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调对话与中国电影节日叙事
1
作者 马文姬 程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随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双创”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关注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并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于其他叙事主题电影的复调对话特征。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主要分为整个文本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和子系统水... 随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双创”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关注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并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于其他叙事主题电影的复调对话特征。中国电影节日叙事主要分为整个文本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和子系统水平上的节日叙事两大范型。前者以现代节日历史叙事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为标志,分别建构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型对话”;后者以《建国大业》和春节叙事电影《过年》等为表征,分别建构出两种类型的“微型对话”。无论是“大型对话”还是“微型对话”,都具有巴赫金意义上的复调性质。复调对话叙事较之独白型叙事能够让受众聆听到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交锋,因此具有一定的启迪思想的审美效能,而狂欢式的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则成为复调对话得以发生的最佳庇护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大业》 节日叙事 复调对话 巴赫金
下载PDF
“清明”、“元宵”巧相遇——《聊斋志异》中节日叙事的时机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爱莲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5-39,43,共6页
"清明"、"元宵"两大传统节日在《聊斋志异》中具有独特的叙事意义。它们不仅为人与人、人与异类的巧遇提供了有利时机,而且为怪异故事的衍生提供了现实背景和依托,使故事虚实交织,真幻相映,呈现出亦真亦幻的叙事效... "清明"、"元宵"两大传统节日在《聊斋志异》中具有独特的叙事意义。它们不仅为人与人、人与异类的巧遇提供了有利时机,而且为怪异故事的衍生提供了现实背景和依托,使故事虚实交织,真幻相映,呈现出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了"聊斋"故事"乐中伏悲、乐极生悲"的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节日叙事 时机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的节日书写及其叙事功能
3
作者 陆媛慧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三言二拍”中的节日叙事具有丰富内涵:节日被频繁作为男女相遇相爱的契机出现;节日中往往陡生变故,形成叙事上的突变;节日多次成为神鬼精怪出场、神怪意识生发的背景;在喜庆节日中写凄凉悲剧,烘托情绪,渲染氛围。
关键词 节日叙事 叙事时间 叙事功能 “三言二拍”
下载PDF
《红楼梦》节日叙事中的“二元补衬”模式——以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立杰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二元补衬"是浦安迪在研究《红楼梦》的寓意时提出的概念,即叙事中,用以表现人生经验的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所呈现出的相辅相成,相互包涵的模式。其贯穿于《红楼梦》始终,而在前八十回中的三次元宵节和两次中秋节叙述里,冷热... "二元补衬"是浦安迪在研究《红楼梦》的寓意时提出的概念,即叙事中,用以表现人生经验的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所呈现出的相辅相成,相互包涵的模式。其贯穿于《红楼梦》始终,而在前八十回中的三次元宵节和两次中秋节叙述里,冷热互渗、虚实结合等"二元补衬"模式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文本分析阐述这种叙事模式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认为在这种模式下,作者通过揭发具体生活,使得作品以美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一种和谐的氛围里,隔着美学的审美距离,形成丰富复杂的审美感受,体悟人生冷暖、家族起落和社会兴衰,实现心灵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补衬” 《红楼梦》 节日叙事 美学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