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力线不良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翔 蔡毅 +1 位作者 郑明辉 瞿东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冠状位力线、矢状位力线恢复不良的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分析3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AO分型C型)病例,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在X线平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移位... 目的分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冠状位力线、矢状位力线恢复不良的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分析3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AO分型C型)病例,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在X线平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移位距离、脊柱侧(后)凸Cobb角;根据术后力线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力线恢复良好组(A组)和力线恢复不良组(B组),并分析螺钉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恢复的影响。结果 33例患者中,力线恢复良好占60.6%(20例),力线恢复不良占39.4%(13例)。两组患者固定节段和使用椎弓根螺钉总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椎体椎弓根螺钉数目A组为(1.7±0.3)个,B组为(1.3±0.4)个,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力线恢复不良并非少见,固定节段、螺钉使用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脱位 力线 节段内固定 螺钉数目
下载PDF
新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效三 周初松 +4 位作者 靳安民 李杰 杨贤忠 田京 童斌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 :设计一种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 ,测试其材料力学特性 ,并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测量 2 0具干燥完整成人腰椎标本获得数据 ,按数据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设计固定器并行材料力学测试。取 6具新鲜成人腰椎标... 目的 :设计一种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 ,测试其材料力学特性 ,并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测量 2 0具干燥完整成人腰椎标本获得数据 ,按数据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设计固定器并行材料力学测试。取 6具新鲜成人腰椎标本 ,先后形成正常脊柱组、峡部裂组、横突棘突钢丝捆绑组、钩螺钉固定组、Buck螺钉固定组、新研制记忆合金固定器固定组 6组实验模型。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 ,分别测试 6组的前屈 /后伸、左 /右侧弯及左 /右轴向旋转 6种运动的活动范围。结果 :材料力学测试表明其形态记忆功能良好 ,体温状态下会产生稳定可靠的回复力。 6组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状态 ,峡部裂组稳定性最差 ,同其他 5组差别明显。而使用新研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组可明显恢复腰椎稳定性 ,同正常脊柱组及其他 3种内固定组均无显著差别。另两种状态左右侧弯 6组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新设计的内固定器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要求 ,较先前的半环状内固定器优势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内固定 腰椎峡部裂 形态记忆合金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研制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西兵 朱立新 +2 位作者 王健 史本超 叶文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解剖测量L1~5,S1形态学参数为研制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0套正常成人腰骶椎标本测量L1~5,S1的相关参数,据此设计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结果以L4/L5为例:(1)腰椎棘突下面两侧缘与... 目的解剖测量L1~5,S1形态学参数为研制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0套正常成人腰骶椎标本测量L1~5,S1的相关参数,据此设计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结果以L4/L5为例:(1)腰椎棘突下面两侧缘与椎板的交点至同侧横突根部上缘的距离(DITR)为(35.30±2.38)mm;(2)腰椎横突根部上缘前后两侧面的夹角(AFR)为(30.47±6.38)°;横突根部上下缘宽度(WRT)为(11.43±1.76)mm;(3)腰椎两侧横突、上关节突及椎弓根交界处中心点间距(DTAP)为(46.44±2.55)mm;(4)腰骶椎棘突的厚度(TSP)为(9.04±1.12)mm;(5)腰骶椎棘突间距(DAP)为(7.10±1.83)mm;(6)腰椎棘突下面两侧缘与椎板的交点到横突根部、上关节突、椎弓根交界处中心点的连线和相应棘突下面侧缘的夹角(ATL)为(58.31±7.02)°;(7)腰骶椎棘突后面到椎板的距离(LSP)为(20.40±2.80)mm。该内固定器由"U"形体部及两侧翼构成,初步设计大、中、小3个型号。结论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且利用了镍钛合金的记忆效应、超弹性、耐腐蚀等特性,是一种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的新型内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腰椎峡部裂 记忆合金 节段内固定
下载PDF
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建成 靳安民 +1 位作者 余斌 朱清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6-367,共2页
在8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上,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研究了横突棘突钢丝捆绑法、钩螺钉固定法及Buck螺钉固定法对峡部裂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显著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且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节段内固定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立新 李善会 +3 位作者 宋钦勇 黄汉清 曹延林 张西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例新鲜猪腰椎标本的L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先后制作正常脊柱组、峡部裂组、Buck螺钉固定组、Nicol钢丝捆绑组、...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例新鲜猪腰椎标本的L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先后制作正常脊柱组、峡部裂组、Buck螺钉固定组、Nicol钢丝捆绑组、机翼型记忆合金固定组5组实验模型。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分别测试5组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的活动范围。