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情感与认同:湘西地区民族节庆类非遗的“记忆之场”建构与共同体想象
1
作者 江涛 瞿州莲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8,共14页
民族节庆类非遗既是刻画历史记忆的载体,亦是凝聚民族认同的“记忆之场”。湘西地区民族节庆类非遗作为民族共同体系统完整的符号化象征媒介,一方面,它们通过起源传说、仪式行为、节庆符号等三重叙事逻辑,展现湘西各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心... 民族节庆类非遗既是刻画历史记忆的载体,亦是凝聚民族认同的“记忆之场”。湘西地区民族节庆类非遗作为民族共同体系统完整的符号化象征媒介,一方面,它们通过起源传说、仪式行为、节庆符号等三重叙事逻辑,展现湘西各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心性情感,成为塑造集体认同的“记忆之场”。另一方面,作为以文本符号、视觉符号、声音符号为载体的符号呈现,在展现“我族”历史心性的同时,也对外展示了各民族共通的中华文化内涵,为区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桥梁与纽带,成为建构区域“记忆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在核心。在各民族共有共享民族节庆的“记忆之场”中,人们对于民族非遗的认知不再是“他们的”“我们的”一般判别,相反,它们已经成为一种内在力量,帮助人们坚定身份归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庆类非遗 记忆之场 历史记忆 共同体 中华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野下佛山市节庆类非遗的数字化设计
2
作者 陈小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6期72-74,共3页
文化认同视野下,如何将文化和科技进行充分融合,借助科技力量唤醒非遗的活力,是当下各地区都需高度重视的问题。佛山市节庆类非遗,相比北京故宫等广为人知的非遗,其影响力相对偏弱,数字化设计可使其突破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借助网络... 文化认同视野下,如何将文化和科技进行充分融合,借助科技力量唤醒非遗的活力,是当下各地区都需高度重视的问题。佛山市节庆类非遗,相比北京故宫等广为人知的非遗,其影响力相对偏弱,数字化设计可使其突破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借助网络技术加速传播,扩大受众的覆盖面,因而必须积极开展数字化设计活动。本文对文化认同视野下佛山市节庆类非遗数字化设计现状及问题进行探究,整理佛山市节庆类非遗保护中常用的数字化技术,提出文化认同视野下佛山市节庆类非遗的数字化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佛山市 节庆类非遗 数字化设计
下载PDF
“村BA”:节庆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机制及价值阐释
3
作者 杨珍珍 蒙锦贤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村BA”作为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的一项乡村体育赛事,是根植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吃新节”中的一项节俗活动,因其“土味”和“接地气”而被大众所熟知,后逐渐演变为兼具地方特色和节日文化的体育赛事,成为推进“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 “村BA”作为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的一项乡村体育赛事,是根植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吃新节”中的一项节俗活动,因其“土味”和“接地气”而被大众所熟知,后逐渐演变为兼具地方特色和节日文化的体育赛事,成为推进“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和推动旅游产业化的经典范例。基于此,文章以贵州省台江县“村BA”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贵州省台江县“村BA”的历史演变、创造性转化机制及价值,以期为贵州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江县“村BA” 乡村振兴 节庆非遗 创造性转化 价值阐释 文旅融合
下载PDF
文化空间视角下节庆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导先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第6期38-40,共3页
文章从文化空间理论出发,阐释文化空间与节庆类非遗的联系。即节庆类非遗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产生、发展与延续,并且在节庆类非遗项目中要依托特定的文化空间才能长期存续。以国家级非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阐述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如... 文章从文化空间理论出发,阐释文化空间与节庆类非遗的联系。即节庆类非遗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产生、发展与延续,并且在节庆类非遗项目中要依托特定的文化空间才能长期存续。以国家级非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阐述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并从文化空间的视角分析节庆类非遗保护的实现途径,为推动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非遗保护走向全面深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节庆类非遗 端午节 屈原故里
下载PDF
文化记忆视角下节庆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国家级非遗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陆辰佳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3期35-39,共5页
文章通过梳理文化记忆理论,阐释了文化记忆与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内在逻辑,即节庆类非遗是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节庆类非遗可以通过仪式唤起集体认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国家级非遗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为例,阐述... 文章通过梳理文化记忆理论,阐释了文化记忆与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内在逻辑,即节庆类非遗是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节庆类非遗可以通过仪式唤起集体认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国家级非遗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为例,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端午节如何在新时代下挖掘其文化价值,推动传统节日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深挖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整合各类资源,培育旅游品牌;打造记忆工程,优化文创产品这3个角度探讨节庆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以此为其他节庆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节庆类非遗 端午节 罗店划龙船习俗
下载PDF
视觉文化视域下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与传播思考
6
作者 刘晨曦 王文青 蒋慧 《设计》 2024年第19期29-31,共3页
视觉文化视域下,研究与分析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策略,寻找节庆非遗转化路径,拓宽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传播途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视觉文化理论解析节庆活动在视觉经验方面的文化建构,对事物主体转化为符号的过程... 视觉文化视域下,研究与分析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策略,寻找节庆非遗转化路径,拓宽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传播途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视觉文化理论解析节庆活动在视觉经验方面的文化建构,对事物主体转化为符号的过程进行视觉性研究,利用节日的视觉经验、主要色彩、情感与情境为设计来源,转化为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路径,结合视觉文化自下而上辐射的传播特点,扩展节庆非遗传播路径。得到视觉文化视域下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方法与传播策略。依据视觉文化的视觉建构、视觉表征与视觉性,建立在认知主体对视觉经验与审美倾向上,对俄罗斯族巴斯克节的节庆活动与文化内涵进行视觉转化,IP形象的多元媒介传播、故事化推广和跨界融合手段和方法,有助于人口较少民族节庆非遗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IP形象设计 传播 节庆类非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