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8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芒柄花素通过miR-1229/ZDHHC9分子轴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力及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黄渊智 刘红玲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5,341,共8页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5.72、14.31、22.9、31.49 mg/kg剂量的芒柄花素,观察肿瘤重量、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5.72、14.31、22.9、31.49 mg/kg剂量的芒柄花素,观察肿瘤重量、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用不同浓度(20、50、80、110μmol/L)的芒柄花素处理TJ905细胞,并将TJ90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μmol/L芒柄花素组、110μmol/L芒柄花素+miR-1229组、110μmol/L芒柄花素+miR-1229+ZDHHC9组、miR-NC组、miR-1229 mimic组。用Edu实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实验检测miR-1229、ZDHHC9 mRNA表达水平,在线网站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miR-1229与ZDHHC9靶向结合。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的芒柄花素处理组肿瘤体积、重量及PCN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20、50、80、110μmol/L)的芒柄花素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与110μmol/L芒柄花素组比较,110μmol/L芒柄花素+miR-1229组细胞增殖率、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均P<0.05);与110μmol/L芒柄花素+miR-1229组比较,110μmol/L芒柄花素+miR-1229+ZDHHC9组细胞增殖率、细胞活力均显著增加,凋亡率显著下降(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29与ZDHHC9靶向结合。结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miR-1229/ZDHHC9分子轴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花素 胶质瘤 微小核糖核酸-1229 棕榈酰化转移酶9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移植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芒来铀矿石酸法柱浸试验
2
作者 刘金辉 刘昕瑀 +5 位作者 阳奕汉 邢拥国 王如意 梁大业 闫学锐 吴怡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获得溶浸液在不同硫酸质量浓度条件下的铀浸出特征及试验参数,探究内蒙古芒来铀矿床矿石酸法浸出的可行性,开展了不同硫酸质量浓度(5、10、15、20 g/L)的溶浸液下室内柱浸浸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质量浓度的增高,浸出... 为获得溶浸液在不同硫酸质量浓度条件下的铀浸出特征及试验参数,探究内蒙古芒来铀矿床矿石酸法浸出的可行性,开展了不同硫酸质量浓度(5、10、15、20 g/L)的溶浸液下室内柱浸浸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质量浓度的增高,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及铀浸出率随之增高,浸出周期缩短,故酸法工艺适合该矿床铀浸出。试验后期浸出液流量降低与长石类矿物的黏土化蚀变有关。针对铀平均品位为8.8×10^(-5)的矿石,铀浸出率为49.80%~54.35%,从浸出率、防堵塞及浸铀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质量浓度为10 g/L的硫酸溶浸液较适合该铀矿酸法地浸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酸法浸出 柱浸试验 长石黏土化
下载PDF
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刘样 胡蓉 +2 位作者 唐森 邓杰 柳筱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1-00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和仅使用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时肌张力阻力矩的变化,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张力高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本研究旨在对比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和仅使用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时肌张力阻力矩的变化,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张力高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29例,观察组有27例。对照组是采用现代康复的常用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改善上肢的肌张力,观察组是在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芒针透刺法,取穴为患侧上肢的臑会与天井,四渎与外关,肩髃与臂臑,阳溪与透温溜等,两组的治疗都是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观察4个疗程。最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患侧上肢的肌肉紧张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估量表评分和FAM量表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观察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治疗的综合作用对中风后患者的上肢痉挛性瘫痪有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芒针透刺法和Bobath技术综合作用有关,因此有必要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芒针透刺结合治疗结合Bobath技术的推广,发挥芒针透刺法结合Bobath技术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透刺 BOBATH技术 中风 上肢痉挛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刺芒柄花素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4
作者 李珊 赵康 +2 位作者 杨提 王莹 邓生琼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点基因,与GEO芯片筛选的差异基因合并去重后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点基因;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R软件包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再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别与刺芒柄花素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413个刺芒柄花素作用靶点及1 244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差异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55个刺芒柄花素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并显示基因功能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相关;运用Cytoscape筛选得到核心靶点CAP1、CXCL8、EGFR、FOS、CTSS、IGF1、MMP9、PPARG;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CAP1、CXCL8、EGFR、FOS、IGF1、MMP9、PPARG等核心靶点与刺芒柄花素结合强,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刺芒柄花素作用于CAP1等多个核心靶点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GEO数据库 柄花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陈幸生芒针透刺联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
5