结果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状态下,峡部裂组稳定性最差,同其他4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使用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可明显恢复峡部裂腰椎稳定性,同正常脊柱组及其他2种内固定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左/右侧弯状态下5组腰椎标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新型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可维持峡部裂腰椎正常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并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记忆合金 节段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PI-LL矫正度对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易贵祥 凌向阳 +5 位作者 李晖 邹杰 吴伟 刘盛伟 朱科宇 熊鹰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38-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的矫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ADS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的矫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ADS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依据术后PI-LL不同,分为PI-LL<10°组(A组)、10~20°组(B组)、>20°组(C组)各40例。对三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4个月三组患者组间Cobb角差异不明显(P>0.05),但PI-LL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内固定失败发生率5.00%分别明显低于A组的20.00%、C组的35.00%,B组PJK发生率7.50%也分别明显低于A组的27.50%、C组的40.00%(P均<0.05),三组术后内固定松动及翻修手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ODI、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随访末的ODI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A组也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对于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将其术后PI-LL 矫正至 10°~20°间,其不仅手术效果最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 PI-LL 矫正程度 预后分析
下载PDF
rhBMP-2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杨帆 张强 范海泉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科接诊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全部患者...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科接诊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术,对照组采用同种异体碎骨块植入,观察组采用rhBMP-2混合同种异体碎骨块植入。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患者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7 d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度均有所丢失,但术后1年观察组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Lane-Sandhu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手术中应用rhBMP-2,有利于促进椎体稳定性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棒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8
作者 毕中普 陈晓磊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 对比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椎体解剖结构恢复情况、椎体功能与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0.731、0.722、0.585,P=0.467、0.472、0.560);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显效45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33例、有效23例、无效3例(Z=-2.358,P=0.018);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及椎管占位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10.670、9.967、11.720、7.632,P均<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8.251、16.833,P均<0.001)。结论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能更好地矫正脊柱骨折患者椎体解剖结构,促进椎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 跨伤椎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柱骨折 椎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指标、疼痛程度的影响
9
作者 薛龙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SP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耗时长于B组,卧床时长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多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VHR)大于B组,Cobb角小于B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3 d,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激酶(CK)、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跨伤椎SSPI相比,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TVF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疼痛、提高腰椎功能、缩短卧床时长,但会略微增加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创伤,延长手术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伤椎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体骨折 应激指标
下载PDF
节段性内固定方法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效三 周初松 +3 位作者 靳安民 李杰 朱利新 田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节段内固定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 :应用记忆合金固定器法 10例 ,均为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 ;Scott钢丝捆绑技术 18例 ,12例为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改良Buck螺钉法 8例 ,均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共 3 6例 ,全部病例...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节段内固定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 :应用记忆合金固定器法 10例 ,均为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 ;Scott钢丝捆绑技术 18例 ,12例为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改良Buck螺钉法 8例 ,均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共 3 6例 ,全部病例经临床随访并评定效果。结果 :3 6例经 6个月~ 4年 (平均 18个月 )随访 ,按李稔生的标准 ,优良率 :记忆合金固定器组为 10 0 % ,Scott钢丝捆绑组 93 .7% ,改良Buck螺钉组 87.5 %。总优良率 88.9%。结论 :三种内固定方法可分别适合存在不同合并症的腰椎峡部裂患者。合理选择内固定方法可提高疗效 ,节约手术时间并减少创伤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内固定 腰椎峡部裂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11
作者 欧高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32-35,共4页
