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变迁视域下的安徽花鼓灯和泗州戏艺术重构研究
1
作者 朱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89,95,共6页
基于“社会变迁”的语言环境、视域下对安徽花鼓灯、泗州戏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形成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归纳,对全球化、世界化的语言环境下对各种创新创造形式进行审视与分析,深度探索与研究安徽花鼓灯和泗州戏的传承发展与发展文... 基于“社会变迁”的语言环境、视域下对安徽花鼓灯、泗州戏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形成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归纳,对全球化、世界化的语言环境下对各种创新创造形式进行审视与分析,深度探索与研究安徽花鼓灯和泗州戏的传承发展与发展文艺,指出:安徽花鼓灯和泗州戏在当前大发展与大调整的时代背景,其艺术的重构中需以增强文化认同感、自信心为基本导向,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调整与适宜的文化选择,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最终与“和而不同”的多元化、多样化文化发展格局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安徽花鼓灯 泗州戏 艺术重构
下载PDF
《喜乐街》中的即兴喜剧元素与电视艺术重构
2
作者 于晓娟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6-68,共3页
我国即兴喜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喜乐街》是一档即兴喜剧类综艺节目,其依托一定的文化资源打造。《喜乐街》在节目中充分运用了即兴喜剧的戏剧元素,并且这些戏剧元素是为电视节目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喜乐街》是对即兴喜剧的电视艺... 我国即兴喜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喜乐街》是一档即兴喜剧类综艺节目,其依托一定的文化资源打造。《喜乐街》在节目中充分运用了即兴喜剧的戏剧元素,并且这些戏剧元素是为电视节目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喜乐街》是对即兴喜剧的电视艺术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乐街》 即兴喜剧 戏剧元素 电视艺术重构
下载PDF
家族记忆和原罪想象——论霍桑黑色小说的艺术重构
3
作者 杨彦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44-147,156,共5页
霍桑作为美国清教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以奇诡神秘的方式书写宗教人物。笔者主要探讨了他的黑色小说,并以《年轻的布朗大爷》为例,考察霍桑在加尔文教和超验主义的矛盾中完成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他如何将清教的困境与神秘主义的原罪想... 霍桑作为美国清教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以奇诡神秘的方式书写宗教人物。笔者主要探讨了他的黑色小说,并以《年轻的布朗大爷》为例,考察霍桑在加尔文教和超验主义的矛盾中完成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他如何将清教的困境与神秘主义的原罪想象、家族记忆以艺术重构的方式表达在作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记忆 艺术重构 原罪想象
下载PDF
论子弟书对“西游故事”的艺术重构——基于体式成规的考察
4
作者 赵毓龙 冯伟 《艺术广角》 2021年第5期96-102,共7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西游学”界研究视野的拓展,越来越多的“西游故事”文本被纳入考察范围。这些文本体异性殊,涉及多种文体(类),涵盖多种民族、地域、信仰、媒介系统,极大丰富了《西游记》研究的文献基础,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西游学”... 新世纪以来,随着“西游学”界研究视野的拓展,越来越多的“西游故事”文本被纳入考察范围。这些文本体异性殊,涉及多种文体(类),涵盖多种民族、地域、信仰、媒介系统,极大丰富了《西游记》研究的文献基础,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西游学”的阐释深度与广度。然而,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这些文本的讨论基本上仍是在“一个中心,两个命题”的传统框架内展开的。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百回本《西游记》小说(尤其是“世德堂本”,简称“世本”)为中心;“两个命题”,指“成书问题”与“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故事 子弟书 百回本《西游记》 世德堂本 《西游记》研究 艺术重构 媒介系统 深度与广度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与艺术重构——宋代《大理国梵像卷》和清代摹本《法界源流图》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启耀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42,共13页
12世纪,中国西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大理国诞生了一幅绘画长卷名作《大理国梵像卷》。500多年后,实现一统的大清皇帝命宫廷画师在藏传佛教僧侣指导下,对《大理国梵像卷》进行分解和临摹,形成《法界源流图》和《蛮王礼佛图》两个摹本。分... 12世纪,中国西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大理国诞生了一幅绘画长卷名作《大理国梵像卷》。500多年后,实现一统的大清皇帝命宫廷画师在藏传佛教僧侣指导下,对《大理国梵像卷》进行分解和临摹,形成《法界源流图》和《蛮王礼佛图》两个摹本。分析《大理国梵像卷》和《法界源流图》(《蛮王礼佛图》已轶)在整体结构和表现细节上的差异可以看到,这一从原作到摹本的“仿制”式艺术重构,由于时空差异、国家思想差异和权力关系差异,实际上已经成为统一国家意志下的政治规训和文化再造事件。两件视觉历史文本,显示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在国家思想、图像认知和艺术表现上的微妙差异,透露出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认同的丰富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国梵像卷 法界源流图 文化认同 艺术重构
