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道”而“天道”:“艺道”之视域及其生命质地——基于唐宋艺术哲学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桂荣 赵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5,170,共11页
“道”是中国艺术之本体,“艺道”、“文道”之论贯穿于中国古代的艺术哲学思想。“艺道”首先是在“文道”之视域,古代之“文”非现代学科之文学,而是涵纳天地万物之纹理、文饰、文德、文章之文,此经刘勰之“文”的多层阐发,凸显了“... “道”是中国艺术之本体,“艺道”、“文道”之论贯穿于中国古代的艺术哲学思想。“艺道”首先是在“文道”之视域,古代之“文”非现代学科之文学,而是涵纳天地万物之纹理、文饰、文德、文章之文,此经刘勰之“文”的多层阐发,凸显了“文”之“人文”和宇宙天地的旨趣;儒家之艺道经唐韩愈、柳宗元倡“文以明道”至宋而明确,周敦颐、二程和朱熹等将“艺”经“文”提升到“天理”之视域,不仅根植以仁道,亦内植以自然;儒道释三教融合中的欧阳修、苏轼等文人赋予“道”宇宙大生命的自然特质,依此建构“执道为本”、“有道有艺”之“道通为一”的艺道观。因此,“文道”之“艺道”最终体现为文艺之天地大道,其内核便是宇宙万物生生之精神,此博远于历代,辉焕于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道 生命 术哲学
下载PDF
艺道传薪——天津美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科研究生教学展作品选登
2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27,共3页
本次展览,为更清晰地体现出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理念和技法的传承与转化,特由各专业方向导师挑选两到三名自己近年来的学生为一组,并以每组师生作品为一个展陈单元的方式展示。这正是展览“艺道传薪”主题的最为真实的呈现。... 本次展览,为更清晰地体现出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理念和技法的传承与转化,特由各专业方向导师挑选两到三名自己近年来的学生为一组,并以每组师生作品为一个展陈单元的方式展示。这正是展览“艺道传薪”主题的最为真实的呈现。这里选登的作品,遵循展览的理念,以国、油、版、雕的顺序,分为四组,以资读者鉴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研究生教学 方式展示 艺道 美术 术理念 教学过程中 展览
下载PDF
公共空间艺术创作之色彩艺道研究
3
作者 王宗院 《流行色》 2023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空间艺术创作中的色彩艺道,分析其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研究色彩理论、艺术审美及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以提升公共空间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公共空间 色彩艺道 术审美
下载PDF
中国文艺美学之“艺道合一”说
4
作者 李天道 唐君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1-69,共9页
作为宇宙间万物自然的生命原初域,“道”乃是万有大千生命之源,是生命内在活力之所在,也是生成与构成“美”的基元之域。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推崇创作活动中“触目‘道’存”“与‘道’合一”。文艺审美境域营构讲究“艺道合一”... 作为宇宙间万物自然的生命原初域,“道”乃是万有大千生命之源,是生命内在活力之所在,也是生成与构成“美”的基元之域。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推崇创作活动中“触目‘道’存”“与‘道’合一”。文艺审美境域营构讲究“艺道合一”,追求“意在言外”,崇尚“油然而然”“自然天成”,推崇心物交融、人与万物一体;主张文艺创作活动中将人的性情、志趣赋予万有大千,强调文艺创作者个人的修养、性情,注重心性与景象融合、“艺”“道”合一,“道以艺显”“艺以道真”。认为创作活动之妙,在于或寄情感,或吐心声;或象征,或比兴,或言志,或寓意,物我合一,意象一如,情景相交,心物融合,“道以艺卓”“道艺互通”“艺道相融”“艺道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道合一 艺道一如
下载PDF
道通为一——日本古典文论中的“道”、“艺道”与中国之“道”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向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134,共9页
日本的作为抽象名词的"道"是从中国传入的,但这个"道"在日本却失去了作为本原与终极本体的最高抽象意义。日本古代文论对中国之"道"的理解,受制于日本儒学对"道"的"人道"及"圣... 日本的作为抽象名词的"道"是从中国传入的,但这个"道"在日本却失去了作为本原与终极本体的最高抽象意义。日本古代文论对中国之"道"的理解,受制于日本儒学对"道"的"人道"及"圣人之道"的规定,同时又回避了儒学之"道"中的"性"、"理"的抽象内涵,而专指学问或学艺。"道"由此而与日本古典文论产生了密切关系并成为日本古典文论的元范畴,以"道"为中心产生了"和歌道"、"连歌道"、"俳谐道"、"能乐道"等一系列相关文论概念并最终形成了统括性的范畴——"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论 日本古典文论 艺道
下载PDF
略说日本传统体育的“艺道”境界 被引量:4
