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备急千金要方》海外节译本的译释研究
1
作者 曲倩倩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203-206,212,共5页
中医典籍富含异质文化因子,易导致文化隔膜,造成误译。以《备急千金要方》第五卷“少小婴孺方”的海外节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译注、译评结合的译释特色,并从考据的充分性、译释的准确性和文化的传真度3个方面举例,重点探讨《备急千金... 中医典籍富含异质文化因子,易导致文化隔膜,造成误译。以《备急千金要方》第五卷“少小婴孺方”的海外节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译注、译评结合的译释特色,并从考据的充分性、译释的准确性和文化的传真度3个方面举例,重点探讨《备急千金要方》海外译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译释,辨析因文化隔膜而造成的译释问题,并尝试对部分译文及注释进行修改,希望能引起学界对《备急千金要方》翻译的关注,共同促进其被更好地接受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急千金要方》 节译本 海外 异质文化 译释 中医翻译
下载PDF
《红楼梦》四个英语节译本中的习语翻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安文 胡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40-47,共8页
从翻译等值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视角考察《红楼梦》四个节译本中的歇后语、成语和俗语等习语的英译情况,发现其多数译例或省略未译,或采用简单直译、意译的方式,因而未能有效传递习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韵味。而要想使译文填补译入语读者的... 从翻译等值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视角考察《红楼梦》四个节译本中的歇后语、成语和俗语等习语的英译情况,发现其多数译例或省略未译,或采用简单直译、意译的方式,因而未能有效传递习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韵味。而要想使译文填补译入语读者的"文化空白",实现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象的等值传递,就必须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并采取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综合翻译法,追求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等效的"语言转换,以达到保全原著文化意象和防止文化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语节译本 习语翻译 译者主体性 等值理论 接受美学
下载PDF
《西游记》节译本的叙事建构策略探讨
3
作者 安小利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众所周知,李提摩太所翻译的《西游记》是翻译史上第一个汉译英的节选本,对于两国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在进行该节译本的翻译过程中,对于文中的宗教叙事与原著中存在一定的差别。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著名翻译... 众所周知,李提摩太所翻译的《西游记》是翻译史上第一个汉译英的节选本,对于两国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在进行该节译本的翻译过程中,对于文中的宗教叙事与原著中存在一定的差别。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著名翻译学者莫娜·贝克所提出的翻译叙事学为理论基础,对翻译者进行叙事性译本建构所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阐述与探究,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的促进译文叙事与社会现实性叙事两者进行关系的互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节译本 叙事建构策略 阐述与探讨
下载PDF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泽权 汤洁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8-235,共18页
在《红楼梦》英译史上,1958年出版的王际真和麦克休姐妹节译本可谓通往全译时代之渠,更是译出和译入两种路径的代表之作。本文从删节、概括、补充、调整四个策略比较二者编译取舍的异同,发现王译本对宝黛钗三人主线故事之外的情节事件... 在《红楼梦》英译史上,1958年出版的王际真和麦克休姐妹节译本可谓通往全译时代之渠,更是译出和译入两种路径的代表之作。本文从删节、概括、补充、调整四个策略比较二者编译取舍的异同,发现王译本对宝黛钗三人主线故事之外的情节事件删减、概括、调整的幅度均大于麦译:前者删减了47%的情节、59%的事件,后者仅删减了34%的情节、44%的事件,前者不足11万词,后者近26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节译本 王际真 麦克休 编译策略
原文传递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波 王燕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6-233,共18页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文节译本于1986年首次出版,对于《红楼梦》的海外传播有所裨益。本文从描写译学的视角探讨该节译本,描写译本特点、解释译本成因并揭示流传与接受情况。本文认为,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文节译本虽然存在...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文节译本于1986年首次出版,对于《红楼梦》的海外传播有所裨益。本文从描写译学的视角探讨该节译本,描写译本特点、解释译本成因并揭示流传与接受情况。本文认为,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文节译本虽然存在明显缺点,难比库恩德文译本之英文转译本及王际真英文节译本,但事实上在英语世界具有一定影响,不无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戴乃迭 红楼梦 节译本
原文传递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语节译本风格对比——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泽权 汤洁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77,共23页
在《红楼梦》两百多年外译过程中,节译本频出,为其在西方世界的经典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英语而言,1958年,美国有“两座里程碑同时耸立于一地”,这就是王际真和麦克休姐妹的节译本。本文依据Leech&Short的文体考察清单,从词汇、句... 在《红楼梦》两百多年外译过程中,节译本频出,为其在西方世界的经典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英语而言,1958年,美国有“两座里程碑同时耸立于一地”,这就是王际真和麦克休姐妹的节译本。本文依据Leech&Short的文体考察清单,从词汇、句法、话语/思想投射等三大方面、九个变量上定量考察两译本的语言特征,对比其风格异同。研究发现,较之麦译,王译信息量更低、口语化更明显、易读性更高,主要表现在:王译词汇数量与种类更少,名词和动词频次更高、形容词和副词更低,话语直接投射更多,报道动词种类更少但频次更高,句子长度更短,陈述语气多、感叹语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节译本 王际真 麦克休 风格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宝黛语言的节译及动机研究
7
作者 吴倩倩 王欢 《科技信息》 2013年第9期245-245,286,共2页