下载PDF
《神奇动物在哪里》与历史的艺术重构 被引量:2
6
作者 邵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由大卫·耶茨和J.K.罗琳合作完成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延续了《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魔法世界设定,同时在创作上也延续了向历史寻求资源的故事言说习惯。其对历史的重构是指在一个看似架空的世界中,以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由大卫·耶茨和J.K.罗琳合作完成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延续了《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魔法世界设定,同时在创作上也延续了向历史寻求资源的故事言说习惯。其对历史的重构是指在一个看似架空的世界中,以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矛盾作为电影的戏剧冲突,从而敦促人们反思历史或现实中的类似事件,并对其中的是非曲直进行追问。文章从历史叙事、现实旨归、女性与历史批判力量三方面,分析《神奇动物在哪里》对历史的艺术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奇动物在哪里》 大卫·耶茨 历史 艺术重构
下载PDF
视知觉视角下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艺术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莉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21-123,共3页
装饰材料是构成室内空间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材料的视知觉语言的组织与运用所呈现的空间意象都不同。对装饰材料的艺术重构,关键在于掌握装饰材料的视知觉语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的经验认识,对其进行解构与重构,丰富... 装饰材料是构成室内空间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材料的视知觉语言的组织与运用所呈现的空间意象都不同。对装饰材料的艺术重构,关键在于掌握装饰材料的视知觉语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的经验认识,对其进行解构与重构,丰富装饰材料的表达语汇,将材料与空间、环境、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重新组合加以运用,呈现出全新的室内空间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 室内设计 装饰材料 艺术重构
下载PDF
文化融合语境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艺术重构解析
8
作者 王凡 刘凯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7期112-114,共3页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哪吒民间传说的艺术性重构。首先,主题的现代化重构,即由宗教、孝义主题逐渐走向对奋斗、实干精神的赞美与讴歌,主题更具现代性特征;其次,对哪吒形象的重构,哪吒由最初的忿怒相,经儿童俊美...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哪吒民间传说的艺术性重构。首先,主题的现代化重构,即由宗教、孝义主题逐渐走向对奋斗、实干精神的赞美与讴歌,主题更具现代性特征;其次,对哪吒形象的重构,哪吒由最初的忿怒相,经儿童俊美相,最终到融合传统文化特征的三维动画形象,可以看出中外文化融合的时代性印记;最后,对场景与道具的艺术性重构,该剧场景及道具塑造更强调视觉效果与娱乐功能,主要是受到现代商业文化传播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化融合 哪吒之魔童降世 艺术重构
下载PDF
历史还原与艺术重构:电影《赤壁》的文人形象
9
作者 魏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电影《赤壁》将历史还原和艺术重构进行了有效协调来塑造人物,既还原了人物的历史本真形象,又通过艺术重构的手法,使其融合成鲜明生动、层次丰富的艺术形象。相对于勇猛果敢的武将群象的趋同性,本片对文人的塑造更富于个性化,通过细腻... 电影《赤壁》将历史还原和艺术重构进行了有效协调来塑造人物,既还原了人物的历史本真形象,又通过艺术重构的手法,使其融合成鲜明生动、层次丰富的艺术形象。相对于勇猛果敢的武将群象的趋同性,本片对文人的塑造更富于个性化,通过细腻的视听语言、情感的碰撞和多重叙事手法,使文人形象非常立体和饱满,凸显了主创者在历史还原和艺术重构过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现实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赤壁》 历史还原 艺术重构 文人形象 塑造
下载PDF
基于沉浸式交互装置的园林文化艺术重构
10
作者 黎素婷 王小予 昃跃峰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第5期212-213,共2页
本文介绍了园林文化在现今审美意识中传承的方式、为何选择浸没式交互装置重构园林文化以及重构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园林文化 沉浸式交互装置 艺术重构
下载PDF
动画电影制作中传统符号的创新性重构
11
作者 吴大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6-140,共5页