6
作者 聂啸虎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日本“艺道”文化包括传统体育的内容 ,而传统体育的“艺道”境界高深莫测 ,通过对“诚”和“空寂”的追求可以进入这种境界 ,而其中有 3个步骤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分析这 3个步骤的并行关系 ,借以说明古代日本人为进入“艺道”境界所做... 日本“艺道”文化包括传统体育的内容 ,而传统体育的“艺道”境界高深莫测 ,通过对“诚”和“空寂”的追求可以进入这种境界 ,而其中有 3个步骤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分析这 3个步骤的并行关系 ,借以说明古代日本人为进入“艺道”境界所做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传统体育 艺道境界 精神世界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艺术的艺道互生场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士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0-53,共4页
在艺术文化实践层面上,中国古典艺术的衍生有一个由技至艺、由术至艺的升迁过程;在思想文化精神层面上,则有一种"艺道合一"的审美文化理念在规约、促成这种升迁的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中,正因为... 在艺术文化实践层面上,中国古典艺术的衍生有一个由技至艺、由术至艺的升迁过程;在思想文化精神层面上,则有一种"艺道合一"的审美文化理念在规约、促成这种升迁的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中,正因为受《周易》与老庄思想中的"道"的观念之影响,在由技至艺、由术到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艺术趋归于艺与道相合、天与人相合之至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便传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不同于西方审美现象学,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主体间性特质孕育、形成于艺道互生的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 艺道 审美主体间性
下载PDF
艺道·艺法·艺术家——访音乐家、书法家曹建国
8
作者 胡智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6期68-76,共9页
胡:曹老师,去年8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首届世界艺术顶峰会议,您在这次大会上被推选为世界艺术论坛理事,您是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一位中国大陆代表。据说您在大会上发表了一个引起热烈反响的演讲,您能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吗?曹:这次会... 胡:曹老师,去年8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首届世界艺术顶峰会议,您在这次大会上被推选为世界艺术论坛理事,您是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一位中国大陆代表。据说您在大会上发表了一个引起热烈反响的演讲,您能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吗?曹:这次会议是与世界经济论坛相继举办的,是世界艺术家最高档次的聚会,与会代表共二百多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家 中国 术创造 东方 中国大陆 音乐家 艺道 术工作 意大利 西方
下载PDF
略论艺道与商道
9
作者 任遂虎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艺、商联姻已成为新的趋势 ,商道可以为艺道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促使艺道树立商场观念 ,艺道和商道可以相互拓展生存空间。然而艺、商联姻 ,不等于二者的价值相同 ,艺术之道按精神文化规律运行 ,和按经济规律运行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艺、商联姻已成为新的趋势 ,商道可以为艺道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促使艺道树立商场观念 ,艺道和商道可以相互拓展生存空间。然而艺、商联姻 ,不等于二者的价值相同 ,艺术之道按精神文化规律运行 ,和按经济规律运行的商品之道有着本质的差别。艺术品除了这种交换价值 ,还有它自身的艺术价值。交换价值只能体现经济效益 ,无法体现精神效益。艺术生产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惟利是图必然导致艺术比例的失调。因此 ,艺术的生产需要市场手段和非市场手段相统一的综合调控。这就需要在使用市场杠杆的同时 ,还必须使用政府管理、法规监护、学科调研、舆论导引、社会协作等手段 ,使艺道与商道共生于社会文化结构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道 商联姻 术价值 综合调控
下载PDF
“艺道并进”:突破“语言的牢笼”
10
