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节根蚜亚科(半翅目:蚜总科:瘿绵蚜科)基于线粒体基因COⅡ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合彩 乔格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4-757,共4页
五节根蚜亚科蚜虫大多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具有明显的原生寄主专一性,且能在原生寄主上形成形态各异的虫瘿,因此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类群。但是亚科内族的划分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基于线粒体基因COⅡ部分序列,用PAUP*4.0、MrBayes3.0等... 五节根蚜亚科蚜虫大多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具有明显的原生寄主专一性,且能在原生寄主上形成形态各异的虫瘿,因此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类群。但是亚科内族的划分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基于线粒体基因COⅡ部分序列,用PAUP*4.0、MrBayes3.0等软件分别构建了该亚科的MP树、ML树和贝叶斯树,研究了五节根蚜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3种算法所构建的系统树都强烈支持五节根蚜亚科是一个单系;系统树明显分为两大分支,提示该亚科下分两个族。将蚜虫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原生寄主植物信息对应到系统树上,经分析认为这两大分支分别对应倍蚜族和五节根蚜族。依据DNA分类理论,基于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及序列间遗传距离,初步推测未知种No.16961是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但究竟是哪一个亚种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根蚜亚科 CO 节根蚜族 倍蚜族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再生稻佳辐占低桩机割再生分蘖节根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姜照伟 郑景生 +5 位作者 沈如色 解振兴 俞道标 李义珍 黄育民 王侯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8-663,共6页
为探索低桩机割再生稻高产途径,研究了水稻品种佳辐占再生分蘖节根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头季低桩机割后再生季成穗分蘖为倒4、倒5节分蘖及其子蘖;倒4、倒5节分蘖有4个发根节,子蘖有3个发根节,每节萌发5~8条节根.各节节根萌发有恒定叶龄... 为探索低桩机割再生稻高产途径,研究了水稻品种佳辐占再生分蘖节根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头季低桩机割后再生季成穗分蘖为倒4、倒5节分蘖及其子蘖;倒4、倒5节分蘖有4个发根节,子蘖有3个发根节,每节萌发5~8条节根.各节节根萌发有恒定叶龄期:当第n节叶片开始伸长时,第n-3节节根开始萌发(节根原基突破茎秆表皮);当第n节叶片刚抽出时(该叶伸长近半),第n-3节少数节根显著伸长;当第n节叶片抽出70%时(该叶定长),第n-3节节根萌发数稳定.倒4、倒5节分蘖在头季机割后约10d,子蘖在头季机割后约20d,开始从前出叶节萌发节根,至孕穗初始期前后最上一节节根结束萌发,抽穗后不久全部侧根结束萌发.上述结果可为调控再生稻根系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分蘖 节根 生长规则
下载PDF
培土对玉米节根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日 吴春胜 岳杨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垄作耕法是玉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培土是垄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垄作的功效,需要详细了解培土对玉米节根的影响.将聚氯乙烯(PVC)管套在玉米植株的基部,装满土,模拟对玉米进行培土,研究培土和不同培土高度对玉米节根特征的... 垄作耕法是玉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培土是垄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垄作的功效,需要详细了解培土对玉米节根的影响.将聚氯乙烯(PVC)管套在玉米植株的基部,装满土,模拟对玉米进行培土,研究培土和不同培土高度对玉米节根特征的影响.测定了玉米下部节间长度、节上功能性节根的数量、节根数目以及玉米地上部干重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培土处理的玉米拥有功能性节根数平均为49.5条,而培土处理的玉米拥有功能性节根数平均为63.8条,增加了28.9%.培土显著增加第6和第7茎节间的长度(P<0.05),但培土没有影响玉米地上部干重.增加培土高度可提高玉米节间长度和节根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根 培土 玉米
下载PDF
培土高度对玉米节根数量和直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胜群 宋凤斌 +6 位作者 李向楠 朱先灿 王洋 齐晓宁 庄文君 佟殿文 李文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4期407-411,共5页
中耕培土是我国玉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耕作方法之一,培土在大田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 (ZD)和先玉335 (XY),利用PVC管,研究不同培土高度对玉米节根数量和直径的影响。试验中培土高度分别为8 cm (H1)... 中耕培土是我国玉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耕作方法之一,培土在大田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 (ZD)和先玉335 (XY),利用PVC管,研究不同培土高度对玉米节根数量和直径的影响。试验中培土高度分别为8 cm (H1)和15 cm (H2),不培土植株为对照(CK)。研究结果表明:培土高度对单株玉米节根总数产生显著影响。与CK相比,培土植株的单株节根数显著增加,其中H2处理的节根数最高,与CK相比较,H2处理使郑单958的单株节根总数增加了13. 8%,先玉335增加了7. 4%。这种增加主要是第九层次生根数量的增加所致;培土对单株节根数量的影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与CK相比,培土高度使第八层和(或)第九层次生根直径下降,且存在品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节根 培土
下载PDF