动画电影中的传统符号,如同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通过现代化设计、文化融合与技术创新焕发新生。通过分析经典动画电影,可看出这些符号是如何在光影交错中重塑生命力的。创新的重构不仅赋予动画艺术新的灵魂,还能在观众心中激起文化共鸣... 动画电影中的传统符号,如同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通过现代化设计、文化融合与技术创新焕发新生。通过分析经典动画电影,可看出这些符号是如何在光影交错中重塑生命力的。创新的重构不仅赋予动画艺术新的灵魂,还能在观众心中激起文化共鸣,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和观赏魅力,为未来动画创作点亮希望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传统符号 艺术重构 文化融合 现代化改造
下载PDF
《哈姆莱特》在当代中国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旭东 蒋永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135,共8页
《哈姆莱特》提供了一个文本跨文化旅行的典型案例。这个从英国到中国漫长的文化旅途从严复就开始了。然而就对《哈姆莱特》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的总体成绩而言,当代1中国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从古装戏、实验话剧到电影,当代中国以多... 《哈姆莱特》提供了一个文本跨文化旅行的典型案例。这个从英国到中国漫长的文化旅途从严复就开始了。然而就对《哈姆莱特》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的总体成绩而言,当代1中国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从古装戏、实验话剧到电影,当代中国以多种艺术形式对《哈姆莱特》进行了改编与艺术重构。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运用不同的文体表现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悲剧,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对话的一种形式。而中国读者与学者从异域文化的视野对《哈姆莱特》的解读,以及以多种方法对《哈姆莱特》的研究,也会使对世界名著的审美欣赏与学术研究具有跨文化的共性与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研究 改编 艺术重构 跨文化
原文传递
艺术概念的重构及其对后现代艺术现象的阐释——阿格妮丝·赫勒的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傅其林 赵修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7,共7页
布达佩斯学派最重要的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在后现代视角主义哲学基础上消解了现代大写的艺术概念,重新确定了艺术存在的边界,并对后现代艺术现象持以同情的理解,彰显出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范式。
关键词 视角主义 艺术重构 后现代艺术
下载PDF
管窥古民居改建中新旧文化交融的研究与实践——外表艺术设计重构
14
作者 欧亚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1期194-196,共3页
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人们忽略了城市建设中应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建筑形式上达到了一个高度雷同的时代,建筑形式的问题日渐突出。怎样对待现有存在的大量古民居成为了... 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人们忽略了城市建设中应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建筑形式上达到了一个高度雷同的时代,建筑形式的问题日渐突出。怎样对待现有存在的大量古民居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古民居有少部分被围起来做"标本"的,可离民众的距离很远,大部分散落在民间的古民居大多数仍处在使用期,但功能、设施、外观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根据法规条例得不到保护的一般性古民居,随着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与饱和该何去何从,能否灌入新的"生命力"将其重生成为近几年来建筑设计界关注的焦点。应用艺术设计重构,可以更好地诠释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古民居遇到的问题。古民居改建具有循环使用的特性。通过循环使用,资源可以转化和再利用,更好的保护环境,使得整个建筑形态让人从情感上有认同感,同时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得以维持和发展。艺术设计可以更好地传递及表达相关信息,将其展示在古民居建筑的外表,让古民居更加适合现今人们的审美及功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民居 新旧文化交融 外表艺术重构
下载PDF
《东庄图》对江南园林的艺术重构及绘画意境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莉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68,共2页
《东庄图》作为明代山水园林画名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及悠远的绘画意境。本文对这一图册的创作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并对画作内容进行了阐述。其作者沈周在画中融入了自身的主观情感,采用写意的创作手法,以简笔勾勒的局部山水来象征全景... 《东庄图》作为明代山水园林画名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及悠远的绘画意境。本文对这一图册的创作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并对画作内容进行了阐述。其作者沈周在画中融入了自身的主观情感,采用写意的创作手法,以简笔勾勒的局部山水来象征全景山水,表现出了明代文人的精神寄托与审美追求。文章探讨了此图的绘画意境及艺术特色,即画者以润厚的笔触及精湛的技巧表现出了画作轻灵、圆融而悠远的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庄图》 江南园林 艺术重构
原文传递
运河社会变迁与扬州杖头木偶戏的艺术重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路璐 吕金伟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4,160,共9页
