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穗下节间长的杂种优势位点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慧敏 李卫华 +6 位作者 郭海平 刘坤 张向歌 张晓祥 谢惠玲 汤继华 丁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8-989,共12页
【目的】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2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并与产量、抗倒性等性状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玉米穗下第7、8、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并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文章拟解析玉米穗下节间长,尤其是穗下第7、8、9... 【目的】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2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并与产量、抗倒性等性状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玉米穗下第7、8、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并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文章拟解析玉米穗下节间长,尤其是穗下第7、8、9节间长杂种优势的决定因子,为全面了解和应用杂种优势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以lx9801为遗传背景的昌7-2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为基础材料,分别与优良自交系郑58和浚9058构建了两套测交群体,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玉米第7、8、9节间长进行杂种优势位点分析。【结果】利用SSSL×郑58测交群体和SSSL×浚9058测交群体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发现,2012年在浚县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57.25%和78.16%、68.30%和75.04%、59.48%和62.85%;2012年在长葛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48.27%和63.02%、43.36%和54.80%、37.26%和42.62%;2013年在浚县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23.01%和37.00%、22.69%和35.65%、22.20%和34.74%;2013年在长葛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21.86%和33.19%、20.99%和35.57%、27.55%和42.19%;共定位了18个和18个第7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20个和23个第8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17个和19个第9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2个测交群体第7、8、9节间长相同的HL分别有3个、3个和1个,共有7个HL相同,分别占2个总测交群体中HL数的12.7%和11.6%。【结论】在SSSL×郑58群体定位的第7、8、9节间长HL与SSSL×浚9058群体的定位结果相比仅有7个(6%)相同位点,说明不同群体之间的杂种优势位点差别较大,几乎没有相同的杂种优势位点,推测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控制同一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并不相同,据此推论,在单基因水平上,杂种优势位点表现出杂交组合(遗传背景)特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片段代换系 穗下第7、8、9节间长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大麦4个组合株高和基部节间长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陆美琴 赵理清 +1 位作者 黎侠 杨文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用早熟3号/特矮大麦、早熟3号/91-6411、早熟3号/浙皮1号和91-6411/特矮大麦4个组合的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的试验资料,探讨了4个组合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早熟3... 用早熟3号/特矮大麦、早熟3号/91-6411、早熟3号/浙皮1号和91-6411/特矮大麦4个组合的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的试验资料,探讨了4个组合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早熟3号/特矮大麦和91-6411/特矮大麦的株高表现明显的超显性,分离世代中高秆、矮秆呈双峰分布,株高的遗传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模式,高秆为显性。早熟3号/特矮大麦基部倒四、五节间长度的表现和遗传特点与株高一致。早熟3号/浙皮1号和早熟3号/91-6411中株高呈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加性基因效应极为重要,加性×显性互作效应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早熟3号/91-6411中还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早熟3号/91-6411的倒四、五节间长也为数量性状,但加性、显性和上位基因效应在不同节间长度的遗传中所占重要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株高 基部节间长 遗传
下载PDF