四种谷类作物次生节根群空间分布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珍平 苗果园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丰富根系研究领域,补充小杂粮作物根系研究空白,试验采用普通盆栽、网隔盆栽与田间土钻取根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相对相同条件下,玉米、高粱、谷子和黍子4种谷类作物次生节根群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4种谷类作物次生节根的空间分布... 为丰富根系研究领域,补充小杂粮作物根系研究空白,试验采用普通盆栽、网隔盆栽与田间土钻取根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相对相同条件下,玉米、高粱、谷子和黍子4种谷类作物次生节根群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4种谷类作物次生节根的空间分布较类似:①以根轴为圆心,4种作物从根轴向各个方位伸展的次生节根长度近似相等,均在20 cm左右;向各个方位伸展的根数亦近似相等;次生节根与种子根的夹角普遍扩大。②根轴根重垂直分布与行间根重垂直分布均符合Y=A.e-BX的锥形负指数递减模型;③将4种作物根群特点作聚类分析表明,在2.0954的距离上,玉米和高粱根系特点相近;在3.9383的距离上,谷子和黍子根系特点也相近;在5.57的距离上,4种谷类作物根系特点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类作物 次生节根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五节根蚜亚科一新属(同翅目:瘿绵蚜科)
6
作者 张广学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关键词 同翅目 瘿绵蚜科 节根蚜亚科 新属
下载PDF
密度、氮肥对玉米杂交种节根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帅 李鹏程 +4 位作者 刘志刚 赵龙飞 米国华 袁力行 陈范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8-1125,共8页
【目的】玉米地上和地下茎节生长的节根分别被定义为地上节根(气生根)和地下节根;地上和地下节根在玉米生长全生育期的水分、养分吸收以及抗倒伏方面起重要作用。密度和氮肥施用是作物生长和高产最为关键的两个农学影响因子,研究高产密... 【目的】玉米地上和地下茎节生长的节根分别被定义为地上节根(气生根)和地下节根;地上和地下节根在玉米生长全生育期的水分、养分吸收以及抗倒伏方面起重要作用。密度和氮肥施用是作物生长和高产最为关键的两个农学影响因子,研究高产密植栽培中氮素如何影响玉米地上及地下节根数的变化,可为选择适宜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自交系GEMS30、Zheng653、Mo17、B73、CIMBL153为母本,以武312(Wu312)及其近等基因系为父本组配的10对测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在2个密度水平(60000和80040 plant/hm^2)和3个氮水平(0、120和240 kg/hm^2)下,通过田间挖根,然后按照玉米生长的轮次逐一割下节根并记录数量,同时利用NK-100型数显式弹簧拉力计测定地上第3节位的抗倒拉力。研究总节根数、地上节根数(气生根)、地下节根数、茎秆抗倒拉力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本研究条件下,高密度显著降低产量;供氮水平也显著影响产量,N 120kg/hm^2时产量高于N 0和240 kg/hm^2。地上节根和地下节根数均受氮肥、密度及氮肥密度互作的显著影响。高密种植平均使地上节根数减少3 6条,而地下节根数量不受影响;抗倒拉力降低14%29%,但是在N 240kg/hm^2条件下,高密度对地上和地下节根数的影响不显著。在N 120 kg/hm^2供应条件下的地上和地下节根数、抗倒拉力均高于不施氮,低密度下玉米地上节根数也高于N 240 kg/hm^2。不同杂交种的地上节根对氮和密度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B73为母本的2个基因型最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在N 0和N 120 kg/hm^2条件下,无论密度高低,地下节根数与产量都呈显著正相关;在低密度下N 0和N 120 kg/hm^2条件下,地下节根数与抗倒拉力呈显著正相关。但高密度在N0下,地上节根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适宜栽培条件下,地下和地上节根数量多,抗倒能力强,产量高,地下节根数对产量和抗倒伏的贡献相对更为重要。在胁迫条件下,过多的地上节根数可能对产量形成起负作用。因此,根据目标产量,在适宜栽培条件下,选择地下节根数多的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抗倒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氮量 密度 节根 抗倒拉力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减量对华北夏玉米节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瑞霞 霍艳丽 +3 位作者 李洪杰 王惟帅 张爱平 杨正礼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2-318,共7页
基于农民习惯施氮,以夏玉米为试验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氮肥减量0%(CK:270 kg/hm2)、-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和-30%(N3:189 kg/hm2)对节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30%对地上节根内生真... 基于农民习惯施氮,以夏玉米为试验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氮肥减量0%(CK:270 kg/hm2)、-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和-30%(N3:189 kg/hm2)对节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30%对地上节根内生真菌Chao1指数影响不显著,而氮肥减量20%~30%却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生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氮肥减量10%~30%显著提高地上节根内生真菌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却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相应指数。减氮10%~30%显著提高地上节根内格孢菌目(Pleosporales)丰度,显著提高地下节根内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丰度,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肉座菌目(Hypocreales)和炭角菌目(Xylariales)丰度。氮肥减量10%显著提高2类节根内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丰度,而氮肥减量30%仅显著提高地下节根球囊菌门丰度。随着氮肥减量比例的增加,与对照的相似系数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与地上节根内格孢菌目、地下节根内球囊菌门和肉座菌目丰度显著相关,有效穗数与地下节根内粪壳菌目丰度显著相关。经综合比较,减氮30%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灌浆期可显著提高地上节根格孢菌目丰度809.95%;显著提高地下节根内球囊菌门丰度89.93%和粪壳菌目丰度1 319.22%,却显著降低肉座菌目丰度7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减量 产量 节根 内生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抗重茬菌剂和双氰胺对华北夏玉米节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瑞霞 霍艳丽 +4 位作者 李洪杰 高悦 刘宏元 杨正礼 张爱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884,共6页
