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甘草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姗姗 丁良 陈亚青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5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丸对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利培酮)、B组40例(芍药∶甘草=1∶1,利培酮)、C组40例(芍药∶甘草=2∶1,利培酮),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丸对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利培酮)、B组40例(芍药∶甘草=1∶1,利培酮)、C组40例(芍药∶甘草=2∶1,利培酮),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后3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前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B组、C组与A组患者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患者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提示芍药甘草丸(芍药∶甘草=2∶1)相对于芍药甘草丸(芍药∶甘草=1∶1)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结论芍药甘草丸能降低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但芍药甘草丸尤以2∶1的配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且不影响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配比 芍药甘草丸 利培酮 高催乳素血症
下载PDF
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丸对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姗姗 丁良 陈亚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6期2143-2144,215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丸对治疗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有效性。方法:回归性分析研究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因服用利培酮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病患者(催乳素水平>25ng/ml),分析所有患...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丸对治疗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有效性。方法:回归性分析研究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因服用利培酮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病患者(催乳素水平>25ng/ml),分析所有患者服用芍药甘草丸后催乳素等5种激素值及PANSS、TESS评定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芍药甘草丸(2∶1)组相对于芍药甘草丸(1∶1)组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后发现PANSS和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丸(2∶1)配比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且服药方便、疗效可靠、口感好,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丸 利培酮 高催乳素血症
下载PDF
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的处方工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丽华 冯怡 +2 位作者 徐德生 汪益涵 李俊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48-1652,共5页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分别制备芍药、甘草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芍...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分别制备芍药、甘草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芍药、甘草微丸在30min内体外溶出均达90%以上,且圆整度好,收率高。结论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释药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方微 挤出滚圆法 芍药 甘草
下载PDF
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艳丽 卫爱武 +2 位作者 孙自学 门波 张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2,共7页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对复发性流产脾肾气虚证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观察组给予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对复发性流产脾肾气虚证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观察组给予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部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组织因子(TF),纤维蛋白肽A(FPA),纤维蛋白原(Fig),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血小板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清封闭抗体(CD3^+,CD4^+,CD8^+,CD4^+/CD8^+),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中医辨证"数堕胎"脾肾气虚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足月分娩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5例,治疗组足月分娩率92. 0%,高于对照组的73. 6%(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 7%,高于对照组的81. 6%(P <0. 05)。治疗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AI-1,FIB,t-PA,D-D,PAP,GMP-140,TAT),封闭抗体(CD3^+,CD4^+,CD4^+/CD8^+),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β)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凝血功能指标(PT,TF,FPA,Fig),血清封闭抗体CD8^+和炎症因子IL-1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 3%(9/87)低于对照组的22. 7%(20/88)(P <0. 05)。结论: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可有效提高复发性流产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足月分娩率,明显改善其中医证候的评分、凝血功能、血清封闭抗体,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胎芍药甘草汤加味 淋巴细胞免疫 复发性流产 脾肾气虚证
原文传递
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宋艳丽 倪婷婷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56-557,共2页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方药组成:菟丝子30 g,桑寄生15 g,续断15 g,阿胶(烊化)10 g,生白芍20 g,炙甘草6g)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方药组成:菟丝子30 g,桑寄生15 g,续断15 g,阿胶(烊化)10 g,生白芍20 g,炙甘草6g)治疗,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 000 U,肌肉注射,隔日1次。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寿胎芍药甘草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马春芬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经验拾要 被引量:5
6
作者 孟鸿雁 卢路艳 +2 位作者 马永莉 张惠 崔琳 《中医研究》 2011年第3期62-63,共2页
马春芬,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河南妇科委员会委员。在长期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关键词 先兆流产/中医药疗法 寿胎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应用
下载PDF
朱颖治疗先兆流产临证思路
7
作者 邸志芳 朱颖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358-1359,共2页
朱颖教授治疗先兆流产从脾肾论治,顾护先天与后天之本,辨病与辨证结合,临证中以参芪寿胎丸合芍药甘草汤为主方随证加减,结合现代检测技术,运用西药辅助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参芪寿胎芍药甘草 朱颖
下载PDF
ADVANCES IN TCM TREATMENT OF HYPERPROLACTINEMIA
8
作者 雷晋 宁静 郭志红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0-234,共5页
In recent years, rapid progress has been see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prolactinemia with TCM and materia medica. The old pattern of simply using bromocryptine to treat the disease has been changed. Most of the cases ... In recent years, rapid progress has been see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prolactinemia with TCM and materia medica. The old pattern of simply using bromocryptine to treat the disease has been changed. Most of the case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ere primary hyperprolactinemia, with other primary diseases excluded. As TCM treatment produces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s with few side-effects, the methods above reported are worth recomm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rugs Chinese Herbal FEMALE Humans HYPERPROLACTINEMIA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