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鉴赏与艺术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少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2,8,共7页
阿瑟·丹托说:"在阐释有结果之前,欣赏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正点明了艺术鉴赏和艺术阐释的一种关系:艺术阐释决定艺术鉴赏。20世纪以来的解释学艺术理论试图以艺术接受为出发点来读解艺术、艺术... 阿瑟·丹托说:"在阐释有结果之前,欣赏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正点明了艺术鉴赏和艺术阐释的一种关系:艺术阐释决定艺术鉴赏。20世纪以来的解释学艺术理论试图以艺术接受为出发点来读解艺术、艺术作品。以艺术接受为中心的接受美学显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和误区,尤其是有着存在着忽视艺术创作主体和忽视作品客观标准的倾向。因而,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寻求正确认识艺术鉴赏中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观众(鉴赏者)之间的关系,在构建当代的艺术鉴赏理论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鉴赏 艺术阐释 艺术接受
下载PDF
《南京!南京!》:历史真实的艺术阐释与颠覆解构
2
作者 郭鹏群 文俊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6-67,共2页
陆川的《南京!南京!》,对真实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艺术阐释,着重把目光集中在了大屠杀中的个人抵抗以及战争环境下普通人的各种反应,具有宽广的悲悯情怀与超越历史的广阔视野。但电影在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对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中... 陆川的《南京!南京!》,对真实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艺术阐释,着重把目光集中在了大屠杀中的个人抵抗以及战争环境下普通人的各种反应,具有宽广的悲悯情怀与超越历史的广阔视野。但电影在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对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中国百姓以及德国人拉贝的人性反思,均出现了断裂错位,从而也产生了无可挽回的艺术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艺术阐释 艺术缺憾
下载PDF
论艺术阐释话语中的文学化表达
3
作者 凌晨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文学家是艺术阐释话语中文学化表达的主体。他们善于把绘画作品当作视觉寓言去解读,让目光穿透画面表层,直抵深层意蕴。他们像看一出戏一样看一幅画,像讲一个故事一样解释一件艺术作品。借助文学修辞、通过情感投注、发挥符号化想象是... 文学家是艺术阐释话语中文学化表达的主体。他们善于把绘画作品当作视觉寓言去解读,让目光穿透画面表层,直抵深层意蕴。他们像看一出戏一样看一幅画,像讲一个故事一样解释一件艺术作品。借助文学修辞、通过情感投注、发挥符号化想象是他们评论艺术作品的主要途径。心理分析师的自我定位以及测知真相的目标预设则解释了文学家面对艺术品时何以如此的原因。而在符号和意义层面上与画家有意无意的较量,也无疑增加了艺术阐释话语的文学化表达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阐释 话语 文学化表达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与现代性——兼评傅星寰《现代性视域下俄罗斯思想的艺术阐释》
4
作者 刘勇刚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43-45,共3页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民族,东西文化的对峙使这个民族彷徨无依,精神困惑。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衍生了现代性。现代性的反思绝不是一个外在的"他者",而是内在地映现于俄罗斯文学本身的东西。俄罗斯文学的五大题材在现代...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民族,东西文化的对峙使这个民族彷徨无依,精神困惑。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衍生了现代性。现代性的反思绝不是一个外在的"他者",而是内在地映现于俄罗斯文学本身的东西。俄罗斯文学的五大题材在现代性视域下获得了批判性的艺术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现代性 五大题材 艺术阐释
下载PDF
在沟通中揭示生命意义——论艺术阐释作为一种批评方法
5
作者 戴冠青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1年第2期328-342,共15页
文学是一种生命创造,作家的精神个性与生命意义通过文本得以体现并向读者言说。真正的文本解读和文学批评,应该把艺术阐释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力图去破译语言密码,去理解文学作品的象征性言说中所蕴含的信息和启示,去发现语言迷雾后面的... 文学是一种生命创造,作家的精神个性与生命意义通过文本得以体现并向读者言说。真正的文本解读和文学批评,应该把艺术阐释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力图去破译语言密码,去理解文学作品的象征性言说中所蕴含的信息和启示,去发现语言迷雾后面的生命律动和精神价值,达到与文本及文本创造者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揭示生命意义,由此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中所建构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艺术阐释 交流沟通 生命意义