8个适宜机采乌龙茶品种各叶位节间长与展叶角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游小妹 陈志辉 +3 位作者 钟秋生 林郑和 单睿阳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了解适宜机械采摘的乌龙茶品种不同叶位节间长和各叶位展叶角度,2014、2015年春、夏、秋3季分别对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8个较适宜机采的乌龙茶品种的节间长和展叶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 为了解适宜机械采摘的乌龙茶品种不同叶位节间长和各叶位展叶角度,2014、2015年春、夏、秋3季分别对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8个较适宜机采的乌龙茶品种的节间长和展叶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个适宜机采品种2年平均二、三叶节间长2.30~2.95cm,三、四叶节间长2.99~3.87cm,四、五叶节间长3.36~4.53cm,从节间长看:春季黄观音、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棪、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标准的机采;夏季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金牡丹、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8个适宜机采品种第三叶展叶角度32.27~40.80°,第四叶展叶角度33.65~43.65°,第五叶展叶角度37.50~47.73°;从展叶角度看:春季黄棪和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茗科1号(金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夏季黄棪、悦茗香、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白芽奇兰、金观音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采摘 乌龙茶品种 节间长 展叶角度
下载PDF
冬小麦浇灌和非浇灌处理下节间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廖晓虹 郑民慧 +1 位作者 李本逊 徐绍忠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 ,对浇灌和非浇灌两种处理下的 18个冬小麦品种节间长与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冬小麦 节间长 产量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基于SSSL群体的玉米穗下节间长QTL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海平 孙高阳 +6 位作者 张晓祥 闫鹏帅 刘坤 谢惠玲 汤继华 丁冬 李卫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穗位高和株高,而株高和穗位高与产量、抗倒伏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密切相关。玉米穗下第7、第8、第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与其他农艺性状相比,对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基础了解甚少。因此,研究玉米穗下节间长的遗... 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穗位高和株高,而株高和穗位高与产量、抗倒伏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密切相关。玉米穗下第7、第8、第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与其他农艺性状相比,对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基础了解甚少。因此,研究玉米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基础,对玉米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lx9801为受体亲本,昌7-2为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自交所构建的一套包含260份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两环境的表型鉴定,并结合基因型数据对第7、第8、第9节间长和穗位高的QTL进行定位。共检测到18个第7节间长QTL,23个第8节间长QTL和17个第9节间长QTL,其中8个QTL是为第7、第8、第9节间长所共有。穗位高定位到的20个QTL中,有12个(60%)与第7、第8、第9节间长QTL共定位。说明第7、第8、第9节间长与穗位高有着共同的遗传基础,节间长也是穗位高的重要构成因子,决定着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片段代换系 穗下节间长 穗位高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及用量对寒地水稻叶长与节间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玉平 高彩虹 +1 位作者 王士强 顾春梅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7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寒地水稻 施用量 施用时期 节间长 分蘖肥 基肥
下载PDF
烯效唑对水稻抗性酶及节间长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丹丹 孔祥清 +2 位作者 刘明 初晓慧 张文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8-22,共5页
为探明烯效唑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在水稻拔节期对3个水稻品种喷施烯效唑375 mL·hm^(-2),施药后15、30、45 d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糖含量,收获前测定产量性状。施用烯效唑后30、45 d时显... 为探明烯效唑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在水稻拔节期对3个水稻品种喷施烯效唑375 mL·hm^(-2),施药后15、30、45 d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糖含量,收获前测定产量性状。施用烯效唑后30、45 d时显著提高了垦稻22的SOD活性,龙梗31、绥粳18在15 d时SOD活性略有提高,30、45 d略有下降;垦稻22在施药后15、30 d的POD活性升高,45 d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龙粳31在施药15 d时POD活性升高,在30 d和45 d时P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绥粳18在施药后各个时期的POD活性差异不显著;龙粳31在施药15、30 d的CAT活性极显著升高,45 d时CAT活性降低;垦稻22在施药15 d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在30、45 d时CAT活性降低,绥粳18在15 d时的CAT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在30、45 d时CAT活性降低。施用烯效唑后龙粳31在15、30 d多糖比对照低,第45 d时略高于对照;垦稻22不同时期的多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绥粳18在第15 d的多糖含量低于对照,在30、45 d含量高于对照。烯效唑使不同品种节间长均显著降低,第3节节间长显著缩短。烯效唑对不同水稻品种增产效果有所不同,在龙粳31上增产最高为25.2%,其次为绥粳18增产9.7%,第三是垦稻22增产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水稻 抗性酶 多糖 节间长 产量
