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滕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有非特异性抑制HIV-1RT的活性,经稀释后可排除;非核苷类RT抑制剂可在体外直接测定小鼠体内用药后的血清抑制HIV-1RT活性和动态,核苷类RT抑制剂的血清抗HIV-1RT的活性可测出,但血清活性不如非核苷类药物为高,主要因核苷类药物的活性物质是其三磷酸盐,在细胞内转化后形成。此种体外测定小鼠用药后血清活性的体内体外结合的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初步分析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以及估算其生物利用度和清除率。结论:体内与体外相结合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的测定方法,可应用于非核苷类HIV-1RT抑制剂的药效评价,对于核苷类HIV-1RT抑制剂,取血时间要长,并同时测定血清在细胞内的活性,以便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 血清 药效评价 动物实验
下载PDF
1-(3-酞酰亚胺基-2-氧丁基 )-4-取代苯基哌嗪的合成及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昕 王琳 +3 位作者 赵知中 陈湘红 张兴权 陈鸿珊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合成新型的非核苷类 (双杂环苯基 )化合物 ,并观察其抗HIV1 逆转录酶 (HIV1 RT)活性。方法 以氮芥盐酸盐为起始原料 ,与不同取代苯胺反应 ,得到相应的不同取代的哌嗪盐酸盐 ,并与 1 溴 3 酞酰亚胺基 2 丁酮 (4)缩合 ,得到目... 目的 合成新型的非核苷类 (双杂环苯基 )化合物 ,并观察其抗HIV1 逆转录酶 (HIV1 RT)活性。方法 以氮芥盐酸盐为起始原料 ,与不同取代苯胺反应 ,得到相应的不同取代的哌嗪盐酸盐 ,并与 1 溴 3 酞酰亚胺基 2 丁酮 (4)缩合 ,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 11个目标化合物 (5~ 15 )。经1HNMR ,红外和元素分析确定结构。结论 经HIV逆转录酶P 6 6蛋白测定 ,化合物 11,14 ,10和 13有一定抑制HIV1 RT活性 ,其IC50 分别为 2 9 80 ,35 2 0 ,4 3 77和 6 3 76 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酰亚胺基哌嗪 取代苯基哌嗪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合成
下载PDF
3,4-二取代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黎文海 侯金明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苯并六元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目前报道的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疏水的苯环和与苯环相连的酰胺部分。通过对酰胺部分进行结构改造,探索其对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3,4-二取代... 苯并六元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目前报道的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疏水的苯环和与苯环相连的酰胺部分。通过对酰胺部分进行结构改造,探索其对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3,4-二取代香豆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药理活性实验表明,23个化合物中有7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取代香豆素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合成 抑制活性
下载PDF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Ⅱ6-(1-萘甲基)胸腺嘧啶类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孟歌 陈芬儿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54-259,共6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6-(1-萘甲基)取代胸腺嘧啶类(HEPT)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对14个新合成的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分(... 目的进一步研究6-(1-萘甲基)取代胸腺嘧啶类(HEPT)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对14个新合成的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分(NNBP)作用情况进行了对接(Dock)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用模型预测了2个6-(1-萘甲基)取代HEPT类化合物的-logEC50值,结果得以验证。空间立体效应占85.7%,静电立场效应占14.3%。结论对接结果显示:在NNBP中,化合物以蝴蝶双翅形的构象伸展开来,并以芳环与结合腔表面的芳香性氨基酸残基产生疏水性相互作用。6-位引入(1-萘甲基)可显著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空间效应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此模型可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Dock分析 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下载PDF
取代基物化参数用于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原 梅虎 +2 位作者 梁桂兆 杨善彬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7-911,920,共6页
用描述取代基电性、立体性和疏水性的物化参数对6-苯硫基取代胸腺嘧啶HETP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抑制H IV-1逆转录酶的活性进行了QSAR研究。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及留一法交互检验R2cv分... 用描述取代基电性、立体性和疏水性的物化参数对6-苯硫基取代胸腺嘧啶HETP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抑制H IV-1逆转录酶的活性进行了QSAR研究。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及留一法交互检验R2cv分别为0.904和0.848 7。用预测集样本进行外部预测所得R2ext和Q2ext分别为0.928 9和0.929 4。结果表明,影响化合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嘧啶环5位X取代基,其电性和疏水性参数值越小,阻抑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基物化参数 6-苯硫基胸腺嘧啶类化合物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中研1号方”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翁新愚 关崇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8-38,10,共2页