作者 王磊 陈幸生 +1 位作者 沈玥 邢怡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后循环缺血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文章阐述了陈幸生主任医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经验。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行入脑,其认为芒针透刺督脉可以振奋全身阳气,通督调神、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项丛刺”按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 后循环缺血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文章阐述了陈幸生主任医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经验。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行入脑,其认为芒针透刺督脉可以振奋全身阳气,通督调神、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项丛刺”按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针刺局部穴位,疏通颈部经脉,可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两种针刺疗法联合,共同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丛刺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下载PDF
水稻种子除芒机的使用与维护
6
作者 赵国福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4期94-96,共3页
水稻种子除芒是水稻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的加工工序,也是水稻种子加工的重要环节,除芒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种子播种质量,随着农业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水稻种子除芒机的使用也非常重要。正确掌握水稻种子除芒机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才能... 水稻种子除芒是水稻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的加工工序,也是水稻种子加工的重要环节,除芒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种子播种质量,随着农业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水稻种子除芒机的使用也非常重要。正确掌握水稻种子除芒机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水稻种子除芒机的性能和作用,该研究主要介绍水稻种子除芒机的使用与维护方法,为水稻种子除芒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除 种子除 使用与维护
下载PDF
大麦芒型突变基因cal-d的遗传定位
7
作者 赵雪芳 张仁旭 +2 位作者 高爱农 张京 王春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20,共8页
芒是麦类作物穂部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籽粒产量、促进种子传播和防御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麦具有丰富的芒型突变体,加之其二倍体的特性,成为麦类作物芒器官形态建成研究的理想作物。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大麦芒型突变体材料calc... 芒是麦类作物穂部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籽粒产量、促进种子传播和防御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麦具有丰富的芒型突变体,加之其二倍体的特性,成为麦类作物芒器官形态建成研究的理想作物。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大麦芒型突变体材料calcaroides,表现为外稃顶端或是稃芒基部异形凸起,形成呈钩状不完全花器结构,属基部钩芒类型。突变体芒较短并伴随抽穗期推迟,株高、穗长和穗粒数显著降低等表型。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芒型突变性状受单隐性基因cal-d控制。前期利用cal-d导入系BW106×Bowman的F_(2)群体,结合简化基因组测序(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分析,将cal-d基因初步定位于3H染色体。进一步利用来自F_(2)的杂合单株,包括13000株单株的F_(2:3)群体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将cal-d基因定位于3H染色体153~329 Mb区间的近着丝粒区域。通过转录组混池测序分析结合大麦基因组和表达谱资源数据库,初步筛选了9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大麦芒型突变基因cal-d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对于解析麦类作物芒的遗传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cal-d 基因定位 穗发育
下载PDF
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
8
作者 张金朋 赵彬 +5 位作者 陈慧杰 李季 关莹 朱路文 李保龙 王亚楠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康法 中风 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
下载PDF
芒针早期介入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储蓄 周婷 +8 位作者 燕炼钢 陈幸生 李静 江娜 杨娅 贾泽坤 殷红彪 王磊 王频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74-877,共4页
目的观察芒针早期介入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组予以芒针透刺阳陵泉透刺悬钟,丘墟透照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 目的观察芒针早期介入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组予以芒针透刺阳陵泉透刺悬钟,丘墟透照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分、足内翻角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步态、平衡测试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足内翻角度均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足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早期介入可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足内翻角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翻 中风 透刺 早期介入
下载PDF
锰肥配施γ-PGA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的影响
10
作者 石国庆 隋晓青 +3 位作者 杨静 吉尔尔格 张博 张勇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6-1284,共9页
本研究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锰肥配施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处理,对无芒雀麦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单穗小花... 本研究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锰肥配施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处理,对无芒雀麦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单穗小花数、单穗种子数、单株小穗数、单株种子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在内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别提升2.94%~16.47%,,6.86%~16.67%,,8.26%~31.39%,,44.98%~67.37%,,8.40%~12.47%和19.61%~27.98%,其中种子产量最高为623.97 kg·hm^(-2)。锰肥配施γ-PGA后无芒雀麦叶片内SPAD值升高,保证其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积累更多有机物质,在源、库器官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发生积累转移,优先保证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基于综合评价表明,在无芒雀麦初花期喷施0.05%Mn+1.5%γ-PGA,能够有效提高无芒雀麦的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麦 锰肥 Γ-聚谷氨酸 产量构成因子 种子产量
下载PDF
基于GBS测序对无芒雀麦资源群体的解析
11