下载PDF
阐释的守界与跨界——论阿多诺《美学理论》的艺术阐释学
6
作者 周静 《海峡人文学刊》 2023年第3期40-48,157,共10页
艺术品的阐释需求源于其本质上是直观与概念互相中介的产物,无概念的鉴赏判断只有通过概念才得以表征。艺术的真理性内容需要经过哲学的调解才能被主体认知,因而阿多诺主张将艺术阐释上升到哲学形态。艺术阐释的对象是欺骗性和真理性所... 艺术品的阐释需求源于其本质上是直观与概念互相中介的产物,无概念的鉴赏判断只有通过概念才得以表征。艺术的真理性内容需要经过哲学的调解才能被主体认知,因而阿多诺主张将艺术阐释上升到哲学形态。艺术阐释的对象是欺骗性和真理性所编织的“真理性的谜语”,而艺术品的谜语特质导致了艺术阐释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不存在完全把握客体的终极阐释。艺术阐释的方法论要求遵循社会历史化和客体优先的阐释原则,一方面要认识到阐释在主体和语境上的有限性,避免强制阐释和直观阐释;另一方面要拓展阐释的媒介和路径,以模仿式阐释和跨媒介阐释建构主客体之间感性体验的交往模式,为阐释学提供新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艺术阐释 跨媒介阐释 模仿式阐释 幻象
下载PDF
筝曲《云裳诉》文本中的文化意识与艺术阐释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岚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周煜国创作的《云裳诉》是秦筝音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本文从文化意识和艺术阐释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研究秦筝的风格特点以及与陕西地方音乐的渊源关系,从而对古筝音乐的发展引发现实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云裳诉》 秦筝 文化意识 艺术阐释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中虎的形象艺术阐释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中雪 《中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33-34,共2页
南阳汉画像石中虎的形象寄寓了当时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 ,所表现出的飞扬的艺术精神代表着两汉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是汉画像石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 画像石 虎的形象 艺术阐释
下载PDF
地域性·文化符号性·民俗性——当代客家舞蹈道具艺术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简立志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9-105,共7页
道具的使用是当代客家舞蹈在创作中一个共同特征。在客家舞蹈作品中,道具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并与客家自然环境、民俗风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客家舞蹈通过生产生活性道具呈现出地域文化精神与地域认同,道具的不同应用反映... 道具的使用是当代客家舞蹈在创作中一个共同特征。在客家舞蹈作品中,道具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并与客家自然环境、民俗风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客家舞蹈通过生产生活性道具呈现出地域文化精神与地域认同,道具的不同应用反映了客家文化元素、符号、共通的文化性特征。道具在客家舞蹈作品中蕴含着深层意蕴的艺术表达。同时,在民俗活动道具的舞台化应用和民俗舞蹈道具的沿用中建构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舞蹈 道具 艺术阐释
下载PDF
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艺术阐释——以《典论·论文》的英译与评论为例
10
作者 朱玲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7-80,共4页
从《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可以看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阐释充分展示了施莱尔马赫艺术阐释的内涵:从文本本身出发,尊重其差异或特色、采用灵活的阐释原则、运用心理学解释和语法解释手段。其中《典论·论文》的英译与评论,尤其... 从《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可以看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阐释充分展示了施莱尔马赫艺术阐释的内涵:从文本本身出发,尊重其差异或特色、采用灵活的阐释原则、运用心理学解释和语法解释手段。其中《典论·论文》的英译与评论,尤其集中体现了对施莱尔马赫心理学解释任务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中国文论 艺术阐释 心理学解释
下载PDF
红色经典的艺术阐释——多媒体杂技剧《红色记忆》赏析
11
作者 莫非(文/图) 《杂技与魔术》 2021年第6期32-33,共2页