本文研究了中药复方“中研1号方”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HIV-RT)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其对HIV-RT的50%抑制浓度(IC_50)为0.35mg/ml。
关键词 中研1号方 艾滋病毒 逆转录酶 药理 艾滋病
全文增补中
LINE-1编码的逆转录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叶仲杰 刘启鹏 +1 位作者 岑山 李晓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8-376,共9页
逆转录转座子LINE-1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转座子家族,约有500 000个拷贝,占人类基因组总量的17%,同时它也是人类基因组中唯一具有自主转座能力的转座子。LINE-1编码的逆转录酶是LINE-1转座所必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酶在包括肿瘤形成等... 逆转录转座子LINE-1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转座子家族,约有500 000个拷贝,占人类基因组总量的17%,同时它也是人类基因组中唯一具有自主转座能力的转座子。LINE-1编码的逆转录酶是LINE-1转座所必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酶在包括肿瘤形成等重要的病理或生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该酶的活性可阻滞肿瘤发展的进程、恢复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以及改变肿瘤细胞的转录组谱。本文根据近年来对LINE-1编码的逆转录酶的研究进展,介绍该酶通过对非编码RNA转录组谱的调控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散布元件-1 逆转录酶 逆转录转座 非编码RNA 转录组谱 肿瘤
下载PDF
美FDA批准替诺福韦双酯治疗儿科艾滋病毒-1感染患者
8
作者 马培奇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1-51,共1页
2012年1月,美国FDA批准了Gilead科学有限公司的替诺福韦双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Viread)联合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2~12岁儿科艾滋病毒-1感染患者。FDA还同时批准了替诺福韦双酯的3种低剂量规格片剂和1种口服粉剂... 2012年1月,美国FDA批准了Gilead科学有限公司的替诺福韦双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Viread)联合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2~12岁儿科艾滋病毒-1感染患者。FDA还同时批准了替诺福韦双酯的3种低剂量规格片剂和1种口服粉剂,分别用于治疗6~12和2~5岁儿科艾滋病毒-1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1 FDA批准 感染患者 替诺福韦 药物治疗 儿科 FUMARATE GILEAD
下载PDF
美FDA批准膦甲酸钠治疗艾滋病毒感染相关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疱疹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培奇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21期15-15,共1页
2012年5月,美国FDA批准了Clinigen医疗保健有限公司的膦甲酸钠注射剂(foscarnet sodium/Foscavir)两个新适应证,即用于治疗艾滋病毒感染相关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疱疹。膦甲酸钠是无机焦磷酸盐的有机类似物,在体外具有抑制疱疹病毒、包括... 2012年5月,美国FDA批准了Clinigen医疗保健有限公司的膦甲酸钠注射剂(foscarnet sodium/Foscavir)两个新适应证,即用于治疗艾滋病毒感染相关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疱疹。膦甲酸钠是无机焦磷酸盐的有机类似物,在体外具有抑制疱疹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1和单纯疱疹病毒-2复制的活性。膦甲酸钠的药品说明书中带有一有关肾毒性的黑框警示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2 巨细胞病毒感染 艾滋病毒感染 FDA批准 膦甲酸钠 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1 药品说明书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苏龙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57-161,共5页
整合酶 (integrase)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1逆转录病毒的复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而成为抗艾滋病 (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理性的靶点。最近文献报道了大量具有抗整合酶活性的化合物 。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1 整合酶 抑制剂 研究进展 艾滋病 整合酶抑制剂 艾滋病毒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 mRNA及血清Ang-2和ICAM-1水平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华梅 王俊 杨玉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51-85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人瑞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及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74例肝衰竭患者【亚急性肝衰竭(SALF)13例,慢加急性... 目的初步探讨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人瑞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及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74例肝衰竭患者【亚急性肝衰竭(SALF)1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39例和慢性肝衰竭(CLF)2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分离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TERT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2和ICAM-1水平。