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薇菊·丹提卡《锄骨》中的记忆之河
1
作者 舒进艳 《语言教育》 2021年第1期79-84,共6页
当代海地裔美国女作家艾薇菊·丹提卡(Edwidge Danticat)(1969-)因历史题材小说《锄骨》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而蜚声世界文坛。该小说传承了兰斯顿·休斯与托妮·莫里森书写黑人与河流的历史传统,续写了黑人生存与迁徒的故事... 当代海地裔美国女作家艾薇菊·丹提卡(Edwidge Danticat)(1969-)因历史题材小说《锄骨》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而蜚声世界文坛。该小说传承了兰斯顿·休斯与托妮·莫里森书写黑人与河流的历史传统,续写了黑人生存与迁徒的故事,诠释了作者对海地当下与未来的关注。小说中的河流代表的不仅是个开放的地理空间,而且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使其凝结成为一个独特的记忆空间。在文化地理学的启示下,论文将地方与记忆理论结合以探讨该作品中河流所具有的文化与历史记忆功能,并揭示这条"记忆之河"蕴藏的海地文化的精神旨归,既是海地与多米尼加协作与共融的前进动力,亦是海地积极面对未来、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薇菊·丹提卡 《锄骨》 记忆 大屠杀河
下载PDF
荒诞视角下的《息·望·忆》解读
2
作者 董菊霞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艾薇菊·丹提卡在《息·望·忆》中成功塑造了两个海地黑人女性形象,母亲马汀及女儿索菲。马汀遭人强暴,远走他乡,但仍然无法逾越父权文化管制下的道德樊篱,最终精神分裂。索菲游离于现实与梦境的边缘,母亲的经历和"验... 艾薇菊·丹提卡在《息·望·忆》中成功塑造了两个海地黑人女性形象,母亲马汀及女儿索菲。马汀遭人强暴,远走他乡,但仍然无法逾越父权文化管制下的道德樊篱,最终精神分裂。索菲游离于现实与梦境的边缘,母亲的经历和"验身"行为使她趋于崩溃。马汀和索菲在异己的世界里生存,无法取得社会认同,难以倾诉,强烈的荒诞感使她们窒息。面对荒诞,马汀选择逃避,在绝望中自杀。索菲则立足现实,直面荒诞,在反抗中寻求精神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薇菊·丹提卡 《息·望·忆》 荒诞 自杀 反抗
下载PDF
《锄骨》中的双重性解读
3
作者 舒进艳 区林 《考试与评价》 2020年第3期30-34,共5页
《锄骨》(1998)是当代海地裔美国女作家艾薇菊·丹提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一部历史题材小说。该小说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地文化日渐式微为背景,为了凸显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建构民族自信,艾薇菊·丹提卡以文... 《锄骨》(1998)是当代海地裔美国女作家艾薇菊·丹提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一部历史题材小说。该小说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地文化日渐式微为背景,为了凸显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建构民族自信,艾薇菊·丹提卡以文学为有力武器,在小说中赋予了主题双重性的表征,传统意象如河流、双胞胎一些特别的寓意,并用不同的叙事声音来为普通民众发声。在文化地理学的启示下,论文对小说中的主题、意象及叙事声音的双重性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艾薇菊·丹提卡对原始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承续,以及对边界共同体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锄骨》 艾薇菊·丹提卡 双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