自1784年《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小说问世至今,国内外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浪潮此起彼伏。本文通过对王际真和麦克休《红楼梦》节译本宝黛语言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宝黛语言描写的节译对人物塑造起到何种作用,从翻译的文化视角探讨人物语言的... 自1784年《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小说问世至今,国内外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浪潮此起彼伏。本文通过对王际真和麦克休《红楼梦》节译本宝黛语言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宝黛语言描写的节译对人物塑造起到何种作用,从翻译的文化视角探讨人物语言的节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节译本 宝黛语言描写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克莱默-宾《诗经》英译本译法论纲
8
作者 蔡华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4期123-130,共8页
20世纪初,克莱默-宾(L.A.Cranmer-Byng)《诗经》英译节译本出版。本文通过定量统计与梳理分析,判断该译本的翻译倾向为“变译”类型,并将此现象定性为汪榕培教授“非‘常译’”论的译者行为。克莱默-宾的“变译”作法不仅呈现了《诗经... 20世纪初,克莱默-宾(L.A.Cranmer-Byng)《诗经》英译节译本出版。本文通过定量统计与梳理分析,判断该译本的翻译倾向为“变译”类型,并将此现象定性为汪榕培教授“非‘常译’”论的译者行为。克莱默-宾的“变译”作法不仅呈现了《诗经》经典由外国译者“领出去”的译介功能,也演绎着本土翻译话语对外国译介行为的阐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默-宾《诗经》节译本 变译 非“常译”
下载PDF
西夏文《〈自在大悲心〉、〈胜相顶尊〉后序发愿文》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段玉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5,共5页
天盛元年(1149)西夏仁宗御制的《自在大悲心》与《胜相顶尊》后序发愿文存夏、汉两本。本文通过与汉文本对勘,对西夏文本发愿文进行全文释读。两种文本的同题发愿文与同本异译的夏、汉两本《自在大悲心》与《胜相顶尊》译文风格不同,可... 天盛元年(1149)西夏仁宗御制的《自在大悲心》与《胜相顶尊》后序发愿文存夏、汉两本。本文通过与汉文本对勘,对西夏文本发愿文进行全文释读。两种文本的同题发愿文与同本异译的夏、汉两本《自在大悲心》与《胜相顶尊》译文风格不同,可以初步认定西夏文本发愿文是汉文本的节译本。对此发愿文的释读在复原汉文本发愿文过程中具有文献学价值,与汉文本对勘则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 御制后序发愿文 自在大悲心 胜相顶尊 节译本
下载PDF
追随蒲松龄的足迹——《聊斋志异》英译概述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海军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5,共5页
《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从零散译文、节(全)译本和漫画(连环画)译本三个方面对《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作一番历时的梳理。
关键词 《聊斋志异》英译 零散译文 (全)译本 漫画译本
下载PDF
《金瓶梅》在俄苏的翻译、传播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玉海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金瓶梅》在俄苏的翻译晚于《三国演义》等其他几部中国文学名著,最早即为1977年В.С.马努辛的俄文译本,但在俄苏《金瓶梅》的俄译本却是重印、再版次数最多,印刷数量最大的中国小说名著。文章梳理了《金瓶梅》俄译历程及其不断再版... 《金瓶梅》在俄苏的翻译晚于《三国演义》等其他几部中国文学名著,最早即为1977年В.С.马努辛的俄文译本,但在俄苏《金瓶梅》的俄译本却是重印、再版次数最多,印刷数量最大的中国小说名著。文章梳理了《金瓶梅》俄译历程及其不断再版、重译以及相关评论等资料,可以反映出俄苏学者和大众对《金瓶梅》的理解和接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译 金瓶梅B C 马努辛 节译本 译本
原文传递
忆志摩
12
作者 沈从文 《书摘》 2022年第7期42-44,共3页
一九八○年十一月,我初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小型的演讲会讲话后,就向一位教授打听在哥大教中文多年的老友王际真先生的情况,很想去看看他,际真曾主持哥大中文系达二十年,那个系的基础,原是由他奠定的。即以《红楼梦》一书研究而言... 一九八○年十一月,我初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小型的演讲会讲话后,就向一位教授打听在哥大教中文多年的老友王际真先生的情况,很想去看看他,际真曾主持哥大中文系达二十年,那个系的基础,原是由他奠定的。即以《红楼梦》一书研究而言,他就是把这部十八世纪中国著名小说节译本介绍给美国读者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际真 节译本 中文系 十八世纪
原文传递
Two Translations of Ji Yun's Close Scrutiny: the Translator, the Reader and the Settings of Translation 被引量:2
13
作者 Lynn Qingyang L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 Yun's 纪昀 eigh- teenth-century collection of "stories of the strange," Random Jottings at the Cottage of Close Scrutiny (Yuewei caotang biji 阅微草堂笔记). ...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 Yun's 纪昀 eigh- teenth-century collection of "stories of the strange," Random Jottings at the Cottage of Close Scrutiny (Yuewei caotang biji 阅微草堂笔记). The translation done by Leo Tak-hung Chan is set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s 1998 sinological monograph, while David Pollard's recent translation, published in 2014, stands as an edited volume of translation oriented toward the general reader. Referring to textual and paratextual elements in these two translations, I hope to show how the "setting" of a translation modulates its tone and message, which in turn unfolds with the selection, style and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I also draw from an actual dialog between Leo Chan and David Pollard, which evolves around the various aspects in translating Ji Yun's work and the more general issues in sinology and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 The dialog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ors of Ji Yun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translators' approaches to the original text, their mediating efforts toward crosscultural readability and literary felicity and specifically, how the state of mind of a translator might come into play with the "flavor" of a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Jottings at the Cottage of Close Scrutiny (阅微草堂笔记) Translation - Sinology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