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破历史的缄默——钱锺书与《秘密的中国》作者的潜对话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刚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82-85,共4页
绰号"愤怒的记者"(Der Rasende Reporter)的捷克德语作家艾尔温·基希于1932年到访中国,对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进行实地采访,获取了关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大众生活等方面的大量原始材料,从而创作出《黄包车... 绰号"愤怒的记者"(Der Rasende Reporter)的捷克德语作家艾尔温·基希于1932年到访中国,对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进行实地采访,获取了关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大众生活等方面的大量原始材料,从而创作出《黄包车、黄包车》《吴淞废墟》《皮影戏》《无意中拜访了几个宦官》等一系列报告文学,结集为《秘密的中国》(China Geheim),翌年于柏林出版。基希认为,报告文学写作的三件法宝分别是指南针式的事实、望远镜式的洞察力及"抒情诗的幻想",这和钱锺书所谓纪实文类须兼有史家的实证精神、哲人的洞察力和小说家的想象力如出一辙。本文通过考察钱锺书与艾尔温·基希的潜对话,探讨包括《史记》《秘密的中国》在内的纪实作品对于打破历史缄默的作用,以及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尔温·基希 钱锺书 《史记》 《秘密的中国》 历史的缄默 非虚构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