以抗重茬微生物菌剂、双氰胺与尿素配施设置3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抗重茬微生物菌剂;T2,常规施肥+双氰胺),在夏玉米拔节期测定夏玉米节根形态、生物量、氮含量和根条数,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节根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以抗重茬微生物菌剂、双氰胺与尿素配施设置3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抗重茬微生物菌剂;T2,常规施肥+双氰胺),在夏玉米拔节期测定夏玉米节根形态、生物量、氮含量和根条数,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节根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地上节根直径、生物量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25.82%、24.39%和75%,总根长显著降低50.39%;地下节根含氮量显著增加30.79%,体积显著减少23.24%。T1处理中节根生长指标仅受土壤pH值的显著影响。与CK处理相比,T2处理地上节根直径、生物量、含氮量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32.42%、57.32%、68.29%和100%,总根长显著降低30.34%;地下节根表面积、分枝数和含氮量分别显著增加36.75%、47.24%和36.07%。T2处理中节根生长指标受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pH值的显著影响。T1和T2两处理显著改善了节根特性,提高了节根的吸收功能,其中地上节根反应更为敏感。综合比较两种模式,双氰胺的效果优于抗重茬微生物菌剂,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有效穗数和秸秆干质量,但两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却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节根 抗重茬微生物菌剂 双氰胺 系特性
下载PDF
雨养条件下小麦节根的效用
10
作者 PK Varma 吕颖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1期F003-F003,共1页
通过选择耐锈性小麦品种,很难改善雨养条件下小麦生产水平和植株结构。高秆型小麦相应的也有较长的根系;所以,人们倾向于选择高秆类型品种。除了直接选择根的长度之外,在雨养条件下粘重黑棉土地上,还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类型。然而,近期... 通过选择耐锈性小麦品种,很难改善雨养条件下小麦生产水平和植株结构。高秆型小麦相应的也有较长的根系;所以,人们倾向于选择高秆类型品种。除了直接选择根的长度之外,在雨养条件下粘重黑棉土地上,还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类型。然而,近期对印度北部轻质冲积土上有关根系的重要研究表明,不同水分含量的土壤条件下种子根和节根的不同作用(Sirhi等,1978;Vprety等,1980)。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节根在雨养条件下的生物活性及它们的作用。把在雨养条件下播种的不同小麦品种的幼苗移栽到盛有常规土壤的盆钵中,再分别把盆钵置于温室和田间。移栽前,除去幼苗上的种子根。1986—1987年间,每年将试验稍加改进各重复一次。 1986—1987年,把“Sujata”(雨养区),“D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节根 生长
下载PDF
节节根拌醉鱼
11
《四川烹饪》 2008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节节根就是鱼腥草(又称侧耳根)的根,把它洗净切成段后.再与酒味清香的醉鱼块和鲜辣的小米辣椒圈放一起,加点辣鲜露拌匀便成菜。
关键词 鱼腥草 节根 侧耳 辣椒 小米
下载PDF
一节根尖结构实验观察课的体会
12
作者 柯瑞仙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2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实验观察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毛区 节根 结构特点 结构和功能 无机盐 实验效果
下载PDF
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射频消融术的手术体位护理
13
作者 黄蘋 董春英 +1 位作者 黄立荣 高希春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分析“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住院接受经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住院接受经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侧俯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每组各31例。侧俯卧位组采用患侧抬高约30°的侧俯卧位手术,俯卧位组采用标准俯卧位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及术者对术野显露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出血、感染、下肢麻痹加重神经损伤、脏器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患者发生眼压增高、臂丛损伤、压疮等体位相关并发症。侧俯卧位组手术时间(60.65±12.45)min,俯卧位组手术时间(70.58±10.2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9,P=0.001)。术者对侧俯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术野侧显露总满意度分别为93.55%和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结论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做好手术体位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位护理 侧俯卧位 射频消融 核磁共振 脊神经后神经