大运河的开凿对扬州杖头木偶戏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早在唐代,大运河便形塑了扬州木偶戏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根基。清代中期以前,运河城市扬州的兴盛促进了杖头木偶戏的发展。清末民国时期,扬州逐渐衰落,杖头木偶戏艺人离开扬州,转向周... 大运河的开凿对扬州杖头木偶戏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早在唐代,大运河便形塑了扬州木偶戏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根基。清代中期以前,运河城市扬州的兴盛促进了杖头木偶戏的发展。清末民国时期,扬州逐渐衰落,杖头木偶戏艺人离开扬州,转向周围地区的乡镇,展现出强大的文化适应能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扬州日益发展,艺人带着杖头木偶戏再度回到扬州,成为纳入国家正式编制的从业者。及至今日,扬州杖头木偶戏积极与新的文化语境发生对话,聚焦于叙事与空间展演形式的重构、人才培养的重构,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其他艺术的养分,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依托乡土表演艺术展现运河宏大叙事的重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扬州杖头木偶戏 社会变迁 艺术重构
原文传递
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婷 《江苏陶瓷》 CAS 2014年第3期51-51,55,共2页
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当代紫砂艺术界里,延续传统艺术与文化创新是两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前者急剧扩散,成为最为流行的风尚,后者似乎也在试图对前者进行超越,这种现象也符合了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审视当下紫砂壶艺的境况,我们不难发现传统... 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当代紫砂艺术界里,延续传统艺术与文化创新是两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前者急剧扩散,成为最为流行的风尚,后者似乎也在试图对前者进行超越,这种现象也符合了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审视当下紫砂壶艺的境况,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其实有更多的纠结、互动与暗合。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合谋,是推进中国当代紫砂壶艺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应有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艺术重构 平安如意壶 一路连科壶
下载PDF
艺术性重构 “翻转”信息技术课堂
18
作者 陈小磊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第2期72-73,共2页
信息技术高效教学方法是当前学界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艺术性重构,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通过转化角色、强化过程、指定任务、学科整合、自主纠错等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翻转”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艺术重构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审美意象的艺术重构——从四川扬琴《蜀道》谈起
19
作者 李雪梅 《现代艺术》 2022年第11期93-94,共2页
金秋九月,四川扬琴《蜀道》再传捷报,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笔者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审美意象的艺术重构,浪漫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情怀相交织,意境悠远,意味幽深,意蕴悠长,意象宏阔。一、蜀道之道:浪漫精神与现实生活的相互... 金秋九月,四川扬琴《蜀道》再传捷报,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笔者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审美意象的艺术重构,浪漫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情怀相交织,意境悠远,意味幽深,意蕴悠长,意象宏阔。一、蜀道之道:浪漫精神与现实生活的相互映照《蜀道难》是李白留下的千古名篇,笔势雄浑,恣意纵横,境界博大浩淼,有“落笔撼五岳,笑傲凌沧州”的气魄,道出了自古以来蜀道的艰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精神 《蜀道难》 浪漫精神 艺术重构 蜀道 现实生活 审美意象 群星奖
原文传递
浅谈武星宽教授水墨重彩画作的重构艺术形式
20
作者 白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年第36期100-100,共1页
武星宽教授水墨重彩画作的重构艺术形式描绘出心无旁骛,醉心自然的艺术氛围,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以画形传意见胜,其艺术技法、内容和形式均展现出自然之灵,尽显“浮云高士迹,枯木道人心”的艺术意境,是... 武星宽教授水墨重彩画作的重构艺术形式描绘出心无旁骛,醉心自然的艺术氛围,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以画形传意见胜,其艺术技法、内容和形式均展现出自然之灵,尽显“浮云高士迹,枯木道人心”的艺术意境,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笔墨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艺术形式 水墨重彩 朴素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