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经典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类型,在各种艺术形式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多媒体杂技剧来说,革命历史叙事在现代审美观照下与杂技的有机结合,不仅使题材内容的呈现更生动和富有视觉冲击力,而且使传统技艺与现代... 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经典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类型,在各种艺术形式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多媒体杂技剧来说,革命历史叙事在现代审美观照下与杂技的有机结合,不仅使题材内容的呈现更生动和富有视觉冲击力,而且使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不断融合、相互发挥作用。济南市杂技团的多媒体杂技剧《红色记忆》以艺术的形式重释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国庆72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剧 革命历史题材 现代科技手段 现实主义创作 红色经典 艺术阐释 多媒体 审美观照
下载PDF
艺术阐释:时装先锋设计的审美解读
12
作者 俐吕昉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4期60-62,65,共4页
为合理解读当今先锋时装设计的审美价值,营造更为包容、开放、有序的审美生态,该文从艺术阐释相对多元化的视角切入,将艺术品的阐释和时装先锋设计的审美进行类比分析,通过艺术理论的推理及相关艺术家、先锋设计师的案例演示,探讨先锋... 为合理解读当今先锋时装设计的审美价值,营造更为包容、开放、有序的审美生态,该文从艺术阐释相对多元化的视角切入,将艺术品的阐释和时装先锋设计的审美进行类比分析,通过艺术理论的推理及相关艺术家、先锋设计师的案例演示,探讨先锋时装设计审美中的多维与统一;强调这种多维并不是无边界的多向延伸,而是受制于主客体及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共鸣情境下的多向挖掘与鉴赏。时装的先锋设计基于它的艺术性而存在,多维统一的审美理念为先锋设计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了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阐释 时装先锋设计 审美
下载PDF
论阿瑟·丹托的艺术阐释论限度及其伽达默尔式方案
13
作者 韩清玉 杜泽慧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丹托在斯泰堡画廊(Stable Gallery)参观沃霍尔的展览时,发现两个外观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盒子,为什么一个是艺术品,而另一个只是普通的肥皂盒,也就是不可分辨性(indiscernible)问题,这一问题成为他艺术哲学的切入点。
关键词 沃霍尔 阿瑟·丹托 艺术阐释 不可分辨性 艺术哲学 伽达默尔 艺术 画廊
原文传递
洛川蹩鼓的艺术阐释
14
作者 库筱蕊 《尚舞》 2024年第16期78-80,共3页
“洛川蹩鼓”是陕西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舞蹈,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蹩”字在洛川县的土语中释译为“蹦跳”。顾名思义,“洛川蹩鼓”就是在“蹩”字引申出的一边蹦跳、一边击鼓的舞蹈形式。在进... “洛川蹩鼓”是陕西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舞蹈,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蹩”字在洛川县的土语中释译为“蹦跳”。顾名思义,“洛川蹩鼓”就是在“蹩”字引申出的一边蹦跳、一边击鼓的舞蹈形式。在进行整鼓舞表演时,躯干的扭拧与下肢的跳跃动作都在鼓点拍子的时值中完成,锣手、鼓手、镶手齐舞,边奏乐、边舞蹈。文章以洛川整鼓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源流、形态提取、文化意指和功能变迁四个方面出发,对洛川蹩鼓进行了艺术闸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蹩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舞蹈 艺术阐释
原文传递
艺术阐释与德国的艺术教育——以汉堡美术学院为例
15
作者 李奕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9年第4期151-152,共2页
艺术阐释可以说是除作品之外,艺术家解释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可能性和重要方式。纵观整个艺术史发展,任何新的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作品的诞生以及被载入史册,都离不开艺术阐释的作用。任何审美观点的形成与审美框架的搭建,都可以借助阐... 艺术阐释可以说是除作品之外,艺术家解释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可能性和重要方式。纵观整个艺术史发展,任何新的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作品的诞生以及被载入史册,都离不开艺术阐释的作用。任何审美观点的形成与审美框架的搭建,都可以借助阐释来获得。即便是有歧义或偏见的阐释,依然能够通过一系列交流与讨论来给予适度纠正,正是从这点出发,德国的艺术教育较为重视艺术阐释的作用。但艺术阐释的能力能够被塑造吗?又是怎样被塑造出来的?文章将以此为契机,做出思考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阐释 艺术教育 解读 判断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阐释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回顾与前瞻——张江教授访谈录
16
作者 张江 韦昊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靠的中国根基。因此,当代中国阐释学研究应当在吸收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蕴藏的丰富阐释学思想资源,使之融入新时代中国学术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中,并结合时代精神和生活实践对其加以提炼和升华,实现现代转化,推动形成更加科学、更可持续、更具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阐释学理论,从而成为我们把握当代生活、凝练时代主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艺术阐释 当代中国阐释