下载PDF
采用经皮热凝神经术辅助经皮热凝三叉神经节根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6
14
作者 高明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热凝上颚神经以辅助标准的经皮热凝三叉神经节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第一组:13例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与第三支疼痛的典型三叉神经痛病人,接受标准神经节根热凝术,同时辅助以经皮热凝眶下上颚神经。第二组:12例过去...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热凝上颚神经以辅助标准的经皮热凝三叉神经节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第一组:13例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与第三支疼痛的典型三叉神经痛病人,接受标准神经节根热凝术,同时辅助以经皮热凝眶下上颚神经。第二组:12例过去接受热凝神经节根治疗的病人,复发疼痛于V2,但V3未复发。采用经皮热凝眶下神经做为权宜的缓解疗法,而不必再施行神经节根热凝术。结果第一组病人经合并两法治疗后,获得满意的疗效,在V2区获得无痛,而V3 区仅轻度麻木,且几乎没有咀嚼功能障碍,疗效维持3年,未见复发。第二组病人,仅施行简单的神经热凝术,不需重做神经节根的热凝术,即可获得满意的缓解复发疼痛,疗效可维持1年。结论针对某些病例,热凝三叉神经节根辅助以经皮热凝上颚神经,比起只做三叉神经节根热凝术的结果优越, 可避免脸部过度麻木与咀嚼功能的障碍,不会产生痛性麻木。对于仅限于V2复发疼痛的病人,采用权宜简单的经皮热凝眶下神经,可有效解除其复发,而不需重做神经节根的热凝治疗,避免恶化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根热凝术 眶下神经热凝术 经皮热凝神经术
原文传递
缩节胺和硝普钠对棉花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15
作者 吴建飞 刘茜 +3 位作者 李璇 温天旺 杨文亭 汤飞宇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3-364,共12页
【目的】研究棉花幼苗施用缩节胺(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和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变化,探讨与棉花幼苗生长相关的根际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陆地棉品系A201... 【目的】研究棉花幼苗施用缩节胺(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和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变化,探讨与棉花幼苗生长相关的根际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陆地棉品系A201进行穴盘育苗试验。于棉花1叶1心期分别在叶片均匀涂抹50 mg·L^(-1)DPC、500μmol·L^(-1)SNP,以涂抹去离子水为对照。于3叶1心期取根际土壤分析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根际细菌多样性。【结果】DPC和SNP处理显著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显著提高茎粗和植株干物质质量。DP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SNP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脲酶的活性,但是DPC和SNP处理均未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DPC处理显著提高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细菌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s diversity index)。冗余分析显示,DPC处理组的酵母菌科(Saccharimonadaceae)、TM7a属细菌的相对丰度比SNP处理组和对照组高;SNP处理组的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naceae)细菌相对丰度高于DPC处理组和对照组;DPC和SNP处理组的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硝化螺旋菌科(Nitrospiraceae)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细菌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脲酶活性与酵母菌科、TM7a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DPC和SNP能够促进棉花幼苗根系及植株生长,并影响棉苗根际的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硝普钠 土壤酶 细菌群落 丰度 多样性
下载PDF
大鼠脊髓和后根节内5-HT_(1A,2A)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文 武胜昔 +1 位作者 朱敏 李云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及后根节内 5 - HT1 A,2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1) 5 - HT1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灰质各层 ,主要见于后角浅层 ( 、 层 )及 、 层 , ~ 层和 层也有...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及后根节内 5 - HT1 A,2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1) 5 - HT1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灰质各层 ,主要见于后角浅层 ( 、 层 )及 、 层 , ~ 层和 层也有散在分布。前角 ( 层 )内仅有少量阳性神经元 ;(2 ) 5 - HT2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较局限 ,主要见于后角浅层及前角 ( 层 )神经元 ,在其他各层仅呈散在分布。在大鼠后根节内观察到 :(1) 10 .4%的后根节细胞呈 5 - HT1 A受体 m RNA阳性 ,阳性细胞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 ;(2 ) 17.4%的后根节细胞呈 5 - HT2 A受体m RNA阳性 ,阳性细胞也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 结论  5 - HT1 A和 5 - HT2 A受体在脊髓和后根节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它们在介导 5 -羟色胺在脊髓水平的镇痛及在外周的致痛作用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全 脊髓 原位杂交 大鼠 mRNA
下载PDF