结果肝衰竭组PBMC hTERT mRNA、血清Ang-2和ICAM-1水平分别为(0.9±0.3)、(1344.6±55.3)ng/L和(540.2±22.4)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分别为(0.4±0.1)、(1062.5±36.2)ng/L和(167.3±15.6)ng/ml,P<0.05】;SALF患者PBMC hTERT mRNA、血清Ang-2和ICAM-1水平分别为(1.5±0.6)、(1507.8±38.2)ng/L和(647.3±26.2)ng/ml,显著高于ACLF患者【分别为(1.2±0.4)、(1398.6±35.8)ng/L和(582.7±24.1)ng/ml,P<0.05】或CLF患者【分别为(0.7±0.2)、(1280.5±46.3)ng/L和(468.9±20.3)ng/m,P<0.05】;经过1~3 m治疗,SALF组死亡3例,ACLF组死亡5例,CLF组死亡4例。结论肝衰竭患者PBMCs hTERT mRNA及血清Ang-2和ICAM-1水平显著升高,它们可能为判断肝损伤程度提供客观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人瑞粒酶逆转录酶 血管生成素-2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圆锥乌头多糖脱蛋白及抗HIV-1 RT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晶 徐晓婷 徐凌川 《齐鲁药事》 2010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从圆锥乌头Aconitum paniculigerum Nakai中提取多糖,并研究圆锥乌头多糖体外抗HIV-1逆转录酶(HIV-1 RT)的活性。方法利用水提醇沉法从圆锥乌头中提取多糖,加入胰蛋白酶脱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通过苯酚硫酸法计算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 目的从圆锥乌头Aconitum paniculigerum Nakai中提取多糖,并研究圆锥乌头多糖体外抗HIV-1逆转录酶(HIV-1 RT)的活性。方法利用水提醇沉法从圆锥乌头中提取多糖,加入胰蛋白酶脱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通过苯酚硫酸法计算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通过考马斯亮蓝法计算蛋白脱除率。以奈韦拉平为阳性对照药测试圆锥乌头多糖体外抗HIV-1逆转录酶(HIV-1 RT)的活性。结果圆锥乌头粗多糖质量百分得率为18.86%;最佳蛋白脱除方法为加入粗多糖量30%的胰蛋白酶,脱除率达到89.2%;对HIV-1逆转录酶(HIV-1 RT)的半抑制率IC50为95.04μg.mL-1。结论圆锥乌头药材中粗多糖含量比较高且具有抗HIV-1逆转录酶(HIV-1 RT)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乌头多糖 苯酚硫酸法 脱蛋白 艾滋病毒-1逆转录酶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HIV-1流行毒株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白旭华 管永军 +8 位作者 张远志 邵一鸣 王冬莉 苏玲 刘小良 赵全壁 杜大卫 JosefKostler HansWolf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应用PCR方法对7份1996年3-5月采集于新疆乌鲁木齐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 应用PCR方法对7份1996年3-5月采集于新疆乌鲁木齐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份样品都为C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组内的基因离散率为1.0%;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这7个毒株与代表印度C亚型毒株及云南德宏州C亚型毒株的序列十分相似,其组间的基因离散率均为3.5%,与非洲C亚型毒株nof的基因离散率为14.0%。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它资料提示,HIV-1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流行时间不长,且其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1毒株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型分析 序列测定 艾滋病毒-1 毒株 膜蛋白基因
下载PDF
EMP-1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业海 唐平章 +5 位作者 徐震纲 祁永发 丁芳 张立勇 王海涛 刘芝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上皮膜蛋白-1(epithelialmembraneprotein-1,EMP-1)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差异,以进一步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喉癌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选取其中之一的EMP-1基因,用半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 目的分析上皮膜蛋白-1(epithelialmembraneprotein-1,EMP-1)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差异,以进一步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喉癌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选取其中之一的EMP-1基因,用半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分析EMP-1基因在不同类型喉癌中的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结果EMP-1基因在不同类型配对喉癌中皆呈低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正常喉粘膜组织(P<0.05),EMP-1基因表达量与喉癌的分化类型、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EMP-1基因与喉癌的发病明显相关,揭示这种关系将有助于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上皮膜蛋白-1基因 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 cDNA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缺氧诱导因子-1α和CD105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艳芬 王东林 +1 位作者 施公胜 黄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1-682,共2页
