挥呈现出系统性。在意境阐释中 ,系统论思想方法仍是有效的理论利器 ,而对意境中时间性含蕴的发掘当是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体 非线性 艺术至境 审美功能系统 系统论 层逆性 言意说 意象说 涌现性
下载PDF
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的“恨诗”及其艺术特质
15
作者 温玉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56-60,共5页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恨,恨人生不得意,推己及人,也恨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恨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恨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关键词 李贺诗歌 解脱 艺术至境 硬性意象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把握“意境”
16
作者 赵文静 《文理导航》 2014年第25期17-17,共1页
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创立的最高审美范畴。意境是诗的生命,诗歌教学必须分析意境。如果只是按照字面上加以疏通,然后简单生硬地归纳出主题思想,平板机械地罗列几条写作特点,
关键词 文学意 诗歌教学 中学语文 中国古代文学 艺术至境 文学追求 审美范畴 主题思想
下载PDF
简论顾祖钊先生诗学体系的创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继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顾祖钊的诗学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审美化语境下中国诗学意识自觉的一项创获,以三维整体观取代二元平面逻辑为中国现代诗学传统增添了新质。他的体系之基本要素是"艺术至境论"、"三元观念论"、"引进—超越论... 顾祖钊的诗学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审美化语境下中国诗学意识自觉的一项创获,以三维整体观取代二元平面逻辑为中国现代诗学传统增添了新质。他的体系之基本要素是"艺术至境论"、"三元观念论"、"引进—超越论",在"以中融西"的过程中"以中正西",从而保存华夏诗学的文化同一性与独特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至境 三元观念 引进—超越论
下载PDF
现实与理想之间——对达·那楚克道尔吉《渴望自由》一诗的文化解读
18
作者 满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12,共8页
悲观情绪、堪忍态度、现实与理想、灵魂与肉体的分裂为《渴望自由》一诗的特征。该诗描写了现实与理想、灵魂与肉体的分裂、矛盾和对立,从而营造了一个无极世界、宏达的意义场和艺术至境。现实与理想的对立、肉体与灵魂的抗争中诗人在... 悲观情绪、堪忍态度、现实与理想、灵魂与肉体的分裂为《渴望自由》一诗的特征。该诗描写了现实与理想、灵魂与肉体的分裂、矛盾和对立,从而营造了一个无极世界、宏达的意义场和艺术至境。现实与理想的对立、肉体与灵魂的抗争中诗人在思考人生、生命、存在和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观情绪 堪忍态度 艺术至境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祖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转换 艺术至境 王国维 宗白华 审美范畴 古代文论 文论体系 审美意象
下载PDF
谈“中西融合”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祖钊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现代转换 古代文论 “中西融合” 中西文论 文学理论 中国特色 中国古代 世界性 艺术至境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