作者 孙雪 孙强 +3 位作者 周乐 朝木力嘎 孙宇阳 张延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9-1160,共12页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是一种重要的牧草,但目前还缺乏从分子水平对于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的解析。本研究基于GBS测序技术,对采自不同区域的67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无芒雀麦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是一种重要的牧草,但目前还缺乏从分子水平对于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的解析。本研究基于GBS测序技术,对采自不同区域的67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无芒雀麦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比较21个表型指标变异特征,变异系数为12.67%~54.17%。2)基于表型特征将67份材料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Ⅱ和Ⅲ均为单一材料,分别为N06(新疆)、M09(内蒙古)和QG07(甘肃)。类群Ⅳ包含64份材料,各地区均有。基于SNP位点信息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将67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N08,属于新疆北部山地;类群Ⅱ为5份亲缘关系密切的疆外区域种质;类群Ⅲ为39份与其他类群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组成;类群Ⅳ由22份新疆区域种质组成。两种方法对材料的划分具有相似性。3)根据GBS测序序列,发现SNP的变异类型主要为碱基转换,且转换占比高于颠换,转换占76.02%,颠换占23.98%。4)基于不同材料SNP的分布特征,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无芒雀麦材料划分为两个类群,类群Ⅰ主要来自于新疆,类群Ⅱ包含全国各地材料,67份材料存在群体结构。以上结果为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关联分析、系统分类及品种选育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麦 简化基因组测序 种质资源 群体结构 亲缘关系 表型性状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朱蓉雪 姜迎萍 +4 位作者 陈雪欢 廖武萍 赖炽洪 李松林 陈伟标 《中医学》 202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取腰部夹脊穴,第3至第5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共6个穴进行芒针针刺,隔两日治疗一次,共治疗2周。分别在2周前后采集分析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数据信号(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 AEMG, media frequency, MF值),并采用下腰痛系统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对患者不适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Anxiety, SAS)评价焦虑程度。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进行表面肌电数据采集。结果:受试者均接受了表面肌电图检查。治疗后JOA = 23.9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 = 2.33,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JOA = 9.77, VAS =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腰部竖脊肌的AEMG = 71.60 ± 8.73、MF = 60.30 (治疗前AEMG = 36.87 ± 5.17、MF = 51.7 ± 5.26),治疗后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 0.05),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本次研究选取的健康志愿者腰部竖脊肌的AEMG = 85.5 ± 3.73、MF = 51.7 ± 5.26;治疗后患者SAS = 34.10 ± 2.72分(治疗前SAS = 49.20 ± 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芒针治疗,提示与治疗前比较,腰部竖脊肌收缩力有所提高,疲劳程度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部竖脊肌功能被激活,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在芒针治疗后疼痛得以改善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坐骨神经痛 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区不同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种子产量评价
13
作者 刘慢 秦燕 +3 位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吴雨涵 起惠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B10外,其余材料2年间的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14的两年累计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8314.99 kg/hm^(2)。从无芒雀麦各材料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有效分蘖、单序籽粒重和小穗宽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有效分蘖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性最大,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无芒雀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综合以上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种子活力,以B14、B13和B10,3份无芒雀麦资源总体表现较好,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麦 种子产量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芒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经验拾零
14
作者 郭娅露 周婷 +1 位作者 李伟 田梦卓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腓总神经损伤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占下肢神经损伤的50.9%,因其解剖位置表浅,故骨折、外伤、手术等均易致其损伤,在临床上多被忽视,常于患者出现症状后才被发觉。临床上尤以小腿及足运动功能和/或感觉功能异常为最明... 腓总神经损伤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占下肢神经损伤的50.9%,因其解剖位置表浅,故骨折、外伤、手术等均易致其损伤,在临床上多被忽视,常于患者出现症状后才被发觉。临床上尤以小腿及足运动功能和/或感觉功能异常为最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足背伸不能、足外翻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腓总神经损伤属于中医学中“痿证”范畴,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病变脏器涉及肺、脾(胃)、肝、肾,基本病机为津液、气血、精髓亏虚,不能濡养肌肉筋脉。病理性质分为虚证与实证,也可见虚实夹杂。针灸在补虚泻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芒针相对于普通毫针具有刺激性更强、针感透传更深的特点,以此增强针灸治疗的效果。导师周婷主任为广德张氏芒针第四代传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继承人,从业20余年,尤擅长运用芒针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并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通过介绍周婷主任医师运用芒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医案,总结周婷主任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期望为临床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经验
下载PDF
芒柄花素促进牙囊干细胞成骨向分化
15