下载PDF
博物馆藏品陈列研究与艺术史阐释——以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新山水画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0-14,45,共6页
博物馆应该使过去的艺术品与当下文化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艺术史研究为这种联系搭建了沟通理解的桥梁。博物馆的收藏标准与策略、藏品的陈列语境、艺术品意义的历史再现,需要艺术史的阐释作为学术支持。本文着眼于博物馆与艺术史研究中的... 博物馆应该使过去的艺术品与当下文化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艺术史研究为这种联系搭建了沟通理解的桥梁。博物馆的收藏标准与策略、藏品的陈列语境、艺术品意义的历史再现,需要艺术史的阐释作为学术支持。本文着眼于博物馆与艺术史研究中的新课题,以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新山水画研究为例,融会画史、画迹、画论的重要相关内容,形成这种绘画风格作为博物馆的藏品陈列研究需要建立相应的艺术史阐释,明示其所探索解决的中国画创新的时代课题,为当下及未来中国画发展所重视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品 陈列研究 艺术阐释 江苏“新山水画”
下载PDF
试论艺术接受中的阐释要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5期67-69,共3页
艺术接受不是一个被动和胁迫的行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倾向性。审美主体的情感重构、创作精神、情感共鸣与审美超越等,共同构成了艺术接受活动中的阐释要素,指导和引领欣赏者深层把握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涵,构建起艺术活动中"体验... 艺术接受不是一个被动和胁迫的行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倾向性。审美主体的情感重构、创作精神、情感共鸣与审美超越等,共同构成了艺术接受活动中的阐释要素,指导和引领欣赏者深层把握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涵,构建起艺术活动中"体验—创作—反馈—接纳"的循环模式,完善了艺术活动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接受 艺术阐释 情感重构 创作精神
下载PDF
“机轴”:中国古代文法理论的象喻思维和艺术阐释
19
作者 谢文惠 孙敏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147,共8页
“机轴”范畴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学象喻式批评的印记。文论家将“机轴”置于作文法理论基石的位置,借此范畴蕴含的创新意味解文法、品文法。在这个意义上,“机杼”“机轴”互为依托,都指涉开自家生面的文法与体格,二者的相似性关联在... “机轴”范畴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学象喻式批评的印记。文论家将“机轴”置于作文法理论基石的位置,借此范畴蕴含的创新意味解文法、品文法。在这个意义上,“机杼”“机轴”互为依托,都指涉开自家生面的文法与体格,二者的相似性关联在宋元时期定格。宋元以降的学者们又以水为参照,将“机轴”范畴推衍扩大至“水机”,对“文心”予以重点阐发,使文法理论范畴的内涵更为精微广博。“机轴”范畴根植于诗文的形式构成,使诗文创新之道得以铺衍开来。在其逻辑生成到内涵演变的过程中,其品类细化至字词句篇章等法,生成了一个文法体系,既关联文本,又依托文势。从纯粹文本言说层面的作文法理论术语,到后来逐渐深入至文本内部蕴含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阐释,“机轴”范畴彰显出文法理论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轴 象喻思维 中国古代文法理论 艺术阐释
原文传递
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麦克尔·鲍德文 查尔斯·哈里森 +1 位作者 美尔·拉姆斯顿 贾春仙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70,共12页
本论文目的在于表明艺术实践、艺术史、艺术批评必须公开讨论,它们必须与其它学科发生某种广泛的,而非仅仅是礼拜仪式性的联系,必须符合独立于思维的世界,如果它是为了获得一部历史而非仅仅作为轶事或历史决定论的一种功能而存在.也需... 本论文目的在于表明艺术实践、艺术史、艺术批评必须公开讨论,它们必须与其它学科发生某种广泛的,而非仅仅是礼拜仪式性的联系,必须符合独立于思维的世界,如果它是为了获得一部历史而非仅仅作为轶事或历史决定论的一种功能而存在.也需要表明,为什么论述这点是重要的;也即将常规艺术讨论的特征归纳为教条的,自我肯定的,相对缺乏真正说明性内容的,这一点有必要澄清并加以辩护.也许会有一些人,他们既非评论家,又非现代主义者,似乎会为这样的特征阐发出一些令人慰籍的言论,而且,确实如此.比如研究文艺复兴艺术的史学家,当今至少可以发现几本不错的书可读,但是总体而言艺术是如何被解释却只是它总体上被视为如何创作出来的一个方面;当今普遍的现代解释和说明的典范模糊了,甚至使艺术创作的条件神秘化了,这种局面之稳固足以影响大多数艺术的讨论.绝大多数人对于艺术讨论正当的焦虑也许可用模糊的问题族来描述.除了那些像日期、维度、地点等也许可以通过事实型答案合理地解决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批评 艺术阐释 现代主义 艺术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人类学家 心理机制 批评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