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光家园中艾滋致孤儿童养成教育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启文 《社会工作》 2009年第14期28-31,共4页
艾滋致孤儿童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在生活、医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的保障之后,如何搞好其养成教育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艾滋致孤儿童养成教育的背景、特点、重要性、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应当完善阳... 艾滋致孤儿童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在生活、医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的保障之后,如何搞好其养成教育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艾滋致孤儿童养成教育的背景、特点、重要性、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应当完善阳光家园安置模式,对艾滋致孤儿童进行有关做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阳光家园养成教育
下载PDF
我国艾滋致孤儿童的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2
作者 魏婷 毋靖雨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6期122-123,共2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艾滋致孤儿童呈现出了入学率低、辍学率高、成才机会不均等的教育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艾滋致孤儿童教育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教育 救助措施
下载PDF
艾滋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指导中心运作现状及建议——基于对陇川、盈江儿童福利救助安置指导中心的实地考察
3
作者 刘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1-22,132,共3页
经过对陇川、盈江儿童福利救助安置指导中心的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其作用发挥有限。指导中心应建立和加强指导中心与其他多部门合作,明确和进一步加强指导中心的功能、工作、职责,致力于帮助和解决艾滋致孤儿童的经济、教育、社会歧视、... 经过对陇川、盈江儿童福利救助安置指导中心的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其作用发挥有限。指导中心应建立和加强指导中心与其他多部门合作,明确和进一步加强指导中心的功能、工作、职责,致力于帮助和解决艾滋致孤儿童的经济、教育、社会歧视、健康与营养与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救助安置指导中心 救助安置工作
下载PDF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健康危险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静一 赵国祥 +2 位作者 单欢欢 赵俊峰 李晓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其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6~17岁有同胞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双亡)155人参与本研究,根据是否经历同胞分离抚养,把他们分为同胞分离组(n=96)和无同胞分离组(n=59);根据不同的抚养... 目的:探讨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其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6~17岁有同胞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双亡)155人参与本研究,根据是否经历同胞分离抚养,把他们分为同胞分离组(n=96)和无同胞分离组(n=59);根据不同的抚养方式把他们分为艾滋病致孤儿童福利院组(n=97)、家庭式抚养所组(n=8)与家族抚养组(n=50)。采用健康危险行为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饮酒"[(1.6±0.7)vs.(1.4±0.5)]、"打人"[(1.5±0.8)vs.(1.3±0.6)]和"破坏公共财产"[(1.1±0.5)vs.(1.0±0.0)]得分高于无同胞分离抚养组(均P<0.05)。艾滋病致孤儿童福利院抚养组的"打人"得分高于家庭式抚养所和家族抚养组[(1.6±0.8)vs.(1.2±0.4),(1.2±0.4);P<0.05]。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饮酒"和"想要或扬言要伤害他人的行为"[(1.2±0.5)vs.(1.1±0.2)]的得分高于无同胞分离抚养者(均P<0.05)。结论: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可能比没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健康危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同胞分离 健康危险行为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致孤儿童认知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忠虎 季成叶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8-529,共2页
目的了解教育工作者对我国艾滋病流行以及致孤儿童的认知程度,为探索经济、有效、可持续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03名来自艾滋病项目省的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流行态势以及国家有关政策... 目的了解教育工作者对我国艾滋病流行以及致孤儿童的认知程度,为探索经济、有效、可持续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03名来自艾滋病项目省的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流行态势以及国家有关政策了解不足,且对艾滋病的流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行政官员与一线教育者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过80%的人认为艾滋病致孤儿童问题比较严重,100%均认为应优先投入资源,采取措施予以应对。结论针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开展基于社区与学校的关爱与支持工作十分必要;应对开展关爱工作的核心人群即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艾滋致孤儿童 关爱 认知 需求
下载PDF
乡村医生对艾滋病致孤儿童问题的认识与支持现状调查 被引量:12
6
作者 魏南方 许文青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致孤儿童所在村医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艾滋病致孤儿童所在村医生320名,了解其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结果乡村医生(村医)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可能面临问题的认识低于31.0...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致孤儿童所在村医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艾滋病致孤儿童所在村医生320名,了解其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结果乡村医生(村医)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可能面临问题的认识低于31.0%。9.7%的村医不愿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子女看病,19.4%的人曾向村民介绍过艾滋病预防关怀知识,12.2%的人曾到感染者家中引导其积极地生活,9.7%的人曾组织过感染者生产自救。有72.2%的村医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有正确认识,57.2%的村医对医疗注射会增加艾滋病的传播风险有正确认识,48.1%的人对只与一个忠诚的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有正确认识,77.8%的人对使用避孕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有正确认识。结论村医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可能面临的问题普遍认识不足,并有少数村医不愿意给艾滋病致孤儿童看病。在村民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引导感染者积极生活、组织感染者生产自救的村医也很少。动员村医在农村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关怀工作,仍需给予其正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关怀 艾滋致孤儿童
下载PDF