关键词 人脑胶质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端粒酶逆转录酶 CD105 大学附属医院 手术标本 患者年龄 分期标准
原文传递
CEACAM6、Syndecan-1、PDGFA、HLA-DRB5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丽芳 缪应雷 +2 位作者 杜艳 李红纳 肖玉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2971-2975,共5页
目的:探讨差异表达的CEACAM6、Syndecan-1、PDGFA和HLA-DRB5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EACAM6、Syndecan-1、PDGFA、HLA-DRB5的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差异表达的CEACAM6、Syndecan-1、PDGFA和HLA-DRB5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EACAM6、Syndecan-1、PDGFA、HLA-DRB5的表达水平.结果:CEACAM6、Syndecan-1、PDGF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77±0.23vs0.58±0.14,1.16±0.39vs0.85±0.16,0.90±0.18vs0.78±0.13,均P<0.01),与基因芯片结果吻合;HLA-DRB5在溃疡性结肠炎组中较正常组中表达上调(0.58±0.19vs0.42±0.19,P<0.01),与基因芯片结果不相吻合(HLA-DRB5在UC组中的表达量是正常组的0.28倍).结论:基因芯片和RT-PCR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都是可信的,CEACAM6、Syndecan-1、PDGFA、HLA-DRB5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功能进一步的研究,他们有可能成为溃疡性结肠炎诊治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 多配体聚糖-1 半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HIV-1核蛋白p24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云 董明 张鹏飞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207,共6页
将完整的HIV-1p24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中。使用重组转移质粒与野生型杆状病毒(AcNPV)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筛选获得带有编码p24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在细胞中表达了H... 将完整的HIV-1p24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中。使用重组转移质粒与野生型杆状病毒(AcNPV)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筛选获得带有编码p24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在细胞中表达了HIV核蛋白p24。其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24kD。此重组糖蛋白在免疫荧光,免疫印染和酶联免疫实验中都能被人HIV-1阳性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1 核蛋白 病毒蛋白p^24 昆虫细胞 研制
下载PDF
短发卡RNA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如同 马衍刚 +4 位作者 傅强 冯晶军 孙卫东 杨风海 郭常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2-372,共1页
我们设计针对低氧诱导因子(HIF)-1α,hTERT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人胶质瘤细胞U251,探讨RNA干扰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
关键词 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 低氧诱导因子-1Α 短发卡RNA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凋亡 增殖 人胶质瘤细胞 shRNA
原文传递
3,4-取代喹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文海 侯金明 尤启冬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喹啉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得2-取代丙二酸二乙酯,它再与对氯苯胺或3,4-二氟苯胺缩合,用多聚磷酸环合,最后与卤代烃、取代苯甲酰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喹啉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得2-取代丙二酸二乙酯,它再与对氯苯胺或3,4-二氟苯胺缩合,用多聚磷酸环合,最后与卤代烃、取代苯甲酰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24个目标化合物中有6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取代喹啉酮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合成 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人脑胶质瘤中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
20
作者 吕涛 关俊宏 +2 位作者 陈铎 魏翔泰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方法分析37例脑胶质瘤及9例瘤旁非肿瘤脑组织中Apaf-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37例...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方法分析37例脑胶质瘤及9例瘤旁非肿瘤脑组织中Apaf-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37例胶质瘤中23例Apaf-1mRNA表达下调,而瘤旁脑组织未发现Apaf-1mRNA表达明显下调或者上调;在Apaf-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23例胶质瘤中15例出现甲基化,表达水平无明显下调的14例胶质瘤中仅4例出现甲基化,而瘤旁非肿瘤的9例脑组织中未检测到Ap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论Apaf-1基因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 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 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