下载PDF
硬粒小麦ANW16G株高和节间长的数量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明志 魏淑红 +3 位作者 龚胤书 张家敏 杨在君 彭正松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5-41,64,共8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矮秆小麦因具有抗倒伏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小麦粮食产量。硬粒小麦ANW16G是携带矮秆基因Rht 18的四倍体矮秆基因资源。为明确ANW16G株高及其茎节间长性状的遗传模型与基因的作用方式,并估测其主基因、多基因遗...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矮秆小麦因具有抗倒伏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小麦粮食产量。硬粒小麦ANW16G是携带矮秆基因Rht 18的四倍体矮秆基因资源。为明确ANW16G株高及其茎节间长性状的遗传模型与基因的作用方式,并估测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与遗传率,本研究选用ANW16G与高秆亲本LD222杂交所得F 2世代群体,采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对株高和茎节间长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各节间长均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倒一节间长的相关性最高。株高受2对主效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B-1模型),且加性效应>互作效应>显性效应,主效基因遗传率较高,达到93.37%。因此,在选种工作中,可以在F 2代进行株高性状选择。此外,发现各节间长符合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主效基因遗传率为29.79%~68.99%,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大。本研究结果为株高相关性状的QTL分析、株高遗传调控机制的阐释以及利用ANW16G进行小麦矮化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矮秆基因 株高 节间长 遗传模型分析
下载PDF
笋瓜节间长发育逆转及其遗传模型研究
9
作者 向成钢 王长林 +2 位作者 王学香 陈花 王迎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分别以短蔓型和长蔓型笋瓜材料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测量各群体不同节位节问长的变化,对节间长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间长性状受核基因控制,F1群体的节间长性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发育逆转现象,逆转时期发生在6~15... 分别以短蔓型和长蔓型笋瓜材料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测量各群体不同节位节问长的变化,对节间长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间长性状受核基因控制,F1群体的节间长性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发育逆转现象,逆转时期发生在6~15节位之间。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幼苗期和逆转期,笋瓜的节间长受到2对主效基因控制,符合E1模型,主基因方差能解释F:群体方差的70%以上;生长后期则受到主效单基因控制,符合D4模型,但主效基因效应不强,只能解释F2群体方差的10%,且环境因素对植株生长后期节间长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瓜 节间长 发育逆转
下载PDF
关于以越光品种为轮回亲本的BC1F3群体中出穗期、秆长、穗长及节间长的数量性状位点制图
10
作者 谢国禄 山本敏央 《国外作物育种》 2001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越光品种 BC1F3群体 轮回亲本 出穗期 节间长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树木叶片面积与叶柄长、节间长和叶倾角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柴中林 王兰州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9-334,共6页
树木的叶片面积与叶柄长、节间长之间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本文分析研究了这个联系,在适当的理想假设下通过数学建模得到了反映树木叶片面积与叶柄长、节间长和叶倾角之间的关系模型.接着,文章对模型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分析与改进,并得... 树木的叶片面积与叶柄长、节间长之间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本文分析研究了这个联系,在适当的理想假设下通过数学建模得到了反映树木叶片面积与叶柄长、节间长和叶倾角之间的关系模型.接着,文章对模型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分析与改进,并得到叶片面积与节间长、心茎距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最后,本文利用分别采集到的13种互生和对生树木叶子上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能够反映树木的叶片面积与叶柄长、节间长和叶倾角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叶片面积 节间长 叶柄 叶倾角
原文传递
水稻隐性长节间与半矮生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建民 汤述翥 +2 位作者 陆驹飞 顾世梁 顾铭洪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以隐性高秆与正常高秆及互不等位的半矮秆杂交及后代测交表明,隐性高秆由隐性的长节间基因eui所决定,除了eui基因之外,隐性高秆还有半矮生基因sd-1,基因型为euieuisd-1sd-1,正常高秆为EuiEuiSd-... 以隐性高秆与正常高秆及互不等位的半矮秆杂交及后代测交表明,隐性高秆由隐性的长节间基因eui所决定,除了eui基因之外,隐性高秆还有半矮生基因sd-1,基因型为euieuisd-1sd-1,正常高秆为EuiEuiSd-1Sd-1,eui与sd-1相互独立。隐性高秆和具有sd-1基因的半矮秆杂交,F2表现为eui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高秆∶3半矮,与正常高秆杂交表现为eui和sd-1两对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3高秆∶3半矮。讨论了长节间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生基因 基因 等位关系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蔬菜出现徒长,怎么解决最好