项目县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浅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许文青 王云生 +1 位作者 季成叶 何景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了解项目县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探讨适宜的支持对策。方法对5个项目县251名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结果部分儿童丧失生活希望,感觉生活很不好,原因有父母久病、失去父母、经济困难、比别... 目的了解项目县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探讨适宜的支持对策。方法对5个项目县251名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结果部分儿童丧失生活希望,感觉生活很不好,原因有父母久病、失去父母、经济困难、比别人差、被歧视、家务多等。仅10.8%儿童因得到亲人和社会支持而感觉生活很好。父母病重和死亡使儿童处于长期的负面情绪,如担心、恐惧、痛苦、悲伤、绝望和害怕;因父母去世而痛苦巨大。父/母去世后恢复时间很长。一些儿童出现情绪一行为问题,如入睡困难、做恶梦、老想哭、爱发呆、想发火、不想与人交往、不能集中注意力等。1/3儿童父母患病、去世后社会交往减少,原因是担心别人不愿和自己交往、怕人欺负等。结论父母生病去世给儿童带来了诸多社会心理问题,急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儿童持续的社会心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社会心理
下载PDF
从社会救助到社会保护: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福利体系的重构——以河南省S县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长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3,80,共6页
本文通过问卷对河南省S县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针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救助水平较低、救助专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性救助措施效果一般等问题。基于社会保护理论的视角... 本文通过问卷对河南省S县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针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救助水平较低、救助专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性救助措施效果一般等问题。基于社会保护理论的视角,为了促进艾滋病致孤儿童健康成长,必须构建社会保护取向的社会福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救助 社会保护
下载PDF
参与式艾滋病致孤儿童关怀项目结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文青 李建明 王云生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了解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关怀项目开展3年后的效果。方法征集项目覆盖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志愿者30人,培训后,由儿童自行设计访谈提纲并到社区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进行定性访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的20个家... 目的了解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关怀项目开展3年后的效果。方法征集项目覆盖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志愿者30人,培训后,由儿童自行设计访谈提纲并到社区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进行定性访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的20个家庭的儿童代表中,只有5%(1/20)认为项目的设计不好,原因是“更困难的家庭没有得到帮助”;有10%(2/20)的儿童认为项目的运作过程不好,原因是“艾滋病儿童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对项目的效果受访儿童没有认为不好的;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有20%(4/20)的儿童认为不好,原因是担忧项目的持续性、项目没有解决艾滋病流行的根本问题以及“每月按时给钱可能会造成依赖”等。结论大部分的受访儿童认为项目使儿童、家庭得到了基本需求的支持。儿童参与式的评价在我国是成功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效果评价 儿童参与
下载PDF
安置模式下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心理状况调查——以河南省“阳光家园”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启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在生活、医疗、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保障之后,心理健康便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南省"阳光家园"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心理成长方面的特... 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在生活、医疗、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保障之后,心理健康便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南省"阳光家园"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心理成长方面的特征,力图更加科学地完善"阳光家园"安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阳光家园” 心理状况
下载PDF
社会工作方法在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中的应用——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文晓 《社会工作》 2007年第10期19-20,共2页
社会工作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平等、相信、无条件接纳为其信念,在实践中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价值、尊严与独特性,并采取政策引导、团体活动、个案辅导等手段开发案主潜能与资源,助人自助,实现案主利益最大化。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属于... 社会工作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平等、相信、无条件接纳为其信念,在实践中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价值、尊严与独特性,并采取政策引导、团体活动、个案辅导等手段开发案主潜能与资源,助人自助,实现案主利益最大化。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工作范畴。把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到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传统救助工作的专业化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艾滋致孤儿童 救助
下载PDF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抗逆力解读与培养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启文 《全国商情》 2012年第4期94-96,共3页
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关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纵观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研究的视角多为问题视角,过多强调艾滋病致孤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而忽视了其在困难和挫折中... 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关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纵观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研究的视角多为问题视角,过多强调艾滋病致孤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而忽视了其在困难和挫折中的主体性与抗逆力。因此本文采用优势视角的思维方法呈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主体性和抗逆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优势视角出发,采用微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挖掘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潜能,激发其动力,并营造出良好的外部资源环境,从而全面促进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主体性 抗逆力 危机意识