作者 王苏生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语言符号的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在使用上,人们又总是面临着有限的语言与无限的意义之矛盾。一向被称为驾驭语言的高手的文学家,也常常因文不逮意,意不称物而陷入"语言的牢笼"。为摆脱这种难以言说的痛苦,文学家进... 对语言符号的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在使用上,人们又总是面临着有限的语言与无限的意义之矛盾。一向被称为驾驭语言的高手的文学家,也常常因文不逮意,意不称物而陷入"语言的牢笼"。为摆脱这种难以言说的痛苦,文学家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和探索。"艺道并进"作为一种途径,意味着文学才能的优化。当文学创造者做到了文学之才与文学之能并举,并在"自然而然"中进入无目的合规律性的创造境界,方能为突破"语言的牢笼"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道并进” 突破 “语言的牢笼”
下载PDF
汪曾祺的“人学”与“艺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灵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2-88,127,共8页
汪曾祺在“人学”上持一种平民的民间立场;相应,在“艺道”上,持一种行业态度和“倾向植物”的自然审美意识。作为一名卓越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话语实践策略,他的隐含着双重视角的风俗画般的作品,显示了他的性灵派的儒家的独特的... 汪曾祺在“人学”上持一种平民的民间立场;相应,在“艺道”上,持一种行业态度和“倾向植物”的自然审美意识。作为一名卓越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话语实践策略,他的隐含着双重视角的风俗画般的作品,显示了他的性灵派的儒家的独特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人学 艺道 话语实践策略 双重视角
下载PDF
岁月留痕 艺道尊严
12
作者 阿诚 《中国电子商务》 2006年第6期176-177,共2页
有人说艺术的功能是修正灵魂的,如同教师之于学童,师道尊严无尚崇高。
关键词 艺道 功能 西藏 王仕 尊严 德修养
下载PDF
苏轼的“艺道两进”观
13
作者 申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6-22,共7页
“艺”与“道”的言说是中国艺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针对创作活动中“艺(技)”与“道”的关系,苏轼提出了“有道有艺”“技道两进”“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等观点,本研究将其概括为“艺道两进”观。“道”可以从“灵感”的... “艺”与“道”的言说是中国艺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针对创作活动中“艺(技)”与“道”的关系,苏轼提出了“有道有艺”“技道两进”“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等观点,本研究将其概括为“艺道两进”观。“道”可以从“灵感”的获得中体悟,而“道”不是凭空而得,把握“道”必须在“技艺”上达到高超的水平并逐渐超越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灵感 艺道两进”
下载PDF
艺道无尽 快乐就好
14
作者 姜天雨 《上海艺术家》 2007年第4期42-43,共2页
黄志信是我绍兴路画室的邻居,又是很要好的画友,中午一起吃盒饭,互抽几支香烟,早晚道声问候,温暖得像是兄弟。
关键词 快乐 黄志信 艺道 画友 友谊
下载PDF
“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开幕
15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24期6-6,共1页
为纪念石鲁诞辰100周年,2019年12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石鲁是20世纪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巨匠,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的革命文艺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革命文 石鲁 延安时期 开宗立派 艺道 术展 开幕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艺”观论要
16
作者 韩文革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中国传统“道-艺”观对中国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艺”二元结构中去认识和处理艺术问题,充分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民族性。中国传统“道-艺”观既丰富又立体,其中,“道器”论是对本体(本原之道)与实在(艺术之象)之隐显... 中国传统“道-艺”观对中国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艺”二元结构中去认识和处理艺术问题,充分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民族性。中国传统“道-艺”观既丰富又立体,其中,“道器”论是对本体(本原之道)与实在(艺术之象)之隐显关系的总体归纳;“道贯”论是对艺术创造中“一”与“多”关系的辩证提摄;“载道”论确立了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学“道主而艺从”的文艺认知格局;“同道”论主要涉及文化原型和艺术同构内秘之诠解;“乐道”论表征着中国古代艺术对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之合一的高度提倡。全面了解中国传统“道-艺”观,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和超越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观 民族性