13
《农化市场十日讯》 2024年第5期58-58,共1页
徒长问题是植株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任何生长阶段均有可能出现徒长,植株徒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营养生长过快,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症状一般表现为茎秆细长,节间长且稀疏,叶片薄且颜色淡绿,组织柔嫩,根须稀少。一、引起植株徒... 徒长问题是植株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任何生长阶段均有可能出现徒长,植株徒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营养生长过快,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症状一般表现为茎秆细长,节间长且稀疏,叶片薄且颜色淡绿,组织柔嫩,根须稀少。一、引起植株徒长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光线会抑制植物节间的生长,这种影响随着光线强度的增大、光照时间的增长的而增强,故植株在弱光、光照时间过短的情况下容易节间生长而徒长。温度过高:温度尤其是夜间温度过高,植株会因为呼吸作用加剧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和养分,也容易引起徒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徒 光合产物 生殖生 光线强度 光照时 呼吸作用 节间长 营养生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温室蔬菜上的使用技术
14
作者 陈官印 毛永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5年第4期21-21,共1页
1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控制秧苗长势,培育壮苗 冬季和早春育苗,由于温室中光线较弱,育苗量大,幼苗拥挤,或因水肥管理不当,常使幼苗发生徒长,节间长,茎秆细弱,叶片小而薄且发黄,苗质变差,定植后不易缓苗,成活率低;或者定植后,由于施用水... 1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控制秧苗长势,培育壮苗 冬季和早春育苗,由于温室中光线较弱,育苗量大,幼苗拥挤,或因水肥管理不当,常使幼苗发生徒长,节间长,茎秆细弱,叶片小而薄且发黄,苗质变差,定植后不易缓苗,成活率低;或者定植后,由于施用水肥过多,秧苗长势过旺,对这些情况的正确处理都需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进行控制.目前生产中常用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多效唑、比久和矮壮素.其使用方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 使用技术 温室蔬菜 早春育苗 幼苗发生 水肥管理 使用方法 定植后 节间长 成活率 多效唑 矮壮素 茎秆 苗质 缓苗 秧苗 施用 比久
下载PDF
培养基成分改变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萍 颜谦 +3 位作者 何庆才 范士杰 董颖苹 马朝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59,共2页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e脱毒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在试管苗固体培养的基础上改变培养基成分,如改变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水质、碳源等,通过对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可用节数、节间长和生根数的定期观察,结果表明: (1)不加有机成分的MS...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e脱毒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在试管苗固体培养的基础上改变培养基成分,如改变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水质、碳源等,通过对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可用节数、节间长和生根数的定期观察,结果表明: (1)不加有机成分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与对照的各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因省去了有机物的使用,可降低培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可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配制马铃薯试管苗扩繁培养基,它们对试管苗的生长无副作用,在规模化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 (3) 2MS与MS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差异并不显著,而MS的成本低于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成分 马铃薯 苗生 脱毒试管苗 有机物含量 固体培养基 规模化生产 MS培养基 实验材料 栽培品种 指标 有机成分 经济效益 差异 叶片数 生根数 节间长 蒸馏水 自来水 副作用 成本低 株高 扩繁
下载PDF
黑杨苗期高生长形态建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成超 苏晓华 +1 位作者 黄秦军 李文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5,共3页
