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艾灸时间对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黄阳 邱莲娜 陈海芬 《山西中医》 2016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对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灸1组、艾灸2组和艾灸3组。其中艾灸1组39例,其余两组各38例。3组患者分别予艾灸20、30和40分钟,日行灸疗1次,1个...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对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灸1组、艾灸2组和艾灸3组。其中艾灸1组39例,其余两组各38例。3组患者分别予艾灸20、30和40分钟,日行灸疗1次,1个疗程共为10次。结果:三组间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2.31%(95%CI=78.82%~98.34%)、94.74%(95%CI=81.96%~99.32%)、86.84%(95%CI=71.56%~95.53%),三组之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三个不同艾灸时间均对脑卒中后失眠PISQ总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3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SQ)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3组PSQI总分的评分对比后,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和总分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艾灸2组与艾灸1、3组对比,总评分存在差异(P〈0.05)。结论:每次艾灸时间维持在30 min是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 艾灸时间 匹兹堡睡眠指数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治疗时间及灸量对灸脐疗法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齐萍 杨振杰 +1 位作者 韩兴军 刘学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13期83-83,85,共2页
灸脐疗法简称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脐疗法临床疗效肯定,现笔者从灸脐疗法治疗时间及灸量两个方面探讨其对疗效的影响。
关键词 脐疗 艾灸适宜时间 灸量 疗效
下载PDF
“随年壮任脉灸”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被引量:17
3
作者 冷军 魏方月 +4 位作者 马赛 田梦 刘会敏 郭文 张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随年壮任脉灸”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 目的观察“随年壮任脉灸”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皆给予任脉灸疗法,治疗时间约1.5 h,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随年壮任脉灸”疗法。1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记录两组患者24 h排尿日记指标(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均少于治疗前,单次尿量多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安全容量多于治疗前,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壮任脉灸”在增加膀胱安全容量,促进排尿,改善尿频、漏尿等症状方面优于一般的任脉灸,尤其在促排尿方面效果更明显。“随年壮”可以作为临床施灸剂量标准之一,易于计算,便于掌握最佳灸量,规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年壮任脉灸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艾灸时间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冷军 郭文 +3 位作者 刘会敏 冷笑雪 房晓磊 张晨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鸠尾穴至中极穴的任脉段给予任脉灸,每次灸治1 h,3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每次灸治时间改为2 h,其余治疗操作同对照组,3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24 h排尿日记(单次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最大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评价患者的排尿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11.25±0.43)次/d、(5.30±0.37)次/d、(148.55±17.81)mL、(301.90±14.73)mL、(72.50±7.21)mL,观察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9.80±1.51)次/d、(4.45±0.31)次/d、(159.40±10.97)mL、(314.90±16.33)mL、(67.05±7.18)mL。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降低更加明显,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长时程任脉灸可以更有效改善SSCI后NB患者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任脉灸 艾灸时间 膀胱功能
下载PDF
不同透灸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希言 徐翠香 +7 位作者 郭娅静 林永青 陈新旺 马巧琳 王栋斌 高崚 马尚 史智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755-175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透灸时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透灸1组和透灸2组各30例。透灸1组采用针刺配合透灸60 min治疗,透灸2组采用针刺配合透灸30 min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15天。比较两组施... 目的比较不同透灸时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透灸1组和透灸2组各30例。透灸1组采用针刺配合透灸60 min治疗,透灸2组采用针刺配合透灸30 min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15天。比较两组施灸过程中知热温度、舒适温度、知降温度、升温期、舒适期、降温期、局部的灸感强度及持续时间、远端或深部的传导情况、灸感类型、局部皮肤外观变化。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A)法评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透灸1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透灸2组总有效率为90.00%,透灸1组明显优于透灸2组(P<0.01)。两组患者施灸过程中知热温度、舒适温度、知降温度、升温期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灸1组舒适期、降温期、局部灸感持续时间均较透灸2组长(P<0.05或P<0.01)。灸感强度,灸感远端及深部传导、灸感出现、局部外观变化人次均明显多于透灸2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M-JOA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透灸1组随访时M-JOA积分较本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透灸1组M-JOA积分均明显高于透灸2组(P<0.01)。结论不同透灸时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不同,透灸60 min临床疗效优于透灸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透灸 针刺 艾灸时间
原文传递
从灸法浅谈影响脐灸临床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旭豪 薛玺情 +1 位作者 马欣 杨继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5-396,共2页
脐灸又称“灸脐法”,总属中医外治法中的“脐疗法”,又细属“蒸脐法”“熏脐法”类别,是脐疗在临床中运用广泛而确有疗效的代表方法之一,即在脐部采用隔药或隔物等形式施以灸法,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⑴。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199... 脐灸又称“灸脐法”,总属中医外治法中的“脐疗法”,又细属“蒸脐法”“熏脐法”类别,是脐疗在临床中运用广泛而确有疗效的代表方法之一,即在脐部采用隔药或隔物等形式施以灸法,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⑴。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1992年就对“脐疗法”进行了系统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长期运用脐灸治疗发现影响脐灸灸法疗效的因素诸多,笔者拟从施灸前材料制备、环境因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施用脐炎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灸 施灸材料 艾灸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