比较观察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23例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 比较观察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23例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2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不同手术方案下的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椎体压缩率及侧凸角(Cobb角)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4.25±4.26)min、住院时间(3.14±1.06)d短对照组的(60.56±4.42)min、(5.82±1.17)d;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7.59±3.86)ml少于对照组(59.52±4.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为(58.47±6.39)%、(21.95±4.18)和(58.47±6.39)%、(22.03±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均出现明显改善,分别为(74.25±7.76)%、(10.36±2.28)和(90.12±7.89)%、(6.19±2.1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同椎体成形术相比,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更佳,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极大地降低了脊柱侧凸畸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路切开复位短椎弓根内固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椎弓根单节段复位固定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
12
作者 禹志宏 张功礼 邹海兵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节段内固定 植骨 腰椎峡部裂 骨科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对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祥耀 海涌 张希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7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男性21例,女性58例,年龄55~72岁,平均(63.4±4.8)岁。将患者按照术后即刻PI-LL的大小,分为〈10°组(25例)、10°~20°组(32例)和〉20°组(22例)。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PI-LL、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LSDI)。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非连续变量采用χ2检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术后PI-LL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45~310 min,平均(235.3±42.0)min,出血量300~5 300 ml,平均(1 021±787)ml,住院时间12~18 d,平均(14.5±1.3)d。共4~10个节段进行固定融合,平均(7.0±1.1)个。与术前相比,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2±1.8)°比(20.1±2.7)°]、PI-LL [(16.1±8.6 )°比(36.0±4.3)°]、JOA(3.0±1.3比5.5±1.2)、ODI(24.4±8.1比62.9±2.7)、VAS(3.0±1.0比6.8±1.3)均降低(t=18.539~53.826,P值均〈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1±2.7)°比(19.5±2.7)°、(4.0±1.4)°比(20.2±2.4)°、(4.7±0.9)°比(20.6±3.0)°](t=21.148~45.355,P值均〈0.01)和PI-LL[(5.2±2.8)°比(35.8±4.9)°、(17.9±2.9)°比(37.2±3.9)°、(25.8±2.7)°比(34.5±4.0)°](t=7.227~38.250,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PI-L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163,P〈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27.7±4.9比63.3±2.6、17.7±5.9比63.1±2.8、30.6±6.5比62.3±2.5)(t=21.218~50.858,P值均〈0.01)、JOA(2.8±1.2比5.2±1.2、3.3±1.1比5.7±1.1、2.8±1.7比5.7±1.2)(t=9.042~16.025,P值均〈0.01)、VAS(2.9±1.2比7.0±1.3、3.3±0.9比7.0±1.4、2.9±0.8比6.3±1.2)(t=16.073~22.214,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之间末次随访时ODI和LS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77,P〈0.01;F=37.063,P〈0.01)。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PI-LL与LSDI呈负相关(B=-5.838,P〈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1±0.7)年。术后3年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形成(PJK)19例,内固定松动6例;8例患者因明显局部疼痛及下肢症状进行了翻修手术;〈10°组、10°~20°组和〉20°组三组之间PJK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39)。结论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将术后PI-LL矫正至10°~20°疗效最好,可明显降低PJK的发生。为了矫正PI-LL而使术后LL过大,可能加重术后腰椎僵硬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节段内固定 骨盆投射角 腰椎前凸角
原文传递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鑫冲 王军 +3 位作者 赵御森 李化光 马朋朋 杨新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8期80-85,共6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93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93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后路经伤椎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3、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以及术后内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3及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和6个月低于术后2周,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3个月(P<0.01)。术后2周、3及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患者伤椎功能、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及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椎弓根内固定 椎弓根内固定 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预后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39
15