为探讨黑杨派(Sect.Aigeiros Duby)植物高生长形态建成和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确定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与高生长的关系,以节间数和节间长为核心对1年生苗高生长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某一时间点上,不是所有的节间都在伸长... 为探讨黑杨派(Sect.Aigeiros Duby)植物高生长形态建成和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确定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与高生长的关系,以节间数和节间长为核心对1年生苗高生长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某一时间点上,不是所有的节间都在伸长,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伸长节间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同月份伸长节间的数量不同,一般在6个节间之内;在全生长季,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群体的伸长节间数的出现频数表现为右偏分布,而伸长节间数为1~6节的出现频数近似于正态分布,伸长节间数为3~4节的出现频数最高,最多的伸长节间数达到8个。在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节间长和节间数2个要素对高生长的贡献不同,节间数对高生长起主导作用,其次是节间长;节间发生率越高则高生长越快;节间数是与高生长最显著相关的形态学标记。在全生长季,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高生长符合慢—快—慢"S"形曲线规律,第1条规律对高生长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取样工作有指导意义;而第2条规律将使节间数成为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高生长相关基因克隆的重要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属 高生 节间长
下载PDF
外源GR24对一串红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玫 陈洪伟 刘克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以一串红品种彩铃红和自选品系35(BN35)为试材,研究外源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芽萌发后彩铃红和BN35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GR24对一串红彩铃红的株高和节间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对侧枝的伸长有抑制作用,... 以一串红品种彩铃红和自选品系35(BN35)为试材,研究外源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芽萌发后彩铃红和BN35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GR24对一串红彩铃红的株高和节间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对侧枝的伸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而外施GR24对BN35株高、节间长和侧枝长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独脚金内酯 GR24 多分枝 株高 节间长 侧枝
下载PDF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枝条生长规律 被引量:9
18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在综述国内外林木枝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境内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枝条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湿地松树冠各轮枝层枝条生长规律,并建立了枝条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在综述国内外林木枝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境内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枝条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湿地松树冠各轮枝层枝条生长规律,并建立了枝条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同一年份枝条节间长、基径生长量随轮枝层的下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枝条基径随轮枝层的下降不断增大,而在靠近树冠底部位置略微减小,各轮枝层枝条材积分布为右偏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大枝条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大量枝条样本材积与枝条基径的平方和枝条长度乘积的拟合精度只有0.67,说明该模型更适合拟合小枝条的材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枝条节间长、基径生长与枝条生长期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的相关关系判定系数都在0.96以上(P<0.01),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均小于0.01。由回归方程的偏相关系数可知,枝条节间长生长量主要取决于冠层相对湿度,基径生长量与≥10℃积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湿地松 节间长 基径 气象因子 轮枝层
下载PDF
晋白杨2号
19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名称:晋白杨2号树种:杨树学名:Populus‘Jinbalyang 2 hao’类别:无性系通过类别:审定编号:青S-SC-PJ-003-2023品种特性:不飞絮,窄冠,干形通直,幼树树干灰绿色、光滑,皮孔密度大,均匀分布。叶缘锯齿少而钝,叶尖锐尖,叶尖角约70°,... 名称:晋白杨2号树种:杨树学名:Populus‘Jinbalyang 2 hao’类别:无性系通过类别:审定编号:青S-SC-PJ-003-2023品种特性:不飞絮,窄冠,干形通直,幼树树干灰绿色、光滑,皮孔密度大,均匀分布。叶缘锯齿少而钝,叶尖锐尖,叶尖角约70°,叶基角约150°,叶芽长约7.1 mm,叶芽宽约3.5 mm,节间长约5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缘锯齿 干形通直 皮孔 节间长 均匀分布 品种特性 飞絮 叶芽
下载PDF
毛银1号
20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名称:毛银1号树种:杨树学名:Populus‘Maoyin 1 hao’类别:无性系通过类别:审定编号:晋S-SC-PM-004-2023品种特性:不飞絮,窄冠,干形通直,皮孔密度大。短枝叶近椭圆形,叶基阔楔形,叶尖角约80°,叶基角约148°,叶芽长约4.5 mm,叶... 名称:毛银1号树种:杨树学名:Populus‘Maoyin 1 hao’类别:无性系通过类别:审定编号:晋S-SC-PM-004-2023品种特性:不飞絮,窄冠,干形通直,皮孔密度大。短枝叶近椭圆形,叶基阔楔形,叶尖角约80°,叶基角约148°,叶芽长约4.5 mm,叶芽宽约2.9mm,节间长约43mm。生长快,5根4干苗木平均树高8.6m、平均胸径9.5 cm、平均单株材积0.02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形通直 单株材积 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 皮孔 叶基 节间长 品种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