与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对应的后根节中CGRP、SP、NOS样阳性神经元分布特点分析——荧光金逆标和荧光免疫组化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娟 王殿仕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3-398,共6页
为了探索大鼠坐骨神经(躯体性)和盆神经(内脏性)内与传递痛信号有关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后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本研究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GRP能、SP 能和NOS样神经元在相应的后根节内(... 为了探索大鼠坐骨神经(躯体性)和盆神经(内脏性)内与传递痛信号有关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后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本研究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GRP能、SP 能和NOS样神经元在相应的后根节内(坐骨神经,L4~L6 ;盆神经,L6~S1)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中有相当数量的CGRP和SP样阳性细胞,与这二者相比,NOS样细胞数量稀少;(2)盆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中CGRP/FG、SP/FG、NOS/FG 双标细胞的比率高于坐骨神经,而其前两种双标细胞与各该活性物质单标细胞的比率则低于坐骨神经;(3)三种物质与FG 的双标神经元以小型为主,少有中型细胞。因为既往的研究证明,分布有大量的CGRP、SP、NOS样终末的骶髓后连合核(SDCN)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信息传入,并且CGRP、SP都以外周来源为主。故本文结果进一步核实了SDCN 区接受来自外周的CGRP、SP投射,且确为经盆神经传入的细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RP SP NOS 大鼠坐骨神经 盆神经 SDCN
下载PDF
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治疗骶尾部疼痛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振和 张丽雯 高崇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 治疗方法 骶尾部疼痛 非X线透视穿刺法
下载PDF
神经源性痛诱发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伦斌 姚磊 +1 位作者 万有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8-229,共2页
Pain and hyperalgesia occured when L 5 and L 6 spinal nerves were ligated. To ev alu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sensory patholog y, whole cell current clamp recording was performed in ... Pain and hyperalgesia occured when L 5 and L 6 spinal nerves were ligated. To ev alu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sensory patholog y, whole cell current clamp recording was performed in DRGs that was obtained from neuropathic pain and control rats. After nerve ligation, action potential threshold reduced (more negative) in b oth small and median sized DRG neurons (-18.98±0.69 mV vs -11.12±1.06 mV in c ontrol small sized neurons; -19.44 ±2.22 mV vs -14.55±1.81 mV in control m edi an sized neurons), but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half amplitude (APD 1/2 ) and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 did not change sign ifica ntly. In addition, obvious membrane potential oscillations were observed in smal l sized DRG neurons from neuropathic pain rats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europathic pain increased the exci tability of nociceptors,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underlying peripher al hyper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神经 细胞电生理学 动物实验 痛觉
下载PDF
神经根损害神经根后根节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建刚 贾连顺 +5 位作者 苟三怀 肖建如 叶晓健 谭军 陈雄生 贾宁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马尾神经损害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 ,神经根后根节的病理变化。方法 :取不同时间段的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模型的神经根的后根节 ,作HE染色对其内正常感觉神经元细胞记数。结果 :临床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 1 / 2d ,将导致双侧后... 目的 :初步探讨马尾神经损害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 ,神经根后根节的病理变化。方法 :取不同时间段的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模型的神经根的后根节 ,作HE染色对其内正常感觉神经元细胞记数。结果 :临床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 1 / 2d ,将导致双侧后根节缺血水肿 ,节内神经元细胞坏死。结论 :后根节内的感觉神经元极敏感 ,极易坏死 ,是马尾神经损害顺行溃变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 ,是导致鞍区麻木、感觉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害 神经 病理变化 实验研究 马尾神经综合征 感觉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