下载PDF
以艺见道与“雅人深致”——沈曾植书画文学要义
17
作者 张毅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5,215,共9页
中国社会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始于晚清民初,如何在世事板荡中保持一份“雅人深致”,乃当时“同光体”诗人沈曾植念兹在兹的文艺宗旨。他提出的通“三关”之说,所标榜的“雅致”,既是宋诗派的创作取向,又是作者个性意识、学问路径与文化修... 中国社会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始于晚清民初,如何在世事板荡中保持一份“雅人深致”,乃当时“同光体”诗人沈曾植念兹在兹的文艺宗旨。他提出的通“三关”之说,所标榜的“雅致”,既是宋诗派的创作取向,又是作者个性意识、学问路径与文化修养的表现,并在以艺见道的书画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道乃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精神所系,作为体现作者胸襟、气韵和风度的“雅人深致”,沈增植的书画题咏蕴含着历经沧桑的深沉情感,以及遭遇劫难时士志于道的文化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致 书画 沈曾植
下载PDF
陶宗仪“由艺进道”书学观述论
18
作者 仝龙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陶宗仪“由艺进道”书学观受元代社会“扶经翼道”思潮及其个人“卫道”意识影响而形成。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以“由艺进道”书学观采择书学史料,后又在《书史会要》中正式提出此概念,并进行理论建构。“由艺进道”书学观使“艺”... 陶宗仪“由艺进道”书学观受元代社会“扶经翼道”思潮及其个人“卫道”意识影响而形成。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以“由艺进道”书学观采择书学史料,后又在《书史会要》中正式提出此概念,并进行理论建构。“由艺进道”书学观使“艺”由艺术形式兼具“卫道”功用,反映了元明之际学人对“艺”“道”关系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书史会要》 书学观
下载PDF
西周的君子之学:道艺与德行
19
作者 李雷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101,共7页
西周金文和先秦礼书保存了西周教育在阶段、科目、内容等方面的文献。西周小学和大学所习科目和内容各有次第。行冠礼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环节,展示了君子之学的内容和重要功能。容体正、颜色齐和辞令顺贯穿冠礼始终,是冠礼礼仪的三个重要... 西周金文和先秦礼书保存了西周教育在阶段、科目、内容等方面的文献。西周小学和大学所习科目和内容各有次第。行冠礼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环节,展示了君子之学的内容和重要功能。容体正、颜色齐和辞令顺贯穿冠礼始终,是冠礼礼仪的三个重要内容,这三事与君子大学阶段的修习科目相适应。这三事属于君子之学的道艺层面,对礼仪礼制义理的体认属于君子之学的德行层面。道艺和德行贯穿于西周教育的始终,它们共同构成了君子之学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君子之学 德行
下载PDF
苏轼“艺道两进”论与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相占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9,共8页
在兼收并蓄孔子"道艺"论和庄子"道技"论的基础上,针对艺术活动中艺与道之间的关系,苏轼提出了"有道有艺"、"技道两进"、"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等观点,从中可以... 在兼收并蓄孔子"道艺"论和庄子"道技"论的基础上,针对艺术活动中艺与道之间的关系,苏轼提出了"有道有艺"、"技道两进"、"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等观点,从中可以概括出"艺道两进"命题。这一理论命题认为:道非凌空而得,而是来自于技艺;一般技艺只有在升华为与道为一的境界之后才能成为艺术。"艺道两进"论深入地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和创造规律,可以视为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对于批判、反思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也具有一定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艺道两进 术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