作者 陶天翼 李正强 +1 位作者 郑晓雪 韩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牙囊干细胞(human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hDF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对hDFSCs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使用含不同浓度芒柄花素(0、0.1、1、10μmol/L)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CCK-8实验、结晶紫染色和活/...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牙囊干细胞(human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hDF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对hDFSCs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使用含不同浓度芒柄花素(0、0.1、1、10μmol/L)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CCK-8实验、结晶紫染色和活/死细胞荧光染色评估细胞的活性状况;通过细胞骨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状况;采用RT-qPCR检测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检测法评估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ALP活性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法评估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钙化结节数量的影响。结果:hDFSCs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对hDFSCs活性无显著性影响;1μmol/L的芒柄花素可显著促进Runx2、OCN、Col-Iα1的mRNA表达;并能够提高的细胞内ALP活性和钙化结节的数量。结论:1μmol/L芒柄花素可促进hDF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花素 牙囊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芒针透刺天突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探析
16
作者 叶宇 吴凯瑞 +5 位作者 徐芳园 程红亮 李洪涛 戴帆 张宜廷 凌美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06-611,共6页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芒针透刺天突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天突有“清利咽喉第一穴”之称,芒针透刺可疗“深邪远痹”。紧扣天突与中...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芒针透刺天突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天突有“清利咽喉第一穴”之称,芒针透刺可疗“深邪远痹”。紧扣天突与中风后吞咽障碍之病因、病机、病位的相关性,探讨芒针透刺天突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及独特优势,以期为芒针透刺天突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应用奠定临床基础,为针刺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吞咽障碍 天突 针透刺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景观结构与功能解析
17
作者 陈晨 徐桐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是世代定居于此的纳西族、藏族先民为顺应悬壁地形而错落开垦的食盐晾晒场,属于传统生产性场所。其中,作为古盐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达盐田至今仍维系着传统的生产场景。因此,文章以加达盐田为研究样本,从宏观、... 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是世代定居于此的纳西族、藏族先民为顺应悬壁地形而错落开垦的食盐晾晒场,属于传统生产性场所。其中,作为古盐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达盐田至今仍维系着传统的生产场景。因此,文章以加达盐田为研究样本,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空间维度解读盐田景观格局的形态、结构、功能,并结合盐的生产过程探析古盐田文化遗产物质空间及其内部运行机制,为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盐井古盐田 生产性景观 景观格局 生产机制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广西博白县芒编产业振兴发展对策探析
18
作者 刘琼斯 文军 《市场论坛》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芒编产业作为博白县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文章在介绍博白县芒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博白县芒编产业具有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悠久、庭院模式创新等特有的优势和... 芒编产业作为博白县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文章在介绍博白县芒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博白县芒编产业具有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悠久、庭院模式创新等特有的优势和有利的发展契机,剖析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基于不同的战略组合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机制优化战略、品牌发展战略、人才振兴战略的发展对策,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产业 发展 对策探析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酪氨酸和半胱氨酸联合刺芒柄花素调控小鼠肝脏产热的机制
19
作者 李仕韦 徐彬 +1 位作者 张博熙 李士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26,33,共6页
探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浓度刺芒柄花素联合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添加对小鼠肝脏产热能力的影响。低温刺激前使用不同添加成分对预饲一周后的小鼠进行为期28 d的灌胃处理。常温对照组每天始终保持在26±2℃环境中饲养,冷暴露组每天置于4... 探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浓度刺芒柄花素联合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添加对小鼠肝脏产热能力的影响。低温刺激前使用不同添加成分对预饲一周后的小鼠进行为期28 d的灌胃处理。常温对照组每天始终保持在26±2℃环境中饲养,冷暴露组每天置于4℃人工气候室中冷刺激3 h,四周后采集小鼠的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法评估肝脏组织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量分析肝组织中UCP1蛋白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产热因子PGC-1α、PPAR-γ和UCP1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酪氨酸和半胱氨酸联合刺芒柄花素显著缓解了由冷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内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并且三者联合显著上调肝脏中产热因子PGC-1α、PPAR-γ和UCP1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小鼠肝脏产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花素 慢性冷暴露 肝脏 UCP1
下载PDF
不同引发处理对盐胁迫下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0
作者 于爱萍 韩喆 +2 位作者 隋晓青 张晶 陈爱萍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能力,本研究以‘乌苏一号’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置NaCl浓度为150 mmol/L,采用水引发、不同浓度褪黑素(MT)引发、不同浓度PEG-6000引发和蛭石引发,筛选出适宜盐胁迫下... 为探究盐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能力,本研究以‘乌苏一号’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置NaCl浓度为150 mmol/L,采用水引发、不同浓度褪黑素(MT)引发、不同浓度PEG-6000引发和蛭石引发,筛选出适宜盐胁迫下提高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引发剂。结果表明,对无芒雀麦种子进行引发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被提高,仅50μmol/L MT引发、蛭石引发缩短了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经隶属函数分析得出,50μmol/L MT引发无芒雀麦种子效果最佳,与ck相比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了42%、发芽势提高了40%、发芽指数提高了19、活力指数提高了83,其次为蛭石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乌苏一号’无雀麦 引发处理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