作者 王金宁 宋达炜 +7 位作者 乔渝森 杨炎 邹俊 张林林 耿德春 杨惠林 吴贵忠 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79-4484,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置钉组和跨伤椎固定组。所有治疗均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使用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度评估骨折椎体复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纳入随访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伤椎置钉组随访8-20个月,跨伤椎置钉组随访5-17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丢失等并发症;②2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2 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随访期间使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段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而经伤椎置钉和跨节段固定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脊柱骨折内固定 经伤椎置钉 跨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相对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Genex骨水泥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伴真空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惠光 张云庆 +5 位作者 刘勇 骆文兴 周枫 邓雄伟 陈亮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83-586,共4页
目的评估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椎体真空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采用Gen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 目的评估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椎体真空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采用Gen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23例OVCF伴椎体真空征患者,其中18例获得随访,男7例,女11例;年龄57~71岁,平均64岁。病程3~14个月,平均8.4个月。根据Kraus5,标准均诊断为椎体真空征。术后定期随访,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的前、中、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采用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术后随访时间9~38个月,平均18个月。Genex骨水泥术后3个月开始吸收,6个月时候完全吸收。椎体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5个月。伤椎前缘、中部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维持良好(P>0.05)。术后SF-36评分表8个分项维度中有7个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7个分项维度均得到较好的维持,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CT复查发现2例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但均术无临床症状。结论 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椎体真空征,术后可即可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减小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矢状序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椎体骨折愈合后Genex骨水泥在体内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真空征 Genex骨水泥 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名名 韩冰 +3 位作者 张珍珍 张金庆 何蔚 闫硕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观察组(2020年4-6月)40例,术后3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对照组(2020年7-9月)35例,术后6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1)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值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比较2组患者术前1日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3)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组患者出院前表面肌电信号RMS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日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表面肌电信号RMS值、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及椎体不稳等不良事件。结论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腰背肌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内固定 腰背肌锻炼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35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子超 姜哓文 +4 位作者 陈光 康立星 张振涛 孙建亭 康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脊柱后凸Cobb角[(2.81±1.25)°vs(22.08±2.94)]、伤椎前缘压缩率[(5.72±2.50)%vs (7.94±3.10)%]、伤椎后缘压缩率[(2.72±1.90)%vs (4.61±2.08)%]以及VAS评分[(2.20±0.57) vs (3.94±0.65)]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Frankel脊髓损伤功能提高III级(5例)、Ⅱ级(16例)的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是0、8例, 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脊柱后凸畸形纠正快、疼痛少、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 人工骨粉 骨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腰椎滑脱术后并发症与内固定节段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成 张力 +3 位作者 王永惕 李牧 戴国锋 贾玉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51-51,53,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内固定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永红 任学通 +1 位作者 雷亮 付江涛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其疗效是否有所差异。方法自2011-03-2015-03,分别采用传统的跨伤椎4钉固定、经伤椎5钉和6钉固定这三种短节段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共97例,其中4钉法(跨伤椎固定)31例...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其疗效是否有所差异。方法自2011-03-2015-03,分别采用传统的跨伤椎4钉固定、经伤椎5钉和6钉固定这三种短节段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共97例,其中4钉法(跨伤椎固定)31例,为对照组;5钉法(伤椎单侧固定)33例,为单侧组;6钉法(伤椎双侧固定)33例,为双侧组。对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期间的伤椎高度与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率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相近(P>0.05);并发症方面,对照组与双侧组均有螺钉穿透骨皮质现象,仅对照组发生3例内固定断裂,但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与后凸Cobb角的矫正丢失率方面,单侧与双侧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单侧与双侧组的组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跨伤椎的短节段内固定术式相比,伤椎置钉有效改善了术后的伤椎高度与后凸角矫正丢失问题;无论是单侧或双侧伤椎置钉,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术中可根据患者伤椎的两侧椎弓根完整性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伤椎置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