下载PDF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敏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研究为了了解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00名艾滋病致孤儿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卷总均分大于2分以上的占57.1%,男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女生。... 本研究为了了解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00名艾滋病致孤儿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卷总均分大于2分以上的占57.1%,男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女生。人格量表结果表明艾滋病致孤儿童中男生和女生都普遍偏向于内倾、保守。不同性别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在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下载PDF
传递红丝带精神——关爱艾滋病致孤儿童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凤金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艾滋 父母 艾滋病患者 艾滋致孤儿童
下载PDF
对社区艾滋病致孤儿童开展死亡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学宇 舒勤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6期1079-1080,1098,共3页
结合目前死亡教育的现状及对社区艾滋病致孤儿童开展死亡教育的原因分析,提出对不同应激阶段的致孤儿童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死亡教育,以尽快减小父母死亡对致孤儿童所造成的严重心理创伤,提高致孤儿童再次应对亲属死亡的承受和应对... 结合目前死亡教育的现状及对社区艾滋病致孤儿童开展死亡教育的原因分析,提出对不同应激阶段的致孤儿童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死亡教育,以尽快减小父母死亡对致孤儿童所造成的严重心理创伤,提高致孤儿童再次应对亲属死亡的承受和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艾滋致孤儿童 死亡教育
下载PDF
小组工作在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中的价值揭示——以河南省ZMD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建杰 张长伟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2年第11期42-43,共2页
受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成长环境断裂性的影响,艾滋病致孤儿童表现出社会适应性水平不高的问题。从对社会适应性量表全体被试的分析中发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与总分的相关度超过了正常水平的上... 受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成长环境断裂性的影响,艾滋病致孤儿童表现出社会适应性水平不高的问题。从对社会适应性量表全体被试的分析中发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与总分的相关度超过了正常水平的上限。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在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中主要发挥社会化、康复和能力建设的功能。小组工作的介入使艾滋病致孤儿童实现了从"被动无适应"→"主动要适应"的观念转变,使儿童在互动情景中寻求迫切的社会支持,在游戏中树立自尊、沟通的价值追求,在体验中识别自我应对方式,实现了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水平的综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工作 艾滋致孤儿童 社会适应性
下载PDF
毒品及艾滋病致孤儿童集中教育救助实践探索——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某小学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静 田尚松 +1 位作者 杨会芹 李芹芳 《保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7-81,共5页
云南省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项目县将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毒品及艾滋病致孤学生全免费集中于县直属某小学的各班级,通过社会各界捐助和学校经费倾斜,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医疗等问题。实施在校期间由学校集中救助教养、寒暑假期由乡镇... 云南省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项目县将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毒品及艾滋病致孤学生全免费集中于县直属某小学的各班级,通过社会各界捐助和学校经费倾斜,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医疗等问题。实施在校期间由学校集中救助教养、寒暑假期由乡镇政府接回交给原代理监护人看管的方式,历经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学校集中救助毒品及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特色教育救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毒品和艾滋致孤儿童 集中教育救助模式
下载PDF
爱的风帆——“爱在阳光下”2014年艾滋病致孤儿童北戴河夏令营
18
《健康向导》 2014年第5期58-58,共1页
“我可喜欢看海豚表演了!” “海象擤鼻涕特别好玩,噗噗噗……” “我还想去海边玩!” “我们还会再来北戴河吗?”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北戴河 夏令营 阳光 擤鼻涕
下载PDF
山东省部分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现状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云霞 郑薇 +1 位作者 陶小润 张娜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8期484-486,共3页
目的评价国家《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以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对18岁以下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开展的关怀支持活动效果。方法对调查地区全部18岁以下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6年3月调查儿童107人,接受过关怀支持的艾滋病... 目的评价国家《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以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对18岁以下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开展的关怀支持活动效果。方法对调查地区全部18岁以下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6年3月调查儿童107人,接受过关怀支持的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占80.4%,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中对目前生活满意的占32.7%,曾受到过歧视的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占30.2%;2006年12月(调查儿童115人)调查结果分别为95.7%、71.3%、10.3%,2次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开展的关怀支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今后应继续加强对艾滋病孤儿和脆弱儿童的关怀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致孤儿童 生活状况 评价
下载PDF
社工家园“家庭”式救助孤残儿童
20
《社会工作》 2009年第19期26-26,共1页
最近,信阳社工·如心家园入住仪式举行。信阳社工·如心家园是河南省信阳市孤残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福利园区建设项目之一。经中国社工协会、河南省民政厅热心促成,南香港慈善人士捐资兴建,是一家安置艾滋病孤儿童的家庭式养育... 最近,信阳社工·如心家园入住仪式举行。信阳社工·如心家园是河南省信阳市孤残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福利园区建设项目之一。经中国社工协会、河南省民政厅热心促成,南香港慈善人士捐资兴建,是一家安置艾滋病孤儿童的家庭式养育机构。该养育机构通过组成“新合家庭”,按照“家庭”的模式对艾滋病致孤儿童进行养育和照料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家庭式 社工 家园 艾滋致孤儿童 信阳市 建设项目 救助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